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要素價格變化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分析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要】 近年來,由於 中國 經濟 總量的不斷增長,對要素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而要素的供給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不得不面對要素價格不斷上漲的局面,中國出口產品的成本優勢正在喪失。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分析了要素價格變化對中國的出口總量、出口結構、出口貿易方式產生的重要影響,並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要素價格 出口總量 貿易方式 出口結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出口量不斷增加,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98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78億美元,增長了124倍,年均增長18.1%。特別是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出口迎來了 歷史 上最快最好的 發展 時期,年均增長28.9%,出口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然而,過去出口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要素價格低估所產生的成本優勢的基礎之上的。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對要素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以能源為例,2007年的消費量為265,583萬噸標準煤,為1978年的4.65倍。生產要素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和逐漸推進的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使要素價格出現了不斷上漲的趨勢。與此同時,人民幣不斷升值,中國產品的成本優勢正在喪失,這將不可避免地對出口產生重要影響。因而,研究要素價格變化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要素價格的變化趨勢
  
  經濟學中所講的生產要素通常包括勞動、資本、土地、 企業 家才能四大類,本文把生產要素分成勞動、土地和資源三大類。
  自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我國利率並未市場化,利率受經濟周期和宏觀調控的影響較大,沒有明顯的長期趨勢。勞動、資源類生產要素價格雖然短期內有升有降,但長期的趨勢是不斷上漲的。按可比價格 計算 ,中國的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32元,增加了7.2倍,實際平均工資年均增長7%。就資源類價格變化而言,2007年中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為1986年的6.08倍,而2007年產品價格指數僅為1986年的3.54倍,資源價格的上漲速度快於產品價格的上漲速度。
  由於過去長期存在嚴重的城鄉二元結構、嚴格的戶口管制政策以及改革開放前毫無節制的生育政策,使 農村 產生大量過剩的勞動力供應,因而在中國 工業 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剩餘勞動力的無限供給。同時,由於戶籍制度的改革嚴重滯後,農村剩餘勞動力很難和城市工人同工同酬,農村轉移出來的剩餘勞動力只能獲得低工資,依靠農村勞動力的無限供給所產生的低成本優勢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這種情況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而正在改變,20世紀90年代初以後,中國人口出生率出現持續下滑,這意味著在2008年之後,年滿18歲的適齡勞動力供給增速將出現持續下降,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狀況將逐步消失。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的發展階段,資源對工業的發展及其轉化升級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自改革開放以來,資源價格市場化的改革一直嚴重滯後,資源的供需矛盾已經日益突出,對國際要素市場依賴性加強,國內部分稀缺要素價格迅速上升。通過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來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減緩資源的供需矛盾已經刻不容緩。
  
  二、要素價格變化對出口的影響
  
  1、中國產品總體競爭力下降,出口增速減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要素價格改革滯後,要素價格低廉,環保收費標準偏低且徵收不到位,直接導致了我國很多產業出口產品價格偏低,具有較強的價格優勢。特別是入世以來,要素價格偏低導致的成本優勢是我國出口高速增長、外貿順差過大的重要原因。以紡織業為例,我國出口服裝單價僅為已開發國家的1/3,毛紡產品是英國、義大利同類產品價格的1/8到1/5,印染產品是瑞士同類產品價格的1/4,絲綢產品是義大利同類產品價格的1/5,化纖產品是日本同類產品價格的1/3到1/2。在我國勞動生產率並不高於甚至低於國外相同行業的情況下,國內外同類產品價格相差如此之大,直接說明了我國產品由於要素價格過低所導致成本方面的巨大競爭優勢。正如前述,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面對要素價格持續上漲的局面,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必將逐漸喪失。與此同時,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國際市場需求出現萎縮以及國際市場容量的有限性使得出口的高速增長勢頭必將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
  2、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放緩、外資企業對出口貢獻將降低
  在中國出口持續高速增長的過程中,製造業快速向中國轉移,外資企業出口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1978—2007年這30年間,中國的出口總額從97.5億美元上升到12177.8億美元。外資企業出口比重從1978年接近0到2007年的6953.7億美元,2007年外商出口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7.1%,外資企業成為中國出口的主力軍。
   然而,外資大量湧入的原因是中國企業的利潤率較高,根源於要素的低價格,使得我國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利潤率水平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例如2005我國食品加工製造業、鞋帽製品業、紡織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的產業利潤率分別為6.6%、15.91%、10.88%和12.73%,明顯高於同期4.91%、11.2%、7.82%和10.11%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工原料及製品業、金屬製品業的產業利潤率分別為19.54%、7.35%和17.53%,也高於同期10.14%、7.1%和15.34%的世界平均水平。在對外開放的環境下,高利潤必然吸引外資的大量進入,這種情況將隨著我國要素價格的逐漸提高而得到根本改變,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速度將放緩甚至向其他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外資對出口的貢獻也會逐漸降低。2008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7906億美元,增速為13.6%;國有企業出口2572億美元,其他企業出口3807億美元,增速分別為14.1%和27.9%,國有企業出口增速更是在近年來首次超過外資企業,外資企業對出口的貢獻正在逐漸減少。
  3、我國出口的貿易方式將發生重要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在出口不斷擴大的同時,以「三來一補」為主要形式的加工貿易一直高速增長,而加工貿易比重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勞動者工資水平明顯偏低以及我國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與同期美國和日本的工資水平相比,我國勞動力成本僅相當於其平均水平的4%左右。中國勞動供求狀況將發生根本性改變,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也在不斷健全,勞動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額必將大幅度上升,中國勞動力的成本也將大幅度上升,這將使在中國加工製造的工繳費上漲,中國加工貿易的優勢將會逐漸喪失,加工貿易的比重也必將逐漸下降。實際上,2008年,一般貿易出口6626億美元,增長22.9%;加工貿易出口6752億美元,增長9.3%,兩者增速均出現回落,但加工貿易回落速度遠大於一般貿易,出口貿易方式結構也因此發生變化,2008年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比重首次超過加工貿易。
  4、出口產品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
  在中國出口高速增長的過程中,由於要素與資源長期的低價格,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的比重一直較大,特別是勞動密集性、資源密集性產品比重過大。隨著要素價格的上升和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的完成,中國勞動密集性和資源密集性產品的成本優勢將消失,出口總量和增速均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工業製成品,特別是高科技產品的比重將會持續增加。
  
  三、應對要素價格不斷上漲的對策
  
  在當前內需短期難以快速增加的情況下,維持穩定的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意義重大,部分要素價格的持續上漲可能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要素價格市場化是改革的必經之路,我們有必要兼顧要素價格市場化和出口兩個方面。為此,我們必須積極應對,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