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人教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2023年08月21日

- txt下載

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寫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一起看看人教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查閱!
人教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2.揣摩文中寫景的妙處.
3. 理清文章層次結構,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4. 感悟生命的永恆。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l)學會揣摩文中寫景的妙處。
(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時事體會)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寫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人,應當趕快生活。"同學們,你們知道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嗎?今天我們學的這兩篇短文就是談生命問題,讀後必將加深對生命意識的領悟的。
三、指導學生閱讀預習提示,了解課文的背景,釋題。
"紫藤蘿"亦稱"紫藤"、"朱藤"、"藤蘿",豆科,羽狀複葉,春季開花,蝶形花冠,青紫色,總狀花序,產於我國中部,供觀賞,花、種、子供食用。
四、指導自學課文,梳理全文結構。(目標3)
作者如何在花瀑前,將心中的悲痛焦慮化為精神寧靜.感悟生命的永恆的,同學們把課文仔細讀一遍。
要求:
1.讀不準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義。
2.把你認為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
3.文中從欣賞紫藤蘿寫到回憶紫藤蘿,再思索到人生。讀後分段。
4.提出自己閱讀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討論、交流、明確:
迸 濺 虯 釀
分段:
第1--6節:看花(第一段)。
第7一9節:憶花(第二段)。
第10-11節:悟花(第三段)。
五、講讀示範,引導學生領會抓住描寫對象特徵細緻描繪的特點。(目標2)
1.文章的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從側面烘托出紫藤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麗,也引出下文,照應結尾。
2.從第2節開始,作者開始正面描寫紫藤花了,描繪非常形象、優美,同學們讀2、3、4、5、6節,要求讀順暢。讀後:
①按順序說說描寫的對象。
②說說描寫的角度和方法。
同學交流後,教師講述:
這6節文字依次描寫了花瀑、花穩、花朵。
從描繪的形象看,作者先從所見的整體著筆,'"只見一片輝煌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將花瀑擬人化,使靜態變為動態,讚美花繁花盛,如盛裝少女歡歌笑語,生趣盎然。再按照視線所及,從局部著筆,細寫每一朵花,像"帆".如"艙","船艙鼓鼓的""像忍俊不禁的笑容"。進而提出花中"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的問題,這便寫出花不僅生機勃勃.而且還具有神話般的美麗。
從描繪的顏色看,仍是先寫整體,"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條幅".再寫局部"上深下淺,好像紫色的沉澱",作者著力描寫紫色是因為紫色是深沉的,象徵著生命的永恆。
再從描繪的神態看,寫花兒一串串"挨著"、"擠著",花兒彼此"推著、擠著","叫著""嚷嚷""我在開花!""我在開花!",以擬人手法寫出花的童稚般的歡樂,讓人覺得花在驕傲而坦蕩地為自己美麗的存在而歡笑嘻鬧。再從這幾個小節運用的修辭手法看,大量運用了比喻和擬人。以"瀑"為比喻,讚美花之茂與繁.以"歡笑"、"挑逗"等擬人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靈氣,這樣將比喻、擬人交替使用的還有用"帆"、"艙"喻花朵外形,用"忍俊不禁"擬花朵的情態,生動而形象地傳達出花朵美麗嬌媚的特徵。這是作者具有豐富的想像力的表現,我們要學習作者善於觀察、善於想像、善於描繪的這種能力。
六、獨立分析、評論第二段。
下面的"憶花"部分,請同學們自己欣賞、分析.賞析時要注意:
弄清描寫順序、角度、語言,重點分析一兩個精彩的句子,談體會。
學生髮表意見後,點撥:
作者在這段中依次寫了"賞花的感受"、"憶花的劫難"、"頌花的生機"。
作者是從自己品花的習慣說起,從"不摘花"而"凝望",品味心靈的感受。
花瀑在心上"流過",實為作者在心靈中感受花瀑的精神內涵.由於花爆表現出的生命力使她一點一點的從對小弟的病的焦慮、悲痛中平靜下來,這花不僅色彩、它的芳香也似乎是淺色,將作者籠罩在寧靜的喜悅中,於是自然憶起舊日的紫藤蘿,再目睹今日的紫藤蘿,更深刻地感到隨人世變遷的受苦受難的紫藤蘿在歷盡劫難後的勃勃生機,實際上反映了作者經歷劫難後對生命的認識。
七、閱讀第三段,思考回答:
這段的主要內容和表露的感情。
這段的寫作特點。
教師點撥:
文章在這段點明了主旨:"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原來使紫藤花如此美麗而繁盛的"仙露瓊漿"就是"生命的酒釀"。讀這段,我們要體會到人開如花,劫難總要被幸福戰勝,時代的洪流總會沖走不快。只要加快腳步,鼓足生命的勇氣前進,你便會是那燦爛瀑布中的一朵浪花。結尾句深化了主旨,又照應開頭,使全文渾然一體,耐人尋味。
八、學生誦讀全文,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感情,與第一課《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對比,思考這三篇課文的異同。
學生評述,教師點撥:
這三篇文章的主旨都寫對人的生命的思考,對人生的體驗,對生命的領悟。都是散文。但前兩篇文章的題目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而《紫藤蘿瀑布》一文的題目卻只表達文章描述的對象,不反映文章的主旨。就其內容而言,《敬畏生命》重在抒情,揭示人洞察到的生命本質,《熱愛生命》重在說理,告訴人們怎樣對待生命。《紫藤蘿瀑布》是托物喻理,明寫紫藤蘿的生機勃勃,實為歌頌生命。這種托物喻理的文章就是將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具體的淺顯的常見的物中。因為它具體,可使讀者感知,因為它淺顯,最易為讀者了解。
寫托物喻理的文章首先要選准物,顯示物與理之間的聯繫。如本課作者抓住紫藤蘿的盛開這麼一件小事,將它和十年動亂那一特定的歷史時期聯繫起來,從而使小題材具有了深刻而廣闊的社會意義,抒發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歷史長河迂迴曲折而終將前進的感慨。
九、小結
本文寫作者偶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心中的悲痛焦慮化為精神的寧靜,感悟到生命的永恆,讚美了生命的頑強和美好。(中心思想)
十、布置作業
A、完成練習一。
B、完成練習二。
C、根據課文內容,寫寫對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機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理解。
十一、說課精要:通過雙體互促、小組交流的的教學方式,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
十二、教學結構:導入--釋題--自學指導--提問--討論--自由發表意見--小結。
十三、教學後記:
人教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設想
教學本文,宜把誦讀作為教學重點,默讀以疏通其文,朗讀以領悟其妙。本文內容比較淺顯,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引導。要求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流暢地複述課文內容,從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於本文是學生入校後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課前可安排預習。
教學目標
1.背誦,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一一「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點、難點
理解文言詞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方法
傳統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覆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課文內容: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矯正自己在朗讀上諸如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後進一步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在內容的理解上,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難點問題可採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合作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教學手段
錄音機、投影儀。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掃除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2.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對世界,他們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過家家」遊戲,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媽媽,有的當孩子。有句兒歌唱道(教師唱):「小板凳啊擺一排,小朋友們坐上來啊坐上來。我當司機把車開啊,我當司機把車開。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鳴一一。「看,小板凳排起來就成了火車了。多有趣!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
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字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二)板書課題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作品,作者簡介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趣事》。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
(五)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習以點撥和指導。對學生的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
以下內容應出示投影儀或彩屏顯示。
1.檢查預習,讓學生試著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讀一讀,寫一寫。
童稚(zhì)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áng)鶴唳(lì)雲端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土礫(lì)壑(hè)龐(pá)然大物蝦(há)蟆(ma)
2.認真默課文,仔細揣摩課文內容,試著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2)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6)果如鶴唳雲端。(唳,鳥鳴。)
(7)凸者為丘,凹者為壑。,(丘,山丘。壑,山溝。)
(8)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9)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於,在。)
(1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之,指蚊子。)
(12)徐噴以煙。(以,用。)
(13)使之沖煙而飛鳴。(之,蚊子。)
(14)蹲其身,使與台齊。(其,自己。)
(15)以草為林。(以,把。)
(16)神遊其中。(其中,這裡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被。)
(18)驅之別院。(之,它。指癩蛤蟆。)
3.在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試著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台齊。
(8)見/二蟲鬥草間。
4.聯繫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心裡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2)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3)蹲其身,使與台齊。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齊平。)
(4)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遊覽。)
(5)見二蟲鬥草間。
([我]看到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6)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二、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和練習」第二題。
2.寫一個複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3.思考題:課文中所說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
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
2.認識「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及時給予賞識和激勵性評價。
1.依據提綱,複述課文內容。
2.背誦課文。
3.口頭翻譯。
二、研讀欣賞
(一)教師導學
1.同學們,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
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2.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明確: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鶴舞於空中」。
(2)把草叢、蟲蚊、土礫比作森林、野獸、丘壑。
(3)觀「二蟲鬥草間」,懲治癩蛤蜞。
(二)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1.參考註解,試說說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明確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2.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
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板書或彩屏顯示(主要列舉前兩件事):
自然景物思維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群鶴舞空怡然稱快
草叢、蟲蚊、土礫聯想和想像森林、野獸、丘壑怡然自得
癩始蟆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大快人心(鞭打、驅趕)
三、體驗反思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討論: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明確:
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3.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四、多角度思考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始蟆處死?
參考答案(不求一致):
1.珍惜生命。
2.處置有度。
3.不忍心。
五、布置作業
人教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的
1.掌握課文寫景特點: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2.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3.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體會語言中蘊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熱愛春天,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狀物抓住特徵,寫景注意層次。
以上教學重點中,第一點與第二點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方法之一:"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出理由;其次是師生相互質疑。
讓學生評述課文,這無疑是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有反覆讀,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紹給大家,這既是思維的訓練,又是說話的訓練。
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形成多維態勢的交流,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可借用音響媒體,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如果有條件,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提供冬春比較的畫面。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步驟·方案一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這樣導入課文有如下作用:①幫助學生回憶獲得春天時的美好感受,為課文教學做情感的鋪墊;②輕鬆自然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解題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讚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作者是我國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於1898年,逝世於1948年,"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記錄著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後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後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民主戰士李公朴、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__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醞釀(yùnniàng) 應和(hè) 籠(lǒng)著一層薄(bó)煙
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
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著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後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塗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
B.整體感知:熟讀課文,分析結構。
結合課後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畫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設計說明:1.擴大識字量,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鋪平道路;2.讓學生熟讀課文,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其目的在於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
2.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設計說明:1.培養默讀習慣;2.讓學生"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解決教學重點(難點)一。該設計要求老師必須具有教學機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的問題應儘量讓同學自己解決,學生需要時,老師給予點撥)
學生不懂詞句舉例:
①為什麼用兩個"盼望著"?(體現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如果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說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艷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艷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濛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緻,整個空間瀰漫著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著,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裡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麼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裡,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裡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後解決)
3.齊聲朗讀課文。
要求:①加深對文中形象而生動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節奏,讀出熱愛讚美的感情。
(設計說明:①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②讓學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有助於對課文的整體理解,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
4.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設計說明:①讓學生加深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績,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
四、布置作業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