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教師技能構成下的數學論文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一、導入技能
一個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而導入不僅要自然、直接,更要讓學生能夠抽象出概念。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如複習導入、直接導入、激趣導入等。具體用哪種方法,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導入要跟新知識自然銜接。有的教師為了開頭能夠出彩,而使導入的部分與新知識脫節。例如,低年級的數學教材中情境圖比較多,很多教師會利用情境圖導入,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對任何學生觀察到的內容都持表揚、鼓勵的態度,導致學生觀察主題圖時只是觀察出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而不是觀察到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情境圖導入,切不可喧賓奪主。很多人認為,複習導入或者直接導入比較枯燥,但有的學習內容需要使用這兩種導入方法才有效。例如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可以通過複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導入,這樣不僅可以複習先前所學的相關計算方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所以,知識之間有緊密關聯的最好用複習導入。直接導入的優點在於迅速進入主題,節約時間,讓學生一下子知道這節課要學習什麼內容。導入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導入只有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才是有價值的導入。例如,在學習「認識圓」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有關圓的圖片,激發學生求知慾。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在車輪不是圓形的情況下車子運動情況的視頻,初步讓學生感受圓形的奇妙,主動去探索關於圓的知識。
二、提問技能一堂課中應始終貫穿著提問,有效的提問能使教學事半功倍。
提問要有針對性。教學中,有時出現教師提問一個不算難的問題,而學生卻回答不上來的現象。這並不是因為學生水平低,而常常是因為教師提問得太泛,學生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就要求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明確、準確,讓學生明白教師到底要問什麼。例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有教師一直問學生能不能根據以前學習「9加幾」時使用的「湊十法」,來想想「十幾減9」可不可以也用類似的方法呢?這樣提問,學生一定很難想出「破十法」。這時,教師可以提問:以前學「9加幾」時,是把9變成10,那計算十幾減9是不是也可以把其中一個數先變成10再拿去減呢?這種提問方式比前一種提問方式更有針對性,能幫助學生思考。又如《認識圖形(一)》這堂課,在讓學生說一說每類物體的特徵這個環節中,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類物體———長方體的特徵時會說:「長方體有四個尖尖的地方,還有六個平平的長方形。」這樣的回答體現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及初始經驗處於「生活數學」範疇,不足以反映數學的本質特徵。如果教師不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學生便不明白觀察的側重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從哪些方面進行描述、怎樣描述才算完整準確,然後讓學生描述第二類物體的特徵。這樣,學生就會根據之前的經驗進行描述,並且為以後學習其他物體的特徵打下基礎。提問要引發學生認知衝突。提問是幫助教師更好地將教學活動進行下去的有效方法,所以提問要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課堂學習層層深入。例如在教學《路程、時間與速度》這課時,可以先安排路程一樣、所需時間不一樣,讓學生分辨誰跑得快;接著安排所需時間一樣、跑的路程不一樣,讓學生分辨誰跑得快;最後安排在路程和時間都不一樣的情況下,問學生誰跑得快。這樣提問,就引發學生認知衝突,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問形式多樣化。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但有的時候一直是教師在提問,難免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如果課堂上夾雜著學生提問學生,小組之間互相提問,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層次更豐富,還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例如當一節課快要結束前,讓學生針對這節課給同學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解答。又如在上新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預習,再在課上向別的小組提出問題。在學生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總結,不經意間學生就獲得了知識。
三、講解技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大一部分內容要教師細心講解。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交流合作。④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良好的講解技能,幫助學生學習。舉一反三,適時歸納總結。講解知識點時,不僅僅講其中一種情況,而要講多種情況,注重「變式」的作用。例如在講解梯形時,學生可能很容易就理解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但教師在黑板上要畫出幾個大小不一樣、視覺角度不一樣的梯形,讓學生明白這些圖形看上去不一樣,但都滿足梯形的定義,所以它們就是梯形。教師不應一味地追求正確答案,而要關注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巧妙引導學生回到正確的認識上。所以,講解時不僅要舉一反三,還要適時歸納總結。講解要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是教師一味地講,也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提倡讓學生自學,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而是要教師適時指導、點撥。例如在教學《直線、射線和角》時,教師可以先拿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學,再提問學生直線、射線和角各有什麼特點並進行講解。講解要有條理性。講解的線索要清晰,對先講什麼、再講什麼瞭然於心,要抓住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教材內容、備課充分。講解的條理性不僅僅體現在順向思維上,還可以充分利用逆向思維輔助教學和學生學習。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學習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係時,除了強調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外,還要強調10角等於1元,10分等於1角。這樣講解,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者的關係,並為後續學習作好鋪墊。講解是一堂課的中心,教師講解技能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講解技能,方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四、課堂組織技能
課堂組織技能是一堂課有序進行的保證。教師要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還要考慮細節問題,因為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處理不當都有可能破壞課堂的秩序,這需要教師在長期教學經歷中積累經驗。精心設計數學活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數學活動。小學一年級必不可少的學具就是學具盒,在認識各個數、數的加減法等內容的學習過程中,都應用到了學具盒裡的小棒,這需要教師先利用小棒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9加幾》這堂課,學習「9+5」時先要讓學生擺兩堆小棒,一堆9根,另一堆5根,接著從5根小棒中移動1根小棒到9根小棒中湊成10根,最後讓學生理解「湊十法」。這兩堆小棒的顏色如果沒有區分就不容易理解「湊十法」,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時,往往一堆小棒用一種顏色,另一堆小棒用另一種顏色,這樣學生可以一眼看出9變成10是從另一個數中拿了一個1過來湊的。這雖然是個小細節,但如果忽略了,學生擺小棒時顏色多種多樣,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亂。學生有了「湊十」這個基本思維活動經驗後,學習後面的《8、7、6加幾》時,會自然而然地運用湊十法。合理掌控課堂局面。在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喜歡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效果並不理想,甚至造成混亂。所以,小組合作前教師要講清楚規則,越是低年級越要講清規則。例如上《9加幾》這堂課,教學第一個知識點「9+4」時,不能一下子放手讓學生擺小棒計算,教師要一步一步指導,一邊示範一邊講清楚左邊擺幾根小棒,右邊擺幾根小棒,讓學生跟著一起擺,到了第二個活動時就可以直接放手讓學生去擺小棒計算了。這個過程必不可少,越是低年級越要重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只有在第一個數學活動中,學生有效完成、積累了基本的操作活動經驗後,後面的數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顯然,教師只有經過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合理掌控課堂局面,才能組織好一堂課。
五、結束技能
一堂課即將結束,以什麼方式結束值得深思。總結式結束。很多教師喜歡在一節課的末尾提問學生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這雖然有利於讓學生注意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但並不利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更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留有懸念式結束。如果在一堂課快結束時,教師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繼續提問學生以後要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留有懸念的結束方式,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完三位數乘兩位數後,可以提問學生三位數乘三位數怎麼解答。這樣就達到活學活用以及拓展延伸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是有聯繫的,而不是孤立的。這種結束方式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完全理解本堂課的知識基礎。回想式結束。教師讓學生回想這節課學到了什麼,將整堂課的線索連成一條線,脈絡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例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放慢語調向學生介紹這節課先學習了什麼,然後學習了什麼,最後學習了什麼,使整堂課的脈絡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這種結束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要跟上教師的思路方能領會整堂課的重點知識。各種結束方式都有其優缺點,需要教師審時度勢才能決定具體用哪一種方式結束本節課的教學。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掌握對有效教學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教師能夠做到簡潔明了的導入、有效的提問、課堂講解有的放矢、課堂組織有條不紊、結束教學時遊刃有餘。掌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終身奮鬥的目標,教師應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職前訓練是針對高等院校的師範生,職後訓練是針對在職的數學教師。職前訓練,可以通過微格訓練的方法讓師範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並把教學過程錄下來。通過觀看錄像,分析各個教學環節,進而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後,一次次改進教學,一次次提高課堂教學技能。職後訓練要求在職教師積極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針對各個教學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多年一成不變,不能真正掌握數學課堂教學技能,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例如,可以讓一個教師上全年段的同一節課,每上完一個班級就分析這堂課上得怎麼樣,各個教學環節是否設計恰當。接著修改教案,然後再上下一個班級的同一節課。這樣,能夠全面剖析各個教學環節,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課堂教學技能。除了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教師還應加強對備課環節的訓練。備課充分與否,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效果。備課不是備一堂課,而是備一類課。不僅要注重整個單元的整體設計,還要注重這堂課在整個數學知識體系中的作用。同時,應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評估和評價。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站在促進學生髮展的高度,努力與學生一同實踐,在教學中開展一切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為學生的數學素養從「雙基」向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鄭詠詩 單位:福州市長樂古槐中心小學教師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