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語文教學多樣化發展的冷靜思索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學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局面,對此進行冷靜思索,分析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提出應該採取的方法和策略:
探尋「語文教學」的真實「自我」——思考語文的本質以及語文教學的本質,分析「簡單」和「超越」的關係;尋找「教師個體」的真實「自我」——立足自我,理性分析,不斷學習,完善豐盈。
關鍵詞: 多樣化發展 思索 真實自我
目 錄
引言:語文課到底怎麼上?
一、語文教學多樣化發展的態勢與原因
1、理念的快速革新帶來的變化
2、教材的多樣化
3、學生群的重新分布
4、語文學科的特殊性
5、廣大教師積極參與了教學研究
二、探尋 「語文教學」的真實「自我」
1、語文本質的思考
2、語文課,我們教什麼
3、語文課,我們怎麼教
4、正確理解「簡單」和「超越」,「預設」與「生成」
三、尋找「教師個體」的真實「自我」
1、閱讀吸吶,充實自我
2、理性分析,發展自我
3、智慧比風格更重要
引 言
語文課到底怎麼上?
一個小學語文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邀請我去講課,我戰戰兢兢地去了,因為我知道青年教師思想開放,觀點鮮明,個性張揚,不知道能否應付。
果然一上課,老師們就提出了最關心也是最核心的問題 「語文課到底怎樣上?」。這些老師都是教學骨幹,肯鑽研,善思考,有個性,似乎不應該問這樣的問題,都是骨幹老師,難道連課都不會上?但冷靜想想,到底又有誰能回答這個問題呢?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理念不斷更新,目標不斷調整,尤其是語文教學領域,規模浩大的討論、反思還在進行,大綱——新大綱——課程標準——修訂課程標準,改革一浪接一浪,一線的老師們普遍產生了一些困惑:語文到底怎麼了?語文教學到底怎麼了?
只要你關注語文教育教學,只要你投身課堂教學研究,你就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的困惑。分析老師們的話,他們關心的主要問題是: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那麼,課堂中到底怎樣做,才能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一方面強調大語文觀,要擴展,要融合,要超越,另一方面呼籲語文的本質回歸,要「倡簡、務本、求實、有度」,教學要簡簡單單。理念不斷更新,方法豐富多彩,流派層出不窮,到底學什麼?
最近,又去南京觀摩了蘇教版教材第二屆課堂教學大賽,聽了20節各省市帶來的賽課,感覺到老師們仍然對這個問題比較迷惑。


一、語文教學多樣化發展的態勢與原因
語文課怎麼上?你再也找不到一個統一的模式,再也不好說那種教學方法最好。可以這樣上,也可以那樣上,都能找到理論依據。儘管其中有些觀點相互排斥、甚至對立,還是很難說誰對誰錯,孰優孰劣,因為從不同角度思考,他們確實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十幾年前,如果要談語文教學方法、教學流派,我們可以列舉出大家共同認可的那麼幾種、十幾種,現在,恐怕已經無法去一一列舉,語文教學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局面。這次南京所聽的課,就強烈地感受到各地不同的風格,每一課都不一樣。其原因有:
1、理念的快速革新
信息時代的來臨帶來的是觀念的巨大變化,理念的快速革新。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全息理論、後現代課程理論等對教育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傳統的課程是以學科、以教材為中心的,以知識的系統為教學內容和目標,教學相對「規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鮮明地提出了「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個性潛能開發作為核心」,這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理念,教師和學生不再是課程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研究者、開發者、創造者。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開始建立,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思想理念領域的革新和爭論必然帶來教學實踐領域裡的多樣化。

2、教材的多樣化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教材全國統一的格局被打破,各種版本教材不斷湧現。現在小學語文教材經教育部核准通過的就有十多種,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思路,都有著鮮明的特色,甚至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大量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個性化教材的投入使用,更使教材豐富多彩。教材的多樣化是教學多樣化的物質原由。

3、學生群的重新分布
本來,義務教育要求學生就近入學,儘管有地域差異,城鄉差別,各校的生源質量還是差異不大。隨著大量實驗學校、重點學校和民辦學校的興起,選校、擇校已經成為不爭事實,學生群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不再是自然分布。城鄉學校辦學條件不一樣,普通學校和重點學校的生源質量不一樣,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的學生特點不一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老師們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使用等方面都會不一樣。

4、語文學科的特殊性
較之其他學科,語文學科更具有感性化的色彩——「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一篇課文,不同老師的文本解讀是不一樣的;語文的學習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注重直覺感悟,很少理性的推理和判斷;語文素養的形成不是線型疊加的,而是一個不斷積澱、螺旋上升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學更容易形成多樣化的局面。

5、廣大教師積極參與了教學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以前是集中在一些研究所,集中在少部分專家手裡,研究是從上至下的。而現在,科研深入基層,到了一線,一大批專家和一線老師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索和實踐,總結了許多教學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近20年,語文教學異彩紛呈,於永正、支玉恆、賈志敏等一批名師各領風騷,姿質長青,孫雙金、王崧舟、薛法根等「中生代」特級教師敢立潮頭,不斷創新,他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隨著媒體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快被廣泛推廣。老師們利用網絡這個平台實現了及時而廣泛的交流,使語文教學的討論研究平民化,不再是專家的特權,怎麼教,一線老師形成自己的研究群體,有了自己的話語權。龐大的教學研究群體加速了多樣化發展的進程。


二、探尋 「語文教學」的真實「自我」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這就要求我們有更清醒的認識、更全面的反思、更深刻的扣問。
(一)語文本質的思考
語文是什麼?理論界爭論不休。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語文是語言和文字」 。專家有許多種說法: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章,語言和文學,語言和文化。
張志公先生在《說「語文」》一文中說:「1949年6月,按照葉聖陶先生的建議,不再用『國語』『國文』兩個名稱,小學和中學一律稱為『語文』。這就是這門功課叫做『語文』的來由。這個語文就是語言的意思,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謂之文,合起來稱為語文。」
「10年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1】呂叔湘先生所說的語文是針對中小學生所談的最基本的語文內涵。即3500常用漢字認不認識,能不能規範書寫;讀文章或聽別人說話,能不能讀懂、聽懂,能不能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或說話人的情感傾向;說話或寫文章能不能做到流暢,能不能準確地譴詞造句、表情達意。
《語文課程標準》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關於語文實在無法找到非常明確的定義,以上的論斷恐怕也是在某個特定時期,從某個角度對「語文」作出的闡釋。作為一線的老師,確實不需要再去糾纏到底什麼是語文,只能是結合自己的實踐去理解,建立自己的語文認識。
我想,語文是有血有肉的,是實實在在的,漢字和詞句以及由漢字和詞句構成的文章是語文;語文是有情有味的,是陶冶心靈的,眼前的漢字和文章所傳遞的某種情感,所蘊涵的某種思想是語文;語文是空靈飄渺的,是有無限時空的,學習者可以自由想像,可以跨越千古的去感受,跳躍地域的去體驗。說到底,語文既是客觀的、社會的,也是主觀的、每個人自己的。

(二)語文課,我們教什麼
小語會理事長崔巒先生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成立25年的慶祝大會上指出:「……要處理主體與主導、教科書和其他資源、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防止和糾正教學自由化、教科書邊緣化、課堂活動非語文化的問題,準確、充分的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辨證統一。」崔巒先生為什麼這樣說,那是因為現在許多語文課失去了「語文味」,沒有凸顯語文課程本身的價值,形式的繁榮掩蓋了內容的空洞、本質的缺失。
語文課到底教什麼,不妨先換個角度想一想,一個現代人走向社會後需要的素質中哪些與語文密切關聯。(1)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是接受信息的重要方法,要閱讀當然得認識字,具備一定的理解字、詞、句的能力,能夠通篇閱讀。(2)具備一定的溝通交流能力。溝通交流當然需要具有聽話、說話和書面語言能力,說話寫文章得體規範,表情達意準確,在母語環境下應該達到無障礙的交流。(3)基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對華夏文明必須有相當的了解,形成一定的文化積澱。(4)具備思考和創新能力也應該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
現代人所必須的素質顯然不止這些,這幾點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關係更為密切。追本溯源,語文課,尤其小學語文課,最基本的應該是教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溝通交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思想感情,養成思考的習慣和創新意識。

(三)正確理解「簡單」和「超越」
那麼,語文教學到底是應該 「簡簡單單,務本求實」,還是「超文本」閱讀,實現「幾大超越」呢?關於這個問題,先來看一個課例——《臥薪嘗膽》片斷(薛法根執教)【2】
師:什麼樣的人是奴僕?今天老師把「奴僕」畫出來,幫助你想像一下。(師邊畫邊講)這是站著的一個人,如果這個人彎著,很恭敬,就是這樣。這是什麼呢?這是人的兩隻手,這個人見到人都要低著頭,而且兩隻手要像老師這樣交叉在身前(師做彎腰、低頭、兩手交叉身前的動作,生笑,有生說要跪下來,師說沒有跪。),你猜猜這樣的人是什麼人呢?  生:是奴僕、是奴隸。  師:這樣的人在古代是女人,見到男人都是這樣非常溫順的、低著頭,很恭敬的樣子。(師繼續畫)這是什麼?這是男人的一隻大手,這隻手一把抓住女人的頭髮,想打就打,想罵就罵,這樣的女人在古代社會是什麼?  生:丫環(眾笑)  師:這是奴僕的「奴」字,你明白嗎?這還跟我們想像中的傭人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現在就是有人去你家裡做保姆,也是平等的。她為你提供服務,你得給她提供報酬。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但是,在古代的「奴」,是沒有任何尊嚴的,沒有地位的。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個人好嗎?這個人彎得還要厲害。(師邊畫邊講)這是一個人,這個人頭上戴著東西,戴的是一種刑具,很重的一種刑具,這個人頭上戴著這種刑具讓人家一看,就知道要麼他是罪犯,要麼這個人是戰俘,就是打了敗仗被俘虜的人,還不夠。這是這個人的屁股是不是?(師在人形的屁股後面繼續畫)這種人屁股後面還要插一根毛。頭上戴著刑具,屁股後面插根毛。你知道什麼東西屁股後面有毛啊?  生:豬!(眾笑)  生:馬!  生:驢!  師:牲口、動物,屁股後面都插著根毛,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你心裡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生:是很難過的。  生:生不如死,可能死了都比這樣好。  師:對的,就是這樣的感受。  生:我覺得那些人不敢出家門,出了門會被人笑話、嘲笑、諷刺。  生:他會覺得自己沒有男人的尊嚴。  師:對的。  生:我覺得他會感到很憤怒。  師:敢怒不敢言。  生:別人會諷刺他。  師:對,剛才有個同學講得好。這樣的人生不如死。光這樣走來走去還不算,還要讓你干非常重的體力活。這樣的男人在古代叫什麼?  生:仆  師:對,(師指著板畫:一奴一仆的古漢字)奴僕在古代是這樣的女人加上這樣的男人,這叫什麼?  生:奴僕  師:一起讀一讀這個詞。  生:奴僕。  師:奴僕在古代不被當人看—— 生搶答:當畜生!  師:對,他們沒有安全保障。受盡了各種各樣的磨難。稍有反抗,稍有不順從,就要被殺頭。所以,他們所受到的是一種——(師邊問邊板書)  生:恥辱  師:委屈嗎?  生:屈辱  師:還有什麼?  生:侮辱  師:總之,是各種各樣的「辱」,一起讀讀這些詞。  生讀:恥辱、屈辱、侮辱、  師:這就是什麼?  生:奴僕  師:所以,我們知道「奴僕」這兩個字是怎麼演化過來的,加深認識。同學們,越王勾踐要到吳國去當奴僕,他願意嗎?  生:不願意。  師:那他怎麼會提出願意呢?  生:因為越王要報仇,如果他反抗,就會被殺掉,如果給吳王當奴僕,吳王就會相信自己,等自己回來後再報仇。反正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眾笑)  師:你真是有眼光啊。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他去當奴僕,是為了將來報仇雪恨。  生:還有,就是越王打了敗仗,如果他堅持不當奴僕的話,萬一吳王一生氣,他就一點希望也沒有了,這是他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老師,我覺得這兩個字很像你剛畫的這兩個圖案,這是一個女,就是女字旁,這裡一個大手,就是「又」;那個男的,前面一隻手,一撇就是一個東西,然後一豎就是那個人,一點就是他的屁股後面插一根毛。(說著笑起來)  師:你很有眼光,你長大了可以做文字研究。你看,這漢字多麼形象,多麼生動啊。同學們,越王勾踐萬般無奈,為了自己國家將來能夠振興,他只好答應,委曲求全,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麼寫的。
這段教學至少達成了這樣幾個目標:理解了「奴僕」,感受到祖國文字的魅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越王勾賤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的精神;讓學生感到語文原來如此有趣,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些都凸顯語文課程本身的價值。如果說簡單,「奴僕」所拓展的內容是何等豐富,文字的演變,造字的規律,詞語的意義,古今的聯繫都有滲透;如果說複雜,課堂的操作又很簡單,就是「畫」一下「奴僕」,師生自由愉快的對話。薛老師正確處理了「簡單」和「超越」的關係——簡單並不代表不能超文本,不要拓展,超越、拓展、融合也並不代表複雜化。
「簡簡單單」不是膚淺,不是單調,不是機械,而是「深入」後的「淺出」,是精心策劃後的「直白」,是如同佛學中第三層次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提倡簡單是為了屏棄那些無用的花架——形式的熱鬧翻新,譁眾取寵的表演,倡導的是回歸樸實自然,大法無痕的境界。
同樣,超越、拓展、融合等提倡的是潛心涵泳的頓悟,是勾古聯今的覺醒,是舉一反三的通感,而不是撿貝串珠般的連接,故弄玄虛的深刻。超越拓展是有度的,不能游離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以外。

三、尋找「教師個體」的真實「自我」
面對目前的情況,作為一線的老師該怎樣做呢?老師們應該好好地學習、好好地分析,努力建構自己的教學觀,尋找最適合自己專業成長的道路。
1、閱讀吸吶,充實自我
學習方式多種多樣,閱讀是最主要的方法。如果具備以下幾種意識,閱讀效果會更好。
(1)分析消化意識。經典的教育論著和專家的報告具有前瞻性、方向性、指導性,閱讀時要潛心揣摩,分析消化,吃透內涵,把握本質。比如,審視語文教學30年的發展,閱讀中發現課堂教學大致經歷這麼幾個階段:強調文道結合(實際以「道」為主)的「講讀式」→注重啟發引導、注重思維訓練的「啟發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的「三主型」→加強綜合訓練、落實素質教育的「綜合實踐型」,新課程改革以來,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開始構建「對話型」課堂。閱讀分析後就明白了課堂教學的這些發展是繼承優秀,不斷創新,強化育人的發展。
(2)類比意識。類比是邏輯學範疇的術語,根據兩種事物在某些特徵上的相似,做出他們在其他特徵上也可能相似的結論。在閱讀案例分析、教學設計、備課參考之類的文章或者聽一些示範課、公開課時,就要學會類比推理,由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推想到幾篇課文的教學,因為這些文章或課例也僅僅是個例子,舉一反三、由此及彼,才能有真正的收穫。
(3)質疑意識。「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閱讀教育教學文章時,必須有質疑的意識。A.理解性質疑,為讀透文章服務。在閱讀時不妨這樣問:為什麼作者這樣闡述?理論依據是什麼?這樣的設計巧妙在哪裡?B.懷疑性質疑,對文章大膽地提出懷疑和補充。常常這樣問:這樣的分析正確嗎?深刻嗎?能不能更深一層的說明?這樣的設計或建議是不是最佳,能否更好?那樣,我們可以對文章做一點修改、添加,甚至否定。C、實踐性質疑,聯繫教學實踐進行再思考,再創造。可以問:怎樣在教學中體現這種理念?這樣的設計在我們班能使用嗎?這樣的實驗能不能在我們學校開展?具備了質疑意識,閱讀才能深入,才能融會貫通。

2、理性分析,發展自我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學會理性地分析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內斂溫和的就不必追求慷慨激昂,深沉含蓄的不必追求幽默風趣,活潑開朗的就不必強求深沉穩重。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語文教學多樣化發展的今天,名師講學活動頻繁,學習名師的教學多起來,老師們一定要明白孫雙金是孫雙金,王崧舟是王崧舟,而你就是你。特級教師們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探索,結合自身特點,反覆實踐,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有著極強的個性色彩,完全學他們是學不來的。再著,你什麼時候真正走進過他們的「純自然」的課堂,或者說走進過多少次。我們看到的都是特定情境下的公開教學,這時候的課堂氛圍、學生狀態、教學效果與常態下是不一樣的。對於這些細節我們都要冷靜分析,畢竟我們要面對許多現實問題。結合學生,聯繫實際,尋找真實的自我,探尋切實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應該做的。博採眾長與堅持自我相結合,踏踏實實地進行研究才能真正促進自身的提高。

3、智慧比風格更重要
語文教學多樣化的突出特點是教學風格的多樣。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之標誌。一個有理想的不懈努力的教師,在長期教學研究和實踐中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是沒有經過深入研究、反覆錘鍊,而刻意地追求某種風格往往適得其反,顯得淺薄,底蘊不足,教學效果不會好,對自己的成長也不利。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是教學風格最顯著的外化形式,一旦刻意追求某種風格時,教學思路容易局限,教學方法容易單一,教學就會不自覺地帶有某些程式化的東西,就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教學首先考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學習心理來說,他們希望每天的課堂是新穎的、是不可預知的,如果我們每天是老套路,用一種方法教,即使我們設計還是很精彩,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不管是詩意課堂,還是對話教學,不管是情境教學,還是讀寫結合,具體操作上常變常新才會有生命活力,才會吸引學生。
一個成熟的教師追求的是智慧的豐盈。智慧是模仿不來的,它是各種素養在生命里的積澱。中央教科所田慧生老師說:「教師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學與藝術高度融合的產物。是教師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基礎上長期實踐、感悟和反思的結果,也是教師教育理念、知識學養、情感與價值觀、教育機制和教育風格等多方面的素質高度個性化和綜合體現。」【3】
從實踐操作層面來說,追求智慧的豐盈就是追求鑽研教材的深入淺出,駕馭課堂的駕輕就熟;就是追求與學生交流的水乳相融,教學相長;就是追求面對紛繁複雜局面的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就是追求面對當前教學多樣化的冷靜思考、追本溯源……
智慧豐盈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智慧開啟勃發的課堂。從結果來看——以前不知道的,今天知道了,以前不明晰的,今天明晰了,以前膚淺的,今天深刻了;從過程說——經歷了,發現了,正在思考,越來越會思考;從情感態度說——感到思考的快樂,領悟的快樂,提高的快樂。
屏棄那些功利色彩的追求,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豐盈智慧,才是真正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語文教育教學的本真。
注釋
[1] 呂叔湘.《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人民日報》1978年3月16日
[2] 薛法根.《臥薪嘗膽》實錄.《中華名師教學叢書》
[3] 田慧生.《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閱讀書目
[1] 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4年
[2] 崔巒.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成立25年的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小學語文教學》2006.1
[3]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