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小學教師如何做到教學和科研兼得

2023年09月12日

- txt下載

中小學教師該不該做教科研工作?如果做教科研,中小學教師該做什麼,怎麼做?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中小學教師和學校管理者。近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王殿軍在《中國教育報》撰文指出:「對中小學教師而言,完全可以做到教學和教科研『魚與熊掌』兼得,二者相得益彰。中小學教師應該從教育教學中的『小問題』入手,通過教科研工作的推動,努力讓自己成為研究型教師。」
筆者在基層學校調研時發現,目前教師申報的課題多是假、大、空課題,要麼研究的問題與教學無關,要麼研究成果重複無用,不能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
對此,王殿軍校長認為:中小學的教科研與高校或專業研究機構的科研不同,我們並不提倡教師做純學術理論的研究……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中小學教師的第一要務是把課上好、把學生培養好。我們更希望教師能專注本職工作、聚焦課堂教學和開展與教書育人有關的教科研,並用教科研成果反哺教學,形成良性循環。
將「小問題」上升到教研的高度,就是「小課題」。學校在引導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時,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要引導教師樹立「問題即課題、分析即研究、解決即成果」的研究理念。美國當代教育學家約翰·古得萊得通過對學校變革項目的深入調查和研究,提出了在教育變革中一個被忽略的事實:學校的個性差異決定了學校變革的動力只能來源於學校本身,學校改革「最有希望的改革方法就是尋求開發學校自身的能力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以成為基本上可以自我更新的學校」。
學校要引導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改革和自己在教學中的困惑、難點,或者教育改革倡導的先進理念的掛鈎點,選擇研究課題,通過認真分析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並在實踐中加以驗證,逐步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以聚焦學校自我更新的力量。學期初,學校可在教師中廣泛開展「小課題徵集活動」,引導教師思考:「我在過去的教學中到底遇到哪些具體問題?以前是怎樣解決的?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和研究水平,確立一項課題作為本學期的主攻方向。
二是選題的角度要小,內容要實,研究要深入,切忌淺嘗輒止。要引導教師從細節入手,諸如課堂提問怎麼設計,小組討論如何展開,如何進行學法指導,當堂訓練如何提高效率等。
教師進行「小課題」研究時,可採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文獻法、對比實驗法、變量控制等方式,但要注重經驗反思。也就是說,教師的研究要基於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事實和案例,研究結果要圍繞的具體問題,而非「大而全」的抽象概括。
王殿軍校長認為:這裡所說的反思,不是上完課後在腦子裡過一遍,或者口頭上跟其他教師交流一下得失,而是要付諸文字,字數多少不限,也不一定要公開發表,但一定要把發現的問題說清楚,把實踐探索的做法寫明白,把改進和創新的思考寫出來,通過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是學校要加強對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管理。學校要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推廣優秀研究成果,不斷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濃化科研氛圍。同時,學校還要設立專門的教學研究基金,用以支持「小課題」研究、教研組建設、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與發展、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並逐步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將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情況納入教師績效考核。
王殿軍校長認為:從學校層面來說,除了鼓勵教師做教科研工作,更要關注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大問題,結合國家在課程教學改革、中考高考改革、育人方式變革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基於學校的實力和特色,組織開展「大兵團作戰」,即針對一些重大、重點問題設立課題,組織教師團隊,抓住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集中團隊的力量進行研究,尋找解決辦法。
四是學校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教師的研究成果。評價「小課題」研究的成效,不僅要看教師是否寫了論文或交了總結,更要看教師課堂教學改進情況、學生髮展水平以及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程度。「小課題」研究是是檢驗教師研究水平的重要標尺,舍此,教師發表再多的論文,也只是好看而無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