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效課堂的支撐系統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載

  小組系統
  小組建設成功的標誌是小組文化的形成。文化形成,不僅必須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密集而導向一致的事件發生。
  陶行知先生呼籲解放學生,但是他沒有解決解放後怎麼辦的問題。高效課堂高度關注小組建設,就是要通過發揮團隊作用,解決好學生解放、課堂開放後課堂學習的有序、有效問題。小組團隊作用的發揮,不僅能實現陶老先生解放學生的願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份能量,為團隊內學生的高效學習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傳統課堂,教師講,學生聽,只要課堂安安靜靜,教學就能順利進行,這樣的課堂,根本不需要小組。
  傳統課堂,講好講不好是教師的責任,但學好學不好,完全是學生的責任,這樣的課堂,不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力問題,小組存在與否,意義不大。
  傳統課堂,同學間沒有互教互學的責任和義務.學習完全是各個獨立個體自己的事,小組存在與否,無關緊要:
  高效課堂無論是關注生命的狂歡還是知識的落實,都離不開小組作用的發揮;無論是拓寬展示的空間和舞台,還是提供最有效的「同學」機會和資源,小組都是最佳平台;無論是課前預習的獨學、對學、群學,還是展示中的傾聽、對抗、質疑,小組都能和學習主體形影相隨,提供「貼身」服務。
  毫無疑問,由於戰爭的特殊要求,部隊的組織體系是最高效的:軍、師、團、營、連、排、班。戰場上.班長、班副各關注五六個戰士,即戰鬥小組。小組,是高效組織體系的最基本單位。
  小組建設的成功標誌是小組文化的形成。文化形成,不僅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密集而導向一致的事件發生。
  為此,我把小組建設的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搭建小組。「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的原則大家都很熟悉,不再贅述,小組規模以6人為最佳.若班額較大,8人亦可。第一次組建,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搭建小組的意義,建設的過程也是喚醒的過程。
  第二步。組魂建設,這裡包括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設。所謂物質文化,就是組名、組徽、組旗、組歌、誓詞等,這是小組文化的基礎。組名至關重要,是最典型的文化符號標誌,她既要符合班級文化的價值取向,又要具有本組的特色。為了便於形成強大的小組文化場,建議組名要儘可能通俗、陽光、精準、銳利,讓人過目難忘,極富有衝擊力。
  所謂制度文化,就是組規。組規制定的主體是小組全體成員,價值取向與小組文化的建設目標一定一致。組規制定走民主路線,制定的過程也是統一的過程。內容要儘可能詳細,包含學生在校的方方面面,語言表述要儘可能簡潔、通俗、風趣.避免長篇大論、刻板生硬。組規,要在實踐中嚴格執行,起到導向和懲戒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在課內、課外的學習和各種活動中,既要堅持對小組的即時評價,又要堅持對評價結果的日積月累和公開呈現,為小組長作用的發揮製造環境,提供目標和事實。
  經歷兩個月左右,如果第一次由上而下組建的小組不夠理想,建議用競選和民主選舉的方法,重新建設小組,讓具備領袖氣質的學生,成為組長,發揮他們的人格魅力,強化小組建設。
  第三步,最漫長,也最重要,這是小組真正的形成過程。前面所作的工作,一是確立了價值取向,二是提供了載體和制度約束、導向,但是,真正內化為小組成員的精神需求,需要較長而又充滿密集事件的過程。組名、內涵、組歌、誓詞這些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耍反反覆復地出現,並不斷賦予更加深刻的解讀。
  小組文化,實際上是一種合作文化、團隊文化,當每個學生都有這樣的自覺時,小組,這種形式本身,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文化的最終形成,就是文化主體的被「文」所「化」。
  導學案系統
  很多人認為,預習不是正式的學習,只是為正式學習做做準備,這是導致一些教師和學生認為預習可有可無的原因。其實,預習就是學習,是學習的一神重要的方式。不會預習、不重視預習的學生,已經提前敗下陣了。
  傳統課堂的載體是教案、筆記、作業、試卷。這種載體只能承載以講、聽為主的傳統教學。這套載體下,師生信息完全不對稱,必然導致教師成為課堂霸主,高高在上,滔滔不絕。由於學生完全沒預習,甚至連學習目標都不知,根本無法與教師平等對話交流,只能是被動聽講,拚命記憶,設法理解。
  高效課堂要求轉變學生的身份,讓學生站在課堂中心,真正落實他們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必須成為平等的對話者。顯然,傳統載體,無法擔當此重任。所以。課改學校,幾乎無一例外地進行了課堂載體的改革,導學案應運而生,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了這一重任。
  我認為,導學案是重要,但切不可把它神秘化、僵化,更不能把課改成功與否的責任,全部推到導學案編寫的水平上。不可否認,導學案水平的高低,對課堂效益會有影響,但它絕不是高效課堂成功與否的根本。
  按照高效課堂的流程,導學案要經歷形成、使用、評價、存檔幾個階段。目前,破解「導學案困局」的關鍵還是對導學案本質的理解和對預習這種學習方式要求的理解。
  導學案是什麼,當前有很多表述,路線圖、方向盤、指南針、導航儀等等,這些都是幫助理解其功能的。我希望利用一個比喻來幫助大家把握它的本質。
  如果把教材當「原著」,導學案就是話劇的「劇本」。我的設想,目前,多數學校,教師是編劇,師生則是話劇中的「名角」,每次登台,他們既要尊重劇本,更有臨場發揮,即現場生成。
  編劇在創作「劇本「前,首先要搞明白「製片」的目的,即,為何演?其次,演給誰看,是定位為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第三,兩頭搞定後,你也不能原著照搬,只能從原著中尋找出可以利用的「價值點」,要想方設法把這些「點」的內涵外延搞清,並轉化為情境.最好能夠形成衝突!演員有好戲,觀眾才有興趣。
  與此類似,教師在編寫導學案前,首先必須搞清學習目標,這目標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課標.二是學情。目標確定後,再進行內容的選擇,不必要也絕不可能把教材上的所有內容都搬進課堂,要知道,大容量和大信息量並不簡單相等,根據目標和學情,從本節教材中選擇幾個恰當又關鍵的「價值點」,然後圍繞這些點的內涵和外延,創設問題.使之問題化,再想方設法把問題轉化為「生活」,把你所知道的認知衝突儘可能地設計進去。
  在目標表述上,我建議只表述知識目標。這樣師生更容易記住、聚焦。至於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在實現知識目標的過程中,只要是高效課堂這種體驗式學習方式.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蘊含其中,潤物於無聲了。
  導學案使用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預習,在對待使用導學案預習這個問題上,有兩個主要傾向,一是認為預習可有可無,無關緊要;二是預習極為重要.預習好的標誌是「完成」導學案。
  是不是都做對才算是完成?我的回答是:否!如果都對了,後面的學習就是沒有必要的.是浪費。傳統課上,有的人為了獲取比賽的優勢,提前做了大量準備,學生全會了,再重新表演一遍,那是不道德的課堂,與我們高效課堂所說的預習完全不同。預習就是學習,是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方式。不會預習、不重視預習的學生,已經提前敗下陣了。
  那麼,怎樣就算完成了預習呢?只要學生知道在下面即將開始的學習內容中,哪些他已經搞懂,哪些他還沒有搞懂就算是完成了預習。會的,學習內容轉變為課堂的教學資源;不會的,是課堂上真實的學習內容。由於每個學習個體的懂或不懂存在差異,所以.每個學生課堂上學習的內容也是有差異的,這就實現了同步教學下的差異學習。
  為了幫助教師們理解預習,我把預習比作「定時開卷考試」。設想一下,開卷考試,學生會不會撇開課本?開卷考試,學生會不會先整體瀏覽,實現信息的第一次錄入,然後從易開始。容易的,拿全分;較易的,力爭做對;含糊的,試著完成;實在不會的,會刻在腦海.成為心痛的「結」。預習時間長或短,只是對「對、錯、結」所占比例有影響,但是,無論哪部分所占比例高點低點,都不影響預習已經高質量地完成了。
頁碼:1/2首頁上頁12下頁末頁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