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哪些法院對專利糾紛案件享有管轄權

2023年09月19日

- txt下載

專利權很有可能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國內案件,有可能涉及國外專利侵權,這時候確定法院管轄權尤其重要。那麼為了讓大家能夠詳細了解哪些法院對專利糾紛案件享有管轄權的相關法律問題,下面將由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哪些法院對專利糾紛案件享有管轄權


(一)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


專利申請權糾紛、專利權歸屬糾紛案件均屬於專利糾紛案件,屬於人民法院的受案範圍。對於這類糾紛,當事人可以向專利管理機關請求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而不是必須先向專利管理機關請求處理,不服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管理機關處理專利申請權糾紛和專利權歸屬糾紛不是訴訟的前提和必經程序。人民法院不應以當事人未先向專利管理機關請求處理,而拒絕受理專利申請權糾紛和專利權歸屬糾紛案件。


(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對專利權屬糾紛案件的管轄,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專利案件管轄分工的規定執行,即可以作為第一審法院的是: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②各經濟特區的中級人民法院;③各省、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根據實際需要,報經最高人民法院同意,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為第二審法院。


(三)關於地域管轄


對於專利權屬糾紛案件,在地域管轄分工上應當依據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的原則。有人認為,將本來不歸屬於自己的發明創造申請了專利,也是一種侵權行為,因此,可以按照侵權行為地確定管轄法院。這種認識顯然不妥,在專利權屬最終歸屬尚未明確的情況下,根本談不上侵權,因此,不應按侵權行為地確定管轄。也有人認為,專利權是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授權的,將來法院確權後仍要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變更,因此,應當歸國家知識產權局所在地的法院管轄,這種認識也是不妥的。因為,這種糾紛是一種純民事爭議,最終權利歸屬明確之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也是根據當事人提出的變更申請、依據法院生效的專利權屬判決作出權利主體的變更,這一行為與法院的管轄權分配毫無關係。


(四)特例情況


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特殊情況,在確定管轄權時應引起注意。
第一種情況,兩個訴訟當事人主體均屬中國人,但爭議的專利權是外國專利權。如某個人將本屬於單位的職務發明創造,背著單位申請了非職務發明創造,隨後又通過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PCT申請,將該發明創造在外國申請了專利,之後,又將在中國的專利申請放棄。當其單位發現時,該發明創造在中國並無專利權產生,卻獲得了外國專利權。單位要爭奪該專利權,就涉及中國法院可否管轄及如何確定管轄權問題。
首先,中國的法院對此應當具有管轄權。雙方當事人是中國人,爭議的發明創造是在中國完成的,並首先申請了中國專利,為此發生爭議,中國法院當然有管轄權。
其次,上述爭議屬於專利權歸屬糾紛,是專利糾紛的一種,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專利案件實行特別指定管轄的規定決定。
再次,在地域管轄上,仍然應當找被告所在地確定管轄法院。即由個人的長期居所、戶籍所在地的法院管轄。至於案件處理結果如何,專利權應歸屬於誰,如何適用法律作出判決則屬另外的問題。
第二種情況:當事人均為外國人,如甲國人起訴乙國人,雙方爭議一項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歸屬,如果該專利權屬於在中國申請並獲得的權利,中國法院也應具有司法管轄權。應當根據被告在中國的分支機構、辦事處、長期或臨時居住地來確定地域管轄。
第三種情況:雙方當事人一方為中國人,一方為外國人,爭議的專利權是中國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授予的,在確定管轄權時,如果外國人作為原告,可以按被告所在地確定管轄;如果中國人是原告,外國人是被告,且被告在中國無居所的,也可以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二、專利歸屬糾紛是怎樣的


這是指在專利授權後,當事人之間在確認淮是真正的權利人方面發生的爭議。專利權歸屬糾紛與申請權糾紛有性質上的區別。專利權歸屬糾紛發生在授權之後,專利權的法律地位已經確定,專利權人可以行使法律規定的各種權利並履行規定的義務。一旦發生糾紛,或者變更或增減專利權人,對專利的實施將產生影響。尤其是在許可他人實施時,須經過全體專利權人的同意,專利權人的不穩定對許可方和被許可方都不利。
專利權歸屬糾紛的形式有:一是共同專利權人之間的專利權屬糾紛;二是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界定的專利權屬糾紛;三是委託研究的專利權屬糾紛。


三、構成專利侵權的形式要件


1、實施行為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
侵犯的專利必須是必須是依照我國法律獲得的專利權,因為專利具有地域性,只在該地域受法律保護。
2、實施行為必須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授權的
專利權人對自己擁有的專利具有獨占性,侵權人未經許可或授權,不得私自實施專利產品。
3、實施行為必須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我國專利法第11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除規定外,任何人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其專利。由此可知,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