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數學高中教育教案

2023年09月27日

- txt下載

數學可以促進世界科學的發展,數學教學對我們所有人都有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寫一份數學教案和我們分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於數學高中教育教案,希望你喜歡。
數學高中教育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進一步理解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3)初步掌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4)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轉化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求曲線的方程.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
1.提問:什麼是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學生思考並回答.教師強調.
2.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基本問題.
對於一個幾何問題,在建立坐標系的基礎上,用坐標表示點;用方程表示曲線,通過研究方程的性質間接地來研究曲線的性質,這一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稱為坐標法,這門科學稱為解析幾何.解析幾何的兩大基本問題就是:
(1)根據已知條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線的方程.
(2)通過方程,研究平面曲線的性質.
事實上,在前邊所學的直線方程的理論中也有這樣兩個基本問題.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線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線.本節課就初步研究曲線方程的求法.
【問題】
如何根據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
【實例分析】
例1:設 、 兩點的坐標是 、(3,7),求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 的方程.
首先由學生分析:根據直線方程的知識,運用點斜式即可解決.
解法一:易求線段 的中點坐標為(1,3),
由斜率關係可求得l的斜率為
於是有
即l的方程為

分析、引導:上述問題是我們早就學過的,用點斜式就可解決.可是,你們是否想過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嗎?或者說①就是直線 的方程?根據是什麼,有證明嗎?
(通過教師引導,是學生意識到這是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應該證明,證明的依據就是定義中的兩條).
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
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則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這說明點 的坐標 是方程 的解.
(2)以這個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設點 的坐標 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則
到 、 的距離分別為
所以 ,即點 在直線 上.
綜合(1)、(2),①是所求直線的方程.
至此,證明完畢.回顧上述內容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中,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最後得到式子 ,如果去掉腳標,這不就是所求方程 嗎?可見,這個證明過程就表明一種求解過程,下面試試看:
解法二: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也就是點 屬於集合
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所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當然也不要忘了證明,即驗證兩條是否都滿足.顯然,求解過程就說明第一條是正確的(從這一點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優越一些);至於第二條上邊已證.
這樣我們就有兩種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藉助直線方程的理論,又非常自然,還體現了曲線方程定義中點集與對應的思想.因此是個好方法.
讓我們用這個方法試解如下問題:
例2:點 與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的距離的積是常數 求點 的軌跡方程.
分析:這是一個純粹的幾何問題,連坐標系都沒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標系,顯然用已知中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作坐標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後仿照例1中的解法進行求解.
求解過程略.
【概括總結】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
分析上面兩個例題的求解過程,我們總結一下求解曲線方程的大體步驟:
首先應有坐標系;其次設曲線上任意一點;然後寫出表示曲線的點集;再代入坐標;最後整理出方程,並證明或修正.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
(1)建立適當的坐標系,用有序實數對例如 表示曲線上任意一點 的坐標;
(2)寫出適合條件 的點 的集合
;
(3)用坐標表示條件 ,列出方程 ;
(4)化方程 為最簡形式;
(5)證明以化簡後的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一般情況下,求解過程已表明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過程中的轉化都是等價的,那麼逆推回去就說明以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所以,通常情況下證明可省略,不過特殊情況要說明.
上述五個步驟可簡記為:建系設點;寫出集合;列方程;化簡;修正.
下面再看一個問題:
例3:已知一條曲線在 軸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點到 點的距離減去它到 軸的距離的差都是2,求這條曲線的方程.
【動畫演示】用幾何畫板演示曲線生成的過程和形狀,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尋找關係.
解:設點 是曲線上任意一點, 軸,垂足是 (如圖2),那麼點 屬於集合
由距離公式,點 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①式 移項後再兩邊平方,得
化簡得
由題意,曲線在 軸的上方,所以 ,雖然原點 的坐標(0,0)是這個方程的解,但不屬於已知曲線,所以曲線的方程應為 ,它是關於 軸對稱的拋物線,但不包括拋物線的頂點,如圖2中所示.
【練習鞏固】
題目:在正三角形 內有一動點 ,已知 到三個頂點的距離分別為 、 、 ,且有 ,求點 軌跡方程.
分析、略解:首先應建立坐標系,以正三角形一邊所在的直線為一個坐標軸,這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為另一個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比較簡單,如圖3所示.設 、 的坐標為 、 ,則 的坐標為 , 的坐標為 .
根據條件 ,代入坐標可得
化簡得

由於題目中要求點 在三角形內,所以 ,在結合①式可進一步求出 、 的範圍,最後曲線方程可表示為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1)解析幾何研究研究問題的方法是什麼?
(2)如何求曲線的方程?
(3)請對求解曲線方程的五個步驟進行評價.各步驟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應注意什麼?
【作業】課本第72頁練習1,2,3;
數學高中教育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用坐標法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理解曲線的方程、方程的曲線的概念,能根據曲線的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了解兩條曲線交點的概念.
(3)通過曲線方程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數與形相互聯繫、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通過求曲線方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轉化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解析幾何的思想方法.
(5)進一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曲線與方程是在初中軌跡概念和本章直線方程概念之後的解析幾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討論曲線方程概念後,介紹了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即由曲線的已知條件,求曲線方程;通過方程,研究曲線的性質.曲線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線方程的問題又有內在的邏輯順序.前者回答什麼是曲線方程,後者解決如何求出曲線方程.至於用曲線方程研究曲線性質則更在其後,本節不予研究.因此,本節涉及曲線方程概念和求曲線方程兩大基本問題.
(2)重點、難點分析
①本節內容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曲線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線方程方法,以及領悟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
②本節的難點是曲線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教法建議
(1)曲線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幾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礎概念,教學中應從直線方程概念和軌跡概念入手,通過簡單的實例引出曲線的點集與方程的解集之間的對應關係,說明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係.曲線與方程對應關係的基礎是點與坐標的對應關係.注意強調曲線方程的完備性和純粹性.
(2)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直線方程的知識幫助學生領會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學習解析幾何的意義和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習求曲線的方程做好邏輯上的和心理上的準備.
(3)無論是判斷、證明,還是求解曲線的方程,都要緊扣曲線方程的概念,即始終以是否滿足概念中的兩條為準則.
(4)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可以看得更清楚:
設 表示曲線 上適合某種條件的點 的集合;
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對應的點的坐標的集合.
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來定義「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即
(5)在學習求曲線方程的方法時,應從具體實例出發,引導學生從曲線的幾何條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代數方程(曲線的方程),這個過渡是一個從幾何向代數不斷轉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轉化是否為等價的,這將決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時教師不要生硬地給出或總結出求解步驟,應在充分分析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然地獲得.教學中對課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
這五個步驟的實質是將產生曲線的幾何條件逐步轉化為代數方程,即
文字語言中的幾何條件 數學符號語言中的等式 數學符號語言中含動點坐標 , 的代數方程 簡化了的 , 的代數方程
由此可見,曲線方程就是產生曲線的幾何條件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個形式的特點是「含動點坐標的代數方程.」
(6)求曲線方程的問題是解析幾何中一個基本的問題和長期的任務,不是一下子就徹底解決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的,教學中要把握好「度」.
數學高中教育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反函數的概念,弄清原函數與反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的關係.
2.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反函數.
3.在嘗試、探索求反函數的過程中,深化對概念的認識,總結出求反函數的一般步驟,加深對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
4.進一步完善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反函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反函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複習提問
①函數的概念
②y=f(x)中各變量的意義
2.同學們在物理課學過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函數關係,即S=vt和t=(其中速度v是常量),在S=vt 中位移S是時間t的函數;在t=中,時間t是位移S的函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說t=是函數S=vt的反函數.什麼是反函數,如何求反函數,就是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3.板書課題
由實際問題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展示了教學目標.這樣既可以撥去"反函數"這一概念的神秘面紗,也可使學生知道學習這一概念的必要性.
二、實例分析,組織探究
1.問題組一:
(用投影給出函數與;與()的圖象)
(1)這兩組函數的圖像有什麼關係?這兩組函數有什麼關係?(生答:與的圖像關於直線y=x對稱;與()的圖象也關於直線y=x對稱.是求一個數立方的運算,而是求一個數立方根的運算,它們互為逆運算.同樣,與()也互為逆運算.)
(2)由,已知y能否求x?
(3)是否是一個函數?它與有何關係?
(4)與有何聯繫?
2.問題組二:
(1)函數y=2x 1(x是自變量)與函數x=2y 1(y是自變量)是否是同一函數?
(2)函數(x是自變量)與函數x=2y 1(y是自變量)是否是同一函數?
(3)函數 ()的定義域與函數()的值域有什麼關係?
3.滲透反函數的概念.
(教師點明這樣的函數即互為反函數,然後師生共同探究其特點)
從學生熟知的函數出發,抽象出反函數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於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過這兩組問題,為反函數概念的引出做了鋪墊,利用舊知,引出新識,在"最近發展區"設計問題,使學生對反函數有一個直觀的粗略印象,為進一步抽象反函數的概念奠定基礎.
三、師生互動,歸納定義
1.(根據上述實例,教師與學生共同歸納出反函數的定義)
函數y=f(x)(x∈A) 中,設它的值域為 C.我們根據這個函數中x,y的關係,用 y 把 x 表示出來,得到 x = j (y) .如果對於y在C中的任何一個值,通過x = j (y),x在A中都有的值和它對應,那麼, x = j (y)就表示y是自變量,x是自變量 y 的函數.這樣的函數 x = j (y)(y ∈C)叫做函數y=f(x)(x∈A)的反函數.記作: .考慮到"用 x表示自變量, y表示函數"的習慣,將中的x與y對調寫成.
2.引導分析:
1)反函數也是函數;
2)對應法則為互逆運算;
3)定義中的"如果"意味著對於一個任意的函數y=f(x)來說不一定有反函數;
4)函數y=f(x)的定義域、值域分別是函數x=f(y)的值域、定義域;
5)函數y=f(x)與x=f(y)互為反函數;
6)要理解好符號f;
7)交換變量x、y的原因.
3.兩次轉換x、y的對應關係
(原函數中的自變量x與反函數中的函數值y 是等價的,原函數中的函數值y與反函數中的自變量x是等價的.)
4.函數與其反函數的關係
函數y=f(x)
函數
定義域
A
C
值 域
C
A
四、應用解題,總結步驟
1.(投影例題)
【例1】求下列函數的反函數
(1)y=3x-1 (2)y=x 1
【例2】求函數的反函數.
(教師板書例題過程後,由學生總結求反函數步驟.)
2.總結求函數反函數的步驟:
1° 由y=f(x)反解出x=f(y).
2° 把x=f(y)中 x與y互換得.
3° 寫出反函數的定義域.
(簡記為:反解、互換、寫出反函數的定義域)【例3】(1)有沒有反函數?
(2)的反函數是________.
(3)(x<0)的反函數是__________.
在上述探究的基礎上,揭示反函數的定義,學生有針對性地體會定義的特點,進而對定義有更深刻的認識,與自己的預設產生矛盾衝突,體會反函數.在剖析定義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函數與方程、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並對數學的符號語言有更好的把握.
通過動畫演示,表格對照,使學生對反函數定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消化理解.
通過對具體例題的講解分析,在解題的步驟上和方法上為學生起示範作用,並及時歸納總結,培養學生分析、思考的習慣,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題目的設計遵循了從了解到理解,從掌握到應用的不同層次要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並體現了對定義的反思理解.學生思考練習,師生共同分析糾正.
五、鞏固強化,評價反饋
1.已知函數 y=f(x)存在反函數,求它的反函數 y =f( x)
(1)y=-2x 3(xR) (2)y=-(xR,且x)
( 3 ) y=(xR,且x)
2.已知函數f(x)=(xR,且x)存在反函數,求f(7)的值.
五、反思小結,再度設疑
本節課主要研究了反函數的定義,以及反函數的求解步驟.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的圖象到底有什麼特點呢?為什麼具有這樣的特點呢?我們將在下節研究.
(讓學生談一下本節課的學習體會,教師適時點撥)
進一步強化反函數的概念,並能正確求出反函數.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價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落實程度.具體實踐中可採取同學板演、分組競賽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
六、作業
習題2.4 第1題,第2題
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學設計說明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經過具體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本節教案通過一個物理學中的具體實例引入反函數,進而又通過若干函數的圖象進一步加以誘導剖析,最終形成概念.
反函數的概念是教學中的難點,原因是其本身較為抽象,經過兩次代換,又採用了抽象的符號.由於沒有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的支撐,使學生難以從本質上去把握反函數的概念.為此,我們大膽地使用教材,把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的圖象關係預先揭示,進而探究原因,尋找規律,程序是從問題出發,研究性質,進而得出概念,這正是數學研究的順序,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助於概念的建立與形成.另外,對概念的剖析以及習題的配備也很精當,通過不同層次的問題,滿足學生多層次需要,起到評價反饋的作用.通過對函數與方程的分析,互逆探索,動畫演示,表格對照、學生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探求欲,在探究與剖析的過程中,完善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使學生自然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高中教育教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熟練掌握求動點軌跡方程的基本方法。
2、體會數學實驗的直觀性、有效性,提高几何畫板的操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創新能力。
2、體會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3、強化類比、聯想的方法,領會方程、數形結合等思想。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動點軌跡的動態美、和諧美、對稱美
2、樹立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激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類比、聯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條件下的軌跡
教學難點:圖形、文字、符號三種語言之間的過渡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觀察發現、啟發引導、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調控,幫助學生優化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提供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組織和澄清,並能清楚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數學思維。
【教學手段】利用網絡教室,四人一機,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上述教學手段,一方面:再現知識產生的過程,通過多媒體動態演示,突破學生在舊知和新知形成過程中的障礙(靜態到動態);另一方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模式】重點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模式"創設情境、激發情感、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生活中我們四處可見軌跡曲線的影子
【演示】這是美麗的城市夜景圖
【演示】許多人認為天體運行的軌跡都是圓錐曲線,
研究表明,天體數目越多,軌跡種類也越多
【演示】建築中也有許多美麗的軌跡曲線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軌跡
曲線的動態美、和諧美、對稱美,激發學習興趣。
2、激發情感,引導探索
靠在牆角的梯子滑落了,如果梯子上站著一個人,我們不禁會想,這個人是直直的摔下去呢?還是劃了一條優美的曲線飛出去呢?我們把這個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就是新教材高二上冊88頁20題,也就是這裡的例題1;
例1、線段長為,兩個端點和分別在軸和軸上滑動,求線段的中點的軌跡方程。
第一步:讓學生藉助畫板動手驗證軌跡
第二步:要求學生求出軌跡方程
法一:設,則
由得,
化簡得
法二:設,由得
化簡得
法三:設, 由點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
根據圓的定義得;
第三步:複習求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1)建立適當的坐標系
(2)設動點的坐標M(x,y)
(3)列出動點相關的約束條件p(M)
(4)將其坐標化並化簡,f(x,y)=0
(5)證明
其中,最關鍵的一步是根據題意尋求等量關係,並把等量關係坐標化
設計意圖:在這裡我藉助幾何畫板的動畫功能,先讓學生直觀地、形象地、動態地感受動點的軌跡是圓,接著要求學生求出軌跡方程,最後師生共同回顧求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達到熟練掌握直譯法、定義法,體會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3、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由上述例1可知,如果人站在梯子中間,則他會劃了一段優美的圓弧飛出去。學生很自然就會想,如果人不是站在中間,而是隨意站,結果會怎樣呢?讓學生動手探究M不是中點時的軌跡。
第一步:利用網絡平台展示學生得到的軌跡(教師有意識的整合在一起)
設計意圖:藉助數學實驗,把原本屬於教師行為的設疑激趣還原於學生,讓學生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疑問,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主動學習。
第二步:分解動作,向學生提出3個問題:
問題1:當M位置不同時,線段BM與MA的大小關係如何?
問題2、體現BM與MA大小關係還有什麼常見的形式?
問題3、你能類比例1把這種數量關係表達出來嗎?
第三步:展示學生歸納、概括出來的數學問題
1、線段AB的長為2a,兩個端點B和A分別在X軸和Y軸上滑動,點M為AB上的點,滿足,求點M的軌跡方程。
2、線段AB的長為2a,兩個端點B和A分別在X軸和Y軸上滑動,點M為AB上的點,滿足,求點M的軌跡方程。
3、線段AB的長為2a,兩個端點B和A分別在X軸和Y軸上滑動,點M為AB上的點,滿足,求點M的軌跡方程。(說明是什麼軌跡)
第四步:課堂完成學生歸納出來的問題1,問題2和3課後完成
4、合作探究、實現創新
改變A、點的運動方式,同樣考慮中點的軌跡,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這裡固定A點,運動B點)
學生主要列出了以下幾種運動方式: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並且得出了一些相應的軌跡。
5、布置作業、實現拓展
1、把上述同學們探究得到的軌跡圖形用文字、符號描述出來,(仿造例1),並求出軌跡方程。
2、已知A(4,0),點B是圓上一動點,AB中垂線與直線OB相交於點P,求點P的軌跡方程。
3、已知A(2,0),點B是圓上一動點,AB中垂線與直線OB相交於點P,求點P的軌跡方程。
4若把上述問題中垂線改為一般的垂線與直線OB相交於點P,請同學們利用畫板驗證點P 的軌跡。
以下是學生課後探究得到的一些軌跡圖形
課後有學生問,如果X軸和Y軸不垂直會有什麼結果?定長的線段在上面滑動怎麼做出來?
可以說,學生的這些問題我之前並沒有想過,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同時也促使我更進一步去研究幾何畫板,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這裡,我體會到了教師不再只是一根根蠟燭,更像是一盞盞明燈,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自己。
以下是X軸和Y軸不垂直時的軌跡圖形
五、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
《平面動點的軌跡》是高二一節探究課,軌跡問題具有深厚的生活背景,求平面動點的軌跡方程涉及集合、方程、三角、平面幾何等基礎知識,其中滲透著運動與變化、方程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年高考數學考查的重點之一。
(二)、校情、學情
校情:我校是一所省一級達標校,省級示範性高中,學校的硬體設施比較完
善,每間教室都具備多媒體教學的功能,另外有兩間網絡教室和一個學生電子
閱室,並且能隨時上網。
學情:大部分學生家裡都有電腦,而且能隨時上網。對學生進行了幾何畫板基
本操作的培訓,學生能較快的畫出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等基本的圓錐曲
線。學生對求軌跡方程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對文字、圖形、符號
三種語言之間的轉換還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合作交流意識方面,發展不均衡,
有待加強。
(三)學法
觀察、實驗、交流、合作、類比、聯想、歸納、總結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2、激發情感,引導探索
由梯子滑落問題抽象、概括出數學問題
第一步:讓學生藉助畫板動手驗證軌跡
第二步:要求學生求出軌跡方程
第三步:複習求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3、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探究M不是中點時的軌跡
第一步:利用網絡平台展示學生得到的軌跡
第二步:分解動作,向學生提出3個問題:
第三步:展示學生歸納、概括出來的數學問題
4、合作探究、實現創新
改變A、點的運動方式,同樣考慮中點的軌跡,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這裡固定A點,運動B點)
學生主要列出了以下幾種運動方式: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並且得出了一些相應的軌跡。
5、布置作業、實現拓展
(五)、教學特色:
藉助網絡、多媒體教學平台,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同時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的展現出來,做到大家一起學習,一起評價的效果。同時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四個統一:既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實踐的統一、書本學習與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的統一、書本知識與資源拓展的統一、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的統一。
本節課學生精神飽滿、興趣濃厚、合作積極,與我保持良好的互動,還不時產生一些爭執,給我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折射出我不足的方面,促進了我的進步與提高,師生間的教與學就像一面鏡子,互相折射,共同進步。
數學高中教育教案5
一、 知識梳理
1.三種抽樣方法的聯繫與區別:
類別 共同點 不同點 相互聯繫 適用範圍
簡單隨機抽樣 都是等機率抽樣 從總體中逐個抽取 總體中個體比較少
系統抽樣 將總體均勻分成若干部分;按事先確定的規則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採用簡單隨機抽樣 總體中個體比較多
分層抽樣 將總體分成若干層,按個體個數的比例抽取 在各層抽樣時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 總體中個體有明顯差異
(1)從含有N個個體的總體中抽取n個個體的樣本,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機率為
(2)系統抽樣的步驟: ①將總體中的個體隨機編號;②將編號分段;③在第1段中用簡單隨機抽樣確定起始的個體編號;④按照事先研究的規則抽取樣本.
(3)分層抽樣的步驟:①分層;②按比例確定每層抽取個體的個數;③各層抽樣;④匯合成樣本.
(4) 要懂得從圖表中提取有用信息
如:在頻率分布直方圖中①小矩形的面積=組距 =頻率②眾數是矩形的中點的橫坐標③中位數的左邊與右邊的直方圖的面積相等,可以由此估計中位數的值
2.方差和標準差都是刻畫數據波動大小的數字特徵,一般地,設一組樣本數據 , ,…, ,其平均數為 則方差 ,標準差
3.古典概型的機率公式:如果一次試驗中可能出現的結果有 個,而且所有結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 包含 個結果,那麼事件 的機率P=
特別提醒:古典概型的兩個共同特點:
○1 ,即試中有可能出現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個,即樣本空間Ω中的元素個數是有限的;
○2 ,即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4. 幾何概型的機率公式: P(A)=
特別提醒:幾何概型的特點:試驗的結果是無限不可數的;○2每個結果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二、夯實基礎
(1)某單位有職工160名,其中業務人員120名,管理人員16名,後勤人員24名.為了解職工的某種情況,要從中抽取一個容量為20的樣本.若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的業務人員、管理人員、後勤人員的人數應分別為____________.
(2)某賽季,甲、乙兩名籃球運動員都參加了
11場比賽,他們所有比賽得分的情況用如圖2所示的莖葉圖表示,
則甲、乙兩名運動員得分的中位數分別為( )
A.19、13 B.13、19 C.20、18 D.18、20
(3)統計某校1000名學生的數學會考成績,
得到樣本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右圖示,規定不低於60分為
及格,不低於80分為優秀,則及格人數是 ;
優秀率為 。
(4)在一次歌手大獎賽上,七位評委為歌手打出的分數如下:
9.4 8.4 9.4 9.9 9.6 9.4 9.7
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後,所剩數據的平均值
和方差分別為( )
A.9.4, 0.484 B.9.4, 0.016 C.9.5, 0.04 D.9.5, 0.016
(5)將一顆骰子先後拋擲2次,觀察向上的點數,則以第一次向上點數為橫坐標x,第二次向上的點數為縱坐標y的點(x,y)在圓x2+y2=27的內部的機率________.
(6)在長為12cm的線段AB上任取一點M,並且以線段AM為邊的正方形,則這正方形的面積介於36cm2與81cm2之間的機率為( )
三、高考連結
07、某班50名學生在一次百米測試中,成績全部介於13秒與19秒之間,將測試結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六組:第一組,成績大於等於13秒且小於14秒;第二組,成績大於等於14秒且小於15秒
; 第六組,成績大於等於18秒且小於等於19秒.右圖
是按上述分組方法得到的頻率分布直方圖.設成績小於17秒
的學生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為 ,成績大於等於15秒
且小於17秒的學生人數為 ,則從頻率分布直方圖中可分析
出 和 分別為( )
08、從某項綜合能力測試中抽取100人的成績,統計如表,則這100人成績的標準差為( )
分數 5 4 3 2 1
人數 20 10 30 30 10
09、在區間 上隨機取一個數x, 的值介於0到 之間的機率為( ).
08、現有8名奧運會志願者,其中志願者 通曉日語, 通曉俄語, 通曉韓語.從中選出通曉日語、俄語和韓語的志願者各1名,組成一個小組.
(Ⅰ)求 被選中的機率;(Ⅱ)求 和 不全被選中的機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