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企業風險管理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2008年12月1日,世界銀行發布《2009年世界 經濟 形勢和展望》預測,2009年全球貿易額將收縮2.1%,是自1982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由此 金融 危機對出口導向型國家的影響將加劇。
  
  市場信用風險大幅上升
  
  全球 企業 和金融機構的信用狀況普遍下降,企業和金融機構倒閉大量發生,國際國內信用風險將大幅上升。
  2009年美國將有6.2萬家企業破產;西歐破產企業數量將增加1/3,增至19.7萬家,其中法國將有6.3萬家企業倒閉,破產企業增長幅度最大的將是西班牙,愛爾蘭和英國。而2008年1~11月日本就已有1.43萬家企業倒閉,創下了5年來的新高。
  從倒閉原因看,「流動資金匱乏」(同比增加37.2%)尤為突出,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導致資金鍊惡化的企業增多,年底可能進一步增多。
  
  出口壞賬率成倍增加
  
  據 中國 信用保險公司統計,2008年中國出口壞賬率在2%~3%之間。由於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目前採取的經營方式,覆蓋率只有出口額的3%左右。根據國際經驗,信用保險可占到該國貿易額的20%~30%。中國24萬家外貿企業中只有數千家投保了信用保險,央企中也只有1/3投保了信用保險,已投保的企業數量不足10%。由於絕大多數中小出口企業並沒有投保信用保險,所以他們的壞賬只能由自己承擔。對於利潤微薄的中小企業而言,一筆壞賬也許就會造成毀滅性打擊。
  根據國務院 發展 研究中心針對國內企業經營者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被調查企業中,普遍認為三資企業的信用狀況較好,私營企業信用狀況欠佳,對國有企業信用狀況的看法有一定分歧,三資企業認為國有企業雖然比私營企業守信用,但仍然有一部分國有企業失信狀況較為嚴重,但內資企業認為,國有企業的守信狀況良好,甚至可以和三資企業媲美。企業經營者選擇守信企業所在地區均為中國經濟相對發達和開放的地區,可見企業信用與經濟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直接相關。
  隨著國際買方市場的普遍形成,越來越多的進口商為避免占壓資金和節省開證費用而拒絕給出口商開立信用證,轉而要求賣方接受信用付款方式。譬如,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亞洲出口商都堅持要買方開立信用證,但今天則幾乎完全丟失了這個「強勢地位」,全面接受了承兌交單(D/P)或放賬(O/A)等信用付款方式。據了解,目前中國只有大約20%的出口使用信用證,80%都是放賬交易,且放賬期限越來越長,來自歐美國家的買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貨後90天,有的長達120~180天,拉美地區的買方甚至長達360天,與此同時,進口仍然以對外開立信用證為主,變化不大。外貿順差掩蓋著巨額信用逆差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位的貿易大國,隨著對外貿易由逆差轉為順差,進出口的信用條件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越來越多的出口貿易採用了賒銷方式,進口卻依然以信用證方式為主,有些甚至採用預付款的方式。從貿易信用的角度觀察,可以發現,在外貿順差帥掩蓋下是巨額的信用逆差。據估算中國每年通過出口賒銷和進口預付款等方式有近萬億美元的信用凈輸出,放賬期基本在90~180天不等。
  
  產生信用逆差的原因
  
  與外貿順差一樣,中國對外貿易中「信用逆差」的形成有一定客觀原因,主要是由進出口商品結構差異決定的。可以將其稱為「結構性信用逆差」。中國出口的商品大多是供過於求的商品,不得不放賬、賒銷。而進口的商品大多是緊缺的能源、原材料以及關鍵技術和設備,消費品不足3%。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對外開立信用證,甚至提交預付款。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