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結題報告模板

2023年09月10日

- txt下載

結題報告可以是論文或研究報告,也可以同時都寫,也可以只寫其中一個,只要能夠表達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研究性學習的結題報告包括論文和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又分為綜合研究報告、科研報告、實驗設計、調查報告、讀書報告等。以下是整理的結題報告模板,歡迎閱讀!
家教結題報告
在美麗的南淝河畔有一所歷史悠久、風景如畫的學校——合肥市三十八中,她遵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安徽省教育系統家長學校工作試行條例》為依據,確定了「規範加特色、合格加特長」的辦學之路,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全面發展和環境育人」的辦學特色,結合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多種形式,沿著「開展實踐——理論探索——指導實踐」的工作思路,力圖將三十八中的家長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為此,20xx年9月,確立了「採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的省級立項課題,經過三年多的研究與探索,現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家教經驗。
一、課題的提出
1、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結合,是提高教育整體效益的需要。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過程比喻為雕刻大理石:「有許多力量參與人的教育過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師,第三是集體,第四是孩子┉┉如果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動有始有終,行動得象一個組織很好的交響樂隊,那麼它產生的將是多麼美妙動人的作品。」我國現代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獨生子女組成,人口少,結構單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家庭活動逐步由開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閉式(單元型),加上電視節目的泛濫、電腦的普及,幾乎淹沒了孩子與雙親交流、與親友交往、與鄰居相伴的機會。另外,離婚率升高帶來的單親家庭問題、人口流動帶來的隔代撫養問題等等,都使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溝通與協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繫,才能相互交流教育信息,使家長的血緣、經濟與教師的學術、榜樣力量緊密配合,形成動聽的樂章,從而雕塑學生高尚的人格,並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2、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是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需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但由於家長的修養、學識、教育水平的高低不等,使我們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①過分溺愛,重養輕教——捧在手裡怕碰著、含在嘴裡怕化了,袒護孩子的缺點、縱容孩子的放肆,養成孩子自理能力差而又刁蠻、任性的性格;②望子成龍、重智輕德——只盼孩子將來成「龍」,忽視孩子的眼下成人,造成有的學生成績優秀而品德較差,難以管教;③期望過高、暴力相加——家長自身沒有建樹,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由於期望值過高,一旦孩子沒達到目標,就會產生恨鐵不成鋼的過激行為;④忙於事業、託付他人——現代生活高效率、快節奏,很多事業型的家長(主要是經商者)苦於事業與家庭不能兩全,把孩子託付給親戚、朋友、老師,自己放心地去幹事業,把本該屬於自己的教育責任推給了別人,結果是得不償失;⑤自以為是、輕視老師——有些家長自恃有一套安生立命的方法,對學校的教育管理不認同,甚至有對立情緒,並經常在孩子面前流露這種情緒,導致孩子對老師、學校的教育和各項措施持牴觸情緒等等。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與學校的教育極不合拍,嚴重製約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可見,向家長推介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經驗,宣傳現代教育觀念,幫助家庭教育走出盲點和誤區,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研究目標和理論基礎
1、研究目標: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整體實驗要達到的目標是:(1)轉變家長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探索學校與家庭協調一致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良好模式並進行推廣。(2)切實轉變學生行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3)培養一批轉化後進生的優秀教師,將其先進經驗進行總結和推廣。
2、理論基礎:新課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求教師不是只關注「精英」,而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這就要求學校必須聯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研究的原則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堅持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探尋恰當的方法,努力尋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切合點,以求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全面性原則:將教育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從不同角度體會成功的喜悅,用「教育之愛」滋潤所有學生特別是「差生」的心田,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綜合性原則:運用多種手段密切學校與家長的聯繫,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對學生的教育與轉化,限度的發揮家教工作的作用。
4、針對性原則:研究不同學生、不同家庭的個性特徵,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計劃和採用不同的措施,找到家教工作的突破口。
四、研究的方法、措施與過程
1、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為主,配合調查研究法、實驗法。
2、研究措施
一是抓教學計劃:要求課題研究教師制定家庭教育授課計劃,由教務處、政教處核查,報校家長學校工作領導小組審定。教學計劃包括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時間、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
二是抓教材配備:20xx年以前,我校家長學校配用經教育部關工委審定,安徽省關工委、省婦聯、省教委組織編寫的家長學校系列教材《初中生家長教材》;20xx年以來,我校以《成功家教啟示錄》、《失敗家教警示錄》為主要教材;20xx年,我們又將實驗教師和有體會的家長撰寫的家庭教育論文彙編成冊,作為新階段家長學校教材。
三是抓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1)成立家長委員會。它代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長的願望,聽取家長的意見,是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相互聯繫的暢通渠道,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的紐帶。(2)家長開放日:開放日活動一般包括評教評學、分級部對家長開放課堂、學校主題教育活動彙報及獲獎作品彙報表演等,使家長了解教師的上課情況和學生在校的成長與發展狀況,並以開放日為契機開展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3)請專家給家長授課:家長學校開班期間,聘請從事教育教學研究、青少年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專家對學生家長集中授課,教給家長有關家教的理論和實踐經驗。(4)學生、家長、教師懇談會:圍繞某一特定主題,組織三方代表座談,各抒己見,增進理解,達成共識。(5)召開家長會、家訪:我校規定每學期期中考試後各班必須召開家長會,班主任還可根據本班實際自行組織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學校領導或班主任向家長彙報工作,並就學校取得的成績、改革的重大舉措及學校面臨的問題向家長宣傳、介紹,徵求家長意見,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還可介紹一些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學校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家訪要常抓不懈,走進學生家庭,就能走入學生心靈。(6)以課題研究為前提的跟蹤實驗:選定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生和家庭,開展不同形式的指導,進行不同個案之間的橫向比較和不同階段的縱向比較,並對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及時總結和推廣。(7)評選優秀家長,進行經驗交流:在各班推薦的基礎上,認真評選出學校優秀學生家長,召開專門會議,為其頒發證書,進行表彰。並讓優秀學生家長做經驗介紹,對廣大學生家長改進家教方法,提高家教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8)請優秀畢業生返校談「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從學生的角度談他們所期盼的家庭教育,啟發家長們易地而思,具有生動的感染力。
3、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我們共經過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組建課題組,確定課題組成員,編寫課題實驗方案,對研究成員進行理論培訓,作好研究前的物質準備和理論準備。
(2)研究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依據方案落實任務,通過多種形式對老師的培訓、家教活動的開展和對學生各種素質的訓練,總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有效經驗,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和學校的教育效益,促使學生多方面素質的提高。
(3)總結推廣階段:20xx年2月——20xx年2月,進一步深入研究,並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將老師、家長、學生撰寫的有關家教論文進行彙編,整理成書出版,將成功經驗在全校進行推廣。
五、研究成果
開展現代家庭教育實驗的三年中,我校家長學校共開辦9期,直接培訓家長1800多人次,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
1、建立了家教理論資源庫。為便於家長隨時請教,及時解決自己遇到的教育難題,我們將有關家庭教育的優秀文章和其他資料都輸入網站,形成資源庫,使家長在家也能通過網絡接受學習。
2、通過家長學校的錘鍊,一批經驗豐富、育人有方的優秀班主任脫穎而出,並先後於20xx年3月、20xx年5月和20xx年3月成功舉行了三次優秀班主任經驗介紹,力圖把他們的寶貴經驗由星星之火變為燎原之勢。
3、中考成績連年捷報頻傳,學生的綜合素質顯著提高。20xx年中考一中、六中達線人數為58人、20xx年為68人、20xx年為77人、20xx年省示範高中達線人數為236人;學生在文藝、體育、讀書、演講比賽、科技創新等競賽中屢獲大獎,20xx年5月,我校初三(8)班的學生姚躍在科技發明獲得全國一等獎並獲國家專利後,又作為中國的殘疾人代表參加在巴塞隆納舉行的全球兒童論壇,闡述了他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20xx年我校學生在省級作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競賽中更是成果輝煌,在瑤海區各學校中是遙遙。
4、20xx年8月,三十八中被評為「安徽省家教名校」,唐平生校長代表安徽省在全國家教工作會議上作了《順應時代發展走特色家教之路》的發言。隨後,我校又先後獲得全國百所示範青少年法律學校、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合肥市德育先進單位、合肥市科普示範學校、合肥市保護未成年人示範學校標兵等一系列榮譽。
5、經過三年的研究,老師、家長都積累了大量的家教經驗,20xx年5月,我們徵集了實驗教師、家長和學生寫的關於家庭教育的優秀論文四十多篇,將其彙編成冊;召開優秀家長表彰會;製作了「家教現代化工作短片」。
六、研究結果的分析與思考
三年多的研究與實踐,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但也有困惑與反思。
1、結果分析
(1)轉變了家長的教育思想,使很多家長走出了家庭教育的誤區。經過多種形式理論培訓和與教師的直接交流,使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育觀念發生變化,教育行為趨向合理,很多家長還常常主動將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發生的矛盾和自己的困惑帶到學校與老師討論,向老師求教,尋求老師的幫助與配合。
(2)打造了一批優秀班主任,提高了學校的教育效能。家長走進課堂,貼近教育,既是家長學習的機會,也是對老師的鞭策和激勵,在改變家長的同時也教育了老師。所以,每一次家教活動的開展,對班主任都是一次極大的鍛鍊。由於家長的積極配合,學校教育的效能有了顯著提高,並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3)培養了一大批有個性、有特長、有素質的優秀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把孩子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才。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的形勢下,家庭合理、溫馨的教育氛圍,是學生成才的沃土;學校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培養,是學生成才的關鍵。目前,我校已形成了學校家庭對學生施教的合力,較好地實現了教育模式向社會化、系統化、現代化的轉變。
(4)提升了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家庭教育研究的成功,使學校的辦學思路更明晰、辦學理念更先進、辦學模式更成熟。現在,三十八中已是瑤海區窗口學校、合肥市示範學校,成了南淝河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2、我們的思考
在探索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有效模式的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以下幾點:
(1)課題研究必須有校領導的真正重視,要有人力、物力、經費、場地諸方面的保障,家教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
(2)家教工作必須與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發展思路統一不悖,並行發展,才能將家教工作與學校其他育人行為有機結合,限度地發揮家教工作的作用。
(3)家教工作必須從學校的校情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家長的群體特徵與素質層次,因材施教,不可無的放失。
(4)要研究不同學生、不同家庭的個性特徵,有針對性地運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是家教工作深入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5)家教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內容的不斷更新、手段的不斷變化,是吸引家長的有效方法,與教育發展的總體形勢緊密結合是家教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會越來越重視,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辦好人民需要的教育、滿意的教育,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不斷完善包括家庭教育現代化在內的教育教學工作。努力秉承李嵐清同志「學校、家庭、社會是教育的三大支柱」的理論思想,爭取在下一輪的研究中,把研究面鋪得更廣,讓更多的班級、教師和家長參與研究,並探索新形勢下更有力度的家庭、學校、社區相結合的家教工作新模式,使我校的家教工作更上新台階。以精心的態度、精細的作風去打造教育的精品,這是三十八中的教風,也是三十八中人向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
關於禮儀的結題報告
不是第一次做課題。仔細想想,自己先後主持了兩個上海市青年教師基金會課題,一個區級重點課題,一個區級一般課題,並且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了多個各級各類的課題研究。這次不同。在讓我們時喜時悲的課題研究過程中,在我們嘗遍了研究的酸甜苦辣之後,胸中萌發的是對禮儀教育和課題本身的熱愛,。
也不是第一次寫結題報告。而每次寫結題報告都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每當結題報告如期完成的時候,總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次不同。在一步一個腳印的研究,嚴格、有序的實踐之後,兩萬字的結題報告完全是水到渠成。
第一次經歷這樣一個令人回味的課題研究過程。
我們的禮儀
對小學生禮儀教育的研究在去年立項之前已經進行了三年了,因為沒有一個課題的引領,當時的研究是莽撞的、隨意的、散亂的。有一個想法就試試,再有一個想法就再試試。因此,徒有我們稱之為「蒞伊」的禮儀教研組的熱情投入,花了許多時間,編寫了《小小禮儀》課程的初稿,但我們的禮儀教育仍然停留在每周一節的禮儀課上駐足不前,教育的效果令人失望。
課題的立項對「蒞伊」來說是個歡欣鼓舞的好消息,我們開始靜下心來審視我們的禮儀教育,思考和規劃禮儀教育。禮儀教研組也因為「課題組」這樣一個新的名稱而賦予了更多的責任。我們開始以課題組的名義聘請了有關方面的專家作為專業引領,我們開始挺直了腰杆在教師、學生、家長面前宣傳我們的禮儀教育,我們也開始有序地進行著一項又一項的工作,並且把每一項工作的資料、成果都小心收藏。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的成員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在一次次課題組活動中,課題一步步地推進,組員們對禮儀教育的理解也一步步地深刻,於是,我們更感覺到了學習的重要:我們相約到上海書城購買有關書籍,我們在電視、廣播、報刊雜誌尋找有關課題研究的一切信息,我們自發來到專家的禮儀報告現場聆聽報告……組員們禮儀方面的專業知識在不斷地提升,而課題也在組員們的汗水中茁壯。
大家的禮儀
不知道身邊的人們是被我們的課題所信服還是為我們的執著所感動,全校老師、家長,連社區都積極投身到禮儀教育的各種活動中來了。禮儀教育也得到了家長們和社會的關注,家長們稱學校的禮儀教育「真是件大好事」。一位769路公交車乘客寫來了表揚信,肯定了學校的禮儀教育,並說道:「讓我們的孩子從小知禮、學禮、懂禮,讓『禮儀之邦』名副其實。支持一中心小學的禮儀教育,衷心希望它越辦越好。」一席話說得我們心裡暖烘烘的。我那年邁的父親在《新民晚報》上發現了有關禮儀教育的一篇文章,小心翼翼地剪下來折好交到我手裡:「你不是在研究禮儀嗎?你看看這個需要嗎?」當然,感動著我們的還有一直關心著我們的課題一路走來的教研室領導,從開題論證到一次次的中期論證,再到結題報告撰寫的指導,領導的關注與扶持也一直是我們滿懷熱情地投入研究的動力。
德育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問題的提出
小學德育教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但德育工作常常給人一種落伍的感覺,德育的觀念、內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變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這句話被印在有關國際網際網路書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顯的商業廣告意味,但是隨著「網絡」及其有關概念愈來愈深地進入尋常百姓生活,誰能無視計算機網絡所帶來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巨大變革呢?當然,現在我們還不能說:「世界已經進入網絡時代」,但是我們可以說世界正在走進「網絡時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從這樣一個時代特徵出發,我們就不能指望獲得什麼積極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進入千家萬戶,被廣大家長和學生廣泛並熟悉。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開設,又一石激起千層浪,打破了傳統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為此,有必要研究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活動與傳統德育活動的交互關係,形成優勢互補,構成教育效益的化。
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活動是以網絡為背景,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為載體,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活動。「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成人」是我們課題的觀點。
傳統的一元化德育活動有其本身的優勢和局限,其優勢表現在,通過德育活動,進行人與人之間最親密最直接的接觸,尤其是周圍的人(包括學生、老師、父母)的以身示範起到教育功能,這是任何先進教育都無法取代的。但這種傳統的德育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以說教形式呈現,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難以激活,加上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網絡的出現,造就了新的教育環境。拋棄了網絡環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種教育缺乏,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鐵定是教育的一大敗筆。資料顯示,已有的網絡德育研究在我國鳳毛麟角,且大多數重理論說教,輕實踐行為,難以誘發兒童入情入境的興趣。而本課題融入網絡的德育活動研究,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教育的享用,全方位、新視覺調動了活動者參與的積極性。因此網絡環境下小學德育活動作為新的德育活動載體,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必然,同時促進了德育跨越式發展。
2、理論依據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課題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於活動的觀點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1、馬克思認為,活動是人對於外部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對待方式,是個體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特別方式。正是由於活動,個體和社會化與個人才屬真正實現,而教育活動作為一種特殊意義上的人類活動,它屬於主體的實踐活動,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塑造主體為目的的活動,具有主動性和能動性。
2、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素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和國家的事業有繼有人的重要保證。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社會環境,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1、堅持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2、重自學實踐,自主參與,引導未成年人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遵循道德規範。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容
1、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簡稱,現行「德育」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層級:
①頂層,稱為「德育」,為總稱。②第二層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③第三層為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十餘種教育。④底層:即學校中實施的「德育」。
德育活動:在課題研究中是指學校通過不同途徑和方法達到德育的目的。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在課題研究中是指通過網絡的環境達到德育的升華。
2、課題研究的目的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是研究小學德育活動在網絡環境下的開展。在網絡環境下研究小學德育活動,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形式多樣,小學生樂於接受,是德育活動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對現行德育活動模式的挑戰,是德育活動歷的一次偉大變革。網絡是一個戰略高地,我們作為教育者,必須搶先占領這個高地,20xx年以來,開明出版社和廣州教育出版社相繼分別出版了《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和《網絡時代的中小學德育》兩本書。這些文章和書籍從不同側面探討了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問題和網絡德育如何開展的問題,提出了學校德育必須由傳統封閉的限制性的德育,轉變為以實現美好人性為目的、開放的發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見解、新對策。我們課題組就是研究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德育活動。使學生從空洞的說教進入到兒童的實踐體驗活動,誘發兒童入情入境的興趣。通過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促進學生中與人合作與交流,在人格中得到薰陶。學會如何做事,怎樣做事,學會在小環境和大環境中與人合作與交流,學會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讓自己健康成長,積極向上。
3、課題研究的內容
①網絡環境下校園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
A、校園文化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拓展同學們的文化視野,展示學校學子的豐富文化的生活,我校每年舉辦為期一周的文化節。傳統的德育活動中我校編印的校報《雛鷹》、校刊《學習·探索·創新》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青眯。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課題組的成員利用資源共享,為校報、校刊提供更為便捷、更能陶冶學生情操、增長學生知識的窗口,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好評。3209名學生中有2137名學生訂閱了校刊。實踐證明網絡環境下的校園文化活動更能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
B、學科活動
人類進入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國際競爭日益強烈,這樣就形成了教育在綜合國力中的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大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而各類人才的形成,最主要的取決於基礎教育。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基礎教育的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愛國主義精神是目前我們面臨的重任。在網絡環境下,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得到充分的體現。我校六年級教師張艷華在教授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桂林山水》一課時,將語文和信息技術充分地整合。在教學中,不是教師教學生怎樣學,而是給學生提供信息技術的學習手段,學生自己決定怎樣學,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學生在網絡中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而且感受到美,覺得祖國山水的美,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大自然。愛國主義熱情在美中得到升華。學生藉助信息技術,自己組織、自己完成。在活動中成長,成為活動的主人。得到了學的知識和受到了德育的教育。
興趣是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才能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網絡環境下,我校教師王惠在教授《小花貓找汗》一課,首先用投影機出示「一隻小花貓四處尋找……(動畫效果),」然後揭示課題後,同學們一起與小花貓過橋找生字,讀正確就能過橋,在花園裡找出生字讀正確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時同學們不僅對知識感興趣,同時對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興趣盎然,覺得我們國家了不趣,更加勤奮讀書,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在課件的運用上,我們的研究方向除了學到新知識外,另外真正地投入到我們的學生身上來,我們的教師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班隊會活動
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像愛自己母親一樣地愛著我們的祖國。古往今來,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引導我們走向繁榮昌盛、勇往直前的火炬。愛國,就意味著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就意味著無條件地服從祖國的召喚。在班隊會上我校五年級老師召開主題班隊會:「愛國主義」專題。我校舉行的班隊會中,「兒童讀詩」是學者南懷瑾倡導的一項活動,其理念是利用兒童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期,引導他們背誦古代經典詩文。「兒童讀詩」可以了解傳統文化,造就文字功底,陶冶情操。在網絡環境下,我們搜索古代經典的詩文,讓學生誦讀、體驗、感悟文學的功底。
D、特色活動
興趣小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和學生一起利用網絡搜尋引擎,搜索到田徑桌球、微機、籃球、書法、繪畫、小發明、無線電製作、手工製作等方面的知識。近兩年學生有26人在市田徑比賽中獲獎,有135人在微機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書法在市、區、校有67人獲獎,小發明有72人獲獎,無線電製作在市有6人獲獎,手工製作在校有125人獲獎,演講有9人獲獎,徵文有27人獲獎,興趣小組的同學網絡下嘗到了甜頭。他們的活動與網絡密不可分,同時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了。
②網絡環境下家庭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於93年參加第三屆《北京——東京城市問題》學術討論會時發言:「德育必須從學齡前由家庭抓起」。家庭中的德育活動是人才培養的奠基工程的一種形式。父母是兒童最早的教育者,也是第一任教師。家庭小學德育活動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項藝術,需要家長在認識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堅持理性、堅持說教與行為操作相結合,堅持說教與陶冶情感相結合,才能收到高效。
1979年我國政府實行計劃生育以來,獨生子女的數量與日俱增,目前我校獨生子女所占學生數的比例占(見表):
學生總數(人)3229
男(人)1837
女(人)1392
獨生子女(人)2906
占比例(%)約90
獨生子女相對於非獨生子女來說,其智力發展速度要快一些,知識面要廣一些,但行為習慣、合作意識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缺點則要多一些。由於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使得許多家長把時間花費在自我深造和事業上,無暇顧及孩子,家長在生活上管得多,教育管得少。由於缺乏教子經驗,在教育方法上過於簡單,存在著溺愛型、放任型、粗暴型等各種教育不當的問題,班主任除了做好學生的老師,還要當好學生的家長,除了教學生,還要教給一部分家長有關教育方面的知識。網絡環境下家庭中的小學德育活動是教師與家長的連心橋,我校自開展研究以來,開通了「家校通」。學校對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進行了為期2月的信息技術培訓(見附件1)。對家長學校的家長62人進行信息技術的輪訓。目前,在網絡環境下,學校知道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家長知道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老師,家長對學生通過網絡上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誘導。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學生的關係;處於「先知先覺」絕對的班主任開始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與家長建立了你的兒子你的女兒就是我的兒子或女兒的親密關係。家長與孩子通過網絡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與學徒的關係。心理學指出:學校、社會、家庭教育三方面的緊密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證,其中教育應起主要作用。教育學中強調學校教育在學生髮展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也強調重視家庭下教育作用。家庭作為學校德育的特殊環境,對學校德育的補充往往要具主動性和自覺性。教育學指出:為教育好下一代,僅靠學校教育是不行的,還應搞好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社會、學校任何一個方面失控,都會導致整個教育出現漏洞,只有三者協調,取長補短,才能取得的教育效益。無論是心理學,還是教育學都把家庭的德育活動列為孩子民長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家長、學生把網絡作為一個紐帶緊緊地連在一起。我校原來評選的「五好」學生。3229人中有23人為「五好學生」,通過網絡環境下的家庭中的德育活動的研究開展後,省優秀大隊部幹部1名,市百名好少年3名,市優秀學生9名,區三好學生15名,校十佳少年10名,校新三好生67名(新「三好生」的標準:在校是名好學生,在家是名好孩子,在社區是名好公民)(見附件2)。具體的數據中,改善了師生關係。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家校通」的開展,教師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學生與教師在網絡的留言板上的次數增多,實質性的問題溝通較多,解決問題也與日俱增,通過網絡這一平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③網絡環境下社區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
國家正加速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社會環境比較複雜,對兒童青少年思想品質產生影響的因素日益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的趨勢。單一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適應兒童青少年思想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組織形態的逐步變化,社區的作用越來越大,社區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社會組織功能。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指導青少年教育實踐,加強 學校教育與社會的聯繫。社區中的小學德育活動是以學校為核心,以社區為主體開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就是充分挖掘、融合和利用各種社區教育資源,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提高學校德育實效,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社區是小學生接觸最直接、最能具體感知的生動形象的「社會」,社區生活是學生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土壤,社區內蘊著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社區中的小學德育活動是建立在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基礎上。以學校為主體,以家庭為輔助,以社區和網絡為紐帶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黨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方針落到千家萬戶,落實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實際行動中。我校開展活動以來,通過在網上學習有關《千手觀音》劇組的報道,以及網上身殘志堅的人物事跡的報道,培養學生美好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與困難作鬥爭的信心。我校教師劉保群教授了《您好「千手觀音」》一課,知道邵麗華、張海迪、桑蘭等面對困境,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並了解我國的殘疾人,武漢市的殘疾人的數量。然後組織同學們到社區慰問殘疾人,並把他(她)們帶到社區中,在網絡中了解殘疾人的事跡,鼓勵他(她)們同病魔作鬥爭。
xx在《關於教育問題的重要談話》中語重心長地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裡,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為了發揮社區德育教育資源,動員社區熱心關心教育下一代的單位和個人都來關心和支持新一代少年成長,我校以社區德育資源為依託,開展「我能行,我是社區小主人」德育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與社區共建活動為德育活動載體,把德育特色活動與校本課程開發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挖掘社區德育功能。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實質上就是抓住社區這個領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鍛鍊學生能力,真正讓學生在校是好學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區是好公民。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教師、家長、學生通過網絡了解一些環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識在社區開展了一些活動。
類型 人數(人) 社區
環保 32 紅旗小區
扶貧幫困 14 南街社區
安全 138 章南社區
環保 21 新建社區
安全 46 鳳凰小區
安全 56 東安社區
扶貧幫困 21 黃茂社區
環保 31 文化社區
學生體驗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德育活動在社區這個大課堂中開展得有聲有色。並在校刊、校報上作全方位的報道。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是以12個實驗班(小班)為重點研究對象,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調查法和理論綜合法。
1、課題研究的方法
網絡環境下校園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中的校園文化活動是行為研究法;學科活動是理論綜合法;班隊會活動是行為研究法;特色活動是行為研究法和調查法。網絡環境下家庭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是調查法和理論綜合法。網絡環境下社區中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是行為研究法和調查法。
2、課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擬定課題研究方案(見附件3),成立了課題研究核心小組
課題研究組核心小組名單
姓 名 性別 出生 年月 專業 職務 研究 專長 學歷 工作單位
……
主要參加者
……
還聘請了武漢市教科院丁軍、呂軍等課題專家進行講座,參加人是核心小組的成員及學校教師中的骨幹成員,一行32人參加聽講。20xx年11月派教科室主任程旭東到無錫參加總課題組的年會。組織數名老師分四期在本校進行了知識的培訓。
第二階段是研究階段,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方案、理論培訓,通過查閱資料、分析比較網絡德育活動和傳統德育活動各自的利弊。各子課題負責人搜集整理撰寫論文材料,並擬定論文的雛形,開展階段性成果彙報,聘請專家指導,整理集結論,列印成冊。(見附件4)
第三階段是校內開展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活動,接受專家評審,完善總結。
四、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研究是我校全體人員參加,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同時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二年來,我校一直堅持認真貫徹執行《小學德育綱要》並以此為依據,運用網絡的優勢,寓德育於學校的全部工作中。
1、夯實品德課,明理導行時,加強網絡的建設
在開齊開足思想品德課的前提下,我校電教設備投入也加大了,固定資產逾72萬元;電教配套用房、軟硬體設備日趨完善,教育手段現代化工程正在啟動。擁有投影儀、幻燈機57台,錄音機2台,攝影機1台,液晶投影儀3台,視頻展示台3台,彩電15台,586型計算機60台,並配備有多功能教室2間,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各一間,CAI課件光碟35張。學校「校校通」為課題科研人員儲備了豐富的理論資料,同時也為我校實驗提供了實踐的場所,保證了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
2、參加人員精心安排教學活動
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就是學生的各種能力的提高,而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網絡環境下小學德育活動中,教師培養了學生的學會合作、與人交往、創造思維、敢於質疑、獲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為了培養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我們在網絡上放手讓學生去搜尋新知。
3、校園德育活動的主人的變換,通過課題的研究,同學們已經成為了校園德育活動的主人,不再是服從者,他們打開網絡後給學校政教處提建議:綠化怎樣搞,把《守則》、《規範》編在一起,易記,使之成為君子學校的校規。評比制度的人性化使同學們樂於接受。興趣小組的興起,學生自己在網上找到合適自己愛好的項目,興趣小組在我校蓬勃興起。
五、課題研究的結論和討論的問題
傳統的德育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嚴重製約了活動的開展,加上較單一的活動形式,滿足不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策劃,管理到位,人力、財力全方位支持,有力保障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率,我校以「科學性、激勵性、實效性」為原則,學校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針對學校開展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做好「四個一」的學習活動。本課題融入網絡後的德育活動研究,無論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教育資源的享用,全方位、新視角調動了活動者以與的積極性。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德育活動作為新的德育活動載體,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必然,同時促進了德育工作的跨越式發展。需要討論的問題: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他們在網絡環境下無法完成小學德育活動,所以老師是只能向學生灌知識,而不是學生在知識中探究,從而變成了老師教,學生學的格局,這與新的課程理念是不相符的。那麼,只有打破傳統的德育活動方式,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新路,完成德育目標。
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我校《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20xx年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說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著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著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著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小學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周期三年(20xx.9-20xx.8)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20xx.1—20xx.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20xx年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潘功蘭、吳曉潮、薛葦、鮑濤、余麗娟、汪翠霞、劉娟娟、朱啟宏、梁蘭萍
2、根據實際,實驗研究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為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全面普及,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學校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學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使全校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對個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極大地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二)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一切為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為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以下活動。
①建立個案庫。學校經過班主任的詳細了解與觀察確定了少數有較重心理困擾及障礙的學生作為個案跟蹤輔導對象,由年級組輔導教師一月一次開展交流談心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分析行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後期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輔導個案庫成員有20餘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正常與同學交往,處事能力大有增強。
個案一: 五(3)班吳某,大腦有疾患,精神經常興奮,失控。一年來在年級組教師跟蹤教育輔導下,現在能正常隨班就讀。學生評價:他上課能靜心下來聽課,下課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隨便攻擊別人。
個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動,學習不能專心,課堂上行為隨意經常無故攻擊人。如今學生評價:上課能安靜上課,作業能及時完成,魯莽行為有所改善。
個案三:四(2)班徐某,表現為不與同學交往,平時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封閉自我。現在學生評價:如下課與同學玩耍,上課也能發言,集體活動表現也較積極。
個案四:四(1)班韋某,表現為個性偏激主觀,遇事衝動,以自我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爺爺發生衝突,因而舉起斧頭砍爺爺被及時制止。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較友善,學會怎樣文明理智去解決問題,能夠尊敬家長,遇事願意與家長溝通。
……
②舉辦專題講座。為提高廣大學生調控自我行為的能力和素質,學校聘請專家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於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安師院教育技術系任其平教授,致力於教育研究,他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藉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20xx年底我校邀請了《知心姐姐》雜誌社的編輯來校為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③舉辦心理健康板報。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專題板報展,讓學生們認識心理學,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④開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將自己成長的煩惱通過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輔導教師能很快給學生諮詢回復,引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思想。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組織五年級優秀學生成立了諮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強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並且影響著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
一是積極創設條件為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xx年聘請了三院保健主任給家長做《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20xx年9月請安師院的嚴雲堂教授為六年學生做《關注學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講座,對於高年級學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厭學、說謊、早戀等現象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廣大家長深受啟發。20xx年9月請任其平教授給一年級家長做《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生活》報告。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是利用《家教周報》報紙,心理板報、廣播站及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介紹現代教育觀,讓他們知道減負減什麼,家庭的民主氣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等有關知識,幫助家長建立現代育人觀,人才觀,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參與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是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進行對話,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王某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與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愛,祖父母望孫成龍要求嚴格,父親不關心他還經常打罵,不准他與母親見面,孩子一度處在崩潰邊緣,在校表現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不能與同學正常相處,攻擊性強,對不利於自己的任何言論存在強烈的敵意,並且有自傷發泄行為,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教師發現後馬上與家長聯繫,結合家教理論向家長陳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議,建議家長正確處理親情關係。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並對孩子進行不良心理的疏導,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通過家校合力,該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為習慣得到有效矯治,學習成績也重拾升勢。
(3)調節班主任工作心態,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通過班級來實施,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班主任列為課題組成員,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聽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課題組與教導處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會邀請安師院的任其平教授給本校教師進行了《關注心理,關愛生命》、《小學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任教授就新時期教師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調試自我心態給教師做了具體詳細的心理上的指導,同時就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做了科學的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受啟發,懂得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樣與那樣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水平,學校每學期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讓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突出、學困生轉化比較成功的班主任給全體教師介紹經驗,讓廣大教師在交流中啟迪,在討論中感悟,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師的整體育人水平。
(4)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①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語文、思品、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②積極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凈、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今年學校積極創建「和諧校園」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創編新童謠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常常沉靜於寬鬆和諧氛圍中。校園裡宣傳櫥窗每月更換一次,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懸掛在走廊間,校風校訓赫然省目,牆壁上的學生書畫作品一學期更換一次等,這些使整個校園給人一種書香悠淳,潔靜典雅的心靈感染,時時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中央雕塑噴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和諧優美,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麗薰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自己組織,少先隊活動孩子們歡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開展衛生評比、三好生評比、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又如針對學生從眾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構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應為學生服務。心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類學生主體不斷發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實到外顯的行為上。
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學習、活動、生活的行為上。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意從行為角度評價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進行教育,一方面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班級生活的主要障礙為切入點,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為了使教師的行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正確教育行為的訓練。
第三,課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和不同學科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體現心理教育,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流露失敗、無奈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影響學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於活動中。
學校開展多種專門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增加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生動、活潑、交互,師生平等融合,重在心靈溝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教育講座和宣傳教育,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項競賽一百多人次獲獎。
3、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湧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成為學校辦學育人的骨幹力量。他們在構建學生心理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造力。20xx年,我校成功舉辦了班主任經驗論文研討會,20xx年10月學校召開全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會。這些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論文在市、區交流,鍾玲老師案例獲市「走進學生心靈」案例二等獎,鄒慧君工作案例《點燃學生心的燈》獲區一等獎等。
4、編輯了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冊。廣大家長通過講座,參與學校活動,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並嘗試積極動筆撰寫了教育論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寫的《抓好思想教育,幫助孩子立志》一文獲省一等獎,儲流傑的《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獲省優秀論文。
5、近幾年師生心理無嚴重扭曲現象。個案庫的成立使學校個別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他們進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績。
6、建立家訪登記卡,規範了家訪工作。
7、促進了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來,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師生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學習中,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台階。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安慶市「震憾心靈」教育故事優秀組織獎,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安慶市示範家長學校大觀區科普特色學校及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九、反思與啟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健康地發揮。因此,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居高臨下的說教,應多和學生談心,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敢於接受教師,願意和教師說心理話。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師益友」。
2、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心理諮詢工作日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
3、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制約著學校可持續發展,因此讓更多的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訓,讓他們有意識的參加此項工作,將會有效地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語文教學結題報告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