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立足問題解決,提升數學能力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文/張碧玉
【摘 要】 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從實踐入手,提出要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自主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利用錯誤資源,構建問題意識。
關鍵詞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的本質,是要發展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施有效的問題解決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將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創設問題情境,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步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析,鍛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提升數學能力。
一、創設認知衝突,激發求知動機
由於年齡的原因,小學生感性思維大過抽象思維,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呈現問題的時機要把握好,首先是要儘可能直觀形象,新鮮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其次,還要緊扣問題,創設認知衝突,讓學生產生探究動機,引領課堂教學深入下去。例如,在教學完《簡便運算》這一內容後,筆者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一個比賽活動:現在我們來看看到底是計算器快,還是口算快。學生立刻有了興趣,我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第一組計算12.35-4.8-2.2,9.5÷2.5÷0.4;第二組計算12.35-4.8+2.2,9.5÷2.5×0.4。此時,學生產生了好奇:為什麼我們能夠超越計算器的速度?為什麼第二組的答案和計算器不一樣呢?這樣的好奇心,激發起了學生的探究慾望,他們展開討論,分析後發現,運用簡便算法可以大大提高速度,能夠超越計算器;但第二組計算中,進行簡便運算需要注意運算符號,不同的運算符號,也將會導致結果的不同。因而,學生認識到,進行簡便運算時一定要看清符號變化。為此,我又重新出示相關的習題,讓學生進行辨析,加強簡便運算技能的訓練:12×4÷12×4,12×4+12×46;5×0.2÷0.2,5×0.2+0.8,學生髮現,自己常常會將12×4÷12×4。看做12×4+12×4,雖然只是一個數學符號的不同,但結果卻會大相逕庭。由此學生得到結論:在進行數學計算時一定不能馬虎。我讓學生進行總結:你認為在進行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呢?學生認為,首先要看清楚數學計算符號,其次還要看清這道計算題是否適合運用簡便運算,抓住這兩點,才能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還有學生提出,可以在平時的訓練中,搜集一些容易犯的錯誤,進行比較和辨析,從而積累一些經驗。
以上教學,教師通過直觀呈現數學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幫助學生建立簡便算法的意識,提升計算能力,同時也引導學生樹立審題意識,規避計算教學中的不必要錯誤。
二、提供思考空間,走出預設「圈套」
數學家弗萊登塔尓曾經指出,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應當是一個廣闊的思維天地,讓學生的思維自由發展,教師不應做任何預設的圈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空間和時間,給予充分的信任和耐心,讓學生展開合作交流,通過聚焦問題,鼓勵自主思考,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平等的合作關係,發展數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很多教師總是會預設一些特定的路徑,讓學生運用方格圖進行猜想,或者是引導學生沿著高剪切平行四邊形進行拼接等。這些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都給學生造成了消極的暗示,容易導致學生不假思索,直接向圈套裡邊鑽,不利於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發展。為此,在進行教學時,筆者通常會讓學生展開自主猜想:你認為平行四邊形和什麼有關?你認為面積怎麼求呢?學生提出猜想,有的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邊乘高,有的認為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邊乘鄰邊。到底哪種才是正確的呢?筆者引導學生思考:你打算如何證明你的猜想?說出你的不同想法?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找到有效的驗證方法,先用一個個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體鋪在上面,看看是否與底邊乘鄰邊得到的結果一致。也有學生提出,將小正方體鋪子上面不便於操作,不如做一個方格子,將平行四邊形鋪在上面,數出方格的數量,就能夠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通過討論,學生找到方法,發現底邊乘鄰邊得到的面積,和數方格得到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同。為何會這樣呢?學生繼續交流探究,認為底邊乘鄰邊是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來計算的,但事實上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並不相等。因而,要想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有基於此,學生找到了一條有效的路徑:可以通過剪切拼接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以上教學,教師並沒有強加自己的任何想法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主合作,在交流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由此實現了學生自主解決能力的發展。
三、利用錯誤資源,建構問題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常會在解決問題時犯一些錯誤,這些錯誤看似不應該,但實際上都隱藏著一些學習的漏洞。針對這些錯誤,教師一定要冷靜,將這些錯誤當做有效的課堂資源,善加分析和引導,對學生進行點撥和指導,通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冷靜分析,直到找到錯誤的關鍵,找到解決路徑。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這一內容時,在導入階段我讓學生測量角的大小,學生指出要運用量角器,如何使用呢?學生拿著量角器,將量角器的尖放在角上,然後讓角的頂點與量角器上0刻度線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條邊與0刻度線重合,當我追問:角的度數是多少?學生卻一無所知。這個時候的錯誤,是因為學生不知道讀量角器。面對這種意外,我採用鼓勵的方式,表揚學生同時進行了引導:「以前我們學習長度的時候,就是從0刻度開始,這點你做得很好。要量出角的大小,你知道採用量角器來比著測量,這個思路也很正確。現在我們繼續探究,到底在量角器上怎麼能找到這個角?」學生在鼓勵下繼續深入,由此發現,量角其實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疊在要量的角上,並找到測量要訣:將角的頂點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一條邊和0刻度線重合,看另一條邊對應在哪個刻度即可。以上案例中,教師對學生錯誤深入挖掘,帶領學生展開探究,建構問題解決意識,在操作中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立足問題解決,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在創設問題情境的同時,創設有效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求知動機,同時,還要給予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思考,在面對學生錯誤時,幫助學生建構問題意識。筆者相信,多次實踐之後,一定能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湖裡第二實驗小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