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堅持新發展理念 加快推進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發展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辛國榮
生物醫藥產業被譽為「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是近10年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重慶市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將其列入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重慶市市長唐良智同志多次調研指導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發展。重慶市巴南區紮實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全力建設長江上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生物城(以下簡稱「生物城」)。近3年來,巴南區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占全市的67%,獲批臨床的創新藥物數量占全市的60%。巴南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成為全市唯一由國家發改委確定的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
一、堅持創新驅動,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崛起
(一)把握戰略機遇,強化頂層設計
隨著「中國製造2025」「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的實施,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全市「4+1醫藥產業集聚區」戰略推動下,巴南區編制完成園區控制性規劃,按照生物醫藥產業園、醫療器械產業園和健康服務產業園的功能分區,著力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產業高地。2017年11月,重慶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授牌「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2018年8月,市政府支持建設「重慶國際生物城」。3年間,生物城已完成投資380億元,園區面積拓展至6.8平方公里。到2025年產值將超600億元,成為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業的主要承載地。
(二)明確產業方向,強化補鏈延鏈
瞄準蓬勃發展的生物藥領域,編制完成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構建以生物藥為核心,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為特色,以專業研發服務為主軸的「1+3+N」產業體系。通過龍頭引領和集群培育,智睿生物、日本參天、美國Athenex、四川新綠色等59個高精尖項目相繼落戶,生物城已成為重慶市產業聚集度最高、門類最全、要素最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地。
(三)打造創新平台,強化產品研發
藥品研發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靈魂。生物城從創立之初就注重創新能力建設,建成了以智睿生物研發孵化中心、北大醫療創新谷(重慶)為代表的創新研發平台,著力推進藥品研發和試驗。目前,「打一針管一周」的長效胰島素產品作為一類新藥,已在全市率先取得臨床批件。智翔金泰重組全人源抗EGFR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已取得全市首個一類新藥臨床批件,治療晚期腫瘤臨床試驗正在有序推進。國產9價宮頸癌疫苗三期臨床進程加快,有望成為國內首個同類產品的進口替代品,價格約比進口產品低30%。口服紫杉醇製劑已完成國外臨床試驗,國內已取得國家藥監局的臨床批准,將在生物城量產、在全球銷售。
二、堅持協調聯動,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能
(一)三級密切聯動,科學高效推動
在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聯繫會議制度,相關市級部門和區委、區政府統籌推動下,產業發展形成自上而下、逐級推動、屬地承接的良好態勢。巴南區設立了工業商貿管委會,成立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部署推動規劃落地、政策落地、項目落地、服務落地。將重慶麻柳沿江開發區公司更名為重慶國際生物城公司,高效推進土地開發、工程建設、人才引進、項目服務等事項。近3年,累計出讓土地670餘畝,建設公用項目20餘個。
(二)多重政策催化,產業蓄勢發力
生物醫藥產業屬於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產業,發展初期必要的政策引導至關重要。巴南區積極對接落實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政策,立足實際制定《巴南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區財政每年投入3000萬元,在團隊落戶、人才保障、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上市孵化等方面傾斜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近3年,累計彙集產業引導發展資金6.9億元,創新研發投入2.6億元,32個產業項目和20餘個研發項目直接獲益,生物城產業投資和工業產值連續3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長。
(三)健全服務機制,優化營商環境
建立招商項目落地服務機制,通過落地手續全程代辦、優惠政策對接落實等措施不斷提高招商和項目建設效率,累計為企業代辦建設手續、申請經營證照500餘項,產業項目落地用時縮短至45天,其中投資占地115畝、建設面積5萬平方米的博唯生物項目一期僅用時14個月建成投用,創下巴南生物醫藥項目建設最快紀錄。建立產品試驗量產跟蹤服務機制,在GMP認證、新藥註冊、高新技術企業及項目申報等方面做好企業跟蹤對接,幫助企業獲得臨床批件8個,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48個。
三、堅持綠色推動,加快共建宜居宜業園區
(一)共建生態園區,推進綠色發展
加快編制環境評價規劃,規劃布局長江生態岸線、棟青濕地中心公園、雨水收集走廊等「一江、兩心、三廊」生態功能性項目,新建防洪護岸8.1公里,恢復生態綠地5.2萬平方米。嚴守長江沿線「1公里」「5公里」生態紅線,嚴把環保准入關口,優化產業布局,嚴禁重污染、高能耗企業和精細化工、原料藥等項目落戶。加快環保設施建設,建成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專業化污水處理廠2座,企業污水、廢氣處理設施38個,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
(二)共建節能園區,推進集約發展
堅定推進節能、降耗、減排、餘熱綜合利用等低碳發展模式,加快完善與產業項目息息相關的供電、水源、蒸汽等配套設施。建成西南地區首個冷、電、生活熱水集中供應的分布式能源系統,供熱能力34.2萬噸/日,依託入駐企業建成熱電聯產「熱島」系統,每年供應0.98 MPa飽和蒸汽144萬噸。按照產業發展需要,集中布局水、電、氣供給設施,每日供給能力分別達到2.6萬噸、70萬立方米和76萬千瓦時。建立土地集約利用機制,用地指標向發展快、特色突出、用地集約節約的項目傾斜,收回供而未用土地460餘畝。
(三)共建宜居園區,推進融合發展
著力打造「30分鐘直達機場、20分鐘直達果園港」交通體系建設,先後建成麻柳大道、天池大道等20公里交通路網,與G50S、G69高速、南兩高速、鐵路東環線、渝萬高鐵等實現無縫銜接。開通公交線路20條,1小時通達渝中解放碑、南岸茶園、江北觀音橋等地。推動生物城與鎮域配套共建共享,通過資金打捆、項目打捆,新建一批教育、醫療、市政基礎設施等民生項目,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木洞古鎮、江中島嶼,促進產業與城市、傳統文化與醫藥產業融合發展。
四、堅持開放帶動,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一)加強交流合作,注重優勢互補
組團參加中國進博會、重慶智博會,高標準承辦中國醫藥峰會、重慶醫藥高峰論壇等大型展會,建立資本機構、行業協會、醫藥展會等多個開放合作平台,適時推廣生物城要素成本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平台區位優勢和政策疊加優勢,成功引進科瑞製藥、錢康復等項目落地。加強「校城」合作,與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團隊推進共建生物醫藥研發中心、實驗室、開展成果產業化合作等,建成重慶市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平台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平台。加強「醫城」合作,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有序開展國產人源IL-17A單抗等新藥臨床試驗。
(二)加強招才引智,注重聚才用智
制定《「菁英計劃」高層次創新人才激勵辦法》《人才專項資金激勵辦法》等引才政策,設立1300萬元專項資金,通過成果激勵、專項補貼、配偶子女落戶等措施,先後引進博士研究生等65名、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22名。注重引進學科專業人才參與生物城建設,從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第三軍醫大學等高校引進專業人才入職公司中高層,著力提升管理團隊專業化水平。成功舉辦生物醫藥雙創英才項目對接會,涉及醫療器械、生物檢測、精準醫療等細分領域的21個項目參與路演,粉末膠原縫合線、DNA複製調控與生物醫學開發等7個項目團隊意向落戶。
五、堅持共享互動,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一)建設全生態鏈,推動平台共享
注重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搭建生物藥、化學藥、醫療器械一體化共享平台。建成美萊德動物試驗平台、宸安生物中試平台等一批共享平台,形成臨床前研究服務體系,累計承接抗腫瘤、宮頸癌、白血病、哮喘等10種治療新藥研發項目,開展體外評價、生物分析等公共服務項目近50項。加強全球知名CDMO企業招商工作,推動高質量CDMO項目落地生物城,加速構建高端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外包體系,著力打造先進代工產業集群。
(二)加強五方合作,實現模式共享
搶抓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攜手上海張江藥谷、武漢光谷生物城、江蘇泰州生物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打造長江經濟帶生物產業聯盟,布局國家級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形成全國範圍內的醫研企一體化合作模式,有力推動各方優質資源整合共享、關鍵技術互補共建和研發成果轉化共用。通過「五方合作」,博唯生物、智翔金泰等一批在市外完成研發的新藥項目順利落戶生物城,快速進入生產環節,有效實現高端創新研發和高效規模生產的良性互補,形成了東西聯動、共同發展、共享機遇的良好態勢。
(三)構建產業基金,實現資金共享
注重資本與項目的聯動,在項目產業化的同時,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共建產業基金等方式,支持企業產品創新、成果轉化和市場開拓。建立了規模近10億元的植恩、杏融等產業基金,重點支持新藥研發和成果轉化,投資研發項目46項,70餘個臨床價值高、市場規模和前景好的生物醫藥品種加快實現「重慶造」。與通和毓承等國內頂尖醫藥專業基金公司合作,通過資本引導招商,在藥品上市持有人制度試點下,通過投資持牌項目,保障項目落地並加快產品產業化。未來5年,生物城將有10餘個產品上市銷售,到2030年達產產值將超千億元。
作者: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馬 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