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我國金融會計體系將如何迎接WTO的挑戰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隨著我國加入WTO腳步的日益臨近,一場全方位的 經濟 體製革命即將在我國拉開惟幕。在我國已正式承諾開放十大經濟領域中,最深人到體制內核的,同時也是最難以實施和把握的,非 金融 改革莫屬。可以說,WTO對於我國金融改革深化的意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經濟開放的層次。
  我們知道,開放的經濟制度必然以全新的 會計 反映和監督系統為載體,否則,就不能保證制度運行的無偏性和有效性。反過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會計信息體系,必須在制度變革之初就能夠適應變化了的經濟環境。與未來的競爭者比較,我國現有的金融會計體系長期固守舊有的模式,風險控制能力、信息的及時處理能力和客觀披露能力極為薄弱,在WTO帶來的大規模的資本流動和金融觀念的衝擊下明顯處於不利地位,前景實在令人堪憂。因而,迎接WTO的挑戰,首當其衝的正是金融會計體系的改革。也正因如此, 中國 加入WTO將引發會計環境、財務報告環境的質的改觀,從而百接 影響 到整個金融會計體系的 研究 目標、研究範圍和研究 方法 的變化。制度創新,尤其是金融制度的創新,首先必須能夠融人一個更廣泛、更深入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框架之中。
  WTO規則首先是一套權利與義務平衡、對等的規則,審視WTO對會計創新的意義,必須要有一個全方位的、綜合利益的把握。這就意味著,我國的金融會計體系從外延到內涵,都硬需動一次大手術。
  一、金融會計體系外延的拓展核算對象多元化、信息披露實時化會計規範複雜化、
  開放經濟下,一個有效的金融會計系統的構成可以歸納為:
  (1)確認和記錄一切有效的金融交易和金融產品的價值變動;
  (2)適時對經濟業務的細節進行充分描述;
  (3)公允地計量金融工具的價值;
  (4)確定金融業務發生的期間;
  (5)會計報表對經濟業務和相關披露進行適當的反映。
  所以,我國金融服務業要達到WTO的開放條件,會計體系的外延至少應發生以下三種轉化:
  (一)會計規範複雜化。會計規範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微觀經濟主體的會計行為,保護相關利益集團的權益,但無論是我國的《 企業 會計準則》,還是分行業會計制度,甚至包括已頒布的具體會計準則,都缺乏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的那種全方位開放和普遍接受的特點,特別是針對開放經濟下的價值運動,還沒有足夠的駕馭能力。我國作為未來WTO的成員國,所處的金融環境將是一個開放而多變的複雜環境,國際金融集團、跨國公司以其巨大的資本控制力量的優勢,對 社會 金融體制產生作用,使社會資金結構的複雜性、資金形態的多樣性以及資金運動的頻繁性都大大加強,單純的資源轉移關係將讓位於信用和契約關係。與之相適應,微觀經濟主體適應制度轉軌和業務更新的同時,必須在多種外部支配力量之間求得平衡,就需要金融會計體系 發展 成一個多重環境變量作用下的有機組合。鑒於金融會計大多數以價值契約,而非資產價值本身為核算對象,因而理想的金融會計規範,更應側重於與權利和義務相關的信息傳遞。如果金融會計信息更多地集中在抽象符號,而不是信息報告者和信息使用者的權利義務關係、信息的性質和傳輸渠道上,那麼必將會造成會計信息的極不對稱。從這一點上說,我國加入WTO之後,金融會計規範應當向多角度、複雜性過渡,這種複雜性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以特殊價值運動形式,如衍生金融工具合約的規範;二是對信息報告者和使用者之間關係的規範,當我國的具體規定和國際慣例發生衝突時,能夠起到一定的協調作用。
  (二)核算對象多元化。這個 問題 可從會計主體概念的拓寬、業務領域的拓寬、資產核算範圍的拓展三方面理解。從WTO的實際狀況可以預見,我國企業國際兼并、跨國投資、跨國上市將成為普遍的潮流,這說明會計主體的組織形式將有一次重大的變革,各個會計主體之間烴渭分明的界限會因資本的交流而漸漸淡化和模糊,加之信息技術和互聯 網絡 的成熟和普及,要求金融會計核算過程能夠更加快捷、靈活地重構和組合,體現出更強的實效性和全面性。由於多種金融工具的運用,「聯合會計主體」,甚至「虛擬會計主體」都將應運而生,會計信息亦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和需要而整合、分化,並通過網絡實現共享和實時傳輸。核算範圍向會計主體之外延伸,必將大大豐富作為單一信息載體的會計報表模式。
  進入WTO後,在華外資銀行享受的待遇有:(1)業務範圍將由原來的經營外幣為主轉變為既經營外幣又經營人民幣;可以買賣和發行債券;由批發業務轉向零售業務;可以經營金融租賃等新的衍生工具;由進出口結算擴大為國內結算(2)機構設置從非經營性向經營
  性轉變,服務對象從面向三資企業擴展至所有企業和法人。由此可見,對我國金融業而言,最現實的挑戰莫過於大批國外競爭對手的涌人,這些競爭對手擁有非常有利的條件,如歐洲銀行一直有全能型銀行之稱,而1999年美國國會亦廢除了銀證分業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取而代之以《金融服務 現代 化法案》,允許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相互滲透,並參與競爭。也就是說,每個客戶只通過一家國外金融機構即可獲得整套金融服務。國際形勢使我們認識到,要在WTO中立足,拆除金融行業之間的樊籬,實現金融業務的全面融合,是必要的先決條件。此時,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範疇也要從單個業務領域擴大到全方位的業務領域。
  能得到WTO的認可,是我國進入知識經濟 時代 的最好註解,也是我國金融體制真正邁向信用經濟時代的標誌。知識經濟將戰略性資源從傳統的金融資本轉移到知識、信息和創新能力,同樣,獲取稀缺資源的信用能力也是能產生經濟價值的財富。WTO的環境中,知識資本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首位經濟資源 (有專家預言,知識資源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會達到80%以上),信用能力將成為節約資金使用成本的最有力的保證,如果這兩種資源仍然像傳統金融會計體系那樣游離於財務會計的資產範疇之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目前 ,國外評估機構考慮的無形資產有20餘項,而我國金融會計操作能夠進行衡量的不到10項,知識資本和信用資本的意識更為淡薄,這不能不說是資產概念的缺陷。所以,有條件地把這些資產的核算納入新的金融會計體系,金融會計才真正稱得上具備了整體合理性。
  (三)信息披露實時化。由於當前金融會計反映的是 歷史 性、匯總性的資金運動的信息,即便特殊的資金運動發生後,為了集合有用的歷史信息,也要強行地將一些並不適合的項目按會計報表科目分類,或者乾脆歸於表外項目,這就嚴重地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實效性。WTO的平等原則當然也包括會計信息的平等享用,不允許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會計信息用戶利用會計信息供求方之間搭建的特定信息傳輸網絡,應能直接或間接地按其目的進行檢索,選擇使用任何一部分信息,並展開數據 分析 ,建立決策模型。金融機構內部的數據處理結果要以會計信息的形式及時反饋到外部,首要條件是會計信息可以實時跟蹤每一項金融交易,並將處理結果通過網際網路予以準確、實時地披露,這也勢必成為未來金融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發展的主流。
  顯然,金融業對外開放以後,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將成為會計信息實時披露的最大瓶頸。隨著金融活動的盛行,大量諸如有價證券這樣的價值符號會構成金融流通機制的主要元素。金融價值同實物價值的割裂,致使金融價值評判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大增,譬如
  金融工具計價,即是典型的不確定性難題。因此,將金融運行當中的不確定性以一種公允的方式表達出來,為決策提供最佳依據,即成為加入WTO後金融會計最重要的職能之一。不言而喻,金融決策必須建立在現有情況的基礎上,但當會計信息轉變為決策信息時,卻已經是歷史信息了,這種偏差是金融會計與生俱來的缺陷,要改變它,只有在報告的及時性上下功夫,儘量減少信息時滯,修正原有的歷史成本原則,才能使金融會計成為一個及時、公正的價值指南。筆者認為,金融會計信息的實時化,通過具體的「事項反映」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做法。也就是,根據各類事項的特徵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行實時自動化處理,會計報告的總括性特徵必須向下細分,以求能與決策過程同步,達到反映和控制金融活動的目的。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