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山行教教學設計及說課稿

2023年08月24日

- txt下載

白埕小學 沈藝貞
一、學習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字。
、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4、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5、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三、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自學、小組合作 學法:自主、小組合作討論
四、教學時間
2課時,本課是第二課時
五、教學流程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日標
三、「扶放」結合學習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註:「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像」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挂圖,啟發想像,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四、品味想像,欣賞意境。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2.「想像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 詞句,想像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五、指導誦讀詩句。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1)帶著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六、總結方法,布置作業。
《山 行》說課稿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鍊,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像,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像,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
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註:「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像」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123下一頁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挂圖,啟發想像,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像,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像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像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布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山 行》教後心得
特意選在深秋季節,來學杜牧這首《山行》,也許也是自己偏愛,總想在一個合適的季節來與學生共同品賞。
一、粗讀。
滿黑板連綿的群山,滿山火紅的楓葉,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學生帶入了如夢如詩的境界。看著這樣的景致,學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詩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讀起詩來。
二、明義。
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於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後,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師結合板畫:「石徑斜」「白雲生處」(體會與「白雲深處」的不同之處。「白雲生處」更有動感!)幫助學生理解。
三、升華。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帘?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四、吟誦。
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過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適當地點撥。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自己的朗讀還學懂了課文。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