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震後心理干預的「黃金72小時」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當個體遭遇重大災難後,正常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緊張不斷積蓄,進入失衡的危機狀態。
  心理危機干預幫助人們加固和重塑心理結構,順利度過危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這對人的一生 具有深遠影響。公認的最佳干預時間在危機事件發生後24到72小時。
  日前,四川一場罕見大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面對突發災難,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委員會常委、北京安定醫院院長馬辛提出:在抗震救災中,心理危機干預不能缺席。
  心理危機也是災難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斷言,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帶來持續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危機干預是一門新興學科,也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震發生之後,會給人造成強烈的心理刺激,如視覺刺激、聽覺刺激、觸覺刺激等。在經歷了這樣的場面之後,一個正常的人自然地會出現一些反應,出現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情緒緊張、恐懼、內疚等,並經常在腦海中浮現當時的悲慘場面,迴避與人談論這些話題。這些因素,將極大地侵害受災者的心理結構,並影響救援者的戰鬥力。
  一般而言,危機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突發事件本身,如地震、水災、空難、疾病爆發、恐怖襲擊、戰爭等;二是指人所處的緊急狀態,當個體遭遇重大災難後,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進入一種失衡狀態,這就是危機狀態。一項調查顯示,唐山大地震後,約有10%的嚴重受災者會發生創傷後應急障礙。
  人的心理是有結構的,就像軀體有結構一樣。當災難性事件發生時,它會突破心理防線,侵入心理結構,並迅速或逐漸瓦解心理結構。當心理結構被瓦解時,人會出現急性的精神症狀;而蓄積的心理結構破壞,可以表現為在災難發生時尚無突出心理問題,但隨著事件延長,可能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如果一個人在經歷危機事件之後,不做心理干預,可能表面上看似度過危機事件了,但還會留下心理創傷,影響以後的社會適應能力。若干年後,有的人仍然會回想起那些場面,出現情緒擾動、從噩夢中驚醒等現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喚起創傷的記憶,造成創傷的累積。還有一部分人,長期無法度過危機,出現嚴重心理障礙,比如焦慮、抑鬱等。
  心理危機干預就是幫助人們加固和重塑心理結構,順利度過危機,預防創傷後應急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這對人的一生都具有深遠影響。
  重視「黃金72小時」
  專家認為,對於危機事件的心理干預,越早越好。最佳干預時間在危機事件發生後24到72小時,也就是「黃金72小時」。
  發生危機事件後,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必須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進行及時干預,快速評估現場情況:如危機事件類型、心理刺激強度、污染人群數量、污染人群劃分、現場的資源等。干預措施包括快速構建危機現場的心理動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機干預方案、儘快實施危機干預。在早期危機干預中,常使用的一些技術有集體晤談、放鬆訓練、眼動脫敏再加工等。其中,眼動脫敏再加工是利用專門設計的計算機「工具包」,幫助人們淡化災難記憶圖像,逐步恢復心理平衡。
  干預心理危機通常採取六步法:確定問題;保證求助者安全;給予支持,主要是傾聽而非採取行動;提出並驗證可變通的應對方式;制定計劃;得到承諾,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而檢查評估則應貫穿於整個干預過程中。
  當然,危機干預人員自身的素質和專業知識與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身素質不過關,在干預過程中,干預人員也可能受到損害,並且對受創人員形成不良影響,使得受創人員更加無助、恐慌,形成二次創傷,減弱自身求治的動力。
  危機干預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事實上,很多危機干預人員在經歷危機事件後,也會出現一些反應和感受,但是,作為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必須具備以下素質:可出現生理反應,但是在兩三天內應緩慢消失;閃回的症狀比較弱,對睡眠的影響不大;思維上能夠接納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應,邏輯思維不受較大影響;情緒上保持穩定,可以有緊張、恐懼等情緒,但是對這些情緒自己有所察覺;精力和體能能夠保持較為旺盛的狀態。
  目前,北京安定醫院已經組建了一支由20人組成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他們都經過了嚴格而科學的訓練,可以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為受災人群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專家提醒震區群眾:如果無法獲得專業人員的幫助,可以採取親友晤談等方式,充分表達內心的感受,儘量宣洩負面情緒,而不要否認或掩飾內心的擔憂和恐懼,甚至用抽煙、酗酒等消極方法逃避現實,以免造成一生的創傷。
(責任編輯:甘甜)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