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析高校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議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 由於高校 會計 制度的局限性、管理體制不健全、財務人員隊伍薄弱等原因,使高校的會計信息難以準確地反映真實情 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改革管理體制,健全監督機制,提高相關人員的素質,有效 地提高信息的真實性,以更好地服務於高校的整體工作。
  [關鍵詞] 高校會計;信息失真;成因;建議
  
  一、高校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高校會計核算制度的不健全。由於高校會計環境的變化,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高校會計制度越來越表現出難於滿足社會對高校財務信息的需求,從而導致高校財務信息出現失真。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局限性。(1)不能如實反映資產和負債情況。在收付實現制下,採購設備、維修材料、圖書及工程項目等發生的應付賬款,因不涉及現金的支付而不記賬,但這些都是實際存在的債務。一旦債務到期,如果會計信息未作揭示而未做好現金準備,費用又大,就有可能發生財務危機;相反,其他單位所欠款項、學生欠交學費等因不涉及現金的收入而不記賬,既不能及時、全面反映高校的債權,也容易導致不能及時催收賬款,甚至形成無法收回的壞賬損失。(2)不能如實反映單位的收支結餘。在收付實現制下,高校應付未付的款項、應上繳而未上繳的款項,不作支出記賬;相反,單位應收未收的款項和應由上級撥入(下級繳入)而未撥入(繳入)的款項,不作收入記賬;這都造成了收入、支出、結餘不實。(3)不能全面反映資金運動全貌。如應付未付工資、設備磨損、房屋折舊等實際已經發生,但沒有現金流動而不記賬的情況。使會計信息反映的只是現金的運動而不是整個事業資金的運動。
  2.基建支出不能完整地反映財務信息。高校會計分為預算會計和基建會計兩部分,分別核算經費資金和基建資金。隨著高校的 發展 ,基建投資規模逐年擴大,融資渠道越來越多,銀行貸款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基建資金與學校經費資金分開核算的弊端愈加明顯。(1)混淆辦學經費和基建投資的列支範圍,不能真實反映基建項目的價值。在目前會計制度下,用貸款資金建設的項目,建造支出在基建財務核算,建設期內的貸款利息支出卻由學校財務支付。使「基建支出」賬面反映的金額小於實際投資金額,從而不能正確地反映基金項目的價值。(2)基本建設資金單獨核算容易造成固定資產入賬不及時。由於正在建設項目的投資支出不在學校財務的賬目中反映,基建項目完工後,只有辦理了交接手續才登記固定資產賬和固定基金賬。這往往會形成固定資產入賬不及時、甚至多年不入賬等情況,使固定資產賬實不符。(3)資產負債表不能正確反映學校的財務狀況。由於基建資金與學校經費資金分開核算,基建貸款反映在基建財務帳目上,學校的賬目和資產負債表不體現基建融資貸款數額。但基建貸款將來必須由學校財力來進行歸還,這就形成了兩套賬和兩套會計報告。不能統一反映學校整體財務狀況,同時也容易忽視基建貸款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3.固定資產的核算問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對固定資產只核算賬原值而不計提折舊,對於固定資產在使用中發生的損耗不予反映。其存在的問題是:第一、凈資產不實。由於對房屋和建築物以及為教學活動服務的教學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固定資產的凈值與其賬麵價值的差額越來越大,使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基金」反映的凈資產嚴重不實。第二、 教育 成本核算數據不真實、不準確。高校要擴大招生規模、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教育部門都要制定有關收費和投資政策,首先對教育成本進行分析,而固定資產折舊費是高校教育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高校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就使教育成本不真實,直接影響到教育成本分析,影響到教育部門和高校的正確決策。第三、固定資產有償使用缺乏依據。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之後,後勤 企業 要有償使用學校的固定資產,這就提出了有償使用的補償標準問題。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磨損程度無法體現,有償使用的補償標準就難以確定,後勤企業的成本核算、學校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都將受到影響。
  (二)預算管理體制的局限性、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不健全。現行的財政對高校的預算管理辦法是「核定收支、定額和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節餘留用」,這一管理辦法的改革,看似有利於促進高校加強計劃管理,增強在市場 經濟 條件下自主辦學的法人意識。但給學校核定預算的主要依據還是單位的定員定額標準和單位的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加之人為因素使財政事業支出預算在各單位間的不平衡,同時財政還有一部分機動和專項補貼促使一些高校想方設法能夠多爭取一些資金。因此,管理者都不可能使單位的資金節餘過多,這樣會影響下一年度的經費收入預算。還有一些地區,在招生並軌改革後,財政撥款沒有按照原有的指標逐年增長,而是把收費部分一併納入財政的預算收入和教育事業支出增長率中,學校收費收入比例逐年提高,財政補助收入逐年降低。收費制度改革後最大的受益者是財政,而不是學校,從而限制了高校的事業發展,使高校的經費在並軌和擴招期間陷入了困境,有的部分高校出現了高收費、亂收費現象,給高校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內部控制難度較大。一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對各部門的經費很難從微觀上去把握,各部門經費支出範圍有限,不屬於開支範圍內的項目較多,又非開支不可的,只能採取迂迴的辦法,因此,會計信息從採集開始就失真。二是在專項資金和建設資金的使用上,不能形成相互監督和有效控制的機制。三是財務管理人員不能始終直接參與管理,只能事後被動地報銷付款,財務管理不到位。四是二級單位財會人員素質相對較弱等等。這是高校內部治理的重點。在現行的會計管理體制下,高校會計人員均隸屬於本單位,會計人員的任命、提拔、調動、晉升、工資、福利主要由本單位負責,這就決定了會計人員受制於本單位的領導,無法實施會計監督的獨立性,國家和學校利益難以維護。
  (三)高校會計人員隊伍薄弱,職業道德建設有待加強。據統計,從目前高校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看,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有的會計人員只會進行簡單和單一的記賬工作,而對財務分析、成本核算、增收節支和貸款風險等問題研究不夠,領導的參謀作用發揮不夠;有的會計人員缺乏敬業精神,得過且過,不負責任;有的會計人員不熟悉會計法規和業務,工作效率低,甚至個別人在工作中出現嚴重差錯;有的會計人員服務不熱情、不到位,不團結周圍同志;甚至個別會計人員在市場經濟逐利原則的驅動下,做假賬,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要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就必須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四)外部監督乏力。一是監督力度不夠,普通高校一般都是政府舉辦,高校與政府及其各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財務檢查往往流於形式。二是監督力量不足,目前的監督檢查主要靠財政監察和審計部門的審計,而這兩個部門的人員不足以監督檢查成百上千的事業單位,因此,對某個單位來說通常是幾年被查一次。三是監督技術跟不上,隨著科技進步和核算手段的提高,監察人員疲於工作,學習的少,難以適應新的形勢的需要,特別外審人員對高校的經濟運行情況了解較少,審計難度大。而且這些審計人員不是專門審計高校財務的,相對缺乏高校財務管理知識,在審計過程中,有時只有聽取被審單位意見來進行判斷,這就造成審計的偏差。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在審計中,對有些情況只能做到抽查,以點代面,譬如對各高校內部辦學、校外辦班的情況落實不能深入到每一個學院系部,各院系部自己計劃外辦學的「賬外賬」就逃出了審計,從而導致高校「小金庫」屢查不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