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集成創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1)論文

2023年08月26日

- txt下載

城市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化的背景下面臨巨大的挑戰,為保證城市的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城市創新體系,從而進行不斷的創新。城市集成創新是高層次的創新形式,對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熊彼特在提出創新的初始定義時就認為創新是一個系統總體的概念,但是一般的創新理論認為,更高層次的集成即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是由分化走向融合的趨勢,這是在美國學者納爾遜和溫特提出創新進化論後出現的觀點。納爾遜和溫特在生物進化理論的啟示下,通過對創新過程的機理研究,創立了創新進化論這一獨特新穎的理論分支,它推動了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融合,使得人們對於創新理論的研究又開始向熊彼特的初始定義回歸,即認為創新是一個系統總體的概念,它包括生產、經營、管理、組織等方面的內容。
當然,這種整合性的回歸併不是簡單的定義回復,而是分析研究基礎上的一種更高層次的統一。此後,許多學者如弗里曼(Freeman)、多西等在更廣的範圍開展了技術、組織、制度、管理、文化的綜合性創新研究,從而促使創新管理的集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集成的思想和原理逐漸在科技管理實踐中得到推廣和應用。
但是,在創新管理領域中,完整的集成概念被認為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Iansiti教授1998年在《Technology Integration》一書中首先提出。集成創新的概念提出後很快成為研究與實踐的熱點。
目前對集成創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層面和產業層面上,而城市角度的研究成果比較少,本文根據集成創新理論和城市系統的特點對城市集成創新進行擴展研究。 城市集成創新概述 城市創新系統作為國家創新系統與企業創新系統的中間環節,它的集成創新形式和企業集成創新不同,本文從城市層次對集成實現機制、集成內容和集成平台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城市集成創新的實現機制 創新機制理論主要是針對技術創新的產生過程,主要有希克斯誘導創新論、羅森堡瓶頸誘導論、「需要-資源」假說等,這些理論認為技術創新的產生源於某種不協調。我國學者趙黎明等(2002)認為,城市創新系統中各種創新也來自於系統內部的不協調,但這種不協調不再是產生要素的不協調,而是創新系統內技術、知識、制度、服務等因素髮展的不協調。
這種不協調來自競爭,從城市層次來看,創新的動力來自個體(團體)追逐利益的競爭行為,包括城市間的競爭和城市內部的競爭。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間的競爭導致城市間的不協調,形成城市的擠壓效應,同時在城市內部由於競爭的存在也形成內部的擠壓效應,形成創新的推動力。
而實現城市集成創新的機制是集群學習。集群學習概念是歐洲區域創新環境研究小組(GREMI) 的學者們在研究歐洲高新產業區的過程中提出來的,其本意是產業區(集群) 內的成員企業為了應付技術不確定性的挑戰而協調行動,本質上是知識空間轉移的一種有效載體 。
而魏江等(2002)認為,集群學習的關鍵特徵有三點:一是學習主體的多元性,二是實施中的協調性,三是利益上的互惠性。協調性是集成創新的重要條件,沒有協調就不能實現集群學習,集成創新就沒有基礎。
利益上的互惠性是城市集成創新可以持續的重要條件,城市集成創新的動力來源於「擠壓效應」,而「擠壓效應」來源於人們追逐利益的競爭行為,沒有利益上的互惠就沒有持續的集群學習,也就沒有集成創新的持續性。集群學習有兩種類型,一是縱向學習,以某種價值鏈連接的前後環節之間的學習;二是同一價值環節橫向的學習,即同行之間的學習。
集群學習不但可以確定集成創新的方向,同時也是各個創新組織知識資源的準備,可為集成創新提供協調與合作的基礎。集群學習需要企業外的其它組織、政府的參與,形成城市集成創新組織基礎。
(二)城市集成創新的主要內容 在研究企業集成創新時江輝和陳勁(2000)認為,集成創新是技術集成加知識集成加組織集成,陳勁則認為集成創新包括戰略集成、知識集成和組織集成三個層次。結合城市發展的特點,本文認為城市集成創新包括戰略集成、知識集成、制度集成三方面。
城市戰略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它包括經濟發展戰略、社會發展戰略、環境戰略,每個戰略體系又分為不同的層次,如城市經濟發展戰略、城市產業群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等。戰略集成創新是城市集成創新的前提和其它集成創新的評價標準。
城市集成創新首先應進行縱向戰略集成創新和橫向集成創新,例如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既要在經濟系統內進行一體化集成,又要考慮城市社會發展、環境發展戰略,進行橫向集成。城市集成創新的結果評價應以城市發展戰略作為評價標準。
集群學習是城市集成創新的實現機制,知識集成是城市集成的核心和基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都是通過知識創新來完成,通過知識的創新來表達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集成創新被認為是第二代知識管理。
張保明認為(2002)集成創新中的「集成」,應當是與知識創新全過程匹配的「集成」,是通過體制創新使參與知識創新的各要素能集合為一個利益主體的「集成」,即它不僅是指不同學科和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的集成,而是在更廣泛意義上的「集成」,也就是說,它應當是一種集「研究開發、人才教育、知識轉移」為一體的「集成」。城市創新系統的制度創新是指改進現有的制度安排或引入一種全新的制度以提高效率,安排和協調經濟主體利益間的關係,有效刺激與規範經濟主體的行為,進而有效地創造、改進、擴散知識和技術,保證城市創新系統取得更好的績效,進而保證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研究珠三角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制度創新分析中,宋棟認為制度創新是一個由政策層次、組織層次和操作層次的互動構架而成的過程。在政策層次上,主要是形成對經濟體制轉換的一般認識及重大的戰略決策和方針。
在組織層次上,主要是確定實現上述戰略決策的基本原則及政策措施。在操作層次上,主要是實施經濟體制轉換的創新活動 。
制度集成創新是城市集成創新的保證,新制度經濟學派認為經濟增長的原因在於人們為減少交易成本而建立的制度,制度創新決定技術創新,好的制度選擇會促進技術創新,不好的制度選擇會將技術創新引離經濟發展的軌道或扼制技術創新。制度是約束人們社會、經濟和政治行為的一系列規則,這些規則必須進行集成,其它集成才能順利進行。
(三)城市集成創新平台 集成平台就是為集成創新要素提供支撐和運行基礎的軟硬環境,是進行集成運作的載體。集成創新是建立在一定的平台上,從城市層次看這些平台包括: 1.網絡平台。
網絡既是城市集成創新的結果也是城市集成的支撐平台。城市集成創新的結果是個體組織聯繫網絡化,網絡化可以使集成創新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反應更敏捷、發揮的潛力更大。
同時,網絡化使城市動態集成創新成為可能,網絡是城市集成創新的重要支撐平台。網絡化意味著個體組織處於普遍聯繫之中,使個體組織不再依賴於自身內部的資源,而是更多的利用個體組織之外,蘊含於有形和無形的網絡之中的資源,它們共享資源、相互學習、交流和模仿。
2.城市產業群。產業群是為了獲得新的和互補的技術、從互補資產和知識利用的結合中獲得收益、加快學習過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製造)市場中的進入壁壘、取得協同經濟效果、分散創新所帶來的風險,關聯性很強的企業(包括專業供應商)、知識產生機構(大學、研究機構、工程公司)、中介機構和顧客通過一個附加值產生鏈相互聯繫形成了網絡,這種網絡就是產業群。
產業集群是產業發展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地緣現象,它是城市的重要經濟基礎和競爭優勢。集聚在城市區域的產業群集成創新對城市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城市集成創新的基礎。
從城市層次來看,城市的各個個體組織的集成創新都應建立在特定的產業群組織的基礎上,以增加產業群系統價值為目標,以特定的產業群為集成創新支撐平台。 3.文化平台。
城市集成創新是在特定的城市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中進行的。城市集成創新文化平台包括物質文化層次、制度文化層次和精神文化層次。
無論是從哪一層面上看,城市文化決定城市集成創新的發生、過程和結果。城市的物質文化是城市集成創新的資源條件,是創新文化的表現層次。
城市制度文化是集成創新的激勵機制和保證,是城市集成創新能發生和持續的重要條件。城市精神決定集成創新精神、活力和效率,是城市創新文化的內核。
總之,這三個支撐平台反映了城市的三大結構形態,即城市空間形態、生產形態、文化結構形態。 集成創新促進城市系統整合 從系統論角度看,集成是指相對於各自獨立的組成部分進行匯總或組合而形成的一個整體,以及由此產生的規模效應、群聚效應。
從一般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要素(單元、子系統)集合成為一個有機系統,這種集合不是要素之間的簡單相加,而是要素之間的有機結合,即按照某一(些) 集成規則進行的組合和構造,其目的在於提高有機系統的整體功能。集成創新的過程是各種資源要素尤其是知識資源要素的綜合運用過程,更是創造性的融合過程。
而創新過程的集成促進了各種資源要素經過優選,並以適宜的結構形成一個有利於資源要素優勢互補的有機整體。 城市集成創新包括城市戰略集成、知識集成、制度集成。
城市是一個由社會、經濟、環境組成的複雜系統,通過城市的集成創新,進行戰略、知識、制度的集成,促進城市系統的整合。圖1表示城市集成創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第3頁)系統之間的整合關係。
戰略集成既是城市集成創新的前提條件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實現城市經濟發展戰略、社會發展戰略和環境發展戰略的整合,才可能實現城市各系統的協調發展。
集群學習是城市集成創新的實現機制,也是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構建以集群學習為基礎的學習型組織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制度集成是城市集成創新的激勵機制和保證,也是實施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保證。
集成創新對推動城市各子系統協調發展的作用 城市的集成創新實現城市各系統的整合,同時城市各子系統也由城市的集成創新來推動,通過集成創新促進城市各子系統的各個要素的整合,激活各子系統的要素,增加系統的動力。
(一) 集成創新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城市集成創新通過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互動關係和集成過程提高城市產業群的競爭優勢和應變能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城市競爭的核心是城市產業群,通過城市集成創新產生集聚經濟效益,提高城市產業群的競爭優勢。
聚集經濟效應顯然是一種集成效應,因為聚集本身就是集成行為的一種表現。各項元素的聚集通常是集成現象的外在表征。
因此,聚集經濟的產生根源於集成行為。城市集成創新首先可以實現要素匹配、優勢互補,提高經濟效果。
眾多業務相關聯的企業聚集在—起,其實質是生產經營過程中價值鏈的一體化,即價值鏈各階段內化在同一個空間區域內,從而使它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聯結方式更加靈活多樣,由此使得各項生產要素能夠達到最佳配置狀態、相互之間形成支持協調的關係,各自的優勢也能夠充分發揮,並協同作用,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果。由於外部規模經濟的作用而使城市產業群獲得競爭優勢。
企業的交易關係通常包括面對面的接觸、生產技術的相互了解、戰略信息的詳細交流、長期或短期的轉包合同、原材料的投入產出聯繫等,通過集成方式使創新各方進行長期的戰略合作,從而減少交易成本。 當代城市產業群所處的經濟環境的主要特點是變化加快、競爭加劇。
各種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更新換代周期日漸縮短,市場需求越來越複雜和動盪,變化頻率加快,企業競爭的格局瞬息萬變,競爭的激烈程度不斷加劇。在這種形勢下,城市競爭的焦點日益集中在速度上,以更快的速度應付變化。
集成創新首先是通過組織的集成創新提高產業群的應變能力。隨著技術日益向極限逼近,技術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創新風險也越來越高,單個企業往往無法承擔重大的技術創新項目。
即使有實力承擔,R&D周期也較長,導致喪失市場良機。組織集成可以將各企業的優勢綜合集成起來,以加速創新的頻率和提高創新成功度。
城市集成創新通過製造系統集成使企業的應變能力大大加強。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對企業的生產製造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多品種、多變化的批量消費需求,企業必須具備高度柔性化的生產製造系統,在這樣的系統中,生產製造流程結合緊密,並通過計算機技術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因此城市集成創新形成的知識共享系統、網絡平台是企業快速反應的有力支撐。
(二)集成創新促進社會系統的發展 城市集成創新首先是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社會物質文化發展。集成創新的結果表現為人們物質生產和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集成創新推動經濟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豐富的物質財富,美化、優化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環境。
城市通過不斷的創新、不斷地改變城市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發展的狀況,而城市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發展的狀況決定整個社會面貌和社會意識。其次是城市集成創新通過制度創新促進社會制度發展。
城市集成創新的重要內容是城市制度的創新,城市制度要和技術創新集成,才能為技術創新提供保證,使技術創新能夠持續進行。城市集成創新將引起社會勞動分工和社會組織的變化,制度必須進行創新才能適應這種變化。
再次是城市集成創新促進城市社會精神文化發展。城市精神是城市市民所認同和信守的共同理想、價值觀和基本信念,它經過內部孕育、外部影響、長期實踐、反覆錘鍊而成。
城市精神對城市社會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張鴻雁(2002)認為,城市市民精神是城市發展的原「動力因」,是城市社會發展的永續動力。
城市集成創新將引起城市價值觀念的更新和思維方式的變革,催生新的城市精神,促進城市社會的發展。
(三)城市集成創新與環境系統發展 從戰略層次看,城市戰略的集成使環境發展戰略、與城市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成為有機的整體,實現協調發展。從知識和制度集成角度看,通過採用新的技術和制度安排改變資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使城市系統最小化使用社會資源,使資源可持續利用。
城市集成創新過程也是資源聚集的過程,而環境的質量對資源的聚集具有重要意義。從創新結果看,城市集成創新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它不僅決定了資源的利用結構,也決定了產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具有明顯地理環境特徵。
城市集成創新為人們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改善人們生活和工作環境,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需求和環境保護意識,促進環境的發展。 城市集成創新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而實現城市集成創新的機制是集群學習。
戰略集成是集成創新的前提,知識集成是城市集成創新的核心和基礎,制度集成是城市集成創新的基本保證。城市集成創新必須在特定的網絡、產業群和文化平台上進行。
城市集成創新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系統的整合、推動城市各子系統間的協調發展,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寶山等.集成管理——高科技時代的管理創新[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趙黎明,冷曉明等.城市創新系統[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3. 江輝,陳勁.集成創新:一類新的創新模式[J].科研管理,2000 4. 西寶,楊廷雙.企業集成創新:概念、方法與流程[J].中國軟科學,2003.6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