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味精、雞精容易致癌,是真的嗎?

2023年09月02日

- txt下載

專業回答


不少人排斥味精,是認為味精是經過化工合成的,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味精是利用擅長分泌谷氨酸的細菌發酵得到的,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澱粉,通俗地說,味精就是採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由糧食製成的調味品,所以味精本質上也算是天然食品吧。谷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呈鮮物質。谷氨酸是人體所需的一種胺基酸,是蛋白質的最後分解產物,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但是不會增加食物的鮮味,只有被提煉出來以後,變成游離的胺基酸鹽即谷氨酸鈉,才能為食物增加鮮味。我們每天吃的食鹽用水沖淡400 倍後感覺不出鹹味,普通蔗糖用水沖淡200 倍也感覺不出甜味,但谷氨酸鈉鹽用水稀釋300倍後仍能感覺到鮮味,因而被人們稱之為「味精」。
而另一款提鮮常用的調味品——雞精並不是直接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化學調料製成。雞精中的其他成分是核苷酸、食鹽、白砂糖、雞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鮮劑、香精等,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
說到味精、雞精緻癌,未免太過絕對。味精、雞精裡面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在超過120℃的時候,容易轉變成一種可以致癌的物質——焦谷氨酸鈉。但在普通情況下,只要炒菜的溫度不超過120℃,在烹飪的時候正確使用,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就可以避免致癌:
1、 注意烹調方式,儘量增加以水為媒介的烹調方式,比如汆、蒸、煮、燉。
2、 降低烹調溫度,就可以降低雞精、味精中的谷氨酸鈉轉變為焦谷氨酸鈉的比例,由此降低致癌風險。
3、 延緩放味精的時間,我們使用味精都是在菜出鍋之前,而因為炒菜時油的使用,一般菜出鍋前的溫度都是很高的,建議炒青菜時,關火10秒鐘以後放味精;做葷菜時候,關火2分鐘以後放味精。
張帆 營養學博士

其他回答1


味精,不得不說是生活中我們最常食用的一種調味品;「味精」一直以來總是存在著各種「緋聞」;有的人說經常吃味精會致癌,有的人說味精是化學合成製品;關於味精,經常食用是否有害?吃味精,有些事情需要您各位知悉。

其實,味精(雞精)並不「可怕」:


味精和雞精,從成分來看其實就是「谷氨酸鈉」,生產味精的主要方式就是「細菌發酵」,和我們經常食用的酸奶、醋、酒水類似,整個生產製造過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人工化學合成」。

食用味精、雞精會致癌?


關於味精最大的傳言就是「食用會致癌」,有人說致癌是因為其中所含有的谷氨酸鈉,但其實「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在很多食品中都含有,比如說葡萄汁、豌豆以及番茄醬等食物。所以,「谷氨酸鈉」並不存在致癌的危害,請您科學看待。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味精經過加熱之後會產生「焦谷氨酸鈉」,焦谷氨酸鈉在身體中會產生致癌作用。
但其實,雖然當烹調溫度達到120攝氏度以上時,的確有可能會轉變為焦谷氨酸鈉;但是「焦谷氨酸鈉」這種物質並不存在所謂的「致癌」危害,其最大的問題只是沒有鮮味而已。
換而言之,從健康角度來講,我們一直建議各位要在「起鍋的時候加入味精」,這個時候放入味精根本不會有那麼高的溫度;您各位大可放心食用。
另外,其實關於「味精的安全性」,各個國家的組織機構已經對其做過很多的評估研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JECFA)的最新評估結果,證明味精並不存在安全性方面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味精在食品中的添加使用量並沒有限制。
言說於此,味精在安全方面並不存在問題,可以放心食用;但是畢竟味精中含有「鈉離子」,如果和食鹽疊加攝入,難免會增加鈉離子的攝入量,從而就會增加高血壓、缺鈣以及胃癌的患病風險。

健康吃味精,有些事情希望您各位了解:


有些菜肴不建議使用(添加)味精:

  • 加了「糖」的菜肴:


對於味精而言,一般「用咸不用甜」;在適當的鈉離子的陪同下,味精的鹹味兒才會凸顯。如果您烹制的是「甜味菜肴」,不建議添加味精,甜味食材中加入了味精,不但不會增鮮,還可能會抑制甜味。

  • 加入了「醋」的食材:


假設您的菜肴中已經加入了醋,如果再添加味精的話,就很容易產生「谷氨酸二鈉」,這種物質很容易導致出現異樣的酸澀味道。

  • 自帶鮮味的菜肴:


如果是「葷菜」,肉當中本身含有谷氨酸鈉;如果食材中含有蘑菇、雞蛋等食物,本身也會體現鮮味,建議烹調這類菜肴時拒絕添加味精,避免影響口感。
味精,總有謠言伴隨其出現;關於味精緻癌的理論,其實並不靠譜;另外,味精本身無毒無害,就算高溫加熱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影響。科學拒絕謠言,健康食用味精。
註:王思露原創回答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其他回答2


說起味精、雞精作為調味劑可以說家喻戶曉,家家可能都用過。不知從何時開始,這類調味品被飽受詬病。有關味精、雞精不好的傳言包括: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了會致癌;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長期吃味精會殺精,對腦子也不好,會降低智商…等等。「吃味精有害」這樣的傳言深入人心,我媽媽就是這些傳言的忠實擁護者,不僅自己燒菜不放味精,也不允許我們放味精、雞精。


事實上,這些傳言全都沒有根據,都是謠言。
首先味精不是化學製品
味精的化學名叫谷氨酸鈉,是用澱粉等經過微生物發酵,然後通過一系列提取過程,最終得到谷氨酸,並與鈉結合形成谷氨酸鈉。很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谷氨酸鈉。味精的歷史:20世紀初,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在喝海帶黃瓜湯的時候,發現湯味道出奇鮮美,隨後將湯樣品帶回實驗室,用化學分析手段從海帶中提取到一種神奇物質—谷氨酸鈉,並命名味之素。在1920年,我國化學家吳蘊初成功從穀物中提取並製成谷氨酸鈉,取名味精。我國味精的製備大都以玉米澱粉、大米等穀物為原料,通過發酵、提取、精製而成。味精製作原理和醬油、醋的原理是差不多的。只要這些天然食物和穀物的原料無毒無害,那麼符合國際標準的谷氨酸鈉,自然也是無毒無害的。


味精並不致癌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加熱到120℃以上時,可能產生焦谷氨酸鈉。這也就是傳說中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其實,焦谷氨酸鈉並不致癌,只是沒有鮮味。
國際上的權威機構,比如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都圍繞味精的安全性進行過評估和審查。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從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和突然變異性試驗等多種試驗中,都已證明味精是安全的。


雞精同樣如此,雞精的主要配料為谷氨酸鈉,鹽,白糖,澱粉,雞肉粉(有些甚至沒有),色素等等,所以也可以理解為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製作出來的復合型調味品。可見無論是味精還是雞精,都是食物中提取製作而成的,並不是化學製品。其實醬油裡面也是含有谷氨酸鈉的。當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後,在胃酸作用下會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重要物質,進入血液循環後可以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


味精雖然無毒無害,但也是要注意用法的,畢竟任何東西吃多了都沒有好處。谷氨酸鈉和鹽中氯化鈉一樣,都屬於鈉鹽。我國居民膳食指南規定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6g,如果加入過多味精,鈉鹽必然會超標。過量的鈉鹽會損害人體健康,尤其是高血壓、腎病、代謝綜合徵等患者要控制用量。所以,燒菜時要控制味精用量。


味精高溫加熱變成焦谷氨酸鈉,會失去鮮味,所以儘可能在炒菜起鍋前加入。此外,哺乳期婦女和兒童最好不食用或少食用味精。因為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後生成谷氨酸,谷氨酸能與血液中的鋅結合,降低鋅在血液中的濃度,導致嬰兒缺鋅,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