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舉世皆知的隱士林逋,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歷?

2023年08月16日

- txt下載

  說到林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有很高的思想、知識修養,但他們淡泊名利,不官不仕,不爭不搶,歸隱田園,呼嘯山林,世人稱他們為「隱士」。
  中國最早的經典《周易》中說:「天地閉,賢人隱。」這裡的「賢人隱」就是指有才能、有學問、有修養、有本領、能夠做官而不願做官的人。他們是「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為氣」的人;他們是保持獨立獨行人格、追求思想人身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且發自內心不願入仕的人。這樣的人,稱之為「隱士」。
  而我們最為熟悉的莫不是陶淵明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謂是超凡洒脫,而在他之前,古代最早的隱士當數許由和巢父,「飲犢上流」潔身而自好,古代隱士文化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士夫,千百年來,多少人視之為「精神標杆」,宋朝詩人釋文珦有詩云:使予生遇陶唐世,當與許由巢父倫。

  而在北宋,也有一位隱士,舉世皆知,「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一生不娶不仕,種梅養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留下「梅妻鶴子」的美名。
  此人名叫林逋,字君復,後人多稱之為和靖先生,杭州錢塘人,所謂「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生在風月繁華地,富貴溫柔鄉的林逋卻孤高自好,不喜繁華,《宋史》中記載「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似乎是個天生的「隱士」。
  在我們看來,像林逋這樣的人,超脫塵世,不以物喜,融於自然,歸於田園,其心境自然了無世俗雜念,吟詠之詞也大都是田園小令罷了,但是,作為一個詞人,在《全宋詞》僅收錄的三首詞中,除了寫梅花和春草,還有一首《長相思》,情真而意切,在遠離人間煙火的精神結界裡,竟有一絲熱烈又憂傷的人間情味。
  少年孤貧,勤而上學
  公元967年,是北宋王朝建立後的第七個年頭,此時疆域一統,國內太平,宋朝一改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出現全名復興的跡象。就在同年9月初秋,在浙江奉化大里黃賢村林釴家誕生了一名男嬰,一家人自是喜上眉梢,取名林逋。
  林家雖不富裕,卻也歷來為書香門第,自祖輩起,便是有名的「通儒學士」,得益於原生家庭的滋養,林逋從小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
  生於太平,又有滿腹經緯,按照「學而優則仕」的普遍觀念,林逋勢必會有一番大作為,其父對他也極富期望,希望他能夠考取功名,成就一番事業光耀門楣。
  一切都按照正常的模式進行,然而在林逋十幾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原本沉默少言的林逋遭此變故,性格上變得更為孤高,沒有父母支撐,家境陷入貧困,可林逋絲毫不在意,別人家的孩子都擠破頭的參加科考,以求功名,而林逋卻自甘貧困,二十出頭,便背井離鄉,四處遊歷。

  漫遊江淮,吟詩酬唱
  江淮自古便是天下富庶之區,是王公貴族集聚之地,亦是文人士夫縱情享樂之所,所謂:
  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戸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
  初涉繁華,林逋也是書生意氣,年少輕狂:
  幾許搖鞭興,淮天晚景中。樹林兼雨黑,草實著霜紅。膽氣誰憐俠,衣裝自笑戎。寒威敢相掉,獵獵酒旗風。——《淮甸南遊》
  林逋一路尋訪古蹟,一邊交遊唱和,他路經荒園,見往日繁華不復,人既去,園無主,草木無情,依舊逢春而生。人世滄桑,物是人非亦是如斯,他以春草寫離恨,正如李煜《清平樂》詞所說:「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點絳唇·金谷年年》
  他途徑洞霄宮,秋景蕭瑟,秋思如山野連綿不見盡頭: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涼陰一鳥下,落晶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宿洞霄宮》
  林逋遊歷四方近二十年,期間所見所聞多數已無考證,但可以想見,20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性,見的越多,心境也愈加寬闊,我們能知道的是,在一些個夜裡,林逋也偶有入仕之念,但心中又深知由於性格使然,官場於他本是平行線,此種無奈,詩中可見一斑:
  垂成歸不得,危坐對滄浪。病葉驚秋色,殘蟬怕夕陽。可堪疏舊計,寧復更剛腸。的的孤峰意,深宵一夢狂。——《旅館寫懷》
  驢仆劍裝輕,尋河早早行。孤煙開道店,平野喝農耕。老木回堤暗,初陽出浪明。羈游事無盡,塵土拂吾纓。——《汴岸曉行》
  世道紛擾,隱居孤山
  雖然性情和官場不搭,但林逋對仕途真正的絕望,卻要從另外一方面說起。
  1004年,宋遼交戰。因為皇帝御駕親征,宋軍士氣大振,在澶州一役取得勝利,本是大喜之事,然而兩軍幾年之間相持不下,兩國簽訂了《澶淵之盟》,以大宋給對方交歲幣,主戰派寇準被罷相的條件休戰。
  為重振「天威」,1008年,主和派代表王欽若偽造「天書」,安排了宋真宗率領文武百官到泰山封禪。
  實則是借「天書」之名大搞個人崇拜,前後幾十天,勞民傷財,鬧得民怨沸騰,當時朝堂之上一堆文人也是醜態畢現,藉此吹捧。
  天性孤高的林逋自然看不慣這樣的事情,自此也徹底斷了入仕的念頭,當時,有人有意引薦他,他卻深感不適,「擾擾非吾事,深居斷俗情!」
  後來,已經年過四十的林逋便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正式開始了隱居生活。

  種梅養鶴,棄塵絕世
  隱居並不是閒居。他在家種花植梅、養鶴豢鹿、釣魚喂貓、賞景賦詩、拂琴訪友,忙得不亦樂乎。
  他有隻仙鶴叫「鳴皋」。如果有客人來訪時林逋不在,童子就放鳴皋飛上天給林逋報信。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到:
  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林逋種梅還解決了衣食來源問題。《西湖人物》中說他
  種梅三百六十餘樹,花既可觀,亦可實售。每售梅實一樹,以供一日之需。
  可見,儘管隱居在孤山,林逋依然靠賣梅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有梅樹養身,有仙鶴為伴,林逋很知足。他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這種絕世的清高體現在他的詠梅詞《霜天曉角》中:
  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夢絕金獸,曉寒蘭燼滅。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
  廿年隱逸,無欲無求
  在當時,像林逋這樣的隱士,是很容易便名揚在外的,「梅妻鶴子」的生活方式更是使林逋的名氣越來越大。
  然而此時的林逋早已無心塵世,半輩子的遊歷見聞,早已使他的心境變得格外廣闊,對於功名利祿,早已無欲無求: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鶴閒臨水久,蜂懶採花疏。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小隱自題》

  他的筆下儘是隱居之恬淡,他詠梅,也記錄生活的小趣味,千古絕句橫空出世,堪稱詠梅第一人: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山園小梅》
  後來,連宋真宗都知道林逋其人其事了,特賜衣食之物給他,並要當地政府對他多加照拂。皇恩既如此浩蕩,前來遊說林逋出山入仕之人開始多了起來。
  他也從未向世人隱藏他的真實心跡:
  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
  而最讓人敬服的是林逋對其所作的詩詞畫作,皆無留存之念,隨作隨棄,不作他想,有人不解,他回答說:
  我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
  連現世的名利都不要,還會在乎身後名?還好被當時的有心人整理摘抄,侄孫整理成冊,才得以流傳至今。
  而這期間,讓林逋樂於其中的應是與諸多文人雅客的交遊了。
  有一年冬天,一個年輕人冒雪坐船到西湖拜訪林逋。他就是後來的文壇大佬梅堯臣。林逋的詩風對他影響很大,後來他與林逋的侄子、侄孫都有交情。
  范仲淹也曾造訪林逋的孤山草廬,還贈詩給林逋:
  巢由不願仕,堯舜豈遺人。風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
  卒於孤山,仁宗賜諡
  到了晚年,林逋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就親手在草廬旁邊修建了墓地。他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感慨: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漢代的司馬相如在遺稿《封禪書》中還吹捧漢武帝封禪以獻媚,林逋對自己一生沒有隨波逐流感到自豪,還順手對宋真宗偽作天書、封禪泰山暗諷了一把。
  1028年冬天林逋去世,享年61歲。
  宋仁宗聽說後,賜林逋諡號「和靖先生」,還讓當地政府幫助料理後事。「和靖」即「和諧而安靜」,號同其人,恰如其分。
  林逋的侄孫林大年後來整理了林逋的詩集,請梅堯臣作了序。
  多年後當地官員在西湖的蘇堤上建了個「三賢堂」,這三賢中兩位是作過杭州一把手的白居易、蘇東坡,另一位就是終生布衣的林逋。
  林逋一生未想顯名於世,所以他自己的很多故事,都和他的很多作品一樣再不為人所知。但他的名字連同他的梅花他的詩還是在世間傳頌。
  千秋萬古梅花樹,直到咸平始受知(咸平,真宗年號),此後,梅花開始受世人賞識。「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成了詠梅第一絕唱。

  再看林逋一生,世人皆說他一生超脫凡世,無婚無娶,然而隨著後來和林逋一同入葬的一隻玉簪現世,一段藏在林逋心中的往事,像是慢慢揭開面紗。
  《西湖夢尋·孤山》中記錄這樣一段歷史:林逋身後兩百餘年,已是元初,惡僧楊連真伽盜名士之墓,在林逋的墓中發現只有一個端硯,一隻玉簪。
  硯,文人貼身之用,無可厚非。而玉簪,古代男子極少使用,且男士玉簪更長紋樣也簡潔,而林逋墓中的這隻玉簪,卻是女子之物。
  哪個女子?兩人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史料全無記載,而唯一留下痕跡的還是林逋所作的那首《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一條錢塘江,將兩岸群山分成吳山、越山;一對戀人,在群山間,灑淚揮別。
  兩岸青山,一水相隔,卻只能遙遙相望;有情之人,縱是兩心相悅,仍沒能抵過情深緣淺,終是「羅帶同心結未成」,潮水易平,心難平。
  讀罷這首《長相思》,再聯想林逋一生境遇,對於他二十餘年的隱居生活,似乎又多了一些悵然。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