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重大考試、答辯...緩解焦慮情緒的必讀積極心理術

2023年10月15日

- txt下載

每當我們經歷重大考試等場合的時候,總是很難避免出現一些焦慮、抑鬱、緊張的情緒,一旦這些負面情緒占據上風,往往就會對事件的最終結果產生極大的反作用,甚至會直接/間接影響我們做出某些極端行為。
這其實是一種絕望感心理作祟,有相關心理學研究發現,在高考之前做出類似跳樓等極端行為的考生人數要遠遠高於考試之後做出極端行為的人數。
這說明真正影響我們的並不是那個還沒出現的「壞結果」本身,而是在結果來臨之前,被自己的絕望感心理嚇倒了,心裡只剩下一個想法——逃離。
正如很多高考狀元所言,促使Ta們良好發揮的並不是挑燈夜讀的學習習慣和考試技巧,更重要的是考試之前良好的心態建設。
臨近高考要有一顆平常心,拋開一切雜念和煩惱。心理素質的好壞占70%,實力只占30%。
——2000年全國考試山西省文科狀元 楊長湧
總的來說,我覺得父母一直都是給我一個很寬鬆的環境,他們很相信我。所以我只覺得自己必須要考好,結果我考上了北大,而且還考上了全省第一,結果讓他們非常吃驚。
——2002年全國考試四川省文科狀元 楊良松
我父母沒有給我任何壓力,這也是我高考成功的關鍵。
——2004年全國考試陝西省文科狀元 陳玥
中國著名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岳曉東教授曾統計分析過考生考試失敗的原因。在考試中,影響最終成績的有三方面原因:
實力層面,包含智力、天分、學習能力;
技巧層面,包含考試經驗,應試技巧;
心理層面,包含情緒調控、暗示訓練。
其中因為心理原因導致考試失利的考生人數占據了21%,比如考試缺乏激情,在考場中感到心理衰竭、倦怠、心累等,都從不同程度上導致了壞結果的發生。
什麼是考前焦慮?
考前焦慮是人由於面臨考試而產生的一種特徵的心理反應,它是在應試情境刺激下,受個人的認知、評價、個性、特點等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徵的心理反應狀態。
如果你出現以下表現,就要注意考前焦慮的影響:
考前睡不好甚至失眠,或嚴重嗜睡;
考試易發火,很難與人平靜相處;
食慾差,吃東西就胃疼,便秘腹瀉;
感到胸悶、心悸、注意力難以集中;
考試過程中大腦空白,原本熟練掌握的知識點想不起來;
考試過程中出汗、心跳加速,甚至噁心想吐;
如何緩解考前焦慮?
出現上述反應證明你已經陷入了焦慮情緒,但應對考前焦慮的技巧,不是大家慣性思維中的「多放鬆」那麼簡單,而是正念中的「不反應」態度。這裡提到的「不反應」態度即為允許經驗的來來去去,而不需要努力去改變或強求自己消滅它們。
我國北大正念實驗室鄒穎敏博士後團隊發現,對情緒的不反應更有利於降低情緒的影響。與漸進式肌肉放鬆組相比,正念干預組的不反應預測情緒症狀減少的貢獻更大。很可能的原因在於,對當前經驗的不反應,弱化了刺激和習慣性反應之間的聯繫,為適應性反應的出現提供了空間,從而增加認知靈活性,降低了情緒反應帶來的影響。
更通俗地講,我們可以用不反應技巧將我們的大腦想像成一個餐廳,把我們的各種經驗、想法和情緒當成是來這家餐廳消費的客人。
客人來來去去是常事,我們不予以過多關注,它吃完飯也就走了,相反我們對這個客人反應過大甚至是評頭論足或想要消滅這個客人,反而會讓他留下來與我們抗爭到底,耽誤大腦這間餐廳的營業。
「不反應」會讓我們更好的適應考試過程中的理想與不如意,也是接納自己的基礎。
在電影《喬喬兔》結尾中,里爾克有這樣一首詩,在這裡送給大家:
接受每一件會發生的事情,
無論它美麗亦或恐怖,
繼續體驗人生吧,
沒有什麼感覺會是最終章。
在距離高考只有寥寥幾天的日子裡,考生們拼的已經不再是平日裡累積的知識和技巧,而是心理健康狀態的調節,善於運用心理暗示激勵自己發揮的考生往往能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心理暗示(psychological suggestion)指在無抵抗條件下,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以使他的認知、情感、行為按特定的方式活動,暗示可極大地誘發人的潛能,且具有三種效應:
激勵效應——自我相信,自我期許;
歸因效應——「信則靈」,能做有效的成功歸因;
期盼效應——感覺在考場上特別能表現自己,形成一定的自我期盼。
備考心理暗示訓練
語言暗示法
語言暗示是心理暗示的常用方法之一。它以具有哲理性的語句給人以鬥志及美的陶冶。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的暗示作用可極大地激發人的潛能。特別是在催眠狀態下,人的思維活動可以完全受語言暗示的支配。事實上,人類自從有了語言以來,就一直受其暗示作用。如,成語中的「畫餅充飢」等,都是力圖通過語言暗示來改變人們的心境。
丨考試常用的自我暗示
食物暗示法
食物暗示法是通過食用某種特定的食物或飲用某種特定的飲料來起到愉悅情緒、調適心境的作用。用俗話講,這就是圖個吉利,求得心理的安慰。如在桂林市舊靖江王府(現廣西師範大學校園)內,有一眼福泉井,據說當年廣西的科舉考試的士子們為了能奪魁中舉,無不飲用其水,以祈求神靈保佑。
運用食物暗示時,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儘量自己選擇食物暗示的東西,以滿足自己的感覺。
儘量相信自己的感覺,以強化暗示的效果。
儘量選在考試中加以運用,以增強成功體驗。
儘量結合其他暗示,以增強暗示效果。
其實對於考生來講,如果有哪種食物或飲料可以令他增強鬥志,那麼它就應該成為他的首選食物暗示,並不斷運用,鞏固成效。吃什麼、喝什麼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給自己心裡墊個底。
情景暗示法
情景暗示法是通過想像某個特定情景來愉悅情緒,調適心境。情景暗示的畫面可以是熟悉的場所,也可以是生疏的場所,這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它可以令人一想到畫面,就感到情緒振奮,心情愉悅。對於考生來講,如果有哪幅情景可以令他增強鬥志,那麼這個情景就應該成為他的首選暗示情景,並不斷加以運用,以鞏固成效。
運用情景暗示時,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儘量自己選擇情景暗示的畫面,以滿足自己的感覺。
儘量相信自己的感覺,以強化暗示的效果。
儘量選在考試中加以運用,以增強成功體驗。
儘量結合其他暗示,以增強暗示效果。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提出成長型思維(growth-mindset)的概念:經多年研究發現,德韋克發現那些發展得很好的人往往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他們更傾向於相信通過努力、良好的策略、其他人的反饋和幫助,他們的能力可以提高。這就是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更能給人正向激勵
有的人把人生中遇到的每次失敗,都當成經驗的積累,不覺得是打擊,他面對挫折和失敗都是勇往直前的,這也是成長型思維。
我們更應該在高考前培養這種成長型思維方式,把每一次做錯題、每一次模擬考試看成是有所收穫的,這樣更能緩解考前緊張。同時端正對於高考的態度,應該把高考看做是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此外,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艾利斯曾提出過著名的ABC理論,即影響最終情緒和行為結果的,不是直接的誘發事件或環境,而是當事人主觀的想法和信念。你怎麼想,決定了你會怎麼做。所以在考試等重大場合來臨之時,我們自身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艾利斯ABC模型
無論是考試,還是面試、演講、相親等等場合,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地產生了焦慮、緊張情緒,可以嘗試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改變、澄清自己的觀念:
我是否一定要這樣想?
我還可以怎麼想?
既然有比較好的想法,為什麼不那麼想?
丨用蘇格拉底式提問為情緒找到新方向
不要給孩子壓力
每個準備高考的學生,都在忍受著一個煎熬的過程。在這當中,父母要尤其注意不要將自身的焦慮傳染給孩子。其實,絕大部分的家長也都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免不了嘮嘮叨叨的。這樣做會令孩子心煩。
不要懷疑孩子
每個考生都盼望自己能在高考當中表現出色,給家人爭光。由此,他們大多不希望也不需要家人來對他們做過多的提醒。但有不少家長缺乏必要的覺悟,總是想以自己的主觀願望來支配孩子的意志。這樣做令孩子感到不受信任,不被尊重。
不要誤解孩子
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的情緒周期及疲勞反應,有的時候放鬆一下,甚至是放縱一下自己,也是人之常情。但大多數家長都看不到這一塊,他們希望看到孩子一直在學習,而不是一直在休息;由此,家長會情不自禁地管孩子,這種管治,本質上就是不信任和不尊重的表現,這樣做會令孩子感到很委屈。
不要讓考生實現家長未竟的夢想
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的夢想,特別進入21世紀的年輕人,其夢想更是具有時代的特點。但有不少家長,由於自己錯過了上大學的機會,一味要求孩子實現自己當年的求學夢。這樣做會令孩子很有挫敗感。
不要自以為是
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喜樂愛好,這並不是每個家長了如指掌的。到了高考前後,學生的情緒很容易波動煩躁。家長此時憑藉自己的感覺,要求孩子吃這個,做那個,事先也不問問孩子到底喜歡不喜歡。這樣做會令孩子感到很無奈的。
過度的期望會壓制孩子的高級思維
孩子對父母的期望十分敏感,如果父母的期許過高,則意味著把他們逼到了牆角。這會使他們的大腦重新開啟「低級」思維模式,讓他們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而故意做短期利益的事情,甚至欺騙。
壓力會磨滅好奇心
孩子生來就是探索者,但是如果父母只是僵化的給孩子提要求,那麼他們會對很多事物失去興趣,不得不一味的去滿足父母的期望。由於探索行為得不到獎勵,所以它很快就消失了。
持續的憤怒和失望會帶來惡果
拔苗助長還有一個壞處,就是孩子因達不到要求而變得失望、難過,甚至是憤怒。對環境失去控制是有害的,這會導致一種叫做「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並損傷孩子的大腦,習得性無助還會引發抑鬱症。
「我們相信你的能力, 不管你最後考的結果怎麼樣。」
「相信你自己, 不要管別人怎麼說。」
「你肯定能考上大學, 就看你想考上哪個大學。」
「你需要我們做什麼, 儘管說。」
「你不需要我們做什麼,也儘管說。」
「我們養你這麼大, 就希望你這次能給我們長臉。」
「都快要高考了,你還有心思玩?」
「你要是考不上大學, 可別怪我們沒管你。」
「我知道你現在要什麼。」
「我知道你現在不要什麼。」
人生漫長,我們註定會經歷許多重要的場合與事件,它們本身沒有好壞,也並不具備左右我們情緒和行為的能力,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的大腦和心理。
我知道你即將經歷一次重要的場合,高考前夕,我想對你說:
「你,一定是最棒的。」
「我,在未來等你,在好事發生的那一天等你。」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