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養鴨前景及未來趨勢分析

2023年10月06日 - txt下載

  中國在肉鴨養殖業20多年的發展歷程,目前養殖規模已經超過35億隻,占到全球總量的70%以上,存欄量及鴨肉產量均居世界**。目前,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轉向養鴨,賺錢致富是養殖戶的**目標,既有杜忠武傾家蕩產後轉向養鴨一年翻身賺百萬,又有愛美女人耿國梅鴨群里撈金,還有養鴨大王張永宜搖身轉為鴨司令等養鴨致富的例子,作為“養鴨**大國”,未來肉鴨市場行情會怎麼樣呢?
  我國養鴨業發展趨勢高漲,養殖規模逐漸擴大
  1、產業化水平迅速提高
  儘管我國肉鴨和蛋鴨的現代化生產模式發展較晚,但是借鑑了豬、雞養殖業的發展經驗,具有起點高的特點,產業化格局正在迅速形成。國內湧現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採用公司加農戶,或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生產模式,集種鴨飼養、種蛋孵化、飼料加工、商品鴨飼養、屠宰加工、羽絨生產加工等與一體。這種生產模式產、供、銷組織嚴密;公司和農戶結合緊密,效率高,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產、學、研”有機結合將促進產業升級
  “產、學、研”實現有機結合,能夠將科研單位、大學的技術、人才、信息優勢與企業的技術、人才、信息需要緊密聯繫在一起。既能壯大企業的科技力量,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升級,又能為科研教學單位提供資金支持,為科技人員提供施展才幹的舞台,不失為一種助農增收的新思維。
  3、安全、優質、高效成為未來肉鴨和蛋鴨生產的目標
  安全衛生和營養保健是今後我國食品產業發展的兩大主題和必然趨勢。營養豐富、純天然、低殘留、無公害、香、色、味均佳是消費者永遠追求的目標。國內消費者對鴨肉、鴨蛋產品的要求將向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營養平衡、安全保健的方向發展。鴨抗病能力強,發病率低,常用飼料中無需添加任何藥物,鴨肉、蛋產品中應該無(或低)殘留問題;鴨肉產品為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因此,肉鴨和蛋鴨的生產、加工、銷售企業應採用科學、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加工方法,滿足消費者對未來食品安全、優質的需要,實現高效生產。
  我國的養鴨產業開始進入市場競爭階段
  我國2004年肉鴨的屠宰量已經達到24億隻,蛋鴨的存欄量已經超過3億隻,鴨肉和鴨蛋市場已經出現了競爭的態勢。目前,我國肉鴨和蛋鴨生產表現出多方面的特點。
  **、生產和消費區域性強,集中在福建、浙江、四川、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湖南、山東、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區;小群體大規模,公司加農戶的生產模式迅速擴大,大公司不斷出現,產業化程度迅速提高。
  第二、各省區的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帶動了產業進步,提升了各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鴨肉和鴨蛋初級產品的生產量迅速增加,加工業和市場開發能力相對滯後,產品單一等因素將導致市場競爭力加劇。
  近年來,我國的鴨營養、飼料與養殖技術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鴨營養需要量研究與飼料營養價值研究方面試驗獲得了大量數據。比較研究了雞、鴨消化生理,初步建立了鴨飼料代謝能測定方法,並對我國30種鴨常用飼料原料的代謝能值和胺基酸消化率進行了測定。研究探討了鴨的基礎代謝、能量和蛋白質、磷、鈣、主要胺基酸的需要量、蛋氨酸與胱氨酸互作關係、可消化胺基酸理想模式等,提出了肉鴨部分營養需要量數據。浙江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等在蛋鴨、肉鴨營養與養殖技術方面開展了研究工作,在鴨飼料配製技術、飼養方式改進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技術進步。中國農業大學獸醫醫學院在鴨病研究、預防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我國養鴨業發展趨勢
  肉鴨和蛋鴨品種一枝獨秀:我國的肉鴨和蛋鴨品種資源豐富,生產性能一枝獨秀。例如,中國肉鴨對世界大型肉鴨品種的培育和世界肉鴨業發展貢獻巨大。我國肉鴨1873年輸入美國,1874年經美國傳入英國,1888年輸入日本,1925年引入前蘇聯,至今已遍布全世界,約占世界大體型肉鴨生產量的94%。
  番鴨和半番鴨(騾鴨)具有胸肉率高、皮脂率低、肉質細嫩的特點。近年來我國的生產量迅速增長,2014年的出欄量達到2.5億隻左右,主要生產區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和浙江等省區。福建省2014年番鴨和半番鴨的出欄量已經達到9000多萬隻。
  肉鴨和蛋鴨產業發展已經具備了較好的人才和技術條件:國內有30多所農業大學、100多所農業技術學院和農校,每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為養鴨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從事鴨業生產的企業應不斷從有關學校、科研單位引進專業人才,以更新觀念,提高養鴨業的技術水平,促進產業發展。
  我國的水禽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體系正在迅速形成,水禽遺傳育種、營養與飼料、疫病控制、產品加工研究和技術落後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