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論讀書》王佐良、孫有中譯本對比分析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王蘭
摘要:英國文壇巨匠弗朗西斯·培根的《論讀書》堪稱經典之作,而譯界前輩王佐良先生的翻譯之作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但其實目前《論讀書》的譯本已經達到10種。今天筆者將選取王佐良先生和孫有中教授的兩個譯本從選詞用詞、形合意合層面等方面進行簡要評析。
關鍵詞:《論讀書》;譯本;評析
一、作者及原文介紹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國散文家、哲學家,他以哲學眼光,鑄就了許多不朽的文學作品。Of Studies 是《培根隨筆》中著名的一篇。其語言因大量特色詞彙以及句法,使整篇文章彰顯出古雅的色彩。比如說nay等詞語,及在動詞第三人稱單數加th,had。這些詞彙語法的使用使得原文的語言更顯莊重、得體。原文中出現了八處虛擬語氣句型,十一處被動語態。在修辭上,排比並列句的使用,不僅使得原文形式工整,也突出了重點,增強語言氣勢和語音美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最後,縱觀整篇文章,原文主題鮮明,層次清楚,邏輯嚴密。
二、譯者介紹
王佐良(1916~1995),翻譯家,詩人。把英詩多種題材譯為中文,主張以詩譯詩,存原詩風貌;孫中有,教育部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其翻譯著作頗多。
三、譯文分析
(一)選詞用詞層面
在前文中提及,本文屬於規勸式文本,全文從未出現過I,we,you,通過這樣開頭的方式,作者拉開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區別。那下面,就從譯文的選詞用詞這一層面分析兩個譯本。
1.名詞
「英語表述中常用名詞,故而有靜態之說;漢語善用動詞,呈動態」(1)。英語文章中,在較為正式的文體中則多見名詞,例如本文;而漢語常使用動詞來表達作者情感,並且漢語的動詞無需考慮時態及人稱變化等問題。
王譯本中分別用「怡情」、「傅彩」、「長才」三個動詞取代了原文中「delight,ornament,ability」的三個名詞,動詞化的翻譯不僅貼近讀者,又忠實於原文的文雅用詞。而孫譯本中,譯為「消遣、裝點以及增進才能」,意思簡潔明了。但是卻讀上去更符合現代漢語,可是另一層面又缺少了原本排比的氣勢。
2.介詞
英語中經常可見介詞前置於名詞或名詞性短語,這是「由於英語多用名詞,為了顯示名詞間的關係所以也多用介詞,因而產生了介詞優勢」(2)。在上文中舉出的例一中,其中,三個短語分別加「for」變為介詞短語,王譯本中的三個「足以」,充分的傳達了原文的意味,又保留了原文重複使用同一個介詞的押韻,實屬佳譯。而孫譯本中,處理為「可以作為」,層層遞進,是原句的邏輯性清楚明了的彰顯,別具另一番風味。
不難發現這句其實進一步解釋說明的第一句(即例一)。例句中再一次出現了for+名詞的簡單結構。各小分句be動詞之後內容為關鍵點,也是翻譯的難點,以及如何處理反覆出現的介詞「in」。王譯本沒有追求譯文與原文的表層形式對應,而是從內容出發,抓住原文重點,將介詞處理為動詞「最見於」突出了重點。而孫教授的譯本中,與前文保持相對一致,巧妙處理為「為……之用,為……,為…….」,說一致又微有變化,這樣的處理方式完美的照應了前文,又準確恰當的表述該句含義。
(二)形合意合層面
形合和意合是語言的兩種組織手段,首次是在王力先生的《中國語法理論》一書中提出。英語和中文中都存在於形合和意合,但它們的作用總是各有側重。他指出:「中國語言里多用意合法,連接成分並非必需;西方多用意合法,連接成分在大多數情況下屬不可缺少的」。漢英兩種語言的不同組織特點,決定了漢英翻譯中兩種語言轉換過程的特殊性。
在例三中,原文用「and」表示並列,但在王譯文中卻沒有翻譯出「和」一詞。中英兩種語言差異在於英語造句主要採用形合法,而漢語則主要採用意合法。「英語造句注重顯性接應,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結構完整,注重以形顯意。漢語造句就不像英語那樣用形式連接手段,注重隱性連貫,注重邏輯事理順序,注重功能、意義,注重以神統形」。不難發現,在孫譯本中,加入了「而」這一個表示對比的詞,揭示了兩個句子之間的關係。除此之外,在孫譯本中,我們發現孫不斷重複「書」這一省略的名詞,增強了譯文的韻律。
(三)音美層面
這一部分使用的例子為例三,所以不再一次列出。例三中,原文「tasted,swallowed,chewed,digested」,存在了簡單的ed韻腳。王譯本中,加以「者」字,恰好能顯示出押韻。但是在孫譯本中就忽略這一點。
四、總結
王譯本,大家都耳熟能詳。「淡妝濃抹總相宜」最能形容其譯本特色,語言講究、特點鮮明。孫譯本簡潔明快,富於文采且體現了當代行文的特色。兩篇各有所長,皆為我們學習的典範。
注釋:
江鳳.從王佐良《論讀書》譯文風格看英漢翻譯的「動態對等論」[J].長沙大學學報2010.
王力.中國語法理論[M].P65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參考文獻:
[1]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2]趙世開.漢英對比語法論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4]江鳳.從王佐良《論讀書》譯文風格看英漢翻譯的「動態對等論」[J]. 長沙大學學報,2010-09-05.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