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俄兩國媒介集團合作問題探析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摘 要: 近年來, 中俄隨著綜合國力的發展, 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推動區域與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發展的作用日益明顯。但是, 中俄在當前國際輿論話語體系中並不占優勢, 在國際社會的傳播影響力與其大國地位不相匹配。在中俄戰略夥伴關係框架下, 兩國在經濟、文化、能源、運輸等多方面展開了合作。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為了干擾中俄互惠合作與發展進程, 憑藉其強大的媒介霸權, 頻頻向兩國施加輿論壓力, 公開傳播關於中俄的不實言論, 使兩國國際形象受損, 導致某些已開發國家以有色眼鏡看待中俄發展。這不僅不利於中俄自身的發展, 也阻礙了兩國推動區域與國際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俄要想在國際社會樹立正確形象, 傳播自己聲音, 就必須在媒介領域尋求合作, 抵抗來自西方陣營的輿論壓力, 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好地為國際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 中俄媒介集團; 合作基礎; 合作方法; 實施機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force, China and Russia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and their cottribution to boosting peace and stabi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However, China and Russia do not take advant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opinion discourse system,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ir great power position. Under strategy partner relation framework, China and Russia cooperate in many fields such as economy, culture, energy, transport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interfere with the reciproc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 western capitalist faction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uses its strong media hegemony to frequently impose opinion pressure on China and Russia, publically publishing and communicating false opinions about the two countries, and tarnishingthe image of the two countries, which causes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wat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with color glasses. It is not only unhelpful for self-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but also blocks the two countries to promote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et up proper im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communicate self-voice, China and Russia must cooperate in media field to resist the pressure from the western faction so as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 development while pursuing self-development.
Keyword: Chinese and Russian media group; cooperative basis; cooperative metho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中俄是相鄰的兩個世界大國, 從歷史上看, 兩國有相似的政治文化, 有相似的發展歷程, 這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兩國在謀求本國發展的同時, 也在促進世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共同的使命與責任為兩國合作奠定了基礎。在當今世界輿論話語權格局中,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通過其強大的媒介實力, 掌握著世界話語主導權, 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擁有絕對的輿論霸權。中俄媒介集團如能實現合作, 可以有效抵抗來自西方陣營的輿論壓力, 為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和世界多極化貢獻力量, 推動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發展。鑒於此, 探討中俄媒介集團的合作基礎、方法與實施機制,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俄媒介集團合作基礎
媒介集團是媒介組織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形式之一, 主要包括媒介集團和廣播電視集團。媒介集團是生產力發展至一定階段出現的至少由兩家以上報紙組成的出版及經營的聯合實體, 它具有相對雄厚的出版實力和經營規模, 是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媒介競爭需求而出現的[1]。中俄兩國媒介集團在世界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
(一) 中俄媒介集團發展現狀
兩國媒介集團的形成, 既是國家政策支持下的產物, 也是傳媒業適應媒介市場發展和競爭的結果。究其原因, 在中國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 經濟利益的驅動;其二, 媒介格局的變化;其三, 國際形勢的高壓。在俄羅斯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 政治環境大變革;其二, 報業發展遭遇資本短缺難題;其三, 金融寡頭壟斷傳媒業市場[2]173。
經過多年發展, 中國現有媒介集團上百家, 其中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CCTV、中新社、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上海文廣集團等10多家媒介集團成為佼佼者。俄羅斯全國共有近3萬家媒體機構, 形成媒介集團近百家, 其中屬於全國性媒介集團的有今日俄羅斯、俄新社、俄羅斯報、俄羅斯電視台、消息報、獨立報、生意人報、莫斯科新聞報、勞動報、共青團真理報等10多家。
綜觀中俄媒介集團, 兩國媒介集團特點比較相近。中國媒介體量一般都比較龐大, 行政化管理導致媒介失去活力, 在新媒體挑戰下盈利下降, 融資渠道窄。俄羅斯媒介特點則表現為, 受控於金融寡頭, 為政治服務;市場化程度不高, 基本穩定發展;受新媒體挑戰, 受眾正在流失[2]148。由此看來, 網絡新媒體對媒介的衝擊是一個世界性話題, 受眾越來越傾向於用新媒體獲取信息, 閱讀方式的變遷使得報紙等紙質媒體在傳媒市場中處於劣勢, 媒介集團的發展面臨著新媒體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二)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基礎
1. 政治基礎
政治基礎是兩國媒介集團合作的大環境。多年來, 在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的推動下, 雙方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得到加強, 構建了良好的合作環境。政治基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 高水平的政治互信。近年來, 中俄雙方在“相互信任、坦誠相待,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相互理解、互相支持, 求同存異、友好協商”的氣氛中, 兩國領導人經常保持聯繫, 互相通報情況、交換意見, 在國際領域不斷加強協調與合作, 雙方本著夥伴關係的精神努力推動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共同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3]113。高水平的政治互信成為兩國媒介集團合作的重要基礎, 也是中俄媒介集團合作的必要條件, 沒有政治互信, 媒介集團合作將無從談起。
其二, 睦鄰友好的兩國關係。中俄兩國在2001年締結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用法律形式確立了兩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及其不結盟屬性, 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基礎上, 發展兩國長期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睦鄰友好的兩國關係確保了雙方在信息方面的互通, 為中俄媒介集團長期性合作提供了有力且穩定的保障。
其三, 國情與發展模式相近。中俄都是歷史文化悠久、幅員遼闊的世界大國, 同時又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新興大國。中俄面臨著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同任務[3]100。在政治上, 兩國都面臨著西方已開發國家意識形態的輸出。在發展道路上, 中俄都堅持自主選擇, 都在符合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國家的綜合國力。在經濟上, 兩國都處於快速崛起的關鍵期, 都需要在國家發展上尋求合作夥伴。作為媒介集團合作來講, 兩國在政治、經濟等國情和發展模式的相近之處, 為兩國相互借鑑媒介發展模式, 相互學習媒介發展經驗提供了可能性。
2. 經濟基礎
在兩國長期合作發展過程中, 形成了經濟互補的發展格局。兩國之間經濟互補合作關係, 為媒介集團合作打下了堅實的物質條件。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 中俄兩國都是世貿組織成員國。在經濟發展中, 中俄兩國確立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 有著相應國際責任, 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00年普京出任俄羅斯總統後, 中俄經貿關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雙邊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相互投資合作紮實推進, 雙方利益契合點增多, 經濟合作呈現良好態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 雙方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拓展, 合作深度不斷加強, 進一步發展了睦鄰友好的合作關係。
其二, 經濟貿易規模快速擴大。中俄貿易額自2001年突破100億美元後, 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2015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雙邊貿易額在俄羅斯外貿總額中占比提高到10.2%。目前中國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市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4]。經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是中俄兩國合作發展的結果, 越來越深入、廣泛的經濟合作, 將成為雙方在媒介集團合作領域的物質基礎。
其三, 兩國經濟互補性強。發展互利經貿合作是兩國發展民族經濟的重要外部環境, 也是兩國穩定國內經濟的重要條件。對俄羅斯來講, 想要取得經濟上的巨大發展, 必須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有所突破。對中國來講, 要想在既有成就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經濟, 就需要解決新經濟現代化的能源保障問題。中俄雙方經濟發展的互補性, 決定了雙方在經貿合作方面的必然性。通過合作, 雙方既可以獲得經濟利益, 也能為兩國國內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外部條件。
3. 媒介體制相似中俄雖然有各自的體制與制度, 但是媒介體制在如下兩個層面卻存在高度相似性:
其一, 媒介所有權國有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媒介體制經過不斷完善, 媒介國有制卻從未發生改變。蘇聯解體後, 俄羅斯媒介從國有制轉變為私有制。從2000年開始, 普京政府對媒介市場進行了大力整頓, 媒介所有權重新由私有制回歸為國有制, 目的在於弘揚俄羅斯思想, 強調媒體要為國家服務。
其二, 傳媒市場適度向外資開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WTO) 後, 傳媒市場正在適度逐步向私營和外資開放, 拓寬了傳媒投資和融資渠道。但是, 中國政府對於外資進入本國傳媒業有嚴格把關和控制, 外資控股比例不得高於49%。俄羅斯在普京執政後, 對傳媒業進行了大力整治, 將媒介控股權收歸國有, 規定外資在俄羅斯建立傳媒機構時, 股份不得超過49%。雙方允許外資進入本國傳媒業, 為媒介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中俄媒介集團合作方法
承上所述, 中俄媒介集團不僅有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合作基礎, 還有媒介體制的相似性。筆者認為, 中俄雙方媒介集團可以運用下列方法嘗試合作。
(一) 加強交流溝通
中俄雖然社會制度不同, 但卻有相同的發展目標, 合作領域廣泛, 國家間和民間都需要以媒介為橋樑, 加強溝通交流。
1. 多角度傳播, 實現兩國人民交流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改革開放, 中國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 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俄羅斯獨立後, 順利度過了體制轉型期, 國力正在快速恢復與發展。兩國人民對彼此國家的認知速度相對緩慢, 需要兩國媒體從多角度反映雙方國家發展情況, 實現傳播的多領域化, 儘量讓兩國人民真正完整地了解中俄兩國的風土人情、發展成果等, 以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情感交流。
2. 加強傳播時效性, 實現兩國信息及時交流
為了保證時效, 需要兩國主流媒體儘可能地壓縮編輯程序和提高稿件編輯效率, 實現兩國信息能夠及時交流, 特別是一些具有極大新聞價值和極強時效性的信息。兩國主流媒體傳播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兩國之間進行判斷決策的依據。為此, 這裡對中俄雙方媒體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提出了“及時性”要求, 以促進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流。
3. 充分展示發展成果
中俄國力和國家關係的大力發展, 直接關係到兩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兩國媒體要充分展示本國發展給對方國家所帶來的紅利, 為兩國人民樹立互相交流的信心, 以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來往, 推動兩國人民到對方國家進行學習、工作、生活。中俄媒介集團要在合作過程中充分展示兩國合作成果, 為兩國人民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 增進兩國對媒介集團合作的信心。
(二) 實現資源共享
中俄兩國媒介集團合作領域廣泛, 媒介資源共享成為雙方合作的基石之一。為了促進兩國媒介集團實現精準合作和優勢合作, 有必要嘗試資源共享。
1. 組建中俄聯合通訊社
組建聯合通訊社的意義在於, 實現媒介資源的合理利用, 減少信息傳播成本, 加快信息傳播速度, 有助於提升中俄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在新媒體極度發展的時代, 兩國媒體必須要加快信息傳播速度。如果不建立中俄聯合通訊社, 兩國發生的新聞事件需要各自駐地記者進行採訪、編輯、製作後再發往國內。這不僅增加了兩國信息傳播的人力、物力等媒介資源消耗, 信息傳播的時效性也大打折扣。此外, 如果雙方記者對於兩國國情把握不夠精確, 還會造成信息傳播的不準確甚至錯誤。長此以往, 雙方國際傳播影響力將極大降低, 從而影響兩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建構與提升。組建中俄聯合通訊社, 就可以實現“一稿兩用”, 除了提高信息傳播的準確性, 還將增強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尤其是在重大國際事件、重大對外關係中表達國家立場時, 中俄兩國可以及時溝通、交換立場, 以此來抵制來自西方大國的輿論霸權。
2. 媒介技術共享
媒介技術是媒介集團發展的重要因素。兩國在業務采編、製作流程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雙方媒介技術存在互補空間。媒介技術包括采編製作的設備、先進經驗等。媒介技術共享的意義在於使雙方揚長避短, 充分發揮自身長處, 改進自身采編業務技術不足, 完善信息傳播技術, 提高信息傳播在技術環節的速度。全媒體時代背景下, 文字、音頻、視頻的處理製作成為媒體必不可少的業務, 中俄在長期的媒介發展中, 形成了可以相互借鑑的先進經驗與先進觀念。兩國媒介集團合作要精準把握雙方優勢與劣勢, 吸收各自的先進技術與管理, 有助於雙方媒介集團合作的媒介技術與運營技術加以融合利用, 從而節約業務采編成本, 提高信息傳播速度, 從媒介技術共享中創新業務流程, 促進中俄媒介集團合作。
3. 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的交流合作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 最終執行者還是要依靠媒體從業人員。媒介集團能不能實現質的飛躍, 關鍵要看雙方媒體從業人員的合作交流程度。尤其是在工作經驗、業務流程、兩國國情、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交流空間。中俄媒體從業人員可以通過召開定期交流會、分享會, 從媒體管理經驗到業務采編經驗, 再到國情、文化等各領域進行高密度、多頻次溝通與交流, 不僅可以熟悉雙方的采編製作, 還可以了解雙方豐富燦爛的文化、受眾閱讀習慣, 以及媒體在信息傳播中對不同價值的判斷標準, 以便在信息傳播時適應兩國受眾群體, 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時, 在交流中尋找媒介集團合作的新領域、新機會與新範圍。此外, 雙方媒體從業人員的互相合作過程有助於對語言中所存在的特殊用法、特殊用語、特殊含義等形成準確把握, 特別是新聞用語, 這將大大提高信息傳播質量, 以免形成錯用、誤用、誤讀、誤解等現象。媒體從業人員的合作程度越高,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的質量就越高。
(三) 拓寬合作內容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不僅要在傳統媒體上合作, 還要開展新媒體合作, 拓展其他合作業務。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媒介集團的合作效果。
1. 拓展新領域, 實現多平台合作
在新媒體時代, 兩國媒介集團務必要順應時代, 將媒介合作努力拓展到多種媒體平台。此外, 還應致力於網絡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 以便為新合作領域提供技術支撐。平面化信息傳播時代已然過去, 特別是AR、VR等新技術的發展, 體驗式、參與式的內容已經成為新時代受眾接收信息的主流, 顛覆了傳統新聞的傳播形式與內容。同時, 在大數據高度發展的背景下, 可視化的數據新聞也已經改變了傳統新聞業。因此, 中俄媒介合作要革新新聞生產觀念, 改進新聞生產技術, 對新領域積極探索, 精準把握全球傳播的趨勢與潮流, 以新技術為依託, 大力拓展合作新業務, 增強傳播能力。
2. 出版新聞作品
新聞作品是兩國人民了解國家發展、風土人情、政治經濟、文化娛樂的重要窗口, 是對國內新聞、國際事件的詳細記錄。為了擴大傳播效果, 中俄媒介集團要不斷將那些反映兩國政治、經濟、文化、體育、教育等方面的客觀報道, 進行經典收錄, 用中俄文結集出版, 在兩國發行。用新聞作品集來反映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鞏固的過程。書籍作為紙質傳播載體, 有網絡媒體所不具備的特性, 兩國人民可以通過新聞經典作品, 及時了解兩國最新發展狀況以及兩國對國際事件的態度、立場和看法。
另外, 除了新聞圖書形式, 還可以合作拍攝關於中俄兩國的新聞紀錄片。以影像形式展現兩國合作成果以及文化風貌, 實現兩國人民的交流。
3. 互譯文學經典
中俄在文學經典方面都有豐富資源。中國作為文化大國, 從歷史發展中積累下來的文學名著已然融入到中國人民的意識形態。俄羅斯文學曾先後創造了“金色時代”和“銀色時代”, 蘇俄文學有大批經典名著。兩國現當代文學中也不乏經典名著。文學名著不僅是現實社會的直接反映, 也是文化形成和傳承的載體。互譯文學經典能夠幫助兩國人民增進了解。
(四) 聯合培養新聞人才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 不僅要形成合理模式和科學方法, 還要注重新聞人才的培養。實現對媒體從業人員的雙邊培養, 才能使兩國媒介合作越來越密切。
1. 加快培養中俄雙語人才
語言是中俄媒介集團合作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隨著兩國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 中俄雙語人才的培養成為兩國一項勢在必行的舉措。尤其是媒體從業人員, 語言交流在新聞采編中必不可少。在新聞作品的交流中, 中俄媒體從業人員必須要有高水平的語言條件, 才能讀懂、讀通新聞作品中的內容, 準確理解新聞作品中表達的內涵與本質。
2. 加強培養采編人才
新聞業務是中俄媒介集團合作的重要內容。中俄具體國情不同, 新聞傳播具體業務也不盡相同。加強對采編人才的培養才能在業務上實現合作。中國媒介采編人員要熟悉俄羅斯新聞采編業務流程、新聞產品生產步驟, 了解俄羅斯新聞傳播不同於本國之處, 借鑑先進采編技術, 吸取先進業務經驗。同樣, 俄羅斯媒介采編人員要實現業務上的合作, 就必須掌握中國媒介的采編流程。由於具體國情和采編實踐的差異, 中俄可以通過培訓環節, 互派媒介采編人員, 參觀新聞生產現場, 使雙方從業人員學習了解兩國不同於本國的新聞傳播業務、技術和經驗等。
3. 注重管理人才的交流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始終離不開相關行政部門的管理, 管理人才的決策、觀念直接影響到雙方合作效果與進度。管理人才必須具有對中俄媒介集團合作的整體把握, 具備創造性的觀念, 更重要的是要完全了解中俄媒介集團的運行機制、業務采編程序、報章製作流程、管理條例等。這就需要對管理人才進行培養與交流, 在合作交流中準確把握各項合作內容, 找准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合作中雙方的需求。
此外, 管理人才還承擔著商定合作內容、拓展合作領域、配置采編人員等工作。中俄媒介集團合作管理人才只有在不斷的交流中, 才能在既定合作方針基礎上擴大新合作內容, 拓展新合作領域, 形成科學、合理的合作機制, 實現兩國媒介集團的有效合作。
三、中俄媒介集團合作實施機制
兩國媒介集團合作實施機制即雙方展開實施合作的制度安排和具體措施。雙方合作涉及多種內容和多個級別, 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實施機制, 合作將無從談起。行之有效的實施機制能夠保障雙方合作朝著正確的軌道進行。
(一) 建立實施機制的目的
1. 保障中俄合作有序進行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不僅涉及國家層面的合作, 同時還包含地方性、區域性的合作。媒介集團與媒介集團之間的合作項目數量多且體量大。兩國媒介集團合作內容多涉及兩國重大議題, 承擔著推動國家關係發展、信息溝通交流、促進民心相通的巨大責任與使命。中俄媒介集團管理、運行、業務等均有各自優勢, 媒介集團所屬組織機構也存在差異, 兩國媒介集團合作在中俄戰略夥伴關係與“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 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必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實施機制, 才能保證中俄媒介集團合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實現兩國媒介集團自身發展的同時, 推動兩國在更多領域的合作。
2. 推動合作項目按時完成
自21世紀以來, 兩國在媒體領域的合作內容逐漸增多, 成果也很豐碩。“中俄國家年”“中俄語言年”“中俄旅遊年”“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俄媒體交流年”等多項主題活動順利進行。2018年1月25日, “中俄媒體交流年”閉幕式在中國駐俄使館舉行。塔斯社社長米哈伊洛夫指出, “中俄媒體交流年圓滿閉幕, 意味著新的開始, 俄中各領域合作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兩國友誼將更加牢固。”[5]
隨著兩國政治互信增強、經濟貿易增多、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 兩國關係已經達到空前水平。在剛結束的“中俄媒體交流年”, 雙方規劃合作項目多達250個。在此框架和背景下, 兩國媒介合作內容也將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空間大大增加, 將不斷在媒體政策溝通、開展主題報道、舉辦大型活動、制播影視劇、翻譯出版精品圖書、媒體產業發展、新媒體等方面進行具有創新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合作。要完成高質量合作, 離不開兩國相關部門高效率的溝通協調, 建立科學合理的實施機制能夠推動既定合作項目按進度完成, 進而開發新的合作項目。
3. 促進雙方合作有章可循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不僅涉及媒體領域合作, 還包括兩國媒體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無論是地方性、區域性合作還是國家級別的重大議題, 雙方都是經過多方協調, 多次研討會、論壇等形式的交流之後, 才能商定雙方具體合作項目與內容。兩國媒介集團都應明確責任, 互相支持, 在合作框架下精確執行合作議程。建立符合兩國實際的實施機制, 能夠確定雙方合作的具體議程與執行機構, 尤其是在中俄商定的重點合作項目與國家級重大議題執行過程中, 能夠明晰思路, 推動兩國媒介集團合作有章可循。
(二) 兩國媒介集團合作實施機制
兩國媒介集團合作的內容、項目都要有切實可行的實施機制, 才能使雙方有制度性的保障, 有序推動兩國媒介集團合作。
1. 管理與決策機制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存在語言、文化、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 在此基礎上的管理與決策一定要實現科學化, 綜合考慮兩國涉及信仰、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異, 兼顧並相互尊重, 確保在兩國文化、信仰、意識形態的共識範圍內科學管理、合理決策, 籌劃相關合作活動。
第一, 管理層面。兩國在媒體領域合作的管理已有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媒體理事會、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媒體合作分委會等機構。近年來, 在已有機構的努力下, 雙方已經聯合舉辦了多項活動, 並以媒體論壇、研討會等形式開展了多次交流合作。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涉及領域廣, 包括報刊、廣播電視、新媒體等, 兩國應成立專門管理機構, 開展媒介集團合作事宜的商定, 以及聯合舉辦專題活動的溝通協調。另外, 相關部門的管理是否科學有效, 直接決定著兩國媒介集團合作的質量與效果。雙方管理者應該準確把握兩國各類媒體的特點、優勢, 找准兩國媒介集團合作的切入點與結合處, 有的放矢, 制訂合理、科學的合作計劃, 打造符合兩國國情、符合兩國新聞傳播具體實踐的決策與章程。
第二, 決策層面。兩國媒介集團合作主要體現在合作項目的商定與合作協議的簽署。在中俄已有的媒體合作中, 雙方已經簽訂了諸多領域的合作協議, 涉及媒體政策交流、相互報道、大型活動、合作製作、出版發行、互譯互播、媒體產業、新興媒體、主題活動等。合作的媒體形式涵蓋了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
在中俄關係與雙方合作達到新高度的當下, 雙方管理者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在新環境中以國家、區域乃至國際社會發展為核心, 鞏固已有合作成果, 挖掘新的合作項目。伴隨著迅猛發展的媒介技術, 兩國合作應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要求, 順應媒體發展潮流, 不斷更新合作觀念, 找准新的合作切入點, 科學決策, 推動兩國媒介集團合作更上一層樓。
2. 業務交流機制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的最終執行與實施要落到雙方媒體從業人員身上。加強雙方業務交流, 十分必要。
第一, 報業業務交流。隨著新媒體與新技術發展, 信息傳播流程已被重構, 信息傳播格局被改變。媒體行業紛紛利用新媒體技術開發新產品, 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立於不敗之地。在新媒體與新技術驅使下, 紙質媒體已然受到衝擊。立體化、可視化、參與式的數據新聞、VR新聞成為新聞生產的主要形式。受眾已經從使用紙質媒體為主轉變為從移動客戶端獲取新聞信息。在此背景下, 報紙如何才能增強傳播力與生命力, 成為一項全球都在探索的問題。
兩國媒介集團合作無法避開報業合作, 如何實現報業集團的有效合作, 開展業務交流成為必選途徑。雙方通過業務交流, 不斷對兩國國情、媒體政策、新聞事件、采編流程進行探討溝通, 可以使雙方媒體從業人員在業務交流中做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第二, 廣電業務交流。近年來, 兩國在廣電領域的合作已經產生了良好效果。雙方合拍反映中俄文化的紀錄片、互播優質電視劇、聯合製作電影等都是廣電業務交流的成功案例。在新形勢下, 兩國廣電集團合作的內容不斷增多, 業務範圍不斷擴大。兩國廣電從業者在交流中要注重對新素材的發掘, 以兩國各項合作成果為主題, 不斷挖掘兩國文化相關題材, 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廣電業務的交流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還可以實現收視率的增長。
報業業務與廣電業務在製作內容、流程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報業業務側重文字圖片, 而廣電業務側重聲音圖像。兩國媒介集團在合作過程中避免不了業務難題, 以業務交流為渠道, 可以在不斷變化的媒介環境中實現觀念與技術更新, 從而更好地推動兩國媒介集團合作。
3. 研討會晤機制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內容諸多, 相對應涉及雙方國家、地方各個級別和多個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如果沒有完善的會晤機制, 就不能及時鞏固合作成果, 不能及時解決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
第一, 研討機制。在中俄媒體合作過程中, 雙方曾舉辦過多次研討會。2007年5月25日, 俄中媒體研討會在莫斯科開幕。時任新華通訊社總編輯的南振中在研討會開幕式上作了題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新聞媒體的歷史使命》的講話。他說, 中俄兩國儘管存在著一些差異, 但共同點是很多的。如果兩國媒體堅持“求同存異”, 充分反映中俄兩國的共同關注點和利益交匯點, 就能在推動建設和諧世界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6]。此外, 在“中俄國家年”“中俄媒體交流年”等主題合作框架內, 兩國以研討會形式展開了多次交流。
中俄媒介集團合作應確立完善的研討機制, 在合作內容、項目推進、選題策劃、重大議題對接等方面集思廣益, 在不斷研討交流中求同存異, 把握中俄共同關注點和利益交匯點, 鞏固已有合作成果, 開拓新的合作項目, 通過媒介集團合作推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 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促進世界對中俄的了解。
第二, 會晤機制。兩國媒介集團合作是一個長期性、戰略性過程, 儘管多方協調, 但在具體執行和項目推進中不乏技術、業務或創新等方面的困難。雙方合作承擔著兩國發展的重任, 不能逃避合作難題, 而應找准問題所在, 聯合解決阻礙合作的因素, 從而推動合作進程。因此, 兩國媒介集團合作管理層應確立定期會晤機制, 坦誠相待, 將雙方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真誠交流, 兼顧兩國實際, 互相支持, 盡力尋找解決之法。
4. 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兩國媒介集團合作的進度與質量。兩國媒介集團開展的合作並非是短暫舉措, 而是一個長期性、創新性的過程。這就要求有充足的人才後備軍來保證合作過程中的人才更新與智力保障。
第一, 互送從業人員到高校深造。從業者的語言技能及語言溝通是中俄媒介集團合作的前提條件。雙方可以互派本國從業者到對方高校進行語言學習和深造, 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對漢語和俄語的運用能力, 而且可以在高校深造過程中加深對對方文化的了解, 學習兩國歷史, 掌握新聞傳播理論。對兩國媒介集團合作起直接推動作用。因此, 中俄應積極輸送從業者到對方高校深造, 為兩國媒介集團合作培養業務人才後備軍。
第二, 注重對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兩國媒介集團合作離不開技術支撐, 特別是在廣電媒體、新媒體領域的合作。如何利用新技術促進雙方媒體合作, 值得深入探討。媒介運用新技術的前提是要培養一批掌握和研發新技術的人才。只有這樣, 媒體才能主動融入新技術所帶來的變革, 使用好新技術帶來的便利。
上述機制綜合運用, 才能發揮出應有作用。當然, 除此之外, 還有多項機制可以使用, 如信息共享機制、市場共享機制等。受篇幅所限, 就不再一一展開。
2018年2月1日, 美國現任國務卿蒂勒森展開為期6天的拉美5國之行。在前往墨西哥途中, 他在接受美媒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現在正在拉丁美洲站穩腳跟。它正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將這一地區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問題是, 各國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在採訪中, 蒂勒森直接把中國稱為“新帝國主義列強”。同時, 他對俄羅斯持續在拉美地區加強布局, 表示擔憂[7]。
顯而易見, 中俄所處的國際輿論環境並不令人滿意,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故意歪曲事實, 對中俄近年來的發展公開發表不滿。中俄有必要通過媒介集團合作, 來提高國際傳播能力, 傳播自己的聲音, 以抵制西方的不實叫囂, 在國際社會樹立起兩國的正確形象。
參考文獻:
[1]楊文增.試論我國媒介集團化趨勢[J].新聞與傳播研究, 1994 (3) .
[2]張舉璽.中俄現代新聞理論比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173.
[3]叢鵬, 張穎.戰略視角下的中俄關係[M].北京:時事出版社, 2010.
[4]王奇.中俄戰略夥伴對話:現狀、問題、建議[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4:456.
[5]中國社會科學網.俄媒體人士認為:俄中媒體交流合作方興未艾[EB/OL]. (2018-1-30) .http://orig.cssn.cn/xwcbx/xwcbx_rdjj/201801/t20180130_3833364.shtml.
[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俄政黨論壇、俄中媒體研討會25日開幕[EB/OL]. (2007-5-25) .http://www.gov.cn/jrzg/2007-05/25/content_626309.htm.
[7]環球網.蒂勒森為首次拉美行壯膽竟稱中國為“新帝國主義列強”[EB/OL]. (2018-2-3)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2/11580209.html.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