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會計基礎》課程內容優化探究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會計基礎》課程內容優化探究
 《會計基礎》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其內容的設置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對該門課程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站在時代的潮頭,對傳統的內容重新思考和改革。
  一、《會計基礎》課程內容優化的指導思想
  目前,所謂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理念仍然較為模糊,應用型模式被當成了一種權宜之計。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基礎》課程內容設置缺乏理論與實踐操作並重的獨特理念,或是照搬研究型大學的課程內容,或是繼續執行高職高專的教學大綱,根本沒有突出應用型,導致培養的大量會計專業人才與市場需求錯位,嚴重影響了會計人才培養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關係。
  因此,《會計基礎》課程內容優化的指導思想,即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秉承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理念,大膽改革《會計基礎》課程的內容,來推進3+1校企聯合培養方案及職業資格融合的創新性理念,提高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一攬子解決學生就業難和用人單位人才缺乏的難題,促進教育、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會計基礎》課程內容優化的戰略目標
  1、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
  《會計基礎》課程是會計專業學生步入大學所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也是該專業的入門課程。由於學生對會計專業不了解,大腦中還是一片空白,其對《會計基礎》這門課程的喜好與厭惡情緒,直接影響到對會計專業的偏好,進而影響到以後在該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因此,本課程需通過內容的優化,起到很好的啟蒙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專業興趣,養成樂于思考的習慣,從而有助於樹立自己的職業目標並為之不懈努力。
  2、支撐3+1校企聯合培養方案
  3+1校企聯合培養方案,即在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前三年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和基本專業技能,第四年去企業進行職業崗位實踐,使學歷專業理論教育與職業崗位技能訓練相結合。
  《會計基礎》課程作為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務必通過其系統性理論的講解和專門方法的介紹,為後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如《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等,有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本課程實訓使學生對基本專業技能有所掌握,如根據發生的經濟業務填制、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報表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為第四年職業崗位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有利於提高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和實踐的效果。
  3、推進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提升的融合
  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要求會計人員上崗前必須具有從業資格證書,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也是用人單位評價與選聘人才的重要標準,通過對《會計基礎》課程內容的改革,儘可能使其很好融合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在完成學歷專業教育的同時,一方面有助於學生考取從業資格證書,另一方面為後續晉升職稱奠定紮實的專業基礎,促進在職業領域不斷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
  三、《會計基礎》課程內容優化的措施
  1、堅持學生本位思想,內容表現直觀化
  應用型本科層次的學生雖然也是通過高考統招的生源,但與重點大學的學生相比,基礎比較薄弱,學習方法、習慣等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內容設置時應考慮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儘可能少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多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直觀的表現形式將知識點介紹給學生。如記賬憑證的構成要素與填寫方法部分,現有教材一一列舉了其名稱、日期、編號等構成要素達八項之多,填寫方法更是難懂,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掌握,更是不想再學。因此,教材應通過實物展示,多提供幾張記賬憑證的樣板,來讓大家從感官上認知記賬憑證,感覺很新鮮且逼真易懂,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其思考各要素的作用、填制方法等就變得易如反掌。這樣既使學生容易接受專業知識,又培養了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激發了對專業課的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論密切聯繫實踐,突出實用性
  從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出發,《會計基礎》課程內容的設置應立足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比較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教學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中心任務,強調以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內容結構,對傳統內容應取捨分明。
  理論部分的內容堅持必須、夠用、突出應用性的原則。對於重點大學培養研究型會計專業人才而設置的理論研究部分的內容應全部刪除;對於缺乏實用性的理論知識也應全部刪除,如單式記賬法,單式會計憑證的填制、報告式資產負債表和單步式利潤表的編制等;對於高層次的內容也刪除,如會計管理、預測和決策等內容;而對於理論的演化發展過程省略或者簡要介紹。理論部分的重點在於基本會計理論及應用、會計職業道德等內容,如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借貸記賬法的原理及應用等,理論部分的內容力求簡潔明了。
  實踐部分的內容要突出客觀性、典型性、循序漸進的原則。傳統教育忽略了實踐性內容安排,即使有些院校有實踐性的要求,但也主要停留在做練習題或填制憑證等單純的業務技能訓練上,這與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相差甚遠,需要大膽改革。首先,體現客觀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所用的憑證、賬冊、表格、科目圖章及各種辦公用品應該與實際工作中的一致。(2)所有的原始資料應該是企業日常實際發生的;其次,具有典型性,即模擬的企業會計核算方法必須規範,經濟業務的資料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於學生較好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再次,突出學生本位、循序漸進的原則。課程實訓在時間安排上應是有序的,與理論學習同步,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直接面對現實的會計問題,親身經歷問題的分析、解決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對會計問題有與眾不同的判斷和見解,倡導其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果等所有內容學完,最後再集中安排實踐,既割裂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繫,也不符合循序漸進認知事物的客觀規律,更是模糊了課程實訓與職業崗位實踐的功能差異,不利於綜合能力的培養。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