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您了解頸動脈狹窄嗎?

2023年11月15日

- txt下載

您了解頸動脈狹窄嗎?


史永鳳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院   廣西 桂林   541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日常飲食呈現出精細化的發展趨勢,加上高糖、高鹽、高脂的飲食習慣,以及不規律的生活節奏,因此我國頸動脈狹窄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並且逐漸趨於年輕化。目前,頸動脈狹窄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那麼,你了解頸動脈狹窄嗎?
一、什麼是頸動脈狹窄?
在人體的頸部,分布著非常重要的動脈血管,這些動脈血管被統稱為頸動脈。頸動脈是向腦部輸送營養物質和氧氣的重要途徑,如果頸動脈中存在斑塊,那麼就會引發頸動脈狹窄。當頸動脈中的斑塊增大到一定程度時,還會引發頸動脈栓塞。目前,頸動脈狹窄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和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對於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而言,患者在臨床上不會出現任何症狀或者體徵,只有個別患者在體格檢查時會出現頸動脈搏動減弱或者血管雜音。對於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而言,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腦部缺血。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昏、眩暈、耳鳴、失眠、多夢、嗜睡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其二,TIA局部神經功能一過性喪失。患者會出現一側肢體運動功能短暫性障礙,一過性單眼失明或者失語等。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症狀往往只維持幾分鐘,後續能夠得到完全恢復。其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會出現失語、偏癱、腦神經損傷等,在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會出現昏迷。相關調查數據顯示,60%以上的缺血性腦卒中是頸動脈狹窄引起的。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出現頸動脈狹窄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二、頸動脈狹窄的發病原因和致病機制
目前,90%以上的頸動脈狹窄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其他發病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動脈炎、頸動脈迂曲、纖維肌發育不良等。對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言,它會逐漸累及頸動脈,繼而引發頸動脈狹窄。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發頸動脈閉塞,導致患者出現腦缺血和腦卒中等嚴重後果。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展過程中,表面會有膽固醇結晶或者其他物質碎屑脫落,形成栓子隨著血液流向遠端顱內血管,最終形成栓塞。另外,在碎屑脫落之後,斑塊內部的促血栓形成物質會被暴露出來,在血栓形成之後不斷脫離,引起遠端顱內血管的反覆栓塞。
三、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
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吸煙。對於高血壓人群而言,發現腦卒中的風險非常高,大約為正常人的4倍。對於糖尿病人群而言,頸動脈狹窄以及腦卒中的可能性相對較大並且腦卒中導致的死亡率也相對較高,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糖尿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對於吸煙人群而言,頸動脈狹窄的程度與吸煙量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大量吸煙人群腦卒中的危險性是少量吸引人群腦卒中危險性的兩倍。在停止吸煙2年之後,腦卒中的危險性出現顯著降低;在停止吸煙5年之後,腦卒中的危險性回歸到正常水平。
四、頸動脈狹窄的分級
頸動脈狹窄主要可以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重度狹窄以及完全閉塞。
  1. 輕度狹窄。當狹窄小於管徑的50%時,為輕度狹窄,一般不會影響血液動力學,顱內的供血量也不會減少,基本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患者在門診定期隨訪即可。
  2. 中度狹窄。當狹窄在50%-70%之間時,為中度狹窄。一般不用進行外科干預,患者不需要住院,定期進行門診超聲以及藥物治療即可。
  3. 重度狹窄。當狹窄大於管徑的70%時,為重度狹窄,會直接影響顱內血液動力學,顱內的供血量會明顯減少。此時無論患者是否出現臨床症狀,都建議入院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4.完全閉塞。當狹窄大於管徑的90%時,為完全閉塞,頸內動脈、頸動脈管腔閉塞無血流,建議患者立即入院治療。
五、頸動脈狹窄的診斷
1.頸動脈超聲
頸動脈超聲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重要手段,能夠觀察到動脈內的血流情況,並且不會引起患者的疼痛感。在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的過程中,醫務人員會在動脈的上方放置超聲探頭,利用斑塊占位或者血液流速,精確測量動脈內斑塊的具體大小,並且對動脈的狹窄程度做出準確判斷。
2.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主要是通過電磁波,形成身體的二維結構圖像或者三維結構圖像,從而達到診斷頸動脈狹窄的根本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磁共振血管造影並不適用於體內安裝金屬夾、人工瓣膜、人工關節以及心臟起搏器等的患者。
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主要是在血管中注入顯影劑,然後在X線下進行顯影,對血管病變的程度和具體部位進行準確顯示。在利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過程中,醫務人員需要在患者手臂或者腿部進行動脈穿刺,接著將導管放入動脈中,通過X線引導導管向患者頸部緩慢移動;在到達頸部位置之後,在導管中注入造影劑,當造影劑流過動脈以及其他血管的時候,就會清晰地顯示出病變的具體位置和嚴重程度。另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在頸動脈狹窄介入治療中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與。
4.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
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是查看血管的一種影像學檢查方式。在具體的檢查過程中,醫務人員會向將含碘造影劑注入患者的靜脈中,然後進行CT掃描,形成患者的血管成像,以此為基礎判斷血管是否存在狹窄問題以及血管狹窄的程度。這裡需要明確,如果患者本身對含碘造影劑過敏,那麼就不能應用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進行頸動脈狹窄診斷。
六、頸動脈狹窄的治療
1.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對頸動脈狹窄治療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首先,如果患者有抽煙的習慣,那麼應採取有效的戒煙措施;如果患者的家人、同事或者朋友有抽煙的習慣,那麼患者應遠離二手煙。其次,如果患者的體重超過相關標準,那麼應進行科學減重。最後,患者應進行適當的運動,並對血壓、血脂、血糖等進行有效控制。
2.藥物治療
在當前醫學的發展過程中,治療頸動脈狹窄的藥物主要發揮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穩定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臨床上常見的治療頸動脈狹窄的藥物主要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他汀類藥物。對於抗血小板凝集藥物而言,它們雖然能夠有效預防血栓的形成,但是會顯著增加患者出血的風險,因此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3.外科手術
針對頸動脈狹窄的外科手術主要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根本目的是切除頸動脈斑塊,能夠有效預防斑塊脫落引起的腦卒中。到目前為止,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已經非常成熟。在手術之前,通常要通過頸動脈超聲,評估在手術過程中是否需要應用轉流管。由於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一般採用全麻的方式,因此還需要麻醉科醫生對全麻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在手術的過程中,患者的頸側部需要暴露出來,並且暫時夾閉頸動脈遠端和近端,接著將頸動脈切開,清除血管中的斑塊,讓頸動脈的內壁呈現光滑的狀態,使得頸動脈內徑恢復到正常範圍,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腦部供血。如果患者為急性出血性腦卒中,那麼手術在發病6周後進行更為安全。如果患者近期出現過症狀發作,並且影像學檢查顯示為不穩定斑塊,那麼應在2周內進行手術,越早越好。如果患者為雙側病變,那麼兩側手術的時間間隔因為2周-4周,對於狹窄嚴重的一側和有症狀的一側,應進行有限手術。
4.介入治療
在醫療設備和醫療器械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頸動脈支架血管成形術開始得到廣泛應用,並呈現出取代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趨勢。在介入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會利用支架或者球囊對頸動脈的狹窄部位進行有效擴張,完成頸動脈血流重建工作,達到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根本目的。
結語:
頸動脈狹窄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干預和治療,那麼很有可能引發腦卒中,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人們必須對頸動脈狹窄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認識,當身體出現相關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即使沒有症狀,也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