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黃汝亨《復吳用修》原文及鑑賞

2023年09月11日

- txt下載

  〔明〕黃汝亨
  懷足下意非楮墨可了,彼此窮愁,亦復默會,姑與足下陳說兩境。
  泉聲咽石,月色當戶;修竹千竿,芭蕉一片。或探名理,時對佳客。清曠則弟蓄嵇阮,飛揚則奴隸原嘗。蕭然四壁,傲睨千古。——此一境也。
  採薇頗艱,辟纑不易。內窘中饋之奉,外虛北海之尊。更復好義先人,守雌去道。食指如林,多口苦棘,風雅之趣既減,往來之禮務苛。——此又一境也。
  兩境遞進,終歸擾擾,半是阿堵小賊坐困英雄耳!吾與足下俱不免,故敢及之,此未可以示俗客也。
  ——《寓林集》
  〔注釋〕 原嘗:即戰國時趙、齊著名的貴公子平原君、孟嘗君。 辟纑:績麻。戰國人陳仲子為逃避楚王國相之聘,攜妻逃走,仲子做鞋,「妻辟纑」。
  〔賞析〕就對個性的崇揚和自由的追求而言,魏晉與晚明是兩個相似的歷史階段。這兩個歷史時期的知識分子都崇尚自然,蔑視禮法,注重真情,性格上帶有明顯的狂誕氣質。但是,魏晉名士畢竟有許多出身在有莊園經濟收入以保障悠閒的生活的豪族家庭,因而個性表現帶有政治性和貴族性,加上與當時清淡之風密切相關,更顯得超俗和玄虛。明代由於城市生活的背景,使得每個人都必須通過橫向競爭在這個社會上謀得經濟上的自立,因而情形便完全不同。這也就使得他們的個性表現是以肯定普通人物質性的生活慾望為前提,顯示出明顯的世俗化傾向。
  這封書信所陳說的兩境,實際上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人格與現實生活處境的衝突。這種衝突,魏晉名士或不曾體驗,或不屑掛齒;而對明代的讀書人來說不僅無可迴避,而且,正視這一衝突,恰恰表現了他們完整的人生觀,標誌著中國古代士人對自我內涵的認知之深化。縱情自然,率性而行,於泉聲月色、修竹芭蕉之中感悟生命之真諦,這固然讓人感受到一種精神上超越的愉悅,但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又必定要被世俗的物質利益所拘羈,因為人首先表現為肉體的存在,不然的話,就連起碼的生存也成問題。作者在這裡雖然沒有像李贄喊出「好貨好色」的粗豪口號,卻在「擾擾」之中讓我們感受到精神上的強烈躁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