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下班沉默症」莫成家庭冷暴力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劉巍巍
工作中八面玲瓏,網絡上談笑風生,下班回家後卻寧願發獃,也不肯多說半句話,這種被稱為「下班沉默症」的現象在都市中越來越多。「下班沉默症」是一種工作對生活的擠壓變形,負面影響不容小覷,若任其發展,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慣性,甚至演變成家庭冷暴力。專家認為,打破下班沉默需要從「心」入手,多方努力。
「下班沉默症」導致部分家庭關係緊張
在蘇州某機關工作的楊京,最近兩個月下班回家後一句話都不想說,只想一個人安靜地上網、發獃。她說,每天都有講不完的話和應酬不完的飯局,經常加班。「感覺特別累,回到家完全不想說話,連老公都懶得搭理。」
媒體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認為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認為「有一些」。
32歲的韓女士是杭州某電信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她說自己是「下班沉默症」的「重症患者」。「平時任務重,不光要開發潛在客戶,還要維護現在客戶的利益,公司每周都要考核,按任務完成情況排名,完不成任務就扣工資。就算下班了,腦子裡還是會考慮這些問題。太累了,實在不想說話。」雖然不少受訪者表示出現下班沉默症,但只有少數人關心如何應對。
「殺熟心理」作怪,工作將生活擠壓變形
記者調查發現,疲憊、壓力是被訪對象口中反覆出現的字眼,但沉默的產生卻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教授費俊峰認為,「下班沉默症」是工作對生活的擠壓變形,是一種交往行為上的自我封閉,是社會互動缺失的產物。「也就是說,激烈的職場競爭,緊張的節奏,高強度的工作,過多地消耗了人們回歸家庭後的交流熱情。」
復旦大學社科部副教授邵曉瑩說,「下班沉默症」源於一種「殺熟心理」,即人們在工作、應酬和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精力有限,在角色轉換時,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會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忽略家庭角色對人的期望,從而導致他們對親友表現出沉默、冷漠的狀態。
中國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創辦人樂嘉認為,面對壓力和疲憊,不同性格人群的反應不同。「『下班沉默症的產生既和生活壓力有關,也和性格有很大關聯。」
心病當需心藥醫
雖然「下班沉默症」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算病,但專家認為,任其演變為逃避情感交流、甚至家庭冷暴力時,將產生嚴重後果。
費俊峰表示,一旦形成習慣性沉默,哪怕將來有精力了,也會慣性地拒絕交流,這會使整個家庭一直處於冷漠狀態,對親情的傷害很大。
樂嘉認為,這種現象還可能給社會帶來危害。「家庭穩定對社會是極為重要的,我們上班8小時的質量其實和下班的16小時息息相關。16小時的質量有保證,上班8小時的質量才不會打折扣。」
39歲的無錫醫生桑容說:「一個家庭,最怕的不是爭吵,而是死一般的沉默。」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目前因為冷暴力離婚的家庭不在少數。
雖然沉默是人們釋放自我的一種手段,但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樂嘉說,當意識到自己有此症狀時,應對工作狀態做適當調整,儘量做到一張一弛,還可以適當參加娛樂休閒活動,多與工作之外的朋友交際,獲得更好的狀態。
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蓋笑松建議,作為「下班沉默症」的親人或朋友,不要一味埋怨對方不說話,這樣反而容易製造緊張氣氛。可以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或交往氣氛,人放鬆了,壓力自然就得到釋放。作為單位,要賦予員工多方面的自主權和靈活性,使員工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從而促使他們有與家人分享的慾望。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