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妙用「比較」這把鑰匙,開啟思維之門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江蘇東台市富安鎮小學(224222) 林小麗
[摘 要]「比較」是將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的思維過程。通過有效的比較,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方法和邏輯推理能力,提升思維品質,開拓學習空間。
[關鍵詞]開啟 思維 鑰匙 比較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2-067
在一次教學中,筆者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目:先計算再比較,說說其中的規律。
(1)45×5=(  )     (2)63×9=(  )
450-45=(  )      630-63=(  )
學生計算後討論比較,認為45×5和450-45都有一個45,63×9和630-63都有一個63。本來我是想通過乘法算式和減法算式的比較,讓學生髮現規律,發展思維,結果卻讓「比較」形同虛設,這讓我不由產生了疑惑:是我高估了學生的能力,還是「比較」的策略使用不當?
眾所周知,「比較」是將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的思維過程,通過有效的比較,能夠確定事物之間相同、相似或者相異的關係,發展學生的思維方法和邏輯推理能力,提升思維品質,開拓學習空間。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促成了我們對世界的了解。」那麼,到底應如何使用「比較」這把鑰匙呢?
一、挑選「比較」的鑰匙,合理運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和眾多的教法和學法不同的是,比較法比較直觀、感性,讓學生一目了然,而後獲得深刻的感知,由此提升思維品質。
如在教學「認識毫米、分米」這一課時,由於小學生缺乏現實生活的經驗,容易將毫米、厘米等長度單位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面積單位相混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認知誤區。為此我選擇了使用「比較」策略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我先讓學生用棉線剪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然後進行比較,讓學生積累豐富直觀的感性認識;然後再讓學生採用肢體比較來增進理解,如用拇指和食指夾住一分硬幣,體驗1毫米的長度;量量虎口張開的寬度,感受1分米的長度;量出雙臂伸開的長度,感受1米的長度。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以身體各部分為參照物,不但能夠在新奇之餘感受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而且對「比較」策略也有了深刻的認知,獲得了深刻的數學體驗。
由此可見,要想利用好「比較」這把鑰匙,就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在合理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優化選擇,以促進學生的感知積累,豐富學生的數學表象,這樣將會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插入「比較」的鑰匙,探尋概念本質
「比較」策略的有效運用,能夠彰顯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其中的核心部分剝離出來,讓學生由此獲知其與各知識環節之間承上啟下的聯繫,梳理各知識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促進數學知識的系統化學習。教師要善於在課堂中插入「比較」的鑰匙,帶領學生探究這些千絲萬縷的知識關聯,對知識的意義、本質深入理解。
如在教學「認識乘法」時,我先出示以下幾個乘法算式:2×4,3×4,3×9,然後讓學生扮演一隻小狗,送過去6封信,用送信的方式來進行連線:(1)4+4;(2)4+4+4;(3)9+9+9;(4)4×2;(5)3+3+3+3;(6)9×3。此時,我帶領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為什麼4+4要送給2×4?4+4+4要送給3×4呢?4+4+4是三個數相加,那9+9+9也是三個數相加,是否都應該送給3×9呢?4+4+4和3+3+3+3不同,為什麼都要送給3×4呢?
學生根據比較分析,認識到乘法的本質是要找准相同的加數,數清相同加數的個數,明確幾個幾相加,從而深刻理解乘法這一概念的本質屬性。
再如教學「搭配的規律」時,為了讓學生擺脫人云亦云的惰性思維,我特意設計了幾道題目,將舊知和新知混合在一起,讓學生敏銳觀察:(1)找規律填空1,3,5,7,( ),11。(2)一條走廊長12米,每3米放一瓶花,需要放多少瓶花?(3)明明和樂樂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兩個人的手勢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
通過對規律的比較分析,學生能夠從更高層面省視所接觸到的問題,擺脫原有思維的限制,開闊視野,深入概念的本質。
三、旋轉「比較」的鑰匙,快樂發現
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優化,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課堂訴求。這就有賴於「比較」策略的有效運用。教學中,注重運用「比較」的思維方法,能夠讓學生把握區別,深化認識,加快認識進程,建立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驚喜。在這個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學生跳一跳也夠不著的情形,此時就要架設一個「比較」的梯子,讓學生攀登思維的高峰,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文章開頭的失敗課例中,並非「比較」的策略運用不當,而是沒有鋪設合理的「比較」階梯。教師可以預設一個追問:兩個算式的得數為什麼相同?45×9=405,如果再寫一個算式45×10,那麼這兩個算式的得數相等嗎?為什麼不相等?這樣學生就觀察到,一個是45×9,一個是45×10。接下來再啟發學生思考:如果讓第二個乘法算式也得到405,你認為該如何做?學生找到思路:從10個45中去掉一個,即45×10-45。架設了45×10-45的梯子之後,學生就把一乘一減兩道算式聯繫起來了。通過這一變化的比較和分析,學生真正理解了乘法和減法算式之間的關聯,為下一步學習乘法分配律埋下了伏筆。此時,我又結合兩位數乘9的算式,讓學生列出一些類似的減法算式,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通過比較不但找到了算式之間的規律,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探索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總之,「比較」是思維的傳承和連結,只有歷經挫折、頓悟,才能獲得思維的飛躍。教師要將「比較」這把鑰匙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思考,旋轉鎖芯,細細琢磨,一定能開啟一片廣闊的思維天地!
(責編 羅 艷)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