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

2023年11月02日

- txt下載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浮生六記》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1


  如果你是芸娘,你會喜歡沈復麼?如果你是沈復,你會喜歡芸娘麼?
  這只是假設,我們無從得知。芸娘是不幸的,年華正好的時候死去,她又是幸運的,畢竟,不是每個文人的妻子能得到丈夫如此的尊重,沈復的確算不上很優秀,但是,能如此念著自己妻子的人,應該也沒有幾個吧
  生活並不總是美好的,但是,他們能從容面對這些生活的不幸,這是我們所缺失的,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既然事情發生了,我們能做的只有從容面對,我們改不了那些事實。
  沈復相對芸娘來說,是朋友,朋友,表弟,他是可愛的,可作為男人,他還不夠格,他心理還沒有成熟,是個長不大的孩子,他還沒有學會為他們這個小家打算,更多的是大家,可是,他弟弟卻不這麼想,兩面三刀的逼迫,只念兄弟情深;為公公納妾,豈是兒子兒媳應該做的?他也讓芸娘去,芸娘的痛苦,他視而不見,可以說是聖父般的人物,可惜芸娘跟著他貧困潦倒,芸娘重病無錢醫治,賣掉女兒做童養媳,兒子做學徒未及成人而亡。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性格會決定他怎麼想,怎麼做,旁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會認為理所當然的。不知道,如果再來一次,沈復是否會有所長進,對於沈復,芸娘更多的是愛情還是親情?女人,是不是只有對自己好一點,不追求所謂的賢良淑德的名聲才好?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2


  初讀《浮生六記》時,總有一種「沈復幾乎配不上他妻子」的設法。細細評味後,才創造芸的才情與心愛若無沈復的慧眼識真和傾情書寫,便不能被發掘,更不會被傳布,我們也不能經由過程文字一見這兩百年前女子的風度。沈復看重芸的文藝風雅,芸恭順沈復的狷介洒脫,恰是他們的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才鑄就二人幾十年如一日的舉案齊眉、相愛甚篤。若是沈復要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芸想的是「好男兒志在高官厚祿」,那麼兩人只需互相嫌棄,互相抱怨了。
  沈復與芸的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志趣相投無時無刻不表如今《浮生六記》的字裡行間里。沈復說芸癖好既與我不異,並且能鑒貌辨色、揣摩眉目,所以我的一舉一動,對她使個眼色,她便息息相通,無不辦得頭頭是道。
  搬到倉米巷後,因新居風光不如故居,芸時常傷感,又神馳老家丁老家「頗有野趣」的住處,沈復便請示怙恃,攜芸來到那兒那裡所避暑。芸說往後哪年,當與郎君在這裡造一個房子,繞著屋買十畝菜田,招來家丁僕婦蒔植瓜果蔬菜,來供給日常家用。郎君畫畫,我來刺繡,算作品詩喝酒的資費。如許平民菜飯,終身歡愉,不必方案去遠遊他處。沈復對這設法深為贊同。
  沈復向芸襯著廟會盛景,芸道可惜本身不是男人,去不了。沈復便輔佐出主見,讓芸穿本身的衣服扮為男人。芸扮男人沒有合腳的鞋,沈復也輔佐:市場上有賣蝴蝶鞋,巨細腳都可以穿,買起來也極隨意,且早晚可以當拖鞋用,不是挺好的嗎?芸欣然暢懷。
  若是說沈復碰著芸是一種榮幸,那芸碰見沈復不也是一種榮幸。在婚姻是怙恃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沈復對芸成心意,便向母親說:「若為兒擇妻子,則非淑姐不娶。」也算是本身奪取來的幸福。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3


  《浮生六記》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放假期間我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起來。
  雖然它是文言文版的,讀起來也非常順,我首先看的是第一記《閨房記樂》,作者先交代了自己的身世,他是處在蘇州的一個較富裕的家庭,小時候他有許配過於氏。但是于氏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夭折了,後來娶了陳氏,陳氏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喜歡看書,非常有才華。成婚後兩人相濡以沫,約定白頭偕老。然命途多舛,常常事與願違;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樂,耳鬢廝磨二十三年,至芸積病身故,仍情深如舊。
  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一生鍾愛《浮生六記》,贊其"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林語堂則視之為知己:"讀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
  《浮生六記》用樸素的文字記敘了沈復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他和妻子在生活中相處融洽,又有共同愛好。有一次沈復得了水痘,妻子為了給他祈禱,每天開始吃齋。在現實生活中的情侶經常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吵架,而且互不相讓,很多最後還不能和解,甚至傷害彼此的信任。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明白兩個人要和諧相處就要相互了解,相互關懷,不管對愛人還是親人或者是朋友。因為對別人好我們也可以得到快樂。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4


  初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竟有許多感動。依然是太容易感動的人。
  「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不貪屠門之嚼」,日子過得輕淡,沈三白應是極隨性的人了。卷四浪遊記快,與眾友共覽天下名勝,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洒洒,閒情逸緻,字裡行間皆是。細細讀來,讓人暫忘塵世間的千絲萬縷。於愛妻芸娘,沈三白筆墨卻不多,就是浪跡天涯,流連煙花巷之時,心中的那份牽掛,也似不經意的。卷二閒情記趣、卷四浪遊記快,寫情寫景,對芸娘看似不經意,那份平淡而真實的感情,卻處處都在了。於是,芸娘的雋秀穎慧,知書達禮,溫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筆墨中,輕輕點出,就這麼不經意的豐滿和鮮活起來:居鄉,芸娘相伴相依,一同品蘭插菊玩石置景賞月;會友,「芸拔釵沽酒」,巧置梅盒;著小帽領襪皆芸自製,也必整必潔;夏荷初開,芸置條葉於荷心取香……一點一滴,皆平白敘來,娓娓道出,可羨可嘆,夫復何求的感覺,真讓人羨煞!
  沈三白生性爽直,落拓不羈,既不追名,也不逐利,獨對芸娘用情至深,讓依然好感動。然而世事無常,終歸是「恩愛夫妻不到頭」,卷三中盡訴失妻之恨,又讓依然唏噓不已……
  不知是友人無心,還是有意,送來的《浮生六記》,是從卷四開始的,然後是卷二,接著是卷三,最後是卷一。依然是先得其閒,寫景寫物,抒胸暢懷,讓人感慨萬千;再得其趣,飲食起居、花木蟲草、山水風月,引人遐思無限;再感卷三坎坷記愁之哀婉淒涼,真切傷情;讀到卷一閨房記樂,又是句句心聲,事事真情,竟是卷三中情痴更深處的感覺……
  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隨筆記來,隨意貼來,讓人見笑了。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5


  《浮生六記》我相信淳樸恬適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是宇宙間美麗的東西。在我翻閱重讀這本小冊之時,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這安樂的問題——讀了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記》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然而我自信這種說法不至於是溢美。想讀這書的,必有能辨別的罷。以上這兩段話是俞平伯和林語堂對此書寫的精彩書評,覺得說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讀此書有從書中的感觸到,過度教養的影響,不只是教養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現代父母對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顧與教導,正面回饋卻似乎不如預期,究竟教養出了什麼問題?過度的保護、指導與關愛,不僅是個別家庭的教養問題,更是影響整體發展的社會問題,值得反思與警惕。我們都忘了,我們該養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養的目標,應該是養出一個心智、情感、能力都與年齡並進相襯的成年人。本書以此為中心思想,希望幫助父母平撫擔憂與恐懼,先放下亟欲為孩子鋪設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緒,而以更穩健的心態、更明智的愛,創造真實永續的教養效果。
  在教養孩子之前,父母請先照顧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書打破一般教養思維,除了指陳過度教養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案,更聚焦於父母的心理建設與自我關照,懇切提醒父母別為了教養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當你能好好生活、工作與愛人,孩子就會以你的身影為榜樣,找到自己實踐成功、創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6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想找來看看,找了好幾家書店,就是未買到,近日去南京看病,順便到新街口書店轉轉,偶然發現這本書,隨手翻翻,便覺不錯,於是就買了回來,一口氣看完了,由於工作繁忙(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現在我已很少時候能靜下心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看完一本書了,除非書中內容特別吸引我,一本書全部看完後,到現在仍覺得裡面有許多情節值得回味。
  作者沈復(三白),是清朝一個生活較清貧的文人,雖然不是富貴之家,生活也遭遇諸多坎坷淒涼,但他又非常的幸運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個紅顏知己相伴,他的髮妻芸娘是一個集諸多優點於一身的中國傳統女性,聰穎、善良、可愛、活潑,有了她,清貧的生活也充滿了樂趣,人生顯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離他而去,書中瀰漫著對亡妻深深的懷念之中,雖寫樂事但始終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憂傷縈繞其中。
  書中內容主要有:一是閨房記樂。主要回憶與芸娘從小青梅竹馬,婚後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閒情偶寄。主要是文人的閒情雅趣,中間穿插與芸娘的生活細節;三是坎坷遭遇。主要是家庭變故,生活落魄,芸娘病逝。四是旅遊快記。主要是描寫曾經遊玩過的山水風景。五是域外遊記。主要是記到琉球國所見所聞;六是養生之道。
  書中因主要是懷念髮妻,故感情真摯,語言平淡樸實,但又深沉耐人尋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對芸娘的深切懷念,用簡潔平淡的文字表達出來,寓濃情於簡約,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可愛女性,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難忘,因了作者的記載,她的故事、她的形象,從古代活到了現在,直至將來。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7


  「奉勸世間夫婦,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余者,可作前車之鑑。」——題記
  譯記道:「沈復簡直配不上他妻子」。初讀文章時,覺得沈復出身書香世家,滿腹經綸,又不乏浪漫情懷,所以對這個觀點持有懷疑態度。然而越往後讀卻越感諷刺。
  沈三白,為墨客無儒俠洒脫之致,為人子無家成業就之心,為男兒無獨當一面之力。他自詡性格爽直,落拓不羈,其實都是毫無擔當的託辭。他自命清高,嚮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將自己視作傲然不群的風雅文人,卻終不過是個揮霍無度的、毫無擔當的、軟弱無能的凡夫俗子。
  芸的死,是因血疾,以及弟亡母喪、憨園負義、不得公婆歡心的精神打擊。沈復卻偏偏將此歸咎於「恩愛夫妻不到頭」,他說芸是他的賢妻良友,是紅顏知己。就因為「自古紅顏多薄命」,芸就一定得早早的死去?如果當芸被誤解時他能夠站出來,如果當芸的血疾復發時他能夠及時籌錢就診,如果芸不是嫁給這麼個學問不高的窮酸書生,那麼結局是否會發生改變?
  最可憐的,莫過於沈三白的一雙兒女,衣冠仕宦家庭出身的孩子,一個被送去當了童養媳,一個做學徒夭折。看到這裡,只得嘆惜。
  唉,罷了,罷了,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待清人跟以人的思想對待執拗地滾著食物的神聖甲蟲又有什麼區別呢?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8


  去年游大足石刻,良多景不雅觀不雅觀我都已忘懷,可是唯獨對其間一個字記憶猶新。該字為上中下構造,上面一個寶蓋頭,中心一個「弗」字,下面一個「林」字。導遊講解這個字道出了一小我餬口幸福的三大要素,寶蓋頭代表著財產,「弗」是佛心,「林」指好的餬口情形。一個幸福人應該有必定的物質根本,豐盛的精神餬口和一個美好的餬口情形,細想之後,我深覺得然。
  一小我的幸福如斯,一對夫妻、一個家庭的幸福更是如斯。《浮生六記》中沈氏夫妻琴瑟和鳴二十年有餘,雖志趣相投、舉案齊眉,但其間餬口貧寒困難、流離失所,甚至難覺得繼、骨血分手、妻子早逝,現實了局為這一對令人欽羨的夫妻蒙上了悲劇色彩。
  沈復《坎坷記愁》一篇中自述人生坎坷都是從何而來的呢?往往是本身作孽得了報應罷了,而我並非如斯:多激情,重容許,爽氣爽直不羈,成效轉成了扳連。阿誰既按時代,既定的人和事,我們已無法評說,只可憐了芸這個聰穎會意的女子在本身病重之時還得為一家人的生計操勞,末了因趕製繡品嘔心瀝血而逝。
  最好的愛情是相知,沈氏夫妻是幸福的,這幸福源自志趣相投、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貧賤夫妻百事哀,沈氏夫妻是不幸的,這不幸源自物質根本的匱乏。
  不外,這世上又有幾人能擁有完滿的人生。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9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看完了浮生六記也該寫點什麼很少看這種言情類的貨色,但,我感動於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我贊慕著他們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於他們的誠摯恩愛至逝世不渝,我仰望著他們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脫於塵俗。
  《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崎嶇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攝生記逍》,這個我是百度來的。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四記交叉相聯,所記所敘固然都是日常瑣事,平鋪直敘,然情真意切,一點不靦腆作態,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漸漸拂面。
  打開《閨房記趣》,沈三白刻畫了一個清麗靈妙的女兒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這是他年少時初見陳芸的情景。那夜,芸給他吃自製的腌菜暖粥,吃的正香時,芸堂兄擠身而入,戲謔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給,本來是專門給你夫婿籌備的!」呵呵,當時沈陳二人就酡顏了。讀此處我亦莞爾微笑,圓滿姻緣一粥引之。
  爾後便是兩人成親,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時間。我一遍遍地被他們的真愛打動著。他們的戀情並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為他們最平凡最輕微的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而深深激動。
  夫妻飲茶談詩論詞,芸曰:「杜(甫)詩鍛鍊精絕,李(白)詩洒脫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生動。」
  春景,三白欲攜芸遠出遠足,芸巧扮男裝,見人問則以表弟對之。呵呵,竟無人識辨。
  夏日,芸頭戴茉莉花,三白戲謔說佛手為香之君子,茉莉為香之小人,何以親小人而遠君子,芸亦笑說:「我笑正人愛小人。」夫戲妻謔,笑俗為雅。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10


  本卷主要從沈復的.愛好入手進行講述,從兒時喜歡看蟲斗,到長大後的插花、養盆景,每個愛好都能詳細描述,甚至能從浮生六記的文字中感受到沈復是如何去選花、修理枝幹。可以看出只要是他所愛,都會認真對待。
  但是從文中也可以看出沈復沒有好的功名,沒有優厚的俸祿,似乎並不是那麼成功的一個人,甚至可以說他的人生軌跡和追求特並非當時傳統的人生路線。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娶到了那個與他三觀一致的芸,一個願意陪他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並保有對生活的熱愛的人。
  反觀現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將成功與金錢劃等號,將人生的可能性限定到掙錢。我們老是這樣的雙標,似乎不去做正式的工作就是玩物喪志,但如果有人能夠邊玩邊掙錢由覺得別人的人生都在閃閃發光,可是人生真的只有一條路麼,評價一個人真的只能靠金錢麼?因為工作原因和愛交朋友,我認識凌晨兩點還在準備文案的自媒體工作人員,見過凌晨四點採購新鮮水果的甜品店老闆,我也看到那個自媒體朋友從月薪3000做到月薪30000萬的時候仍在努力為粉絲們營造最好的形象,準備最認真的文案,那個甜品店老闆從一家小店做到今日的連鎖加盟。同時,我也傾聽過他們剛開始起步時來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那些讓他們放棄的刺耳言語。可是他們仍在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人生。
  我始終相信每個認真生活都值得尊敬,而每個努力終會回報。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勸大家放棄現有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熱愛,而是希望大家在評價一個人的同時,嘗試用更客觀和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別人,每個人都不容易,也都在認真的活著。正如林語堂所說:我真誠的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的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11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許多年過去,學過的課文早就不能一字一句的背下來,但是上這一課時,腦子裡曾浮現的畫面依舊栩栩如生。
  彼時還只當沈復是一個讓無數人屈服於「背誦全文」的始作俑者之一。沒想到無意間買了《浮生六記》並反覆讀過之後,發現這沈三白真乃一妙人哉。寥寥幾萬於字,沈三白在前三記中將他與芸娘的生活寫得妙趣橫生。
  人生難得一知己,難得一愛人,當這二者化為芸娘時,三白何其有幸。三白與芸娘的愛情始於年少時的一句「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此後的兩小無猜,藏粥待君,圍爐夜話,共讀西廂,邀月小酌卻都變成了人間久別,似乎避暑我取軒,耕織倉米巷,男裝游廟會都只是浮生一夢。可惜伊人早逝,兒子夭亡,世間徒留三白一人歷盡人間坎坷生死之事。該是怎樣的絕望才會讓三白執筆在薄紙上寫道:「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
  曾有人哀嘆芸娘這樣才思雋秀,聰穎可愛的女子嫁給狎妓遊樂,醉心山水不作生計的三白是所託非人。我卻更贊同其夫妻二人是相互影響,相互成全的觀點。三白為芸娘捨棄家族庇護,陪她賞月萬年橋下,在男權社會中竭力保留芸娘的天真可愛,釋放其天性,而後袒露自己的過錯來襯托妻子是難能可貴的。芸娘和三白根植於所處的社會文化受當時的民族精神影響,我們何必用現代的是非觀念來苛責批評。如林語堂說的「婚姻和愛情的本質都是悲劇性的,完美是不真實也是不可能的,而殘缺才是真,甚至也是美。」
  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浮生若夢,唯二三趣也。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12


  這確實是一本清新的奇書,也不枉被人從冷攤一眼相中,買下手稿,又幸能活字印刷,才保存至今。
  六記雖然缺了兩大章節,實際只剩下了四記,不過約莫精彩部分,蓋已包納。
  陡然開篇就是驚天泣鬼的虐狗情節,聰慧而淑雅的妻子快速圈粉。看到後來方覺,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舊社會的生存方式,沒有金融體系,沒有政府保障,人民普遍依靠「人際關係」憑運氣的方式對人生投保。男主二十來歲時,家境尚好,也沒有命途反轉的經驗,滿足於自然野趣,賢妻濃情。等到三十歲後父親突然辭世,自己又突然被下崗,生活立即陷入風餐露宿,四處靠人接濟的巨大窘迫之中。最終,兩人不惑之年,嬌妻舊病無力醫治,在奔波中客死他鄉,引無數讀者扼腕。
  作為一個文人,園藝作畫,讀書寫字,出口成詩都不在話下,其獨特的小清新文采也是這本書的巨大看點。然而,面對命運的重大挫折,大部分時候他竟不如妻子的抉擇清醒果斷。
  不過,或許也不應過多苛責其作為男人的失職:家道中落,人窮志短,上面還有個霸道傲慢的父親是你永遠的邊界。滿社會都是學文的男孩子,你也無處可走,大家蜂擁競爭過獨木橋,你一個江南柔弱書生,就這樣被擠下去了,順帶一家人也陪你掉下去了。換做今天,你興許還有機會做個青春文學作家,開個主播,和嬌妻一起撈金,但在那個年代,只不過是一部天天都在上演的人間悲劇。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13


  《春夜宴桃李園序》中雲「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大意為短暫的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夢,之中又有多少歡樂時光呢?人生百年眨眼便逝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想來這並不是古人獨有的感慨,今人實也難逃這魔咒。如今,世人多為生計或功名奔波勞累,失了不少樸實無華的歡樂之感。如今人於浮華之中,如沈復於《浮生六記》中所記,如他一般於平淡的生活中找尋樂趣,也不失為一種幸事。
  《浮生六記》共四卷,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讀完此書,時常感念沈復與陳芸的愛情,也感念他們的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沈復與陳芸可謂是珠聯璧合,二人自小相識,沈復欣賞陳芸,對其母言:「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陳芸於沈復腹飢之時藏暖粥小菜為沈復果腹,其兄打趣曰:「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二人之情誼,可見一斑矣。後二人遷居他處,情誼如舊,卻也遭盡磨難。書中所記之事,多為樂事,然夫婦二人不過肉體凡胎,與旁人無異,也嘗為生計所累,個中辛酸,蓋不為外人道也。然二人即便潦倒,仍志趣不改,吟詩、作畫、郊遊、烹飪,喻歡樂於平常,意趣盎然。二人雖非達官顯貴,平日生活卻也多姿多彩,不輸名貴。
  縱然浮生若夢,為歡卻不只幾何?世人多如沈復夫婦二人,平凡且普通,然世人也能如二人一般,把生活活出詩意、活出精彩。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及時。」珍惜每一個生活細碎的平常,尋找其中的樂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14


  做個有趣的人真好,有趣的人相互陪伴過有趣的日子更是美妙。浮生六記實際上主要描寫的是生活的遊歷,是自傳體散文,而作者將自己遊歷的所見所聞分享給了大家,但其實存稿並不完整。
  沈復之所以成為我們熟知的「沈復」,不僅僅依賴於他自身的才華、深情、意趣,很大程度上,還歸功於他的妻子芸。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此段描述已足見芸的魅力。
  在那個時代,芸不僅能打理好家裡的事務,還能做女紅養家、自學識字,陪沈復賞花賞月、吟詩作對,把清貧的日子過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她心地善良,心路活潑,感性風雅而不失緘默沉靜,難怪林語堂先生說她是「中國文學裡最可愛的一個女人」。反倒是沈復,半生遊學,卻一直碌碌無功,甚至多次意氣用事陷家庭於困境,始終未能給芸穩定富足的生活,四十一歲的芸終在深深的遺憾中客死他鄉。
  沈復遇到芸,是幸運;芸遇到沈復,是幸運,也是不幸。他們相遇,是中國文學的幸運。
  《浮生六記》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是「閒情記趣」,原來日子真的可以過成詩,而這首詩真的可以和錢沒多大關係,實為驚艷。
  真遺憾,我喜歡畫畫卻不會畫畫,真想作一本插畫版的《浮生六記》,把沈復和芸的才情意趣都畫下來。

《浮生六記》的讀後感15


  「令堂以老人之病,皆由姚姬而起。」——題記
  芸,這位擁有了許多美好品質的女人,為何最後落到如此下場——「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初看只覺是因血疾,而後想到血疾並非平白無故。之前有許多引子,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悲劇。
  血疾始因弟亡母喪,悲痛過甚。而最大的引子並非憨園,而是姚姬。
  在古代的封建禮數中,一夫可納多妾,而妻乃父母指定。被強迫結在一起的並非愛情與親情,而是兩個人苦苦糾纏的一生,彼此間何來「信任」可談。沈父也想納妄,因為他與沈母並無家人間的溫暖;沈母又不信任芸,認為她在信中亂寫。陳芸呢,她只想當一個好媳婦,不想破壞沈家的表面和諧,把過錯歸結於自己,最後支撐不住而崩塌。
  這是一個家庭嗎?互相猜疑、不信任,他們只是被許多的上一代,用一雙籠罩世界的黑色大手關起來的毫無關係的人,在黑色的猜疑中互相折磨著對方。讓他們大打出手的,只是因為姚姬這個可憐的引子。她將黑暗中埋藏的封建禮教引出,撕破了血淋淋的手,手中填充的棉花密密麻麻寫滿了「表面和諧」與「封建禮教」。
  憨園負芸,倒也是個引子。只是若沒有沈家父母趕芸出門,何來「憨園負芸」、「阿雙逃矣」。哪怕芸為情深之人,血疾也不會匆匆奪命。
  她的後半生在「好媳婦」與「封建禮教」中被撞得崩潰。
  姚姬,只是封建禮教的引子。而陳芸,只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