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弟子規心得體會

2023年11月12日

- txt下載

弟子規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心得體會1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經典,它關係到家國,人格。薄薄一本書,在每代人的虔誠閱讀和信奉中,嵌入了人類的精神史。
  我們必須認同「精神的力量」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走出困惑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決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導的人,才能完成個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規》正是這樣一本使我們洗滌靈魂,尋找精神,塑造信仰的偉大經典。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經典,它關係到家國,人格。薄薄一本書,在每代人的虔誠閱讀和信奉中,嵌入了人類的`精神史。我們必須認同「精神的力量」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走出困惑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決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導的人,才能完成個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規》正是這樣一本使我們洗滌靈魂,尋找精神,塑造信仰的偉大經典。

弟子規心得體會2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
  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
  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讓父母為我們而感到自豪,做到這些也算是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
  「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
  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讓自己有改過的機會。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
  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比如我上學期間學習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參加工作以後,好像一下子就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開始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幾年,一直都不怎麼開心,在這個大千世界裡,想到的是為什麼別人比自己過的好,感覺心裡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沒有努力奮鬥過覺得活著很累。
  現在通過學習才知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自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麼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把自己的青春夢想和對工作的熱情獻給我熱愛的工作事業,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弟子規心得體會3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我覺得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哆嗦了幾句,我反而討厭他們。現在想想那多不應該啊!
  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就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母親的我就應正確引導孩子誦讀《弟子規》。讓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母親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匪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
  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所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現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提高自己的修養。

弟子規心得體會4


  20xx年8月,我走進上海火炬潤滑油這個大家庭。就從這天起,我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入職那天,我第一次接觸到《弟子規》,讀了近20年書,我從來都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本好書,原來只知道有本《三字經》,而且就知道那麼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時候把它當做了一句順口溜。當我翻開《弟子規》時,頓時呆住了,裡面都是短短的三個字為一句,但就是這短短的三個字卻蘊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這麼小小的一本《弟子規》,成為了我每天空閒時間必看,而且百看不厭的好書。
  記憶中_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弟子規》中第一篇《入則孝》,讀完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我是那麼的不珍惜。
  記得那時我剛上初中,由於不習慣一個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體質差所以時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臘冬,外面還下著大雪,乾冷乾冷的,經不起寒冷氣候的突變,我感冒了,並伴有高燒,上課時腦袋暈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暈暈大睡,無法堅持上課。於是撥通爸爸的電話,委屈地說:「爸爸,你快點過來,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鐘,還不見爸爸過來,又氣又急,又撥通了電話:「爸爸,你怎麼還沒有過來啊」.說著說著,就委屈的.哭個不停,爸爸也沒有多說,只說「快了,馬上到,你堅持住」.很快,爸爸來了,把我叫出來,在我出來的那一刻,一陣刺骨的冷風吹得我渾身直抖,那漫天瀰漫的雪花還沒有消停。這時爸爸趕緊走過來把軍大衣讓我穿上,我卻嘟囔著「那麼丑,我才不穿呢」.說著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車,當摩托車啟動的那一刻,撲面而來的寒風和冷雪簡直讓人窒息。爸爸一邊騎著摩托車一邊朝後對我說:「把大衣收緊點」.出了學校大門,我才把那個象爺爺經常披著的軍大衣披在身上,瞬時身上一股暖流流過。無意間抬了一下頭,這才發現爸爸或許因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單薄,頭上沒帶頭盔,手上也沒帶手套,膝蓋上更沒加護膝,卻堅實地在我前邊替我遮擋風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麼暖意融融,頓時,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父愛如山。

弟子規心得體會5


  轉眼間,兒子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在這一年目睹了兒子的變化,心裡非常欣喜。這其中很大的功勞得益於《弟子規》。兒子一節一節地學習《弟子規》,看做人應該遵守哪些規矩,然後踐行,用這些來規範約束我們的行為。
  兒子小時候一個人在老家和爺爺、奶奶過,被老人寵著護著,儼然一個小王子。孩子養成了動不動就對老人和家長發脾氣的不良習慣,稍不如意就撒潑打滾。自從學了《弟子規》後,我便以「尊長前,聲要低」適時提醒兒子,沒多久兒子對老人使性子、發脾氣的壞毛病就有了改變,我及時表揚了他,讓他堅持下去,不致出現反覆。
  由於從小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只能一個個地改。記得兒子剛入學時,由於部隊離學校遠,很早就要起床往學校趕。為了按時起床,先是用鬧鐘叫,可是,因為有提前量,兒子認為還不夠晚,迷迷糊糊醒來後,一看還不晚,又呼呼睡去。為此,為了趕部隊的班車,老是在路上跑來跑去,有一次甚至沒趕上,只好讓他媽媽請假專門去送他上學。後來,他奶奶早起按時叫醒孫子,可看到孫子叫醒後一副睏倦的睡態,又不忍心將他硬拉起來。後來學了《弟子規》後,這個難題便迎刃而解了。偶爾鬧鐘響過還沒起床,到他床頭開始誦讀「朝起早,父母呼,應勿緩」。兒子一聽到,一下子就坐起來穿衣服了。
  以前兒子對自己的東西經常亂丟亂放,現在一做完作業,第一件事就是把書包整理好,紅領巾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桌子上,把自己的東西整齊地放好,以便第二天上學不忙亂在。現在一起出門時,兒子還老是提醒我們別忘了帶手機鑰匙,這正是「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的功勞。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剛剛學完這一段,兒子就明顯的.改變了挑食的壞毛病,以前吃飯挑三揀四的身體瘦弱多病,慢慢的,不僅長胖了,還長壯了,親戚們還問是不是吃了什麼偏方呢,看來《弟子規》就是偏方。
  每當兒子淘氣不聽話,我就用「父母教,須敬聽」來教育,小傢伙也就極不情願地按著要求去做了。走在路上看到長輩鄰居也不打招呼,就說「路遇長,疾趨揖」,兒子碰到人也能熱情地打招呼了。有時為了應酬,在單位有時要陪人喝酒,到了深夜才回家,兒子就用「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還告訴我喝酒對身體不好。聽了之後,我以後也注意早點回家,少喝酒了。
  兒子讀了《弟子規》後的成長故事還有很多,《弟子規》就像指路明燈一樣指引著兒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教導著他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兒子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也讓我們耳濡目染、受益匪淺,讓我們的靈魂又接受了一次洗禮。
  希望大家都來學習和力行《弟子規》,美化我們的心靈,美化我們的社會

弟子規心得體會6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誦讀經典《弟子規》的活動。「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古人寫的《弟子規》壓韻、好背,讀上去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且是至理名言。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聽到別人讚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就歡喜接受。經常這樣做,那些正直誠實的人就逐漸與你親近起來。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這樣做的.人太少了,而我呢?我的行為不正與這相反嗎?記得不久前的期中考試,數學我拿了個99分,我就高興得不知天高地厚地驕傲起來。
  媽媽告誡我說:「碗外有盆,盆外有缸,缸外有湖。」原本滿心期待媽媽能誇獎我幾句,真掃興。我憤憤不平地說:「好不容易考得這麼好,只差一分就是滿分,也不曉得說幾句好聽的,哼!」唉,現在,我懂了,我們的古人多麼謙虛呀,他們竟然是「聞譽恐,聞過欣」,我是不是該為自己曾經的驕傲感到羞愧呀!
  「出必吿,反必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挂念。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做得真好,反之有個別同學在同學家玩到七八點才回家,他父母可著急了,打電話問這個同學,問那個同學的。過了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嚴厲的批評了他。那時我想到了「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其實我也有這樣的毛病,有時下午上一節課玩到五點才回家,我得趕緊改啊!
  《弟子規》里像以上這樣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小」道理還有很多很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用心去體會,去理解,才能慢慢運用它,實踐它。當我們把一些良好的習慣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想這個世界就多一份和諧和文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對比古人,反思自己。

弟子規心得體會7


  這學期,我們學校掀起了讀、背《弟子規》的熱潮,我也不例外,也認真讀起了《弟子規》。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感受很深。
  「入則孝」講的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就是一個「孝」字。古人說:「百善孝為先」,當一個人知道在家孝敬父母后,在外面才會尊敬老師、長輩及其他人。只有在家把孝道行好了,在社會上才會做好人做好事。父母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要用心去聽,那都是為了我們好。有時父母說錯了,也不要和他們去頂嘴,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出則弟」是說我們隊長輩要有恭順的態度和行為,還要尊敬他人,在外面以禮待人。一個有禮貌的人,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贏得眾人的喜歡和稱讚。
  「謹」就是我們做人要謹慎小心,這樣才不至於犯錯誤。我們還要養成忍讓、克己、吃苦耐勞和善解人意的品質,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孔老夫子說:「人無信不立」。所以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答應。誠信之人可以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
  「泛愛眾」教給我們用愛心對待大眾和社會,要為中華的和平、人類的共處做出偉大的貢獻,還要養成大公無私的品質。「親仁」是親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它告誡我們:人的內在一定要有道德作為基礎,我們不可一日遠離良師益友,不可一日不讀聖賢書。「餘力學文」讓我知道了要努力學文化知識,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在學校里我要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關心家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言行上小心謹慎,使自己成為一個言而有信、正直善良的人。

弟子規心得體會8


  通過近一年來車站組織學習《弟子規》,我們非常榮幸地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弟子規》讓我們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弟子規》是傳承儒家經典文化的文學作品。從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方面闡述。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讓他們在晚年的時候不再操勞,不再替我們擔心受累,也不要讓他們做空巢老人,孤獨寂寞。多抽出時間看望老人,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給予他們家的溫暖和關愛,心裡上的寬慰,這也是一種孝道。血濃於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對長輩尊敬,愛護晚輩,做到謙虛禮讓,長幼有序,這樣才能使家庭和睦,社會才會安定團結。其次在外要珍惜朋友及我們身邊的人。另外《弟子規》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為規範。「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可以,這樣給人以清新之感,無需高檔華麗,更不能相互攀比,我們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愛你本來的樣子,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尊敬。人無完人,再優秀的人也會有他軟弱的一面,別人短處不應到處宣揚,應當取長補短。仁愛寬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與人坦誠相待。
  今後在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細節決定成敗。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也許是仁愛的最高境界。因為愛自己,所以愛父母,因為被人愛,所以愛人,因為愛生命,所以感恩愛。我們生命有限,但愛是無限的,因為愛,才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學習過,用心去做,並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弟子規心得體會9


  我校近期開展了學習了《弟子規》的系列活動,初次接觸《弟子規》,我認為和女兒幼兒園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認真學習研讀後,。使我對所學習的《弟子規》有了新的認識。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對於指導教育少年兒童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養成良好的習慣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我們成年人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弟子規》主要是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博愛的精神、正確的讀書方法。時過境遷,歲月流逝,書中所講的內容也許同我們現在的時代形勢不太一樣,但書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使自己的學業有所成的精神卻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弟子規》的總綱領是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子規》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基礎規範。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為人處事。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個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我們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很重視禮儀的教育,可現在的社會,禮儀已經被人們所遺忘,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樣孝順父母,體諒父母。怎樣尊重長輩,怎樣尊師重道。有的只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聖不可侵犯。有的學生,在班級里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容忍別的同學,行為極端,極富攻擊性。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們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之外,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告訴我們,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讓氣、傷心等等。
  讓我們認真學習好《弟子規》,深刻領會《弟子規》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學業有成的人。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自身的言行,指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弟子規心得體會10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八部分。總敘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後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裡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餘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寒假期間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質和量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弟子規心得體會11


  弟子規是一本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學規、學則的形式、三言成語的體例,濃縮了八德(孝、悌、信、禮、義、廉、讓)知識的教育讀本。其通俗易懂,便於讀、講解而結合實際,不論從生活到工作,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就把人類提倡的、反對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處處,內函豐富。並用它來要求自己,檢查自己,反省自己。
  做到敦倫盡分,大量的事實證明,能按第子規的要求規範自己言行的人,絕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領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聖閒之人。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孝順也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知道了怎樣與兄弟姐妹相處,懂得尊重別人,知道了人生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知道了人應該有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和大地絕對沒有私心。
  通過了學習,在工作中傳授給學生,讓小學生從小做人、尊敬、孝順等禮節。通過領導帶好頭,師生照著學的方法。在學校、在班級上都大有改觀。人人都爭達到聖人的最高境界,傳統和美德的`發揚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在教育教學中,認真教好每一學生,讓他們做好弟子規的每一條,我們盡到自己的責任,教育好學生,運用好弟子規每一條,使我們的世界會將永遠文明、燦爛、和平。《弟子規》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繼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將它發揚光大,永傳下去。

弟子規心得體會12


  高爾基曾說過一句話「書籍是人累進步的階梯」。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最近一段時間,我就在讀一本《弟子規》的書,裡面說的一些話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我覺得我有很多方面做的不夠好,比如說不尊敬長輩方面、言行舉止方面,與同學之間相處有小摩擦等等。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裡面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教導要恭敬地聽明白;父母對我們地批評,我們應當順從的接受。想想我以前對爸爸媽媽做過的事和說過的話,真是讓我感到慚愧啊。
  就拿一件小事情來說,媽媽平時在家總是對我說出門在外見到熟悉的人要主動向人打招呼,別人問話要有禮貌地回答,可是到了外面我總是做不到,把媽媽的話當成耳邊風。做作業的時候我總是粗心大意,磨磨蹭蹭的,媽媽責備我幾句,我還不耐煩地跟她頂嘴,有時還會把媽媽給氣個半死。讀了《弟子規》後我才知道了怎樣做才算得上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弟子規》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時時刻刻的約束自己,在學校里做老師的好學生,在家裡做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弟子規心得體會13


  「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是則是,非則非,一點都不能含糊。」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而做人要從孝悌來入門——古人深知這樣的道理,於是他們傳承給我們一些最寶貴的做人經驗,而這些都記錄在《弟子規》里。《弟子規》這本書出自於孔子的筆下。這本書主要是圍繞著「孝心,孝言,孝行」而創作的一本古詩詞。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讓我先來說說「孝心」吧!孝就是孝敬的意思,心就是我們的愛心,而孝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有一顆孝敬尊重長輩的心。我們時時刻刻要考慮到父母和長輩地感受,想著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愉快而迅速地完成我們需要做得事。
  「孝言」是說:我們在對長輩、父母、同學、朋友說話時一定要文明用語,這樣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你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認為每天對爸爸媽媽說的.四句話是每位同學必須具備的:
  1、早上起來對爸爸媽媽說聲:「早上好」。
  2、到了學校對爸爸媽媽說聲:「再見」。
  3、回到了家對爸爸媽媽說聲:「我回來了」。
  4、睡覺前對爸爸媽媽說聲:「晚安」。如果你做到了並且對爸爸媽媽說了,這樣的話爸爸媽媽就會認為你已經長大了,而且會很開心。希望大家可以說好這四句話,讓文明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始傳播吧!除了「孝心,孝言」還有「孝行」;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愛護比我們年齡小的弟弟妹妹們。
  在長輩們累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他們捶捶背,或是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幫助他們。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對「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孝是無所不適的,社會不能沒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沒有孝。凡事孝為先,沒有孝就什麼都做不好。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分一秒做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弟子規心得體會14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著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著讀著。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著…。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弟子規心得體會15


  為了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豐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富校園文化,根據教育局的安排,我校號召全校師生誦讀《弟子規》。學習聖人經典,傳承民族經典文化的讀書學習活動在我校開展。現在,學生誦讀、學習《弟子規》的情景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師生誦讀、學習的過程中,使我受到了身心的洗禮與教育。
  我從學習《弟子規》有四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平時感到做得不錯,可仔細回想,做得並不是盡善盡美。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佛法里說人有四種恩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上面已經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師的恩德,啟發我們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施政,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裡頭;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眾生努力才有的結果。時常懷著感恩之心,念念想著別人的恩德,人才不會那麼自私,不會有那麼多的不滿和怨言,人才會活得開心,社會才會和諧。
  第三,為人要謙虛。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讓別人喜歡與你相處,你的`態度首先要恭敬,行動上要多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所謂做人難,不就是難在這裡嗎?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敏感度不夠,其實是缺乏平日的訓練。《弟子規》讓我知道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後,在獨處時都要持恭敬的態度,恭敬才會成為一個人自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和幸福!為社會和諧和穩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學習弟子規的體會與感受"從這句經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為重。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來說,更需要這樣的經典為他們指路、引航,讓他們從心中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不是很難的事情,但真正對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學習《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然流露的品質。
  《弟子規》給我的生活一個指導,一個方向,讓我學會了什麼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又有積極人生目標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僅自己要去學習《弟子規》而且要不時的把自己的行為和《弟子規》的要求對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還比較遠,我要從小事情,小細節做起。要繼續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快樂帶給周圍的人,《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我們學習聖人經典文化,是教育學生及自己的子女從小學會為人處事的根基,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學習、解讀、實踐這一經典,使聖人經典文化代代傳承下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