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議張謇以生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及當代啟示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薛寶志 XUE Bao-zhi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南通226007)
摘要: 晚清時期,張謇在實業救國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在江蘇南通地區,從創辦大生紗廠開始,逐步將企業做大,在多年的發展之中,張騫的實業救國思想逐漸形成,並且在其他領域也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 張謇;實業救國;當代啟示;富強之本
中圖分類號:K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3-0285-02
基金項目: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度教育研究課題《人文紡院建設研究》(編號FYJY/2013/03)。
作者簡介:薛寶志(1977-),男,江蘇姜堰人,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0 引言
在張謇的實業救國理念中,比較著名的是「父教育,母實業」的觀點,從其中可以看出,張騫在創辦實業的過程中,沒有把企業發展的目標僅僅圍繞著賺取利潤來進行,他將實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與國家的富強密切聯繫起來,在他看來,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發達的工業,他曾經說:「工苟不興,國無不貧之期,民無不困之望。」
同時,張騫又非常重視人才的素質,認為人才是國家得以興勝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大力發展實業救國的前提下,張騫又非常重視高素質人才的教育工作,推崇現代化實用的教育理念。
1 張騫關於實業與教育的論述
張謇認為教育的進步和發展是實業興旺的前提,而創辦學校,推行教育,提高人才素質的經費則需要從實業中提取。
實業的發展,應該為教育提供必備的發展經費,而後再由高素質的人才改良實業,這樣二者逐漸形成相輔相成發展之勢,這也就是 「父教育、母實業」的核心思想。張謇首選教育正反映他非常重視人自身的進步與發展。
實業發展、生產力提高,這是社會客體方面的進步。人自身的發展在許多方面依賴實業的發展,張謇只從提供教育經費一個方面闡明創辦實業的重要性,並不全面,但是張謇畢竟是從社會主體與社會客體兩個方面考慮問題的,顯然比當時若干學者單純地提倡「教育救國」或「實業救國」,要高出一籌。張謇不僅有理念,而且將他的理念付諸實踐,真的做到「實業所至,即教育所至」。1899年大生紗廠開車出紗,1902年他創辦了通州師範學校。到1926年張謇去世,這所學校一共培養了1400多名學生。
2 張騫實業救國理念的延伸
2.1 謀生觀中的人文關懷
謀生觀是張謇職教思想發跡的根源。清末,實業凋零,民不聊生,人民的生活極度貧困,張謇由此感慨,「教育以普及為本,普及以生計為先。」「謇營南通實業教育二十餘年,實業教育大端初具。言乎穩固,言乎完備,言乎發展,言乎立足於千百縣而無懼,則未也。實業未至人盡足以謀生,戶盡不至乏食;教育未至鄉里學齡兒童什七八有就學之所,兒童長成什五六有治生常識,未足雲大數,謇方目記之,心營之。」就業乃民生之本。張謇創辦職業教育心繫民生,以民生為本,此乃最根本的人文關懷。
正是因為張謇以民為本的人文關懷為近代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精神動力,才出現了20世紀初實業救國蔚然成風的壯觀景象。張謇先生開創了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平民化的先河,彰顯了他職教思想中的人文光輝。
2.2 道德觀中的人文訴求
道德觀是張謇職教思想的基石。「首重道德,次則學術。」「學術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講。」張謇創辦實業教育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尤其以道德為重。道德的真諦在於如何處理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和他人的關係。高尚的道德能把個人恰當地融入國家、社會和集體生活中,形成和諧社會。創辦南通紡織學校之時,張謇立校訓「忠實不欺,力求精進」,足以體現愛國、誠信的道德觀在其職教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忠實不欺不僅體現了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忠於國家、忠於人民,而且闡釋了誠實守信、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的人文訴求,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人可以窮,可以死,不可無良;國可以弱,可以小,不可無信。無良,不人;無信,不國。」他把中華民族愛國誠信的傳統美德貫穿於職業教育中,以文化人,實現人的尊嚴與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出張謇創辦職業教育的人文訴求。
2.3 實踐觀中的人文體驗
實踐觀是張謇職教思想的核心。實業救國是張謇職教思想的靈魂,也是張謇職教思想中實踐觀的生動寫照。創辦實業之路即是愛國之志,也是張謇先生最高的人文境界與人生價值的體驗。在教學方法上,張謇借鑑日本近代教育蓬勃發展的成功經驗,主張「知行並進」,強化教學的實踐環節,使職業教育走向社會,回歸實踐。張謇職教思想的最得力處,是發揮了古聖賢「教思無窮」的精義,確立起「不自教育始」的社會實踐觀,使教育突破了書齋的狹小天地,走向時代,走向社會,形成以倡導科學技術為特徵的職業教育思想體系。
從傳統的象牙塔中破繭而出,讓知識分子走向社會,崇尚實踐,既是對「學而優則仕」傳統的回應,更是知識分子實現人生抱負和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這正成為職業教育的時代價值與意義之所在,也是張謇職教思想對當代知識分子的深刻啟發。
2.4 人格觀中的人文魅力
人格觀是張謇職教思想的升華版,其人文魅力都是通過自身的人格觀展示出來的。張謇不僅將國民人格養成置於民族復興的高度,而且不惟職業、身份、地位,人皆有人格,提倡人格平等的思想,這是張謇職教思想中人文魅力的最高境界。「須是人人成一種有人格人,士軌於士,農軌於農,工軌於工,商軌於商。秦並天上而魯後亡者何?以有禮教也。有禮教有學問之國,即亡亦必能復興。」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而不僅僅是培養為官之民。「所謂大學者,養成可以為官之國民,不必盡為官也。無國民知識而為官,今天下之官,若是其多矣。其有益於國否乎?與其得多數無意識之官,不如得少數有意識之民。」
為此,張謇從加強自我修養的角度提出了「靜心、耐苦、自克、謹慎」的方法,為高職師生的健康人格養成提供了最好的範式與路徑。
3 張謇人文治校的當代啟示
張謇將這種人文精神貫穿於所創立職業學校的治理過程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模式,探索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職業精神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從而為學生的學業、職業和人生髮展做好鋪墊。
江蘇工院已進入後示範建設時代,只有緊緊圍繞質量、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突出張謇的人文精神,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形成品牌和特色,才能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3.1 創新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模式,為學生搭建學業發展的平台
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張謇主張對學生實行嚴格管理,反對學生通過罷課、遊行示威等方式參與政治運動。他曾經指出,中國的前途和希望全仰仗於學生,學生在校期間,最重要的使命是努力汲取知識,而關於罷課,他則不主張學生參與,認為那是荒廢時間。「不惟妨礙學業,且恐影響地方秩序」,在五卅運動爆發後,由於學生罷課的風潮愈演愈烈,張謇停辦了當時南通城內學潮比較激烈的學校,對參與學潮的學生及阻止不力的教師分別給予記過、撤職甚至開除的處分,還通過增加課時和課外作業量的方法來牽制學生。
這種壓制管理從形式看過於簡單,但從本質上卻折射出張謇以學生利益為重、兼顧自身經濟利益的人文精神。同時,張謇積極支持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並由學校負擔部分費用,選派和組織優秀學生到美、英、日、法、等國深造,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這些舉措不僅幫助學生解決了經濟上的負擔,緩解了學生的後顧之憂,更從學生的長遠職業發展出發為學生的成才提供了捷徑,體現了張謇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的人文關懷。
3.2 探索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的育人模式,為學生打造人生髮展的舞台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張謇職教思想的精髓和靈魂就是堅持全面育人的理念,使職業教育不僅要滿足人的生存需要,而且要滿足人的發展需要和精神需要。
從人的生存需求出發,張謇注重通過生產性實踐、社會活動的實踐以及科學實驗等實踐教育,培養學生的技能,以此謀生;從人的發展需求出發,張謇提倡把傳統文化融入到職業精神之中,守紀、勤儉、忠實、守信多見於張謇為職業學校所立的校訓,在這些校訓中,「合群自治」、「愛國愛群愛親愛己」思想更包含了團隊協作精神,彰顯出張謇在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方面的遠見卓識。職業精神的塑造不僅是學生職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條件;從人的自我實現的精神需求出發,張謇認為,人生追求的目標不僅是自我事業的成功,更在於通過創辦教育和興辦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抱負,這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一種高尚人格的體現。
因此,職業教育應當以培養「明公理、有禮數」的「有意識之民」為己任,不僅讓普通的人民體面地工作、尊嚴地生活,更為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培養生力軍。
4 結語
通過上面的論述,對張騫的實業救國及其延伸思想有了一個比較完整和清晰的認識。對現代企業的發展和改革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即企業的發展不能僅僅只考慮自身的經濟利潤,需要反補社會教育,而社會教育的發展,又可以為實業的發展培養大批優秀的高素質經營人才。總之,實業和教育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現代我國一些大型的企業集團,開始建立內部員工院校,為自身企業的發展輸送管理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曹從坡.張謇全集(第四卷)[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張怡祖.張季之九錄.教育錄(第五卷)[M].文海出版公司,1931:16.
[3]黃振平.張謇的文化自覺[M].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243.
[4]姜平.張謇職教思想的社會實踐觀與方法論[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3.
[5]馬斌.張謇職教思想微探[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40.
[6]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五四運動在江蘇[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20.
[7]蔣國宏.「教育救國」與民國時期資產階級教育家的學運觀[J].甘肅社會科學,2007(6):154.
[8]孫冬梅.構建與完善高職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179.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