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乳腺癌病人一定要知道的5個問題

2023年07月28日

- txt下載

從發現乳腺癌乳腺癌到尋求治療,到治療的後續跟進,乳腺癌患者應該知道哪些問題?專家根據臨床經驗,總結了乳腺癌患者最想了解,也是最需要了解的5個問題。
  求醫篇
  (懷疑)得了乳腺癌,去哪裡治
  綜合醫院有腫瘤科(又分內外科)、外科,還有乳腺科、乳腺癌科,腫瘤專科醫院不同科室也會涉及乳腺癌,到底要去哪個科?
  每一位乳腺癌病人,或正擔心得此病的女性進到醫院,需要面臨從診斷到治療的程序,需要影像學(放射科)、超聲(超聲科)、病理(病理科)等檢查,需要手術(外科)、放療(放療科)、化療或者內分泌(內科)等治療。在這個過程,她要求助多少醫生,先後順序又是怎樣?
  許多病人或家屬就醫前都會先上網或者找親友打聽,到底去哪裡治療較好。其實,與其找醫院找科室,不如直接尋找一位乳腺癌治療領域的專科醫生作為首診醫生。在資訊發達、溝通無阻的今天,找這麼一個醫生反而沒那麼難。
  治療先後順序關係到乳腺癌治療策略的制訂,是個很專業的問題,病人當然難以決斷。這時,如果能有一位專業而知識全面的首診醫生,就可以作出判斷並指引病人進行整個治療程序:先去什麼科,接受什麼診療。
  現在一些大的醫院已經越來越趨向於成立一個個疾病中心,乳腺病中心就是例子。這個中心不再像傳統分科一樣隸屬於內外婦科等,而是上述不同科室乳腺癌研究方向的醫生的綜合。這些中心可協調各個科室的工作,為病人制訂合理的診療程序,這樣就診者就不會找不著北。
  就診篇
  我還能活多久
  對於這個屢屢遭遇的問題,醫生往往會說:我不是算命先生。
  醫生並非搪塞。不過,他們就真的完全不知道乳腺癌到底會吞噬病人多少時間嗎?這也未必。在今天,醫生有他們專業的「算命工具」,並非靠掐指一算。「算命」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早前,乳腺癌醫生的「算命工具」比較簡陋,判斷的依據主要是病理分期,如0期一般10年內不復發、不轉移,Ⅰ期10年生存率達九成,到Ⅲ期則可能只有一半,Ⅳ期則可能是5年或更少。
  但這樣「算命」往往不太準確,同樣是Ⅲ期乳腺癌,有些病人接受手術治療和放化療後活得很好,有些病人卻很快復發轉移。所以,也時常有病人在被預測只有短短几個月生存期過後,去質疑醫生的預言不準確。
  現在,醫生的「算命工具」越來越精確,從宏觀到微觀,從全身細微的轉移到分子水平的預測都有涉及。譬如激素受體(ER/PR)和癌基因(如HER-2)檢測,當然也少不了乳腺MRI、PET-CT等影像學手段的輔助。
  這些「算命工具」雖也不能為病人算出一個日期,卻能將乳腺癌病人更細緻地分門別類,相應地,他們也有不同的「命」。如檢測發現HER-2陽性,意味著病人的腫瘤細胞可能長得更快,也有更高的復發風險;所謂「三陰性乳腺癌」(即激素受體、HER-2陰性),則表示具有較高的侵襲性,病理表現主要為浸潤性導管癌,預後也不太好。
  不過,病人能活多久,並不僅僅靠「算」,還要看「治」。即使是上述被指預後不良的三陰性乳腺癌,在傳統化療方案中加入靶向化療藥卡培他濱(希羅達),中位生存期也可明顯提高。
  治療篇
  乳腺癌治療現在那麼先進,為何我還要化療
  種種「算命工具」使得乳腺癌治療真正進入「個體化」時代,手段也不局限於傳統的手術以及放化療。如激素受體陽性者可接受內分泌治療,基因檢測陽性者則可選擇分子靶向治療,這兩者有效且相對溫和,成為乳腺癌內科治療的巨大進展。
  但這並不意味著化療等傳統方法已經「退居二線」,它還是乳腺癌術後輔助治療和轉移性乳腺癌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
  首先,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都比較「挑剔」,並不是對所有乳腺癌病人都有效,如上述檢測都是陰性的病人,效果就不佳,而這時,化療依然是治療的最重要的有效手段。
  而對於許多轉移性乳腺癌病人來說,即使接受過內分泌或者靶向治療,或者正在接受這兩項治療,配合化療也常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譬如一些分子靶向藥物,本身使用效果並不明顯,需要配合卡培他濱等化療藥,才有明顯療效或提高療效。而據德國科隆大學乳腺疾病研究中心哈貝克教授的臨床應用及試驗經驗,卡培他濱是唯一聯合靶向治療卻不會累積毒副作用的化療藥,這一點對於聯合靶向用藥的長期治療非常重要。
  另外,隨著轉移性乳腺癌生存期的延長,耐藥的情況也更多見。不管內分泌治療、新興的靶向治療或者是傳統的化療,都可能出現。這時,仍然需要化療或者化療聯合靶向用藥來繼續治療。上述的卡培他濱,便是原先使用過蒽環類或紫杉類化療出現耐藥時常用的藥物。
  可見,化療在乳腺癌的整個治療過程依然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曾有些乳腺癌病人怨自己「命不好」,患了乳腺癌,卻沒條件接受更先進的治療或者出現耐藥(他們意指內分泌及靶向治療,因兩者相對溫和且多是口服藥)。
  其實,化療藥現也同樣有「比較溫和」的選擇,細胞毒性作用具有靶向性的卡培他濱就是例子。因其很少引起白細胞降低等不良反應,體弱或者年老者也常能承受,而它同樣是口服藥,可以在治療期間調整劑量,保證療效的同時也能控制不良反應。
${FDPageBreak}
  經濟篇
  要花多少錢來治病
  這同樣是一個提問頻率很高而醫生不太願意回答的問題。理由是病情各異,治療方法不同,何況乳腺癌治療中,即使同是化療、內分泌治療,藥物價格也有天壤之別。
  以化療為例,病人做6個療程的化療,全部順利完成,最便宜的方案需要三五千元,而貴的則要8萬~10萬元。
  即使相對經濟的內分泌治療,最便宜的用藥可能一個月只要50元就能完成,但是貴的則要1000多元。
  是不是便宜沒好貨?
  卻也未必。只要是敏感的化療藥並規範使用,最貴的與最便宜的藥的療效,對個體來說並不會有很大的差別,主要差異在於病人的感受不同。
  譬如轉移性乳腺癌化療常用的氟尿嘧啶類藥物,以前用的5-氟尿嘧啶及現在常用的卡培他濱同屬此類,後者是前者的前體物質,兩者在抗腫瘤方面的作用差別不是很大。但後者由於具有選擇性,只作用於腫瘤細胞,不良作用便明顯低於前者,很少出現骨髓抑制、脫髮等不良反應,病人容易接受。
  可見,對於乳腺癌病人來說,許多治療價格都是「有得商量」的,醫生選擇也會考慮病人的經濟情況。不過,要指出的是,藥物價格只能是一個參考依據。再昂貴的靶向治療以及再廉價的內分泌治療,對於不合適的病人也無法發揮作用,標準治療方法還是化療。
  另外,在費用上,病人還必須考慮應付不良反應方面的支出。不同化療方案,如果有白細胞下降造成的感染,處理起來也是一筆大開銷,而且也會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
  學習篇
  我平時應該學些什麼
  理性而積極的病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的確,對疾病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坦然面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平時可了解網絡報刊中關於乳腺癌治療進展、藥物方面的最新資訊,也可以參加病友團體,相互交流治療護理心得,以及相互進行心理調節等。有條件的病人在現有主治醫生之外,可以去尋求第二位專業醫生的看法,這也是國外很推崇的「尋求第二種觀點」,並不意味著對醫生的不信任。
  但必須指出的是,學習並不意味著盲目效仿或自作主張。
  曾有乳腺癌病友從醫藥資訊上了解到化療藥卡培他濱的報道,由於該藥相對於其他化療藥不良反應更小,這使得受不良反應折騰而幾欲放棄治療的該病友欣喜若狂。但她並不是去尋求醫生的幫助,而是試圖通過各種不合理途徑去買藥。殊不知,抗癌藥並不是感冒藥,即使是像卡培他濱這樣相對溫和的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並不高,也一樣需要醫生在充分了解病情及既往治療情況後再選用,盲目試用不僅效果難測,也是危險的。
  另一位病人家屬的做法則聰明得多,同樣看到相關資訊的他,拿著資料找到醫生,並詢問他身體虛弱的母親是否適合該藥。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判斷該藥可使其獲益,但由於其所在小縣城醫院沒有該藥,於是在主治醫生的推薦下,病人到市區醫院就診,因此獲得更加合適的治療。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