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談休閒農業規劃設計及經營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摘要:為順應時展,旅遊業創建了一種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的新型娛樂模式———休閒農業。就休閒農業的規劃設計與經營做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休閒農業;規劃設計;經營研究
休閒農業由於符合了現代人的減壓心理,受到許多人的追捧,但是在休閒農業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旅遊模式的千篇一律、沒有得到合理規範的管理、農業體驗活動過於單一等。因此,旅遊業應當著手打造出合理的休閒農業規劃設計,研究出科學的休閒農業經營,提高休閒農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1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是一種集合度假、觀光、生產、娛樂於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休閒農業通常具有3個顯著特性:(1)生態性:幾乎所有的休閒農業都保持著原生態的鄉村景象,以此作為吸引遊客的賣點。(2)生產性:以當地的農田採摘、放牧、打漁等生產模式吸引消費者前來體驗,在增加了休閒農業趣味性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農民經濟的發展,對於旅遊業和依靠農業生存的人們來說可謂是共贏。(3)生活性:在遊客體驗農業生產趣味和欣賞原生態田園風光的同時,還可以感受到生活在當地的勞動人民淳樸的人文風情。
2休閒農業的規劃設計應遵從的原則
2.1自然原則
由於休閒農業多數是以傳統的鄉村為基礎而建設,在當地村民長年累月的生活下,許多田園景觀難免會自然老化、損壞。因此,休閒農場在設計規劃時,可以進行適當的休整和完善,切不可大興土木,甚至為了打造更符合現代都市化的審美,而破壞了當地原有的風土人情,將整個鄉村建設成充滿商業化的「人造村」。
2.2生態原則
休閒農場在設計規劃時要注意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發展生態農業,維持好生物的多樣性。農田內的農作物在生長階段,要注意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防止農業污染,生產綠色食品。
2.3遵從當地鄉土文化原則
在休閒農場設計規劃時還要注重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在保持當地農業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充分挖掘當地的生活文化,利用文化支撐起農業發展,如此一來,整個農場的文化品味將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2.4季節原則
四季更替是無法人為改變的,因此,休閒農場很難維持著十年如一日的風景,且若一直一成不變,很容易讓遊客產生無趣的心理。休閒農場在規劃設計中,應當兼顧當地農作物的季節性和地域性,配合不同季節農田內所生長不同的農作物,推出相應的具有當地特色的娛樂體驗。這樣在豐富休閒農場多樣性的同時,還能讓遊客在不同的季節體驗到休閒農場中不同的風景。
3注重經營休閒農場的合理性
3.1因地制宜,自主研發產業鏈
每一個休閒農場都會受到地域性的影響,因此,相關人員便可以通過給不同的休閒農場不同的定位,以此衍生出新的產業鏈,形成自己的農業品牌。例如,某休閒農場所處地域適合種植草莓,該休閒農場便可依靠農場內所擁有的草莓基地建設草莓文化館、草莓加工廠、草莓主題餐廳等一系列延伸板塊。這樣遊客們在採摘草莓的同時,還可以體驗到更豐富的娛樂活動,形成以草莓為主題的吃、喝、住、行一條龍服務。這樣在增加了休閒農場經濟效益的同時,休閒農場的趣味性也得到了提高。
3.2項目發展與創新
隨著各式各樣休閒農場的出現,所引發的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招牌打得五花八門,但當遊客們參與其中時便會發現所體驗的內容千篇一律。因此,不同的休閒農場在發展自身產業鏈的同時,還要注意體驗項目的發展與創新。休閒農場可以根據自身農場不同的主體定位,創造出針對不同人群的體驗。例如,面對家庭遊客,休閒農場可以建設出有利於家庭互動性的農業體驗,在大多數家庭中,都是以孩子為核心。因此,休閒農場可以推出一些適合兒童體驗的農業活動和科普內容,達到一種寓教於樂的旅遊體驗。休閒農場應在面對不同的遊客群體時,制定出有差異性和針對性的營銷模式。
4結語
休閒農場以田園風光為背景,與充滿鋼筋水泥的都市形成對比,大自然山水風光這樣純天然的條件是多數城市旅遊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開發者在意識到休閒農場發展潛力巨大的同時,也應當重視其科學規劃設計與合理經營的重要性。只要做到自然環境與人文科學和諧發展,休閒農場就能在使人們擁有更多放鬆休閒場所的同時,也能夠促進農民收入,實現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方浩.觀光休閒農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與實踐[J].池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2016(10)
2陳彥汝.休閒農場規劃發展策略研究[J].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7(3)
作者:劉欣 單位:昆明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