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明代先賢和沙溪的淵緣

2023年08月26日

- txt下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諸笑談中。」這首《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讓華人盪氣迴腸,意味無窮,對人生、世道的蒼桑感悟是如此舉重若輕、渾然大氣……,據說作者就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
楊慎(1488~1559年),字用修,號升庵,成都新都人,1511年,年僅23歲考中狀元,官授翰林院修撰,1524年他因嘉靖皇帝父母名分的「大禮議之爭」而得罪嘉靖皇帝,謫戍到雲南永昌郡(今保山),雖精神上飽受壓抑,但他毅力堅強,一生刻苦學習,勤於著述100餘種,讚譽為「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滇第一」,「楊用修為人,才高學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楊升庵一生聰明正直,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勇斗邪惡,他說「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受到雲南人民的崇敬和喜愛,楊狀元在昆明、保山、大理的傳說故事很多,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明嘉靖庚寅(1530年)年春,楊升庵回四川葬父返回永昌,親人生離死別,情緒低落,途經大理時,大理才子李元陽知他內心憂傷,便邀他同游大理勝景,一起散散心,來撫慰他心裡的傷痛,倆位翰林院的大才子沿途吟詩作對,留下許多描繪大理山河勝景的詩文,直到今天的文人還津津樂道。李元陽(1497~1580年),字仁甫,號中溪,雲南大理人,嘉靖五(1526年)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因仗義執言,受同僚排擠,藉故回歸大理,被譽為「史上白族第一文人」、「理學巨儒」。話說倆大才子來到了沙溪古鎮,沙溪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自唐朝以來一直很興盛,進入古鎮興教寺,恰逢寺內兩棵海棠盛放,花氣襲人,艷麗而不嬌媚,升庵眼前一亮,十分喜愛,聯想自己又大為感慨,就揮毫題壁:兩樹繁花占上春,多情誰是惜芳人;金華一朵千金價,肯信空山委路塵。李元陽看他憂傷心情難以好轉,便連對兩首來慰籍升庵:意濃姿淡浣新紅,山館相逢二月中;區別要君重著眼,野桃籬杏爛成叢。國色名花委路旁,今年花比去年芳;莫言空谷知音少,也有題詩玉署郎。興教寺乃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寺院,大殿內供有《五方佛》,有《南無降魔釋迦如來會》、《迦邏大佛母》等二十餘幅精美壁畫,信仰阿吒力的李元陽便見機用佛理來勸慰升庵。
升庵和中溪離開興教寺之後,前往古鎮西北坡的「南天瑰寶」石鐘山石窟,石鐘山石窟是南詔國、大理國佛教密宗阿吒力的朝佛聖山,這裡有佛、菩薩、明王、護法、南詔王、母陰、梵僧、波斯武士等內容豐富、獨特的密教曼陀羅(佛壇)並排供奉,楊升庵也是大開眼界,心情大好,聽石鐘寺的和尚說:「石鐘寺北面有一天然巨石,形狀如牛,也值得一觀」。兩人遊興正濃,便邀請老和尚引路一同前往,爬到石鐘寺對面,見山勢雄偉,奇石開花,有一巨石酷似雄獅蹲臥於石窟崖頂,不吼自威,真乃佛法無邊也……。幾個人氣喘吁吁攀爬到了石窟崖頂,登高遠望對面的「觀音岩」石窟,又別有一番景象,仿佛是人間仙境, 真是「誰雲宇內無西竺,始信人間有洞天」,李元陽甚是激動,爬到獅子頭頂刻字題名「獅子岩,中溪」。幾個人感慨一番,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一山澗處,有一巨石橫臥山間,有頭、有角、有尾,活像一頭大水牛,大家指指點點,贊口不絕,楊升庵也左看右看,幾天來,從蒼山洱海到石鐘山,與李元陽一路遊玩,吟詩作對,又有佛法點悟,心有所得,便揮筆寫下膾炙人口的《石牛詩》:怪石生來恰似牛,不知經歷幾千秋?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打渾身似汗流。牧童吹笛難入耳,耕夫任鞭不回頭;只因鼻上無繩系,天地為牢夜不收。李元陽看出他已經想開,他是以石牛自喻,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由洒脫的生活,看來是不會向皇帝低頭認錯,回到京城做官了,真是不枉此行也,甚是歡喜,倆人在石鐘山題了10多副對聯才離去。
事隔32(1562年)年後,已經65歲高齡的李元陽重遊沙溪古鎮和石鐘山石窟時,甚是懷念楊升庵,感慨二人同游石寶山時,相知相惜,吟詩作賦,是何等暢快,可嘆歲月匆匆,轉眼之間升庵已成故人,又在興教寺題詩兩首:太史成都楊滴仙,昔游同賦海棠篇;今日重來花樹老,回首春風三十年。三十年中人事改,升庵垠溪皆不在,縱然拈筆更題詩,山水蕭條失光彩。在石鐘寺題詩:劍海西來石寶山,凌風千仞猿猱攀;岩唇往往構飛閣,崖窟層層可閉寰;恍疑片雲天上落,五丁把住留人間;霜痕雨溜石色古,璆琳琅玕何足數;老藤穿石掛虛空,欲墮不墮寒人股。來到獅子關石窟崖,看到上次與升庵一起來時刻的字,頗為感慨,此去不復返,作為密宗阿吒力教徒李元陽,對聖山、石窟依依不捨,於是攀上懸壁,又題字「嘉靖壬戌翰林庶吉士中溪李元陽同游五人過獅子關」。後又整理成《石寶山記》。
直到清乾隆57(1792年)年,被譽為「國士」的大理荔扉師範來到興教寺,兩棵海常早已不見,但牆上的海棠詩還在,物是人非,睹物思賢,亦題詩兩首於牆:盈盈絕世無雙種,落落空山古道旁;曾有詩人天上至,梅林捉筆互平章。名花委去知何日,譜入新詞永不磨;好語溪南諸秀士,重培佳樹得春多。到清咸豐年間,牆上的詩詞因年代已久,風雨剝蝕,字跡模糊不清,寺登街秀才尹樂道等人把牆上的字木刻成橫匾,懸掛於興教寺大殿外檐下,供人瞻仰,文化大革命期間,興教寺內佛像等已遭到破壞,有心人便把橫匾悄悄取下,並送到石窟文物保護所倖存至今。
倆位才子來沙溪的故事,一直是沙溪茶馬古鎮上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但沒有記錄到文獻書籍中,簡記此文以對倆位先賢的敬仰和懷念!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