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在「尋根」的路上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蘇婷婷
摘要:劉亮程與其他作家不同,他出生於遙遠的西部,他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凝固在一個村莊,因此在表達感情上有點克制,深藏不露。本文將作者的感情路線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追悔中的自責,「真實」中的懷疑,遺失後的虛無。抓住作者的情感核心,沿著作者的「尋根」之路,抽絲剝繭,層層追問,進而抵達作者內心的深處。
關鍵詞:證據;追悔;懷疑;虛無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1-0080
作者劉亮程是二十世紀末崛起的一位散文家,也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後一位散文家。李銳曾評價劉亮程的文字:樸素、沉靜而又博大、豐富。與一般的思鄉散文不同,劉亮程沒有直接地抒發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而是採用一種自述、懷疑、追問的口吻,讀起來句句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使學生潸然淚下。故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逝,面目全非,但作者將之升華為今生今世的證據,反覆地追問人與故鄉的關係。很顯然,這裡的「故鄉」似乎只是作者一個感情的載體。文章中隱隱透露出的對時間流逝的緬懷,物是人非的傷感,需要我們跳出思鄉這個框架,向更高層次的哲學角度升華。
一、追悔中的自責
作者以「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這樣的句式開篇,看似向讀者傾訴自己當時的年幼無知,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東西去告別,言語中透露著作者深深的自責與後悔。他用一支質樸的筆,記錄著他與村莊的對話,或傾訴,或回憶,或表白。「隨便」「還」等字詞更是加深了這種自責的情緒。「草,你要一年年地長下去啊。土牆,你站穩了,千萬不能倒啊。」這種與草商量的口吻,表達了作者殷切的盼望,期盼故鄉的一草一木都要堅強地活下去,越長越茂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厚重的自責,自責自己在擁有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語氣詞從「啊」轉變到「吧」,意象都是些破敗的東西:破瓦片,煙垢和灰,感情進一步升華,在細微之處去表達了那些陪伴了自己的一草一木的深深懷念。感情上是層層遞進,開始是不懂得憐惜,還隨便地破壞那些可以證明自己存在的證據,後來是後悔沒有深情款款地向那些熟悉的東西告別,最後不再奢望,退而求其次,哪怕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塊泥皮的都好,只希望能留下一點「今生今世的證據」。作者痛心疾首地抒發了他對於「證據」認識的發展過程。當作者意識到這些「小草」「破牆圈」「煙垢」等可都是今生今世的證據啊,而這些證據因為自己的不愛惜,自己的不重視以及風雨沖刷,時間流逝等原因不再永遠存在時,作者能不後悔、自責嗎?
二、「真實」中的懷疑
人都有回頭望的習慣,是一種懷舊心理的表現。劉亮程用「今生今世的證據」來命題,一種嶄新的筆法,獨特的思維視角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題目蘊含的懷舊情結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人是有著強烈時間感的動物,他們知道時間的無情,知道人的一生短暫且虛無,你存在的證據最終都將化為灰燼。當「有一天會再沒有人能夠相信過去。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生懷疑。」連用的幾個疑問句顯示作者內心的不確定性,一種迷茫感,作者對行將消失的物證也產生了懷疑。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列舉的證據「虛」與「實」交錯,從「實」的角度看,證據有「院牆」「黑狗」「大紅公雞」等;從「虛」的角度看,「地深處的大風」「一隻大鳥的叫聲」「恆久明亮的月光」等。從另一個角度分析「證據」,可分為「恆久不變,亘古如斯的」和「易受風雨侵蝕,面臨坍圮的」,前者如月光,大風,夕陽等,後者如房舍,院牆,破瓦片等。在這部分,作者用了七個反問來表現自己對以往的一切產生懷疑,又連用六個「真的」,表達失去證據後的無奈。劉亮程認為:「我們對世界人生的認識和理解首先是從這個世界的某件東西開始的。村莊是我進入世界的第一站。」最後一句「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將「證據」升華到能證明對內心生存的更高一個層次。
三、遺失後的虛無
「那時我就知道一個土坑漫長等待的是什麼。」坑在等待什麼,等待著喧鬧後的寂靜,等待大地恢複本真的面貌。「留下的劃痕」烙上人了的印記,證明了人的存在,可是物證又是脆弱的,最終有一天會消亡。劉亮程用「我不知道」「我不懂得」來表達他的懊悔,同時又用了「我知道」「我便清楚」「我早知道」這樣的句式來表達他能理性客觀地面對證據的消亡。或許,物證不重要,人懷念的只是那時在故鄉度過自己童年、青春的自己以及自己生命的意義。
當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步伐不斷加快時,從鄉村到城市,充斥著「改天換地」的熱情,作者的「故鄉」也將日漸消逝。劉亮程曾經說過:「我們沒有宗教,故鄉便成為心靈最後的歸宿。當我們老的時候,有一個最大的願望便是回鄉,葉落歸根……」等人們回過頭看看自己的以往,發現故土已不再,便產生強烈的危機感,產生一種失「根」的感覺,靈魂漂泊無所依,開始本能性的尋找一份安慰,想找出證明自己生命意義的「證據」。牧歌在闡釋劉亮程的「鄉土哲學」時說「(劉亮程的)鄉土哲學的最大特色是有一條巨大的根系,這條根系是連著人性的,甚至滲透著某種宗教氣息」他用充滿詩性和哲理的語言建構起他精神的家園,在這看似波瀾不驚,樸實無華的文字下面卻是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
本文的最後一句話:「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邁上了虛無之途。」值得細細思量,何謂「虛無」,為何又是「踏踏實實」,家已廢失,何以歸家,這家只能是心靈的家園。生命的意義並非在於結果,而結果未必就是你當初想追尋的那個意義,真正的意義在於過程。尋找證據就是一個尋「根」的過程,堅守著一個最本真的自己,不要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沉淪,最終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那麼,精神的家園就不會荒蕪了。
參考文獻:
[1] 劉亮程.對一個村莊的認識[J].作家,1997(2).
[2] 儲春霞.今生今世的證據情感線索探究[J].現代語文,2006(6).
[3] 劉亮程.風中的院門[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浙江省文成中學   325300)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