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關於大學德育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初探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要]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與學習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學德育中來。為了實現大學德育目標、增強德育有效性,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思路、新模式。
  [關鍵詞]德育 研究性學習 創新 教育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指在教育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造一種類似於 科學 研究的情景和途徑,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與學習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學德育中來。為了實現大學德育目標、增強德育有效性,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思路、新模式。
  
  一、研究性學習——回歸德育以人為本的出發點
  要增強德育的有效性,首先要認識到德育的本質是以育人為核心,努力提高人的素質,讓德育工作回歸自身的出發點。德育的最終的目標是把社會實際與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亦即培養、造就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道德行為主體,它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會時代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從人的實際出發,而時代的要求則要通過個體表現出來,顯然德育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而現實中的德育往往偏離這一出發點,忽視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只管教「書」而不「育」人,缺乏針對性,不能因人、因時、因事而宜。
  為了實現德育目標,提高和保證德育的有效性,德育應回歸以人為本出發點,充分利用和激發學生的主體需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的。它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為基礎。將這種具有自主性特徵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注入德育過程中,學生真正被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就有了積極的內在動力,有利於學生的自我教育與 發展 ,有利於落實德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有利於德育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德育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使德育回歸出發點和增強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二、研究性學習——構建德育的生態環境
  在德育過程中,課堂教學 自然 是學校德育的基本組織形式,它是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學習人類豐富知識體系的一種比較 經濟 、有效的途徑。但是,並不是任何一種課堂環境都有利於德育任務的落實和保證德育的有效性。實踐證明,傳統的德育課堂環境以教材為本,以教師為中心,將學生視為客體,注重德育知識的傳播和規範的灌輸。這種知識型、接受型的德育課堂環境,容易忽略人性,忽略人的情感需要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嚴重地影響大學德育的有效性。
  如何優化德育課堂環境?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有效措施。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要求教學諸要素之間始終處於一種和諧狀態,包括師生關係和諧、教師與學習內容和諧、學生與學習內容和諧。在這種課堂和諧中,學習成為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環境」,課堂變成教學各要素相互之間持續互動的過程。在這種課堂「生態環境」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不再是教材的奴隸,課程也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識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知識、探索人的身心發展的中介。
  同時,德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靈接觸的動態過程,建立和諧的「德育生態環境」是實現德育任務重要保證。而「德育生態環境」的關鍵是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在這種人際關係中,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共同求知。
  在德育過程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模式,有利於形成師生和諧關係。由於研究性學習的新穎性、多變性和沒有「唯一答案」或「標準答案」的靈活性,促使德育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得不脫掉權威的「外衣」,努力主動地指導而不是代替學生去捕捉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或命題,而是虛心地與學生一道思考與探求問題的答案。即教師始終是一個與學生平等的積極參與者、研究者。在這樣和諧的「課堂生態」中,師生之間的心理和感情距離縮短。因此,教師(代表社會)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德育任務)比較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對德育的參與性與自律的能動性就會提高,這正是有效德育所期盼的局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