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的校園環境建設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摘要:從環境設計角度預防校園犯罪已成為現代教育中被廣泛關注的課題,通過分析校園暴力的內涵及該行為的無意識性、群體性、盲目性、延伸性等特點,提出三個預防犯罪的校園環境建設措施,即通過監控手段提高空間交互性、通過採光控制提高空間安全感,以及通過友好空間氛圍促進學生積極情緒,以期達到預防校園犯罪的目的。
關鍵詞:環境設計;預防犯罪;校園環境建設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關於從環境設計的角度預防校園犯罪的課題的研究,我國不僅在教育體系的建設上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也從政策和規範的角度,對我國教育工作開展中長期目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相關的政策規範包括於2010年7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及《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在這兩項教育規範和政策中,對教育開展的要求和目標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這是基於教育質量提升和教育體系完善的兩項重要的法律法規內容。2016年11月,教育部聯合9個相關部門了《關於防止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後,預防學生遭遇校園霸凌、校園暴力的問題成為現代教育開展中關注度不斷提升的一個問題。
二、校園暴力或霸凌行為的內涵與特徵
1.校園暴力與霸凌行為的內涵
從校園犯罪角度來講,暴力和霸凌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犯罪行為。所謂的校園霸凌,最初的定義來源於挪威籍心理學家DanOlweus,其將霸凌行為定義為,當一個個體重複性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負面的行為中,並持續處在這一狀態下時,則認定其受遭受到了霸凌行為[1]。而具體到本文探討的校園環境中,出現在校園環境及學校內部人際之間的負面行為,就被稱作校園霸凌(暴力)。當校園內部霸凌或暴力行為發生後不能被及時發現;發現後教師或學校管理人員不能針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教師自身不能做到嚴格約束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則存在於校園環境中的這種行為就會呈現出不斷擴大和發展的現象,為校園犯罪埋下隱患。
2.校園霸凌以及暴力行為的特徵
分析校園霸凌和暴力行為可能產生的危害,應分析和了解校園霸凌和暴力行為的特徵,從具體特徵的角度觀察,校園霸凌與暴力行為主要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徵:第一,暴力行為具有顯著的無意識特點。這種無意識的特徵,與學生尚未建立起明確的法律意識及其缺乏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和管理能力有直接關係。學生對暴力和霸凌行為的概念及內容認定缺乏標準性的概念,也就是說,當其主觀上已經做出了校園暴力和霸凌的相關行為,在其自身的主觀意識中,並沒有對這種行為的自覺認知意識[2]。另外,在我國中小學教育制度建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關於預防校園暴力,校園犯罪行為的制度和規定並沒有被明確地以制度化的形式提出,這種現象使得從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到學生都存在對校園暴力或霸凌事件的敏感性薄弱的現象,同時,意味著教師和學生自身的防暴意識也比較單薄。部分教師甚至將具有顯著特徵的校園霸凌行為認定為學生之間由於青春期的衝動而發生的肢體衝突。在管理方法上也通常採用批評教育甚至體罰的方式,這種方式對學生來講,不僅不利於其認知到校園暴力和霸凌現象的嚴重性,且由於學生所處的特殊身心發展時期,過於強硬地引導和教育,反而會引起學生的牴觸情緒,不利於制止和杜絕暴力行為或霸凌現象的發生[3]。第二,行為發生的群體性與盲目性。這種群體性和盲目性的特徵,與學生特殊年齡發展階段有密切的聯繫。這一階段,學生的獨立意識尚未全面地形成和完善,因此,其在個人行為的選擇和認定過程中,對群體性行為的依賴感和認同感都相對較強,正是由於這種心理狀態,當校園霸凌或暴力行為產生時,往往是以群體形式出現的,並且大部分學生基於對群體行為更高的認同感,使其成為霸凌行為的參與者和旁觀者,其自身往往對這種現象還不自知[4]。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校園內部的霸凌和暴力行為,實際上是具有顯著的盲目性特徵。第三,行為發生的疊加性和延伸性。主要是指,校園暴力和霸凌行為,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則實施霸凌行為的群體,則容易不斷提升霸凌行為的層次,並且持續性地發生這種行為,這種嚴重性逐步加大的現象,必然會給遭遇霸凌和暴力的一方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心理陰影,從而愈加不敢反抗,這也是助長霸凌和暴力行為的因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如果霸凌行為得不到及時制止,則很容易進一步造成更加嚴重的社會危害,同時,對遭遇霸凌行為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會帶來嚴重威脅。
三、基於環境設計視角預防犯罪校園環境建設
校園暴力和霸凌行為的內涵和特徵的分析,可知這種行為給校園環境氛圍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從整體的校園環境的角度入手,利用專業的環境設計方法優化和完善校園環境的建設,才能達到減少校園暴力與霸凌,從而預防校園犯罪。
1.通過監控手段提高空間交互性和透明性
第一,從交互性的角度分析,這一監控手段的提出,是基於一種自然監視的理念提出的,是CPTED理論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從監視範圍與校園霸凌和暴力行為發生率的關係上分析,當監視的範圍逐步擴大並且達到一定的全面程度,則監視範圍內可能發生校園霸凌或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就越低[5]。對校園霸凌和暴力行為發生率較高的中小學校來說,關於監視系統的設置範圍應集中在各個出入口及公共走廊的不同節點處。另外,在公共空間中,也應當儘可能通過增加監視系統的數量達到擴大監視空間的目的。在監視系統的設置層次上,也應當注意提升其交互性和透明性。其中,關於交互性和透明性效果的實現,主要可依託一種機械電子監控系統來達到監控效果。這種系統在應用中,不僅能保證對於建築內部的交通區域、轉角區域這種人流量較大或者說普通監控系統的死角區域進行全面監控,同時,監控系統對監控到的緊急情況還可利用應急整合系統完成現場的取證環節。甚至可完成對正在發生的霸凌和暴力行為進行干預[6]。而且,機械監控的模式,也能彌補人眼監控的局限性,並且能適應外部環境中的溫度和天氣變化的情況形成持續有效的監控,並且分別記錄動態、靜態的圖片及視頻信息,能夠達到對校園霸凌和暴力事件全方位的真實記錄。另外,人機互動的作用,對暴力和霸凌對象來講,交互性能促進其自身安全感的提升。第二,關於透明性特點,主要依託的是對建築空間介面的改造和圍擋操作來實現。另外,室內景觀環境得到營造也非常重要,能儘可能保持整體環境在美觀的前提下提高空間透明度。從學生角度上來講,這種具有柔和性且能同步實現安全保障提升效果的空間環境營造,不僅不會給學生造成緊張感,可為其提供一個舒適柔和的校園環境。從具體的建築結構形態上來講,以圍合式建築為能夠兼顧安全性和透明性。在這類建築中,不會出現容易形成安全隱患的灰色空間,並且不同方向和層高範圍內都不存在建築視覺死角。另外,對裡面的處理,通常採用的是大面積遮陽構件方法,一方面,達到遮陽的基礎目的,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介面的通透性。只要在建築結構的設計上適當地注意通透性和交互性的結合,並結合應用機械監控設備同步發揮作用,就能夠實現通過空間設計提高校園安全係數的目的。從示意圖結構上分析,可知圍合式建築空間在整體上的緊湊性和密實性比較強,但從內部空間結構的角度分析,其內部區域性空間又具備一定的開放性特徵,不僅有安全上的保障,這種建築空間的相對開放性,也使空間內部的通透性有所增強。
2.通過對採光效果的控制提高空間安全感
對學校建築而言,採光效果是其應當關注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中,已經針對教學空間內部的採光效果做了明確規定[7]。主要通過數據計算的方法,在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開展採光設計,但設計中對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和考慮卻有所欠缺,導致一些光環境對犯罪心理產生的激發和影響作用。尤其是在光照度較低的區域內,更是容易發生犯罪行為的重點區域。另外,在光照度較低的環境下,對中小學生這一對象群體來講,本來就會降低其內心的安全感,使其出現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需通過擴大學校內部明亮區域的範圍,並且按照不同的教學功能區域調配光照強度,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安全感和舒適度的雙重目的。從達到採光設計效果的方法上來講,具有較好採光效果的玻璃幕牆結構,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3.通過營造友好的空間氛圍,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情緒
通過建築環境設計的方法,營造出學校環境中的一種輕鬆愉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友好氛圍,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校園環境氣氛中所散發出來的安全感,這對於改觀和優化學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能起到積極的作用[8]。關於營造友好空間氛圍的路徑,通過環境色彩選用應在氛圍,例如,在教室空間中的牆面、桌面和地面的設計中,應當應用色調柔和且單純的顏色進行應用,以便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而在學生的活動空間以及休閒娛樂空間中,則應當採用一些明快活潑的顏色類型,從而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範圍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往來,使其形成一種愉悅的情緒。
四、結語
總之,從環境設計的角度上來說,預防犯罪的校園環境設計,應當從分析校園霸凌或暴力行為的特點和形成原因入手,並結合環境設計的專業知識,從空間結構的設計上、先進設備的融合應用上以及色彩元素的科學融合等角度,實現校園環境設計的優化。
參考文獻:
[1]張宇,等.基於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理論的中小學校園空間環境營建[J].城市建築,2017(7).
[2]劉傳奇,張宇,張吉喆.基於CPTED角度的小學校園空間優化設計[J].城市建築,2018(2).
[3]毛媛媛.國內住區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研究進展與反思[J].風景園林,2018,25(7).
[4]蘇婉儀.海外校園犯罪預防措施研究及其啟示[J].城市設計,2018,19(5).
作者:王元元 單位:棗莊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