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為什麼草原上樹木很少

2023年09月19日

- txt下載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會成為大家出行遊玩的優選地。大草原廣袤無垠,草長得茂盛,樹卻很少。這引發了不少人的好奇,為何大草原上樹這麼少?是因為野草的競爭排斥還是大自然的環境壓力限制?
草原上樹木稀少,是降水、溫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長的重要水源之一。樹木需要充足的水分來維持其生命活動和生長發育。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年降雨量低於400毫米,無法滿足樹木對水分的需求。相比之下,草類植物對水分的需求較低,能適應較少的降水量。而且,乾旱氣候下的草原常常出現乾季和濕季的交替,無法給樹木提供長期穩定的水分供應。這樣的降水條件適合草類植物生長,但不適合樹木生長。
其次,高緯度和高海拔造成了溫度差異,溫度越低,越不利於樹木生長。草原通常出現在緯度、海拔較高的地方,這些地區樹木越少、草類植物越多。從低緯度地區一路向高緯度地區行進,也可以看到類似情景,大量樹木在消退,大片的草原開始出現。世界上一些著名高原上幾乎都有草原,比如我國的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基本上都是草地為主。從山區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來看,隨著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現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當海拔達到一定高度,溫度下降,針葉林慢慢消退,最終會變成草原帶或苔原帶,再向上就是苔蘚主導的雪原。
植物生於土壤、長於土壤。土壤在影響樹木和草類植物分布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沒有明顯的淋溶層,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叢下,土層的厚度也不超過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鈣積層。大量樹木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無法穿過鈣積層,吸收不到底層的土壤營養,就不可能長期存活下去。樹木生長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層,幫助根系吸收土壤中豐富的水分和養分,在土層淺的地方,樹木不易紮根,且遇到大風天氣容易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數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內,受鈣積層影響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長。
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樹少的重要原因。古往今來,眾多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向我們描述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詩句。野草具有強大的種子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溫、耐鹽鹼、耐火燒、耐啃食等特性,並以土壤種子庫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種得以長期保存和繁衍,最終形成了一個適應複雜氣候的草本群體。草類植物通過占據水分和養分資源的優勢,形成了對樹木的競爭壓力。在這種競爭環境下,樹木往往難以生長,易被草類植物所取代。
總而言之,草原上樹木稀少是降水、溫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無論繁密的森林,還是開闊的草原,都是大自然給予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美麗地球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努力去守護。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