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名師指導:從高考題看古文閱讀題解答

2023年09月18日

- txt下載

  今年上海高考語文卷的古文閱讀第二題,一般是以考理解分析為重點,其中包括詞語作用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把握,句式的表達到效果分析、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題的歸納、表現手法的賞評等,其難度略大於古文閱讀第一題,是廣大考生的一根難啃的骨頭,失分率比較高。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把文章讀懂。文章讀不懂,就只能憑感覺瞎矇了。要讀懂,那就必須具備充分的基本知識,具備較強的基本能力。文章的基本內容已經掌握,基本意思已經明白,那麼,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依據文章作準確、具體、深入分析了。
  那麼,如何進行準確、具體、深入地分析呢?和現代文閱讀大致一樣,古文閱讀無非是總體把握、層次分析、語句解剖和手法賞析等四個方面。
  所謂總體把握,就是在理清線索、掌握思路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謂層次分析,就是在把握全文的前提下,仔細分析段落結構,理清段落敘事、議論或說明的層次,明確層意段意,並且能夠準確而簡練地歸納;所謂語句解剖,就是通過句子文字表面意思,領會其深層內涵,並且弄清結構和句式,理解其作用;所謂手法賞析,就是從總體到局部,明白文章、段落或句子運用的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能夠依據具體要求進行恰切的評析。
  我們試以2010年上海高考語文卷的古文試題二為例,加以解說。
  【試題】
  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
  九嶷山圖記
  ①九嶷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嶷。
  ②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崎,衡、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並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九水,出於中山,四水流灌於南海,五水北注,合為洞庭。不知海內之山,如九嶷者幾焉?
  ③或曰:「若然者,茲山何不列於五岳?」對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嶷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際;西行幾萬里,未盡邊陲,當合以九疑為南嶽,以崑崙為西嶽,衡、華之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園囿耳。但苦當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也,如何? 」
  ④故圖畫九峰,並隨方題記,傳於好事,以旌異之。
  【注】①封君:領受封邑的貴族。②表:標記。
  22.第①段交代了九嶷山的__________________。
  23.簡析第②段中「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的表達效果。
  24.對「聽逸者占為山居」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任憑隱居者將衡山、華山據為己有。
  b。聽說逃亡者到衡山、華山安家藏身。
  c。聽任出世者在衡山、華山結廬隱居。
  d。聽說出世者在衡山、華山安居生活。
  25.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②段中的畫線句。
  26.簡述本文的寫作意圖。
  總體把握:
  由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最後一段來看,此文是作者附於九嶷山圖的題記。既然涉及人們還不太熟悉的九嶷山,當然就要介紹九嶷山的來歷、特色,說明自己的看法。細讀文章,作者的思路確實是先介紹九嶷山之來歷,再描述九嶷山景象,顯示九嶷山的特點,然後生髮議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說明寫作此文的意圖。
  文章的重點部分,顯然在於作者的議論部分。而這些議論明顯是在為九嶷山鳴不平。作者認為,九嶷山高大雄偉、氣象萬千,應當評為南嶽,但「當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是很不公平的——其中或許還寄寓著作者對世道的批評——所以作者要「圖畫九峰,並隨方題記,傳於好事,以旌異之」。這樣,我們就掌握了文章的主旨。
  層次分析:
  文章的第一段有兩層,第一層「九疑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近一隅」一句中的「方」,是地域方圓的意思,顯然在是介紹九嶷山的宏大規模;而後一句「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則非常清楚地介紹了九嶷山的名的由來。
  文章的第二段通過描述來展示九嶷山的特點。此段為總——分——總結構,先說其高大雄偉,再說其廣闊幽深,景象奇異,最後提出問題,突出九嶷山,並引起下文。
  文章第三段議論。作者以歷史變化為依據,九嶷山和衡山對比,提出自己的主張:以九嶷山為南嶽,以崑崙山為西嶽,而衡山、華山則「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表作園囿耳」。隨後作者感嘆 「但苦當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也」,深為九嶷山不平,也由此引出末段。
  文章第四段承上而表明寫作此文的意圖,「故圖畫九峰,並隨方題記,傳於好事,以旌異之」。
  這樣,第23題、26題就迎刃而解了。
  語句解剖:
  古人寫景狀物或者議論抒情,好用整句,從不同側面或層次,描繪景物,抒發情感、闡述觀點,並且增強文章的韻律。這些整句和散句結合,使得文章語言搖曳生姿,表達更加充分。
  「彼如嵩、華之峻崎,衡、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一句中「嵩、華之峻崎,衡、岱之方廣」是整句,前句寫九嶷山如「嵩山、華山」的高峻,後句言九嶷山又如「衡山、泰山」的廣袤。「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是散句,說高峻廣袤如「嵩、華」、「衡、岱」者,在「在九峰之下」不過如同「棋石」,而且可以「以百數」。由此一對比,有力地突出了九嶷山的極其高大廣闊。
  這樣,第25題也就解決了。
  再看24題,「聽逸者占為山居」一句。現代意義的「聽說、聽見」,古文中是用「聞」來表達的,所以b和d立即可以排除。而「占為山居」一句中「為」是動詞「作為」的意思,「山居」是名詞「山林居所」的意思,因此,這個「占」應讀第一聲,是通過風水考察後選擇的意思而不是「占領、占據、占有」的意思,更不是「據為己有」的意思,況且「任憑隱居者將衡山、華山據為己有」和文章意思也不合。所以,排除a,選定c。
  手法賞析:
  手法賞析,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照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
  23題要求「簡析第②段中『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的表達效果」。分析語句的意思,不能離開語境,分析語句所用的手法及作用,也不能離開前言後語。原句是「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中峰之下」既無魚鱉,又無鳥獸,自然是極其寂靜的,所以「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表現的境況應該和前言一致,也是寫「靜」的。所以我們立即可以想起「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來,確定這是反襯的的手法。
  這樣,23題也就可以準確地解答了。
  【參考答案】
  22.規模和得名緣由
  23.這句話描寫了山中若有若無的蟬蠅一類的聲音,以聲襯靜;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靜寂。
  24.c
  25.這句話整散結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華、衡、岱的特點,強調其峻峭與宏偉,節奏鮮明;再用散句描摹這樣的山峰很多,句式參差,富於變化。
  26.九疑山地處衡山之南,宏偉美麗;卻不能列於五岳;作者撰文對此表示不滿;希望人家認識九疑山特有的長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