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滄州羊腸湯

2023年08月10日

- txt下載

簡介


滄州羊腸湯是現在文雅一點的稱呼,過去就叫羊腸子,滄州方言發音是「樣嘗――咋」。滄州地處華北平原的東部,卻有著轄區內的孟村回族自治縣。回族是這裡的一個主要民族,那麼以牛羊肉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滄州小吃羊腸子便是代表了。
羊腸湯能成為滄州特產,跟滄州有大量的穆斯林有關,回民以吃牛羊肉為主,羊肉跟內臟全部消費掉,剩下的下腳料回民自己很少吃,因為按照老講法直腸胚胎睪丸淋巴結等都是不潔凈的,回民自己只吃羊雜湯,也就是用心肝肺胃等內臟做的湯。正因為回民自己不吃,所以最初的羊腸子都灌有豬血。據說目前我國南方一些地方的穆斯林在清真寺宰牲口的時候,直腸胚胎淋巴結等下腳料也是像垃圾一樣被倒掉,沒有人吃的。只是在滄州,這些下腳料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被什麼人揀去,煮一煮賣給窮人當飯,久而久之竟然發展成了滄州名吃。
在滄州,吃過羊腸子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閉著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著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著眼吃——解饞。真是越吃越有癮,越吃越愛吃。很多滄州人喜歡吃羊腸子,認為它性熱,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羊肉湯品種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腦)湯有健腦明目之功,不僅低脂肪,而且排毒養顏,腸美湯鮮,百吃不厭,尤其適合老年人和神經衰弱者飲用;口條湯有壯身補血之能,最適宜病癒大補者常食;肚絲湯肥中帶瘦;奶渣湯沙酥帶甜,還有馬峰窩湯、三孔橋湯、羊雜湯等,達72種之多。

歷史文化


羊腸子在解放前就是滄州市的早點小吃,光顧羊腸子攤兒的大部分是出賣勞動力的壯漢,時至今日喝羊腸湯的顧客也是男士居多。每天清晨,很多出賣苦力的大老爺們帶著自己家的玉米餅子,買一碗羊腸湯泡著吃,羊腸湯如果不夠可以隨便添。吃飽喝足之後就去車站卸煤或者到碼頭搬運貨物,滄州話叫「扛大個兒」,意思是大個子去肩扛貨物。扛大個兒的愛喝羊腸子是有原因的,因為羊的小腸腸壁裡面有很多油,羊乳房也是脂肪,能夠提供更多的熱量,俗話說「搪工夫」,就是不容易餓,其他組織好歹也算蛋白質,多少也能補一補。當時沒有什麼機械設備,挖土卸煤等等都是純體力勞動,當年滄州(那時候叫「滄鎮」)水路有運河,旱路有火車,好歹也算交通樞紐,裝卸貨物的活兒不少,賣苦力扛大個兒的男人很多,所以羊腸子特別暢銷。喝羊腸子的另一個原因是價格便宜,那時候買一斤羊肉的錢能吃20碗羊腸子。窮老百姓每天汗珠子砸腳面,干一天的活兒掙錢也就夠換幾斤棒子麵的,哪捨得買羊肉吃,來碗羊腸子也算開葷了。
別處的小吃大都在商店裡賣或飯店裡吃,我們這裡則不然。賣羊腸子的小販推個長形木箱式的小車,車的前端放著碗、筷及各種佐料,在中間木箱內放一口大鍋,鍋內盛滿熱氣騰騰的羊腸子,鍋的旁邊有剩著燒餅或餅子的箱子。他們在比較固定的地方停下車後,把鍋上的蓋子一掀,羊腸子的香味便立即飄進來,充溢著半條街,吸引著過往行人。當人們聚攏到推車前,小販便會主動遞給每人一個小凳,問清要吃多少,然後放好碗,用筷子從鍋里夾出一段羊腸子,用一把雪亮的刀,快速地把羊腸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排到碗內,再灑些胡椒粉、味精、鹽、香菜等佐料,接著從鍋里舀出一勺子熱湯,澆在羊腸子上面,順手又在碗上放一雙竹筷,滿臉笑容地遞到顧客手裡。人們接過碗,咬上一口,品品滋味,頓覺滿口皆香熱氣騰騰的羊腸子驅散了身上的寒氣,趕走了滿身疲勞,全身熱乎乎的,舒坦極了。他們往往是吃了一碗,再來一碗,有的甚至帶口小鍋,買上一些拿回家,請家人共同分享。

做法


先將50斤清水添入鍋內,待鍋燒響放進鮮肉30斤,羊雜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燒(以木柴火為好),頂出血沫,爾後將佐料下鍋,同時外加大蔥、生薑各半斤和適量,再熬40分鐘即成。
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等。食用時,取湯鍋中熟羊肉和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湯,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羊腸子入口爽而不膩,異香誘人,無腥膻的氣味。它的湯更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味。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