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大學生百年孤獨閱讀心得五篇

2023年09月19日

- txt下載

意志在執著和嚮往中堅強,思想在挫折和堅定中躍進,人生在失敗和反思中成長,精神在讀書和品味中發光。把自己置身書的國度,讓精神暖暖地發出燦爛的光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百年孤獨閱讀心得,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鑑。
大學生百年孤獨閱讀心得範文一
剛開始看《百年孤獨》的時候,發現有幾個奇怪的地方,首先,布恩蒂亞家族中的人名反覆用的都是阿卡蒂奧和奧雷連諾,這也仿佛他們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種可怕的循環中度過的;其次,故事的情節很具神話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為按奈不住寂寞從新回到人間,甚至與活人交談。這也引起了我看下去的衝動,這是一個仿佛描述一個國家百年的繁衍與生存、恥辱與壓迫的故事。
霍·阿·布恩蒂亞帶領他的妻子,以及他的親屬朋友們歷盡千辛來到了一片未開墾的土地上,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這塊後來被命名馬孔多的小鎮上,蘊含了無窮的神秘,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亞陷入了無窮的孤獨。在他身上也體現了那種可怕的循環,在他對創造發明產生厭倦以後,便整日地呆在實驗室里製作金屬金魚,每做到二十條的時候就將它們熔化重做。他的後代奧雷連諾又從戰爭走向孤獨,終於也陷入了循環製作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傳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獨樣,直到家族的最後一代奧雷連諾·布恩蒂亞的出世,由於壟斷資本主義的入駐,不僅是布恩蒂亞家族,整個馬孔多已經開始沒落了。那本羊皮書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這個家族從建立到沒落其實已經是註定的宿命,終究是一個可怕的循環。
《百年孤獨》讀完後都會給人留下一種沉重感,我認為這種感覺才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給讀者的。
大學生百年孤獨閱讀心得範文二
那日逛書店,沒有什麼合適的書。
突然看到這本,隱隱約約記得上學那會好像讀過。記的,書中一段情節,開始時乾旱,後來就開始下雨,一連下了很多年的雨,很多事物包括活著的人,死了的人都長了綠毛。其他的,真的一點記憶都沒有了。直到現在,都奇怪自己居然敢在那個年齡段看這本書。
其實,這次讀,也沒辦法,還要藉助網絡。讀了一半,實在讀不下去,感覺自己太空白,只能上網搜索別人的讀後感。
以下來自網絡:《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界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看到了吧,七代人的故事,而且所用的名字基本一樣。很多人都要整理出來族譜,才能走出迷宮。
其實,還是一本很好看的書,至少讓我懂了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現實的魔幻和真實發生一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人鬼之間的對話、交往沒有任何隔閡,就像平常我們面對面隨便聊聊今天吃了嗎一樣簡單。
生活中,原來很多人都是孤獨的,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孤獨。
而那種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的孤獨,有時候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你周圍的親人、朋友。
大學生百年孤獨閱讀心得範文三
讀《百年孤獨》純屬是一個偶然,經同事推薦就借回家看看,看了一遍,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讀完後也不能完全了解其義。今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一篇關於《百年孤獨讀後感》的文章,忽然想解我一直以來的疑問,便細細的閱讀起來。
文章的作者讀了三遍《百年孤獨》,並對作者的身世及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種執著探索的精神著實讓我敬佩,不由得讓我想起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亦是如此,只要你有誠心,也夠努力,總會有一定的收穫。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其實寫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的興衰。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
「不團結」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多解釋,從片面的角度說,它是自閉的、可怕的、是要反省的、是要摒棄的。其實在職場上也不乏這樣的案例,團結協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而實際上我們往往是在本職工作上傾盡了全力,而忽略了其實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這也說明越是淺顯的道理,越是難以企及。
偶然吸引到我的文字引導我的這次閱讀,也讓我感覺到自己思維的局限性。閱讀,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可能有時,讀著讀著,我們會發現它是在寫自己的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閱讀的自己,這種感覺會拉著我們繼續閱讀;有時,當發現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出現在眼前時,那種興奮之情無以言表。
閱讀不乏是個好習慣,它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知識,也能養成價值的判斷力,那我們為何不取別人所長,來逐漸提升自己呢?
大學生百年孤獨閱讀心得範文四
大一時,閒來無事,發現舍友書柜上擺著一本《百年孤獨》,便借來讀讀。我陸陸續續地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讀完,讀完之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解脫,我解脫了,布恩迪亞家族也解脫了。
《百年孤獨》講述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沿海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說實話,這本書的確難懂,光是書中理不清的人物關係以及相似卻又不同的人物姓名就夠讓人頭疼的。但是,好書就是有讓你硬著頭皮讀下去並且自虐式的想去讀第二遍的衝動。當你真正走進布恩迪亞家族中去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那種想擺脫孤獨但卻死也離不開它的糾結,矛盾和痛苦。
我認為大多數中國讀者被馬爾克斯的作品吸引的原因,不外乎是獨特魔幻的寫作手法和另有深意的主題內容。先從寫作手法上來看,馬爾克斯已然被打上了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標籤,但是魔幻是表,現實才是里,這種表里如一的結合使得《百年孤獨》從小說的一開始,吉普賽人帶著磁鐵觀像儀來到馬孔多的時候,這種現實與魔幻的結合就已經讓讀者陷入了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中。從主題內容上來說,由小及大,《百年孤獨》被看做是拉丁美洲奮鬥歷史的完結。《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_,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很多人對於《百年孤獨》都只是望而卻步,很想去讀,卻無法深入到作者描繪的那個觸手可及但又不敢觸摸的世界。
大學生百年孤獨閱讀心得範文五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這本書,是中國第一次獲得正式授權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馬爾克斯影響的莫言,翻閱過的《百年孤獨》,都是盜版。突然覺得它分外珍貴。
說的是孤獨,看見別人寫的讀後感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字而寫。不不不,你們都搞錯了,不是文藝青年自己喝著咖啡所發出孤獨的感嘆,不是非主流們黑白人生的孤獨,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間裡沒朋友的那種孤獨。
這種孤獨,是一個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非一般外物所能改變。是一種追求理想過後,發現這種追求根本沒有意義,多年來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帶來的那種孤獨與彷徨,正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被迫發動三十二場戰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並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裡打滾,最後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也正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學而最終精神失常,被捆在樹上至死。
最奇特的莫過於整個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症的泥潭裡,一直不睡覺,但卻一直遺忘東西,不得不在每樣東西上貼上標籤,杯子、碗、凳子之類的。這是一個民族的孤獨,他們盲目地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卻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麼,而身後的事物——歷史,卻被他們漸漸遺忘。而生活在這裡的何塞家族,一共經歷了六代,但每一代卻只是第一代的輪迴,改不了那種流淌在血液里的盲目,嚮往虛無的東西。
但馬孔多的女人們卻是堅強獨立。她們務實勤奮,烏爾蘇拉照顧全家,開糖果店賺錢不斷修建家;阿瑪蘭坦熱衷於刺繡;蕾梅黛絲則心地善良。而她們都帶有傳奇色彩:烏爾蘇拉活到一百四十歲,阿瑪蘭坦和死神對話,而蕾梅黛絲則飄上天去了。
馬爾克斯的這番回答,正是對馬孔多的孤獨的解釋。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