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劉窯頭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初探(1)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摘要:劉窯頭流域為荒漠草原區的治理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即以治理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為中心,以淺層水開發引導農民致富為突破口,以造林、封山育林(草)、人工種草為手段,以提高土地生產率改善群眾生活質量為目的,發展區域經濟,使流域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小流域 風沙治理 模式
  劉窯頭流域是黃河上中游管理局1997年批覆實施的水土保持重點生態項目,旨在探索西部荒漠草原區的風沙治理途徑,經過4年的試驗探索,順利完成各項任務,2001年底被財政部、水利部聯合命名為全國「十百千」示範小流域,並推薦為黃河流域精品試點流域。
1.流域概況
  劉窯頭小流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中部的青山鄉,屬鄂爾多斯緩坡丘陵區與毛烏素沙漠邊緣接壤地帶,總面積24.5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為22.21km2,占總面積的90.5%,且多為中強度侵蝕。流域內轄二個自然村,96年底共有60戶,325人,其中勞動力120人,人均有糧245公斤,均純收入629元,屬我縣的貧困村。
  該流域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風多沙大,乾旱少雨等自然災害十分頻繁,年平均氣溫7.6℃,無霜期128天,年平均降水294.6mm,且分布不均,多集中於6、7、8、9月份,形成雨季,年蒸發量達2179.8mm,為降水量的7.4倍,氣候乾燥,年均風速2.8m/s,主害風為西北風,年大風日數達30天以上,沙暴日數達20天,並呈愈演愈烈之局勢。
  該流域位於毛烏素沙漠第四系地下水系低洼坳谷古水文網的上游,具有豐富的淺層水,含水層近40米,埋深2.5—9.2m,水質好,極易開發利用。
  該區域地形多為緩坡丘陵灘地和固定、半固定沙丘,間有流動沙丘分布,土壤以風沙土、灰鈣土為主,質地多為中壤,結構鬆散,易風蝕形成荒漠地。土壤肥力較低,草場以沙生乾旱荒漠植物為主,植物群落結構單一,草層低矮,植被稀疏,間有少量人工灌木林,以沙柳為主,林木覆蓋度為8.8%。由於長期過渡放牧,草原嚴重退化,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風沙壓埋房舍隨處可見,已經嚴重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存。
2.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與技術路線
  治理的指導思想是以流域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現狀出發,圍繞土地沙漠化整治,以科技為主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發展小流域區域經濟,使流域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治理技術路線是:堅持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科學配置各項林草措施;以林護草,以草促牧,發揮畜牧業優勢;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和沙山資源,培育再生資源;發展以庭院經濟和個體小規模私營經濟並存的多種經營模式;發展水土保持產業,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使流域內的群眾儘快走上小康之路。
3.具體作法
3.1 開發利用淺層水資源,並實行節水措施,形成高效綠色農業生態系統。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治理也緊緊圍繞著「水」作文章,開源與節流並重,積極修建各類取水工程,發展水澆地,使流域內人均占有水地2畝,且全部實現節水灌溉。
3.2 營造高標準、多功能的防護林體系,改善生態環境
  農田防護林,草原防護林,放牧林等多林種、多樹種,呈網狀交錯分布,形成片、帶、網的防護體系。
3.3 修建各類防沙、治沙工程,培育沙山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流動沙丘和半流動沙丘上,採用草方格、編織網等多種材料設置沙障,並採用工程治沙,生物與工程措施並存,起到「土蓄水,水養林,林固沙」的功效。
3.4 發展以聯戶、戶為單元的經濟林基地
  發展短、平、快的育苗專業戶,發展棗樹、杏樹等經濟林專業戶,發展以聯戶為單元的速生用材林基地,以短養長,以長補短,帶動經濟發展。
3.5 加大牧草種植面積,提高畜牧業經濟。
  人工種草與天然草場改良在荒漠草原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即可以增加地表植被,防風固沙,保護環境,又可以發展家庭養殖業,帶動畜牧業發展。
3.6 加大養殖業的發展規模,促進經濟發展。
  養殖業是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我們積極培育公司、大戶,形成以公司帶動農戶發展的養殖業經濟模式,搞活當地經濟。
3.7 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實現科技經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積極推廣中藥材種植等多項農村實用技術,並培養農民科技能手,最終實現科技經濟。
3.8 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遵循「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則,興修通往流域的公路,保證沙區道路暢通,完善農村照明、加工的供電網,自來水等系統,進一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轉貼於論文聯盟 http://www.lwlm.com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