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近六年來我國德育研究之主題分析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我國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困境與危機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眾多的教育工作者為德育的改革與發展做了艱苦探索,不斷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改進和創新。對德育研究的主題進行統計與分析,以期對過去六年我國有關德育的研究作一回顧與分析,發現個中尚存的缺陷和問題,找到其未來有待努力的方向,進一步推進德育研究。
  【關鍵詞】德育研究 主題 分析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043-02
  
  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我國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困境與危機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眾多的教育工作者為德育的改革與發展作出艱苦探索,不斷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改進和創新。本文選擇2005年至2010年為時間段,試圖針對德育研究的主題進行統計與分析,以期對過去六年我國有關德育的研究作一回顧與分析,並作簡略的評述。
  一 研究對象的確定
  期刊傳遞的信息具有快、新、全的優勢,有助於我們了解最新、最近的研究熱點和重點。其中《小學德育》是全國唯一一份全面反映小學德育工作的權威性雜誌,《教育研究》則是一份聲譽卓著的綜合性的教育類核心期刊,該刊專設德育欄目刊登有關德育方面的文章。前者應用性較強,為廣大教師順利實施新課程改革與實踐提供了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後者更多是反映基礎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國內學者欲了解德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最權威、最精準的信息,恐怕繞不過這兩份期刊。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搜集和整理了《小學德育》和《教育研究》兩份期刊2005年至2010年六年間刊登的所有與德育相關的文章,並根據我們不成熟的見解對這些文章進行分類、統計和簡要的評析。儘管是一孔之見,但仍期盼能通過對德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對比與分析,發現個中尚存的缺陷和問題,找到其未來有待努力的方向,進一步推進德育研究。
  在當代中國德育理論界,我們比較了中西方若干較有教育影響的工具書和德育學專著,如胡森(Husen T.)等人主編的《國際教育百科全書》(1990)、《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1985)、魯潔、王逢賢主編的《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檀傳寶的《學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等。儘管表述和呈現形式有所不同,我們仍能發現其中關於德育本質、德育對象、德育目的、德育內容、德育過程、德育課程、德育方法等基本課題及共同關注的問題。此外,隨著我國愈發重視和加強公民道德的建設,出現了許多過去未曾涉足的,卻又是當前熱點問題的研究,如針對德育主體、德育的社會環境、德育範疇等問題展開論述。故我們認為,主題分類有十,分別是:德育範疇;德育本質;德育對象;德育目的;德育過程;德育內容;德育課程;德育方法;德育主體;德育的社會環境。
  二 德育研究主題之簡析
  誠然,十項主題在兩份期刊中所占的比例不盡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強求其平均分布,應做的是要深究如此分布背後的原因,以及隱含著的問題,這將會對我們了解當前德育研究的動態和日後德育研究的導向有著較大的啟示作用。下面我們按主題所占比例之大小分別對各項主題進行評析:
  1.德育課程(占25.77%)
  新課標對德育課程作了較大的修改,從而激發了人們對德育課程的研究興趣。德育的學科課程(包括專門的德育學科課程和其他學科課程中包含的道德內容)、德育的活動課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約而同都被兩份期刊大量收錄,而且篇目逐年遞增。其中《小學德育》期刊中應用性研究居多,占了德育課程類的96.59%。諸如品德與生活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德育的學科滲透等內容的研究刊登得較多,分別有27篇、22篇和28篇,占293篇德育課程類文章的9.21%、7.50%和9.55%。此類研究為新課標下德育課程的順利開展指明了方向。當然,關於德育課程這一問題仍然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例如:在基礎研究方面,道德教育可否作為一門專門學科去開設?如果可以,它的主要內容與方式是什麼?德育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課程相比,其特點何在?從應用研究來看,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活動化教學與情感教育,如何處理隱性課程與德育課程的關係,如何處理教材內容穩定性等。
  2.德育過程(占17.85%)
  一般來講,可將德育過程概括為認識過程、情感過程、體驗過程、意志過程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的總和。其基本要素是由教育、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手段、德育實施的步驟構成的。德育過程模式、德育活動的組織與設計、解決德育過程的矛盾等問題是近年來研究的重點,對德育過程的計劃性、多端性、引導性、整合性的認識逐步清晰。但具體到德育活動的評價、德育過程的管理問題,如評價的科學化、民主化,德育資源的分析、德育經營的投入、德育效益的追求等方面仍需要德育工作者繼續積極地研究、實踐和思考。
  3.德育內容(占14.78%)
  由於歷史與文化條件的不同,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德育內容是各不相同的。依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1)和《小學德育課程標準》中關於德育內容的規定,我們可以總結出四個層次的德育內容:一是基本文明習慣和行為規範的教育;二是基本道德品質的教育;三是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質的教育;四是較高層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在我們的統計中也發現,德育內容此主題下的研究與這四個層次的德育內容息息相關,且團體合作意識、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法律法制意識、心理素質教育等一系列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的德育內容研究尤為豐富。這或多或少與新一輪課程改革和德育概念的泛化的現實有關。因此,關於德育內容的決定性因素的研究,即德育內容與德育目的、德育過程的關係問題,還是可以進一步探討的,這樣才不至於使德育的內容過於寬泛和無序,最終削弱德育的效果。
  4.德育的社會環境(占13.10%)
  影響德育的社會環境既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心理環境,又含大眾傳媒、社區、學校、家庭等,以學校自身環境最為專門和規範。我們發現關於德育的社會環境的研究較為豐富,而且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上升。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國家政策的導向和新課改對德育課程的改進。德育的社會環境正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相關內容如社會環境與個體道德發展、大眾傳媒對學校德育影響、青少年亞文化與學校德育、社區對學校德育的環境作用、家庭對學校德育的環境作用等問題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方面可以在我們的統計中得到印證。其中又以微觀系統建設問題的研究居多,家庭對學校德育的環境作用的文章有31篇,約占德育的社會環境此項主題的22.46%。但關於大眾傳媒對學校德育影響的文章卻只占了其中的5.07%,可見網絡傳媒的新時代構建和優化還應得到更多學者和教師的關注。另外,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從宏觀環境的角度看,如何使全社會建立起較為充分的對於德育的義務感和德育自覺也應該是日後德育研究的重要議題。
  5.德育方法(占9.76%)
  德育方法是德育活動目標達成的中介。如何正確運用德育方法也就對德育目標的實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關於德育方法的研究可謂百家爭鳴,在我們收集到的此類文章中也證明了各類德育方法,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情感陶冶法、行為訓練法等,在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試驗、改進和完善。但是如何選擇德育方法及其組合的問題仍是我們今後探究德育方法領域的重點和難點。
  6.德育主體(占5.81%)
  對德育主體在道德教育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是德育理論不斷研討的一個命題。但經過我們對兩份期刊的分析,人們開始意識到教育主體性的建立僅僅著眼於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忽視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在理論上缺乏依據,在實踐中有害無益,教育者的主體性地位不是已經提得太高,而是遠遠不夠,因此研究人員逐漸把視線放在了德育過程中教育者主體性作用與作用的發揮、主體素養結構與素養提升等上面。
  7.德育本質(占4.49%)、德育目的(占3.87%)、德育範疇(占2.55%)、德育對象(占2.02%)
  此四項主題在本次統計中所占的比例都較少,不是常在兩份期刊中出現。這可能與這些主題的理論性較強、時事性和實效性不突出有關,因此這些主題一般會在教科書類著作中專列一章介紹。但筆者認為,這並不代表這些方面的問題人們就已經認識非常清晰,從不多的文章中可以發現部分學者已經意識到當代的教育在現代化的轉型中發生了變異,德育呈現出邊緣化、外在化和知識化的趨勢,正確認識德育範疇、德育本質、德育對象、德育目的,對規範德育內容、制定德育方法、開展德育課程、指引德育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斷對德育何以可能、德育包括什麼、德育本質功能、新時代賦予德育的任務等問題進行思考並理清頭緒是不斷推進德育研究的前提條件。
  德育所涉及的是人的精神中最深沉的部分,而從我們統計和分析的結果來看,德育改革的實踐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還不足以做出系統、完整的理論概括。正因為此,新的歷史時期大的德育建設不能不是一項長征性的工程。以上是我們對過去六年關於德育研究的主題進行的統計與拙見,雖是管窺,但我們旨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人們對德育研究發展狀況、趨勢、成就、不足的思考,從中挖掘出需要進一步探討的領域,使德育事業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
  〔責任編輯:王以富〕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