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分泌性中耳炎症狀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該注意些什麼呢?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分泌性中耳炎症狀
(1)耳聾:可於感冒後、乘飛機下降或潛水時,突然出現聽力下降,壓迫耳屏或頭位改變時,聽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內悶脹。
(3)耳鳴:多為低音調轟轟樣耳鳴,打呵欠或擤鼻時可聞及氣過水聲。
(4)兒童病人可表現反應遲鈍、誤聽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鏡檢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內陷、光錐變形或縮短,錘骨短突外突明顯;鼓室積液後鼓膜顏色改變,呈淡黃、橙紅或琥珀色;若病程較長,則鼓膜多灰暗、混濁。若分泌物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線,透過鼓膜有時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後氣泡增多;若鼓室內積液多,則鼓膜外突。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該注意些什麼呢?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acutesuppurativeotitismedia)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屬耳鼻喉科疾病。病變主要位於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主要致病菌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本病較常見,好發於兒童。冬春季多見,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注意事項早期咽鼓管阻塞時,應用氯黴素、麻黃素液滴鼻收斂咽口,並令患者作吞咽和打呵欠動作,以使咽口張開通氣,忌行捏鼻吹張和咽鼓管導管通氣。耳痛者可給止痛藥,可給復方新諾口服預防細菌感染。細菌感染後進入化膿前期,出現耳痛、發熱,應及時應用青黴素80萬u肌注,一日兩次,或400萬~800萬u靜脈滴注。治療一周,80%病人可以治癒。紅黴素及交沙黴素口服亦有效。治療無效多因染耐藥性球菌或桿菌所致,應及時更換藥類。如鼓室蓄膿過多,鼓膜外凸很甚,高熱劇痛,膿液即難以由咽鼓管排向咽部。小兒咽鼓管短粗,早期偶有可能排除,可滴1%~2%石炭酸甘油,以消炎止痛。除繼續採用大量廣譜抗生素治療外,應考慮排膿措施:
(一)鼓室穿刺抽膿先用酒精清毒外耳道,用包寧液(古柯鹼、薄荷腦及石炭酸等量混合製劑)棉球貼敷鼓膜表面3~5分鐘,此藥有強烈表面止痛作用。然後取粗長12號針頭由鼓膜前下象限刺入,徐徐將膿抽凈,並可用3%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繼用青黴素或慶大黴素等溶液沖洗並注入其內,一日一次,1~2次後多可治癒。治療中應取側臥位,病人偶有疼痛、眩暈感覺。此法可以代替古老的鼓膜切開術,特別適用於外耳道狹小的小兒。如遇反覆穿刺多次不愈,可再進行鼓膜切開。
(二)鼓膜切開小兒採用全麻,成人可用包寧液表面麻醉,亦可用1%~2%利多卡因外耳道周圍神經阻滯麻醉。病人取側臥或仰臥側頭位,消毒外耳道和鼓膜表面,插入粗耳鏡,於明視下或顯微鏡下將鼓膜切開刀插入耳道內,由鼓膜後下切向前下2~3mm,不可插入過深,以免傷及鼓岬粘膜及聽骨。然後用吸引器抽吸膿液,並可用上述藥液沖洗。鼓膜切開刀有時不夠銳利,難以一次順利切開,有時易損傷聽骨鏈,甚至有報告損傷面神經者,特別是1~2歲小兒很難操作,現多用穿刺法代替之。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