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國的產業結構與就業問題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一、 問題 的提出和已有的 研究
  美國 經濟 學家奧肯發現,在3%的GDP 增長率水平上,GDP 增長速度每提高2個百分點,失業率便下降1個百分點;反之,GDP 每下降1個百分點,失業率便上升1個百分點。奧肯定律被已開發國家的經驗所證明,也就成為調控宏觀經濟,解決失業問題的主要依據。
  但是,統計 分析 顯示,20世紀80年代我國GDP 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拉動就業增長0.32個百分點,而 目前 還不足0.1個百分點,「九五」期間就業增長速度不足「六五」的三分之一。為什麼我國在1997年以後進入穩定增長的階段,勞動力市場卻失衡加劇,失業率逐年增加,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呢?
  國內關於 中國 的就業問題的思路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第一條從勞動力市場角度講。蔡昉、顧建平認為傳統的就業制度、工資制度和分割的勞動就業市場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第二條思路從供給方面講。岳崇明、賴小瓊、胡鞍鋼等人認為非正規就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利於解決就業問題。
  雖然中國的就業問題與勞動力市場和勞動力需求有關,但是我們認為我國的就業問題需要聯繫產業結構考慮,一方面是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不協調問題,另一方面是產業結構內部的協調 發展 問題。
  二、中國的就業結構趨勢及國際比較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相互關係,認為儘管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勞動力就業結構可能會因為國家的不同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但是其基本趨勢是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等非農業部門轉移,並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又會出現勞動力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的現象。庫茲涅茨的多國統計和錢納里的多國模型的實證研究證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存在。
  從 歷史 趨勢看,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第一產業結構偏差越來越大,第三產業的結構偏差整體趨勢是越來越小,這是符合經濟發展一般 規律 的。但是,我國的第二產業結構偏差在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特點,其中在1987—1991年期間偏差最小,但是隨後又擴大,並且在1998年後不斷擴大,這與庫茲涅茨和錢納里 總結 的國際經驗正好相反。庫茲涅茨和錢納里認為,在 工業 化初期,就業結構的轉變會滯後於產業結構的轉變,直到工業化後期這種情況才發生逆轉。
  從國際橫向看,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就業結構滯後於產業結構。多國模型表明,隨著人均GDP 的增加,世界其他國家第二、第三產業的結構偏差都是不斷變小的,說明了這兩個產業吸納的勞動力的比例正逐步與產業創造的產值比例相匹配。但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關係有著不同於其他國家經驗的兩個重要方面:第一、與相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三個產業結構偏差大於其他國家,並且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偏差越大。
  第二、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結構偏差趨向均衡的速度大大慢於其他國家。
  三、就業結構轉換滯後的原因和實證
  中國的結構偏差大並且趨向均衡的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勞動就業的困難所在:從靜態的角度看,勞動力在三個產業上的配置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產業吸納過多的勞動力,而二三產業卻吸納勞動力不足;從勞動力配置的動態調整看,中國存在著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再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過慢的現象。
  農業部門就業問題的實質是農業部門向非農部門轉移勞動力的過程,也就是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吸納農業勞動人口的問題。從三個產業的就業增長彈性的相關關係看,農業的就業彈性與其他產業就業彈性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係(表1)。所以,本文將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角度解釋就業結構轉換滯後的原因。表1三個產業就業彈性相關係數及其檢驗**表示在0.01的水平上,相關性顯著,結果根據SPSS11.0版本 計算 。


  (一)第二產業:資本替代勞動
  任何經濟的發展都需要勞動和資本兩種基本要素,從經濟增長的微觀機理出發,假定一個生產函數,在特定的技術條件下,資本和勞動以一定的比例共同生產產品。
  人均資本是描述生產函數中資本勞動比例的指標,它是由生產的技術條件決定的,技術進步使得資本勞動比例發生變化。但是,技術進步只是導致資本和勞動相互替代的必要條件,實際生產中這種替代是否發生還有賴於要素的相對價格。如果一個國家資本相對豐裕,資本價格較低,那麼生產者傾向於使用勞動節約型的技術,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一個產業如果運用了勞動節約型的技術,發生了資本替代勞動,那麼產業吸收勞動力的能力必然會低於產業的增長率和資本投入的增長率。分析表明,中國目前第二產業正發生著這種變化。
  首先,第二產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就業彈性較小。我國1981年到2002年之間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吸納勞動力的增長情況表明,21年間我國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長幅度為11.5%,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年增長16.75%,而勞動就業平均年增長3.7%.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和產值的增幅都遠遠大於勞動就業的增長,顯示了我國第二產業不斷的資本深化過程。從彈性來看,第二產業的產值就業彈性波動很大,但是總體趨勢是下降的,其中1989年、1999年和2000年為負值,表明這幾年工業增長其吸納的勞動力反而減少。2001—2003年,工業就業彈性接近0,表明工業增長並不能帶動就業的增加。
  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GDP 就業彈性和投資就業彈性都是最小的。1991—2002年間GDP 就業彈性為0.114,投資就業彈性為0.05,不僅遠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的水平,而且低於許多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