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簡述中國失業問題現狀及對策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論文關鍵詞:中國失業 問題 對策
  論文摘要:
依據當前中國的失業形勢,失業現象存在的原因和發展趨勢,提出了緩解失業的建議。中國的失業狀況是令人擔憂的。有人將其稱為沒有就業機會增加的 經濟 增長。這意味著,對於得不到就業機會的人來說,經濟增長對他們是沒有意義的。怎樣認識當前 社會 出現的失業問題,失業現象在發展過程中呈現怎樣的趨勢,應採取什麼措施解決它等等這些現在都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目前,失業(包括下崗)已經成為 中國經濟 社會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中國現階段為什麼會產生大量的失業 人口 ,應怎樣認識當前社會出現的失業問題,失業現象在發展過程中呈現怎樣的趨勢,應採取什麼措施解決它等等這些現在都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本文試圖對此尋找答案。
  
  一
  
   按照勞動保障部和國家 統計 局的統計,2003—2007年,當年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是4.3%、 4.2%、4.2%、、4.1%和4.0%。單從這些數字看,中國的失業率似乎還保持在社會可以接受的較低的水平上,警報並未響起。然而,事實並非樂觀。中國目前計算城鎮失業率主要用城鎮失業人數和城鎮就業人數這兩個總量指標,其公式為:
   失業率=城鎮失業人數/[城鎮就業人數+城鎮失業人數]×100%
   其中:城鎮就業人數,指在城鎮範圍內,從事一定社會勞動並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全部人員(包括:全部職工、城鎮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城鎮個體勞動者、其他社會勞動者)。城鎮失業人數,指勞動年齡內(男16~50歲,女16~45歲)的城鎮居民,具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而未就業,並已在勞動部門進行登記的人數。目前統計上對臨時安排了工作,勞動收入達到最低一級工的收入水平,或雖無職業,但不要求就業者,不作為失業人員統計。統計失業人員數和計算失業率,一般以年末為時點。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失業率的統計口徑還是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這樣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來評估中國的失業狀況,不僅縮小了中國的失業人口的統計範圍,也低估了中國真實的失業規模和失業程度。對此,一些國內外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對官方的失業率進行了修正。他們認為,國家公布的失業率沒有將以下幾種因素包含在內:首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失業率沒有包括 農村 的剩餘勞動力。據估計,目前中國農村約有農村約有1億~1.2億富餘勞動力,主要是中年以上的勞動力,並且多以 農業 剩餘勞動時間的形式存在。他們是中國最龐大的但沒有正式被統計的失業大軍。其次,國家統計局的失業統計僅局限於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正式登記的失業人員,沒有正式登記的就不算在失業之列。最後,國家統計局的失業人員沒有包括下崗職工。而下崗是中國體制轉型過程中特有的失業現象。將以上三種因素考慮在內,按照他們的估計,目前全國的失業率為20%~2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程曉農博士估計,中國城市的實際失業率達到20%,失業人數約有4 000萬~5 000萬,他認為,中國內地中小城市的失業率都在30%以上。這個數字可能過高,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現實生活中的失業現象比國家公布的數字要高得多,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的新一輪失業高峰至今仍無下降趨勢。
  國家統計局的信息表明,2003—2007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分別是10%、10.1%、10.4%、10.7%、和11.4%,按照這樣的增長率,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是比較理想的。在通常的情況下,失業是與經濟增長呈反向關係的,也就是說,隨著經濟的增長,經濟規模就會擴大,僱傭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就業情況也就好轉。所以,經濟的增長會擴大經濟規模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反之如果經濟增長減速,就業情況就惡化。因此,嚴峻的失業只會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出現,這是 經濟學 的一個基本原理。然而中國近年來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卻表明中國出現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就業情況快速惡化的現象,與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形成鮮明對照的失業人數呈加速上升趨勢。從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來看,2003年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800萬, 200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827萬, 2005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839萬, 200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847萬,這些統計數據表明,經濟增長已經不能增加就業機會。
  
  二
  
   那麼這一反常的經濟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筆者認為,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勞動力資源供大於求。也就是說,失業人數的增多是中國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造成的一種客觀現象;中國自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由於在人口政策方面的決策失誤,使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經濟的發展速度。據世界 銀行 統計,200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為7.844億,農村勞動年齡人口為5.5億,農村勞動力占全國總勞動力的70.1%,而中國現階段農業部門需要的合理勞動力數量約為1.96億,農業勞動力大量剩餘。根據有關預測,到201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9.73億,到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大約為9.39億。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中國就業議程》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勞動力將增加7 000多萬,勞動年齡人口的增加趨勢還將持續8~10年左右。如果考慮到提前就業和目前許多職工在退休後仍然另外就業的現實情況,把勞動力資源的統計口徑界定在16~65歲的年齡段,那麼,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還要大。勞動年齡人口的大量膨脹,給今天和明天帶來巨大的失業源。由於勞動力資源供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加上中國目前正處於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換時期,勞動密集型產業正越來越多的被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所取代,資本有機構成大幅度提高,必然導致失業增加,因此,中國的失業,具有一種典型的、勞動力絕對過剩的特徵。
  (二)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中國1952—1978年間,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速度是相當緩慢的。農業在為 工業 化提供資本積累的同時又承擔著剩餘勞動力的壓力,形成了嚴重的隱性失業。目前,中國農村有1億~1.2億剩餘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僅靠當地用鄉鎮企業或其他方式已經無法完全消化。其中大部分將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事實上,近年來,每年流向城市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都在5 000萬以上。這都加重了城市的就業負擔。
   (三)轉型期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結構的調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對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在這項工作中,十分艱巨的工作是處置大量的不良資產,壓縮某些行業過剩的生產能力,這就必然使許多企業的職工調整和轉移就業崗位,從而形成了勞動力的流動。新技術革命的發展使企業資本有機構成顯著提高,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和勞動密集型相比在數量上大為減少,質量上大為提高,客觀上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結果大量的不符合要求的勞動力被排擠出生產過程,加入失業者的行列,從而出現了學者所謂的結構性失業。中國目前正在經歷的結構調整,在不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大量摧毀了舊的工作崗位,而且摧毀的速度遠遠大於創造的速度,由此引發了大規模、突發性的「失業大軍」。
   那麼,這種狀況是否正在改變呢?從短期來看,中國的就業形勢還是很嚴峻的。因為:
   1.中國現有的經濟格局將面臨重組,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中出現的失業問題不可避免。隨著 社會主義 市場 經濟的不斷完善,經濟增長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進技術和 管理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視質量和品種、注重節約和挖潛及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以內涵為主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這種形勢下,企業為了生存和競爭,必須降低 成本 、提高勞動生產率,迫使企業對自身就業存量結構進行調整,對 歷史 積澱下來的大量富餘人員進行剝離。伴隨新生勞動力進入新一輪高峰的背景,將使就業矛盾加劇。
   2.農業就業機會較大幅度減少。加入WTO後,國外有競爭力的糧食等農產品將替代中國部分不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因此農業的就業,將面臨需求數量減少和素質要求提高的雙重壓力。由於加入WTO後增加的就業崗位大都在二、三產業,相對有利於城市就業,城鄉比較利益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農村剩餘勞動力不可避免地會大規模向城市流動。前面所述一億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就業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