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創新遠程教育教學管理研究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我國高等教育在規模上已經步入了大眾化階段,現代遠程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現代遠程教育在學生規模和數量上的迅速發展,反映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質量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各高等學校內部的教學管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教學管理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推動力,在當前信息化和大數據環境下通過創新教學管理的途徑來保證教學質量、提高現代遠程教育的社會認可度,是各試點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一、大數據環境下教學管理創新的基本要求
(一)樹立教學管理改革意識
「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1]在現階段,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引起了教育方式的深刻變革。網絡信息技術也已廣泛應用於世界高等教育領域,對高等學校在教學系統的優化、教學資源開發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等方面都起到了引領作用。在我國,突出地表現在自1999年實施的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上,十多年來的實踐歷程,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國民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目前面臨著兩個突出的問題:其一反映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模式相對封閉,培養的人才技能、素質與社會及企業等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相脫節,存在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問題;其二反映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組織方式,還沒有很好地實現學生個體的需要,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性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和激發。這兩個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和社會認可度。顯然,這兩個問題的存在與辦學理念、運行機制等諸多因素都有關,不純粹是教學管理的問題,但與教學管理的關係密切。教學管理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利用有效的教學信息來幫助管理與決策,對教學過程進行高效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2]傳統高等教育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學管理在理念上注重保證常規的課堂教學秩序,在方法上則實效性不大,教學管理人員處於「埋頭苦幹」的狀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學檢查評估、數據統計等繁瑣大的事務性工作上。由於其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落後,不僅對教學質量的促進作用不明顯,久而久之,教師和學生可能會覺得自己處於一種被動的「教和學」的約束狀態,反而使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管理亟需改革。信息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方法的應用將為教學管理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賦予教學管理以新的內涵
大數據環境下,教學管理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高等教育的教學以知識傳授為目標,教學管理的重點放在對課堂教學的管理上,以追求課堂教學有序、促進管理效率和統一等標準為目標。這是與工業社會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教學管理方式是「工廠管理方式」在教育領域中的反映,追求的是高效率而不是高質量。然而,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方式是以信息、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知識、信息、智力在知識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和應用領域也日漸增強。大數據就是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發展而悄然興起的一個信息概念,由於其數據來源齊全、通過專業處理可以實現數據增值的效果,近幾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開始探討其在生活、生產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價值。大數據的意義不在於數據信息及其完整性的本身,而是「利用新的多種類型的數據獲取信息,以數據為基礎進行研究,尋找出規律並做出決策」。[3]在教育領域,目前我國學者開始運用大數據方法探討學科研究範式、教學方法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教學管理等改革創新上。在大數據時代,面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急需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教學管理必須要突破傳統的管理模式,結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形勢,以學生的實際和需要為依託,推行改革。因此,新時期需要給教學管理引入創新的思維。第一,網絡化、數字化是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教學管理改革要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持,形成新的教學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傳統教學管理從傳統的「埋頭苦幹」中解放出來,將繁雜重複的工作轉化為「巧幹」,增加實效性和便捷性。第二,樹立以社會服務和學生為本的教學管理服務理念,以大數據為支撐完善課程體系改革、學習過程激勵和教學評價改革,旨在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切實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創新遠程教育教學管理的指導思想
隨著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外各高校的遠程教育機構在教學管理理念和教學手段上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一是辦學理念開放化,二是教學手段現代化。在信息化社會,學生接受知識的來源多樣化,教師固有的知識優勢衰減;數字化和信息化改變並顛覆了人們對教育的傳統認知,深刻改變了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4]在這樣的環境下,大規模開放課程(MOOC)應運而生,短時間內成為國際高等教育的主流話語,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青睞。然而,我們也要冷靜地看到,MOOC也還存在缺陷,如課程完成率低、學習效果不易掌握、考試和認證相對困難等。要應對MOOC的挑戰,在我國現階段應以社會和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尋求切合我國遠程教育實際的教學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樹立服務社會的課程改革新理念,促進教育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課程改革一直是我國各類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和落腳點,這是因為「教什麼」的問題,是國家、社會客觀需要直接或間接的反映。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抱怨在學校學的知識與崗位需要、社會現實需要脫節,認為學校學習的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錯位。這是一個複雜的、客觀存在的問題,因為教育內容往往跟不上經濟社會轉型對人才提出的需要,從某種角度上說,教育與社會是一個磨合和調適的過程[5],學校開設的課程內容一般來說總是滯後於社會發展需要的。那麼,什麼樣的課程是符合社會需要的,如何更新和完善課程體系改革,在技術上如何縮短教育與社會的調適周期,這始終是困擾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的難點問題。過去,我們要開展課程體系改革工作,往往是從學科自身發展、從知識領域的角度來界定的,因為人類的實踐經驗或科學實驗要轉化為科學知識是需要一段較長周期論證和檢驗的,這也正是學校教學內容滯後於社會發展的原因;在課程內容選擇的方法上,我們也往往通過抽樣調查或問卷調查的方法來決定課程內容的取捨,這一做法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導致課程體系改革難以取得好的效果。現代遠程教育的受眾對象以在職人員為主,他們接受繼續教育的主觀願望是希望學校開設的課程能使自己提升能力,更好地從事各種工作。在信息時代,樹立服務社會的管理理念,應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轉化為課程的目標和質量要求,可以採用大數據的方法來有效解決教育與社會的「錯位」問題。比如,我們將培養計劃設置為若干門課程,要辨別學生對具體課程的興趣程度,就可以通過教學實踐中獲得的大量數據分析來獲得。例如,將課程選修的人數比例作為了解學生興趣點的依據,選修人數比例多的課程和內容,就說明該課程與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是密切相關的。採用這種邏輯的分析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理論上建立描述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動態關係數學模型,在實踐上通過這種方法來調節課程設置和內容選擇,為課程體系改革提供科學的、合理的依據,真正使課程體系改革與社會需要緊密結合。高等教育的根本價值在於服務社會,只有樹立服務社會的教學管理觀念,才能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二)遵循教學規律,體現個別化教學過程管理思想
教育既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也要為人的發展服務,體現「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的統一。隨著人們主體性意識的逐漸增強,傳統課堂教學方式越來越暴露出不足,即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個別化的需要。因此,在遠程教育的教學實施過程中,不能只局限於資源上網、傳統課堂搬家,而忽視學習過程中人的因素。按建構主義觀點,知識獲得的過程在本質上是學生主體主動建構和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認識過程,這一認識過程既存在普遍性也存在特殊性,所謂普遍性就是指要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的發生和發展規律;所謂特殊性是指個體在認識事物中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點、學習風格等不同傾向性。為此,我們在遠程教育的教學實施中,既要符合學生認識和發展的基本規律,更應體現出個別化教學思想的特徵。教學過程要想達到預期目的,避免盲目性,必然要對學生學習的規律性特徵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大數據為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了可能。首先,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跟蹤和記錄是現代遠程教育管理手段的優勢和特點之一,每個學生登陸網絡系統的時間、次數、視頻點擊次數、關注的知識點、完成作業和練習、參與討論情況以及討論主題等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數據信息完整地記錄下來。其次,引入大數據分析方法,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專業化處理,可以準確地描述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狀態,進一步揭示出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的認識發生髮展的規律,從而為更好地組織、協調和調整教學策略提供科學的依據。再次,利用大數據方法還可以收集到每個學生的個別化學習的信息。個性化的學習平台和學習環境的設計,無論是在學習內容、方法和進度上都要以開放的、靈活的策略為原則,滿足學生個體的不同需求。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個體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信息的觀測,及時發現問題,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順序的指引等個性化的學習服務。
(三)以大數據分析方法實現科學的教學過程評價
教學過程評價是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傳統的教學評價通常以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和績效來進行,屬於結果評價,由於難以了解和把握學生學習過程的差異,評價的可信度會受到影響,同時對教學過程的改善意義也不明顯。大數據環境下的學習分析技術主要有社會網絡分析法、話語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三種[6],學習分析技術應用於遠程教學中,使科學的、有效的過程評價成為可能,使「學測評」一體化的及時鞏固思想得到了充分體現,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與學相適應。對學生而言,依據程序教學思想,在學習完某個知識點之後,安排特定的學習評價程序,對於知識掌握得快的學生,系統自動給予進入後續知識點的學習,促進進一步的學習;而對於掌握得較慢的所謂「學困生」,評價系統將提供關於進一步的網絡連結、背景知識以及微課等資源來幫助學生再次學習。對老師而言,利用統計學和數據挖掘方法來分析教學評價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將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分析結果以直觀的方式反饋過來。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大數據信息反饋的情況,相應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逐步達到教與學相適應。這種評價便於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引導,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將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大數據環境下推進遠程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的實踐途徑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教學管理創新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雖然當前高等教育學術界對大數據驅動遠程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已初步達成共識,然而,總體說來,對大數據影響和趨勢的理論探討多,實踐相對滯後。我國現代遠程教育已有15年的辦學歷史,形成了海量的數據信息,將這些數據信息轉化為提高遠程教育質量的「推動力」,具有重要的現實和實踐意義。從教學管理的維度來分析,要實現大數據環境下遠程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需要從教學管理平台建設、建立管理激勵機制和配備高素質的學習支持服務隊伍三個方面入手。華南理工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探索,已初步構建教學管理創新的實踐基礎,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提高了社會服務能力,教師和學生的滿意度明顯增加。
(一)建設信息化教學互動平台是基礎
目前各高校遠程教育所建設的教學平台,在基礎架構和服務內容上還不太統一,大部分是建立在傳統教學管理業務的基礎上,對資源管理、學籍管理和考務管理等基本業務系統建設比較重視,而對網上學習的「教」與「學」活動過程則重視不夠,而教學交互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恰恰又是保證遠程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因此,在現代教育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圍繞教師、學生、資源、教學組織策略等教學系統基本要素,統籌規劃,構建一個適應現代化、信息化需求的教學互動平台,是推進現代遠程教育內涵建設的基礎。如果把遠程教學看作一個系統的話,那麼它由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等不同主體構成,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一個教學互動模型進行表示,如圖1所示。在該教學互動模型中,三類主體通過教學管理支撐平台實現一系列的教學交互活動,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引導學生學習,其教學任務主要有課程公告、布置作業、組織討論和答疑;學生的學習任務有學習課程資源、完成自測、作業以及參與討論、協作互助等。以教學交互活動類型為基礎建立的教學過程管理支撐平台,有助於我們實現兩個目標。一是促進課程資源的改革。將視頻、文本、練習、作業等資源實現元素化、指標化建設,並將資源與教學過程耦合起來,利用教學過程的大量評價數據的反饋可以實現資源的替換和更新。二是促進學生學習。將教師和學生在平台中的教學活動任務和學習活動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將教師和學生在網上從事各種教學活動類型中的表徵信息記錄下來,作為學習分析和數據挖掘的基礎。
(二)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是關鍵
現代遠程教育不同於傳統課堂教學,要使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和實施,必須發揮教師和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形成適合遠程教學實施的配套制度。合理的激勵制度是促進教學管理創新的關鍵,這既是新型教學互動組織模式的需要,也貼近我國當前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首先,現代遠程教育改變了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增強,客觀上要求改變傳統的師生關係,要求學生具有高度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然而,由於受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教育下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學生學習主動性普遍不強,對教師的「教」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這似乎呈現出一種二律背反的現象。此時,如果沒有建立相應的操作性和約束力較強的激勵機制,學生的學習效果恐怕難以保證。再者,從教師角度講,現代遠程教育並沒有降低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反而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因為它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還要對網絡教學職責和學習分析技術有清晰的認識。實踐表明,只有教師充分理解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網絡中的教學活動才能真實有效地發生。基於這樣的認識,華南理工大學現代遠程教育面向教師制定了績效考核制度,面向學生制定了形成性考核激勵機制。在教師管理上,除了定期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相關知識和平台操作的培訓之外,為使教師對網絡教學的職責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制定了「網上教學任務書」,以區別於傳統的面授教學任務。該任務書規定了教師應完成的任務,並將教學任務分解為各項可衡量和統計的指標,這樣教師便可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具體任務。在每學期結束後,教學管理系統推送出教師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學生的評價情況,根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來衡量教師工作績效。在學生管理上,採取大力提高課程形成性考核所占比例,切實調動學生參與網絡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性考核成績占課程總評成績的50%,形成性考核成績又由學生參與課程練習、作業和討論等學習過程的表現和效果等表徵信息組成。此外,在課程修讀制度上採取開放靈活的管理模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服務,選修課比例可達40%50%。再者,進一步優化教學系統,友好、邊界的用戶介面大大提升了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如及時推送出課程公告、作業布置、教師評語、練習情況等教學交互信息;對課程累積的平時成績採用「進度條」的方式呈現,既直觀又做到人性化,可有效增加學習成就感。
(三)配備高素質的學習支持服務隊伍是保障
在遠程教學中,隨著教學管理工作的日趨規範和教學組織管理的信息化,對教學管理和學習支持服務從業者的基本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首先,除了應具備專業理論知識、服務意識和工作組織能力之外,它更需要教學管理工作者形成與現代化、信息化相適應的管理理念和素質。教學管理人員對新的信息技術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能主動發覺和判斷技術對自身業務流程和管理效率的促進作用;要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還要具備將研究成果投入實踐的勇氣,為教學管理的創新提供實踐基礎。其次,教學管理人員還是網絡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實踐者。有人認為,遠程教學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管理人員(又稱為「學習支持服務人員」)等多個主體之間構成的一種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主體間性」的教學活動。[7]傳統教學管理沒有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只是從「教學活動」的外部來組織和調控教學;而在遠程教學中,教學管理人員則起到重要的樞紐和橋樑作用,他不僅促進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而且往往是直接參與到交流、溝通之中。有調查表明,當前遠程學習中的一個顯著特徵是缺乏人際間的交互。[8]由此看來,促進和支持各類主體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將是學習支持服務的努力方向和發展趨勢。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賴於教學管理工作者的協調和落實,否則,再好的管理制度也無濟於事。遠程教育特別需要加強教學管理人員的主體性意識,採取多種措施提升教學管理從業者的工作技能。如加強交流和培訓,定期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會議,切實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能和綜合素質;積極鼓勵管理與研究相結合,以科研立項方式支持教學管理人員將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上升到理論層次來研究,又將相關理論研究成果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水平。總之,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正不斷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教育在大數據時代也面臨著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教育改革需要有創造性的觀念和力量。我們認為,現代遠程教育在運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教學管理改革方面應當扮演「領頭羊」角色,這是由遠程教學手段的特點所決定的,遠程教學中教與學活動從組織計劃、具體實施、教學評價等都實現了全程信息化、網絡化,而且網絡的開放性、交互的靈活性使得每時每刻都產生大量的、全面的教學數據,對這些大數據的記錄、分析、挖掘和應用,必將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動力。只有改變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將教學管理的理念和實踐創新上升到與當前技術發展相適應的新的層次上,教學管理才會有創新,教學質量也才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作者:施旭英 王全迪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