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篇

2023年10月25日

- txt下載

【精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
  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難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二、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了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措施
  1、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要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注重參閱各種雜誌,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要認真,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布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4、堅持聽課,注意學習組裡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本學年平均每周聽課二到三節,促進自己的教學
  5、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並注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於課堂,做到學有所用
  6、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如果想獲取更多的有關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的資料。請關注我們。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
  新招一年級學生35 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1、數一數 ,2、比一比 ,3、1—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認識物體和圖形 ,
  5、分類 , 6、11—20的認識 , 7、認識鐘錶 ,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數學樂園 ,我們的校園10、總複習。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單元後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
  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 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 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 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 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 、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3)班有62人。由於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年也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認真讀懂學生,真正做到備好課,因材施教,教學中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放手多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說、敢做」的習慣。
  3、充分利用課外教輔材料,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利用課餘時間對學困生進行輔導,讓他們「吃得了」。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4、上課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於精彩的發言給予表揚,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5、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6、利用家長聯繫本和校訊通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適當交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家長們針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補充。
  7、對於作業進行一系列積極的兩種評價,如正確率和書寫整潔度都做評價,全對的學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五角星,如果作業有錯的學生,等訂正後在批改的日期下方得個五角星。
  五、課時安排
  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略)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學生入學不久,這些孩子都聰明活潑,調皮可愛,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有很強的可塑性。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學習更說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還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但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作為主要目標。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了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機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divide;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divide;經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
  (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
  (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2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教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加減法的提前混編。加減法提前混編的優點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即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從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數量關係。三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加減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為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
  4、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
  (五)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教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為,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2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比大小以及有關計算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物體的認識,位置與順序以及時間的認識。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