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觸動學生心扉的感恩教育值得提倡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5月21日,在陝西咸陽師範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內,數十名大學生手執毛筆用小楷書寫著家書。自2016年以來,該院256名學生每逢母親節、父親節便用小楷書寫家書一封,如今學院要求學生每月寫一封。(5月22日新文化報)
古代有個叫皋魚的人,他說過這樣的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歲月)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親人)也」。這話的意思,在當代作家的心裡,化成了「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這些年來,倡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聲音貌似很強,但更多時候是在應景。具體表現為「五多一少」,即說的、喊的、唱高調的、開會鼓動的、寫文章談認識的多,有創意的活動的少,形式也比較單一。比如,感恩父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今天學校常見的教育形式主要有洗腳、捶背、搖扇,等等。也有的學校把寫信當作感恩教育的重要形式加以倡導和實踐。這種形式確有文化含量,常能觸動學生心扉,教育效果相對較好。如果有所創新,效果可能會更好。
2011年中秋節前,長沙晚報和湖南師範大學就曾共同搞過一個活動——製作「一封家書」紀念封。許多同學寫著飽含感激、思念和夢想的家書,情不自禁,淚流滿面。報道說,通訊發達的時代,寫信成了一種奢侈,而正因為奢侈,寫信才彌足珍貴。我認為,這樣的活動選擇了特定的時間和有創意的方式,無疑讓簡單的寫信感恩有了新意。
父女母子一場,並不只是意味著目送背影,漸行漸遠。其實,真正的意味在於永遠不變的深情、牽掛和互動。換個角度,感恩教育也許就會生出新意。
比如,2015年9月,華北電力大學創新迎新方式,家長可以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封信,最終有2564名家長飽含深情寫了信。從這些家書中,孩子們體驗的不再只是感動,而是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教育,還有父母對孩子的健康、熱愛生命、自信、信仰、理想和抱負的教育與感召。
通過這樣的活動,父母在孩子的眼裡,不再只是感恩的對象,而是巨大的精神支柱。而父母的每一次放手,實際上都在促進孩子的堅強和獨立。這樣的感恩教育,無疑拓展了內涵。
今天,看到咸陽師範學院大學生手書娟秀小楷表達感恩,感覺一股清新撲面而來。作為專業的書法學院,還原古代文人部分日常生活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高雅的學習氛圍,並非簡單的復古,而是一種教育體驗的需要。而推出「小楷家書」,則從另一角度創新了寫信感恩教育的形式。
孩子們都有一顆真真切切感恩的心,需要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寫封家書表達感恩,製作一封家書紀念封表達感恩,家長給孩子寫信進行感恩教育,以專業的態度寫小楷家書感恩,無不說明,感恩教育盛得下多樣化的創新形式。
人生最難的事情不是成家立業,不是做官發財,而是與永不回頭的時間打交道。但是,恰恰是誰都惹不起的「無情箭」,伴隨過往,回首之間,頻頻射中我們對父母的虧欠。不論一個人的旅程多麼絢爛輝煌,一旦背負無法償還的最大心債,他的旅程終將會黯然失色。那麼,個人也好,學校也罷,繼承優秀的孝道傳統文化,立足當下,集思廣益,不斷創新,給感恩的心多種選擇方式,就是學校感恩教育的需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