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談校本研訓管理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周昱城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個人素質、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校本研訓作為教師提高、發展,進而提升學校價值的載體,就顯得格外重要。作為新型的學校研訓方式,它發揮的作用大小、實效性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校本研訓的管理。校本研訓中涉及兩大領域,其一是參與校本研訓的人員構成,其二是校本研訓活動本身的模式選擇和實施過程。對這兩個方面進行適時、適當的管理,會使校本研訓的作用倍增。
一、校本研訓的組織管理
人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組織,組織作為社會構成的基本實體,無處不在,由一定成員構成的校本研訓組織也是社會眾多組織中的一種。校本研訓中組織成員之間的協調是組織存在並正常運行的前提,也是管理的基本內容之一,我們通過管理保證組織的有效進行,為實現校本研訓組織的目標服務。
1.建立高效的校本研訓組織結構類型
校本研訓的組織結構是表明學校研訓組織內部各部門、成員排列順序、空間位置、聚散狀態、聯繫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間相互關係的模式,它是「框架」。我們可以根據學校本身的條件和特點建立校本研訓組織結構,以最大限度提高研訓的實效性。
學校可以建立多線型校本研訓組織機構,如下圖所示。
本組織結構型的特點是採用按職能分工和實行專業化的管理辦法來代替常規的直線型的全能管理者。各種職能機構在自己業務範圍內可以互相傳達意見,直接參與校本研訓的管理。這樣的組織結構細化校本研訓管理,充分發揮職能機構的專業管理作用;吸收多個部門的人員參與管理,提高教師在校本研訓中的主人翁意識。各研訓團體在校本研訓中加大了橫向聯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能較好地適應環境變化。
學校還可以引進校外專家參與校本研訓管理,這種組織結構稱為盲線——參謀型校本研訓組織結構,如下圖所示。
此結構把組織管理機構和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是直線指揮部門和人員(學校領導);一類是參謀部門人員(校外專家和教研人員)。學校領導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有一定的決策權,對校本研訓的工作負全部責任。校外專家和教研人員是直線指揮系統的參謀,只能對各部門提供建議和業務指導。這種組織結構的特點,一是組織實行統一行動;二是按照組織職能來劃分參謀部門和設置機構,實行專業分工,便於加強專業管理。
兩種校本研訓組織結構都是抽象出來的典型模式,實際的校本研訓組織結構可能是非典型的或是混合型的。至於採用哪種校本研訓組織結構提高研訓的實效性,要立足學校本身校本研訓的特點選擇適當的結構形式。
2.確立校本研訓組織結構中各人員的職能
以校為本的研訓,其實就是「以人為本」的研訓。校本研訓既為「以人為本」提供了充分的條件,也對「以人為本」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教育研訓中,校長和教師是校本研訓的主體。在校本研訓的發展和建設中,校長是校本研訓發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教師是校本研訓發展的實踐者。只有規劃好校本研訓中各成員的職責與職能才能保證校本研訓有序和有效的開展。
學校校長是校本研訓的設計者和負責人,這裡的「校長」並非完全指校長個人,可能更多的是指向學校中的研訓管理層。校長要正確把握學校發展及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以此作為制定校本研訓計劃的基礎。校長還要參與校本研訓的實施過程,包括研訓主題的選擇、受訓人員的確定、研訓學習的活動以及對效果的評價等。
學校要成立校本研訓專職指導小組,小組由校長、分管領導、學校中層幹部、骨幹教師代表(也可以聘請教師研訓機構和教育科研院所的有關專家)組成,在校長的領導下,全面負責校本研訓工作,其職責是雙重的,包括管理和指導。它要實施教師研訓需求調查,然後制定研訓計劃以及學校校本研訓制度;負責對下(教師)管理指導,定期對上(區、市研訓機構)彙報;對學校校本研訓工作提出具體改進意見,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指導性建議。
骨幹教師在校本研訓中發揮著專業引領和傳、幫、帶的輻射作用,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學校要充分管理好、發揮好本校骨幹教師的作用,建立專門的骨幹教師檔案,對其「優培、重用、厚待」,讓每個骨幹教師承擔一個課題,帶動一個學科,帶好l~2名青年教師。一年進行一次考核,對成績特別優秀的,可推薦為某一範圍內的校本研訓專家組成員,並享受一定待遇。
二、校本研訓活動的管理
校本研訓沒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關鍵在於所選用的形式和方法是否與特定的研訓內容、研訓目的、參與對象的情況吻合。選擇合適的形式和方法,可以使校本研訓富有節奏感,不顯得單調、乏味;更可以使參訓者保持學習的興趣,有效地完成研訓任務,達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在選擇校本研訓形式時,也要注意到運用這些形式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要領,使之與研訓形式相輔相成。
1.校本研訓形式的管理
在校本研訓實施前,我們必須考慮需要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研訓效果。校本研訓的方式是指學校在分析本校可利用的研訓資源的基礎上,依據本校教師實際,選擇和實施的組織教師參與研訓的方式,是影響校本研訓效果成效的主要因素。研訓方式的選擇應該考慮到以下幾點,首先要以受訓者為中心,最大限度地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要根據各種研訓方式的利弊,針對受訓對象的文化水平、專業需求、年齡結構特點來合理選擇研訓方式,在以一種形式為主的基礎上,穿插其他方式,使之優勢互補。這樣才能切實提高研訓質量,與研訓目標吻合。其次,研訓形式必須與內容相適應,比如學科性知識性研訓,應以講授或討論為主;技能性研訓,應以示範、演示、表演等形式見長;情感態度價值觀研訓,以情景模擬、實際體驗為主,可能效果更好;而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思維等的研訓,應以自學反思的方式研訓為佳。所有研訓形式的選擇與研訓內容的選擇都是相輔相成的。再次,校本研訓容易受時間、場地、人員、教學設備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因此,研訓方式的選擇一定要具備可行性,切不可盲目套搬,或互相攀比。最後,必須考慮研訓者本人的水平及對該研訓方法掌握的程度,不能強研訓者所難。
校本研訓的形式主要有:集體備課、課例研究、自我反思、研訓沙龍、課題研究、校際協作和網絡研訓等。除校際協作和網絡研訓之外,其他都為常規式校本研訓形式(具體模式略),而校際協作和網絡研訓打破了以校為單位開展的校本研訓形式。校際協作是指由若干所學校組成教師研訓聯合體,它介於集中研訓與校本研訓之間。校際協作的對象要動靜結合,即可以是相對穩定的,但必須是開放的、動態的。它要求校際間要通力合作,研訓的具體程序是:制定協作計劃——各校分工、合作——資源共享。網絡研訓是指充分運用電腦、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利用教師教育系統與網際網路,以虛擬學校、虛擬教師為載體進行學習和交流的一種現代研訓方式。
2.校本研訓操作過程的管理
校本研訓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其操作步驟一定要規範合理,讓校本研訓操作過程成為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流程,明確流程中每一步的操作方式與活動內容,這樣才能提高研訓的實效。
(1)準備階段。校本研訓實施的第一步,就是確認研訓需求,即「這一研訓到底有沒有必要」。只有研訓者對將要受訓的人員的情況進行認真深入的分析確認之後,才可能確立選項、內容、方式,有了這些前期準備,才可以為後面的研訓打下好基礎。課程目標是通過研訓所要達到的結果。目標設定,一方面由組織和學習者的共同需求確定,另一方面又受到研訓資源的制約而不斷發生變化。所以,研訓者不能一味地「鎖定」目標,應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隨時對目標做出必要修正。制定研訓方案,首先要闡明研訓目的,其次說明研訓內容、順序及研訓對象、研訓形式和時間安排等,最後是實施。
(2)實施階段。校本研訓的某一研訓項目一旦進入實施階段,研訓者就要參與研訓的全過程,收集反饋信息,及時進行評估,對已出現的偏差做出修正,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主要側重於研訓的預期目標是否達到、課程內容是否完成,以及實施的措施是否落實等問題上,以便更好地完成研訓計劃。
(3)小結階段。校本研訓項目實施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小結,它既是對研訓質量的檢查與小結,又是下一階段研訓的前期準備,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小結是指一個研訓項目實施結束之後,對各個環節,包括起因背景、方案設計、組織管理、教與學、後勤保障等作全面的終結性「回顧」和「反思」,總結成績,發現規律,找出不足,提出建議,並形成文本材料。
在校本研訓中建立協調而高效的研訓組織結構,明確各部門、各成員的責任與職權,確保校本研訓的形式適當合理,全程監控校本研訓的操作過程才能切實提高研訓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秦淮區教師進修學校)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